第三百一十四章 張繡下濮陽
書迷正在閱讀:替身難為、我上輩子竟然把渣攻當個寶、小姐的極品跟班、重生后基友他變了、娛樂之緣分、穿成渣攻后把惡毒男配捧在手心、重生之逃離游戲空間[無限]、不充錢你能變強么、結婚嗎?生一百條小魚苗的那種、大主宰之慕白逆襲
諸葛亮以及他麾下的眾將領,當然是不會餓肚子的。 再窮不能窮相府,再餓不能餓老大嘛! 諸葛亮,雖然肚皮仍然吃的滾圓,但是麾下士卒餓的眼冒綠光的情形,他還是心中有數滴。 見轉進北??さ牡缆凡煌?,小沛又已經淪陷,以目前麾下士卒的情形,做戰,那肯定是想也不用想了。 他只能選擇放棄下邳,就地向北,渡過河水退回平原。 他軍中無糧,不敢去招惹張任,并不代表張任就不招惹他。 正當諸葛亮率軍在鋪津渡河之際,得到了消息的張任大軍火速趕到了。 在虎狼之師華夏軍的攻擊之下,餓的前胸貼后背的新漢軍士卒,只恨爹媽少生兩條腿。 本來就餓的夠嗆,此時再被危及生命,新漢軍才不傻傻死撐呢! 肚子都吃不飽,就算是想撐,哪里來的勁呢? 于是,半渡而擊奏效了,諸葛亮大敗虧輸、一潰千里。 到最后,只怕連他自己都收攏不齊己方兵馬了。 幸虧他見機行事,發現情況不妙,就果斷渡過河水向北逃去。 否則,估計此次他諸葛大丞相就要淪為階下囚了。 到了平原之后,清點人數,出征時的二十萬大軍,此時尚不足五萬。 除了河水里淹死的,見勢不妙潰散的,剩下的全都被華夏軍俘虜了。 諸葛亮損兵折將事小,國都淪陷事大! 到了平原他才知道,下邳如今已經淪陷,整個徐州皆是烽煙四起。 后主劉禪與一眾高官家眷,俱都失散于亂軍之中,眼下誰也不知道他們究竟在何處。 安排船只供劉禪出海的北海太守,如今已經被孫堅軍俘虜。 消息,自然是沒有傳出去。 故而,新漢上下,皆不知他們的皇帝陛下眼下究竟在哪里。 北海太守鬼精鬼精的,事先當然不會,沒事找事將他船只的事情張揚出去。 海上風浪那么大,若是一個不好,皇帝陛下駕崩在海上,那他可就是陰謀弒君??! 哼哼!與他無關? 屆時嘴長在別人身上,怎么說,還不都是由著人家,這種事歷史上還少嗎? 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的事,最是難纏! 靠賣嘴為生的那幫人,最是擅長捕風捉影、無中生有,他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罪過??!焉能聲張? 于是,咱們諸葛大丞相的表演時間又到了。 他那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純熟無比。 一切都是現成的嘛! 老套路了! 影帝出馬,焉能不賺得一把眼淚? 眾文臣武將見他們的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如此傷心欲絕,如此自責,如此悔不當初,紛紛出言勸慰。 “丞相??!切莫如此!得保重身體??!” “憂傷過度,最是傷身傷腎,丞相日理萬機,切不可如此??!” “新漢復興的重任,還需要丞相您來達成,千萬不可憂傷成疾??!” “陛下在天之靈,一定會理解丞相您的良苦用心的!節哀??!” “新漢的社稷系于丞相一身,保重身體??!” “陛下泉下有知,一定會很欣慰的,丞相如此情真意切,簡直日月可鑒??!” “丞相忠義無雙,對陛下的愛戴感天動地??!” “………” 諸葛影帝的表演,終于博得了眾臣的一致認可。 此時,他們皆都認為后主劉禪已經兇多吉少,勸慰起諸葛亮來,竟然都是那么紅果果。 新漢眾臣,在平原哀悼后主劉禪之時,濮陽城中的守軍亦不輕松。 因為,他們剛剛前門拒虎,后門就迎來了餓狼。 這群餓狼,自然指的就是奪得了陳留城的張繡大軍了。 張繡令剛剛立了大功的牙門將郭淮,率領五千大軍守衛陳留。 他自己則率領著九萬余士卒,前去追擊諸葛亮。 堪堪行至濮陽城下,他便得到了消息,諸葛亮大軍北渡河水之際,被追擊而來的張任大軍擊潰了。 失去了作戰目標,大軍也不能閑著??!張繡立即開始攻擊濮陽城。 濮陽城,本就已經被諸葛亮大軍攻擊了幾天,正處于城防虛弱之時。 此時,再遇如狼似虎的華夏軍,守城將領與濮陽太守全都麻爪了。 曾幾何時,他們還在為華夏軍追著屁股打新漢軍而幸災樂禍呢! 看看現在,華夏軍料理完了新漢軍,轉頭又來收拾自己了。 不得不說,這就是一種天大的諷刺。 對上新漢軍,濮陽守軍還有些底氣。 可是,對上華夏軍,他們心底難免就有些底氣不足了。 華夏兵強馬壯,又不缺糧草輜重。 再加上,他們還聽說新漢國都已經被華夏軍攻破,連新漢后主劉禪都失蹤了。 青州、徐州,全都盡歸華夏,其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如此強大的威勢面前,濮陽一幫官員,心思開始變的活絡起來。 司馬懿自從陳留兵敗之后,已經退回了鄴都。 目前,他怕局勢進一步惡化,開始在白馬、延津一帶沿河水構筑防線,根本顧不上濮陽。 也許,他已經在心中放棄了濮陽城,明知守不住,故而,在河水北岸構筑防線,將濮陽當作第一道阻敵橋頭堡。 濮陽眾官員,焉能看不出來司馬懿的盤算? 前番,新漢軍攻城如此急切,濮陽太守發往鄴都的求援信,猶如石沉大海,濮陽眾將早就怨念深重了。 張繡大軍一到,他們便斷了死守城池的念頭。 心里迫切希望著,華夏軍能有人前來勸降,這樣他們也好就坡下驢,免去一場無妄之災。 所幸,張繡圍城以后,并未立即展開攻城。 他受到華雄的影響,深知上兵伐謀,次而伐交,下下攻城的道理。 不管有沒有希望,兵力上優勢再顯,勸降這一步是必不可省的。 夢還是要大膽去做滴! 萬一,一不小心夢想照進現實了呢?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張繡朝濮陽城派出了勸降使者。 結果,夢想還真的就照進了現實。 濮陽城中的眾官員,一致同意,改旗易幟歸附華夏。 自此,濮陽不費一兵一卒劃歸華夏版圖。 不知道,諸葛亮聽到此則消息之后,做何感想? 他辛辛苦苦攻下的陳留城,被華夏不費吹灰之力奪取了。 他著急忙慌攻了一半的濮陽城,又被華夏不費一兵一卒得到了手。 諸葛大丞相情何以堪??!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