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楊修窮途末路
書迷正在閱讀:替身難為、我上輩子竟然把渣攻當個寶、小姐的極品跟班、重生后基友他變了、娛樂之緣分、穿成渣攻后把惡毒男配捧在手心、重生之逃離游戲空間[無限]、不充錢你能變強么、結婚嗎?生一百條小魚苗的那種、大主宰之慕白逆襲
張遼聞言,試探著問道“華將軍竟然知道末將?遼怎敢勞將軍大駕!大恩不言謝,遼銘感五內?!?/br> 說著,就強撐著站起起身來,對著孫堅深深一揖。 孫堅聽聞張遼仍然將華雄稱作驃騎大將軍,內心之中本來是有些不悅的。 可是,又見他行為誠摯,顯然是由心而發,便不與他計較了。 其實,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一下,當今天下四分,同時有三方諸侯先后稱帝。 張遼身為魏將,總不能上來就稱呼華雄為圣上吧? 那豈不是就等于,直接承認了華雄乃是正朔,那他置曹植于何地? 這是為人臣子必須要表明的立場,古之禮法就是如此,容不得半點馬虎。 再說了,張遼也非華雄麾下之將,這樣稱呼也是無可厚非。 正是因為念及于此,孫堅才并未同張遼計較。 見張遼還要客套,孫堅豪爽的一笑,阻止道“文遠莫要光顧著客套了,趕緊去收攏士卒吧!待到重新安營扎寨之后,咱們再敘不遲?!?/br> 張遼這才想起,自己還有麾下殘部尚未來的及收攏。 猛然間遭遇到生死危機,僥幸逃脫之后,張遼也是完全不在狀態。 在等待張遼收攏殘卒的過程中,孫堅見天色不早了,便也令麾下眾將安營扎寨。 天色摖黑之時,張遼終于收攏殘部完畢。 粗略清點一下,原來的三萬余兵馬,經此一役,尚余不足五千。 兵敗如山倒,果然如此,頹勢一顯,在漢軍那等松散的軍紀,與弱爆了的戰斗力之下,魏軍戰死的還沒有逃跑潰散的多。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通病,冷兵器作戰,最重士氣,軍心一失,基本上就沒有人愿意死磕了。 不死磕還打個屁??! 狹路相逢勇者勝,內心怯戰的調頭就跑了,勇敢的不用打可不就勝了嗎? 望著麾下的這不足五千兵馬,張遼有種深深的無力之感。 漢軍大兵壓境,目前可還有足足十三、四萬人馬,今日雖然僥幸逃脫一死,但是人家只能救一時,總不能奢望次次都有人來救吧! 帶著一絲無力之感,張遼來到了孫堅大帳。 寒暄客套完畢之后,孫堅問起張遼日后打算。 “文遠!目前你手中只余這幾千兵馬,漢軍勢大,不可與之硬憾,不若暫且退入華夏,日后再圖大計?” 張遼臉上閃現出一絲落寞,沉吟片刻道“謝文臺兄一番美意,然則,楊書令仍然在孤軍奮戰,我不能讓漢軍長驅直入!” 不待張遼說完,孫堅驚異道“楊修已經被司馬懿擊敗了,難道文遠竟然不知情嗎?” “什么?楊書令可是手握八萬魏軍精銳,這么快就敗了?文臺兄切莫同我開玩笑???”張遼猶自不信。 “楊修如今手中兵力亦是不足一萬,我奉命出發之時,聽聞他尚在魏國邊境與許昌交界處苦苦支撐,只是不知這幾日如何了!”孫堅將自己收到的情報說與張遼知曉。 “這、這、真是如此嗎?那司馬懿竟然如此難纏?他不是只有五萬人馬嗎?怎么可能這么厲害?” 張遼最近被圍,情報來源不暢,聞聽此消息之后,臉上落寞之色更盛。 畢竟他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為之奉獻了半輩子的魏國,就這樣被人竊走了。 一時之間,張遼實在難以接受這個既定事實。 孫堅見他如此,連忙勸慰道“唉!事已至此,多想無益,文遠!你已經盡力了!楊修想來亦是不會有什么危險,我家主公也已經命陳登太守相機援助了,你且安心!” 張遼這是一日數驚。 既為魏國的沒落感到悲哀,又為自己為之奮斗的國度的轟然倒塌,而感到痛心。 再加上,家族親人皆在鄴都,如今情勢之下,生死未卜,也不知道司馬懿會如何對待他們。 種種因由匯聚心頭,將他本就惆悵的心緒攪的更亂。 思慮一番之后,他也只能聽取孫堅建議,暫且退往華夏境內,走一步看一步。 打仗張遼自然不懼,可是,若說是讓他制定這種戰略遠景規劃,那就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思。 這個,的確非他所長??! 當張遼隨孫堅向長安進發之時,遠在許昌邊界上的楊修,也迎來了他人生中最為灰暗的時刻。 他被司馬懿壓著打,就像是驅趕羊群一般,被驅趕到了許昌邊界。 若不是顧忌華夏干涉,恐怕楊修早就窮途末路了。 楊修此人,謀略還是有一些的,只是他出身豪門世族,不可避免的自視甚高,有些華而不實。 曹cao在世之時,就煩他愛耍小聰明、嘩眾取寵。 若不是顧忌他的家世,恐怕早就將他一刀咔嚓了。 此番,他領兵平叛,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不但好大喜功,而且對形勢預估嚴重不足。 再加上他那些,從不腳踏實地,總想著高來高去的計謀,終于被司馬懿打了個落花流水。 八萬人馬堅持到現在,已經不足一萬,身后便是華夏領地,實在退無可退了,楊修便想激勵士氣背水一戰。 麾下眾將趕緊苦苦相勸“楊書令萬萬不可??!敵眾我寡,切不可行此險棋??!” “對??!我部如今落到如此天地,不能再以卵擊石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楊書令三思??!” “我們主動出擊,那是正中司馬賊子下懷,萬萬不可!” “……” 聽著這些意見,楊修也是頭大如斗。 其實,他何嘗不明白,以他手中如今的這點兵力,妄圖主動出擊,那妥妥的就是雞蛋碰石頭。 可是,身為主帥,他也不能主動說出,欲流亡他國尋求庇護吧? 以他那種跳脫的性格,還真丟不起那個人! 于是,這貨!就以退為進當眾犯了一回二。 瞧瞧!差點沒將麾下這幫子將領給嚇死。 眾將見楊修總算是消停了下來,再也不提讓他們去送死這茬了,終于是冷靜了下來。 這一冷靜,頭腦也靈光了,馬上有人就領會到了主帥的意圖。 “楊書令!華夏國似乎、似乎對我們并無敵意,不若我等暫且退入,為今之計,只能緩緩圖之!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