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龐統的挑釁
書迷正在閱讀:替身難為、我上輩子竟然把渣攻當個寶、小姐的極品跟班、重生后基友他變了、娛樂之緣分、穿成渣攻后把惡毒男配捧在手心、重生之逃離游戲空間[無限]、不充錢你能變強么、結婚嗎?生一百條小魚苗的那種、大主宰之慕白逆襲
諸葛亮為何會如此郁悶呢? 因為這貨!裝逼帶冒煙的在劉備面前夸下的???,兌現不了了! 當初打造戰船之時,劉備考慮到江上水戰,非常耗費箭矢,便準備加大人力物力多造羽箭。 諸葛亮卻為了出風頭,裝逼非凡的搖著鵝毛扇,當眾侃侃而談“此等小事,何足掛齒!主公你且寬心,羽箭之事,自有那江東阿蒙為我等趕制,根本不需為之費神!” 那副得瑟樣,只差當眾歌唱“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為我們造!” 眾人全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他,包括劉備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實在是不知道這貨!又在抽哪門子的瘋! 可是,諸葛亮亮仔,卻是個人來瘋,見這么多人全都投來疑惑不解的目光,他實在是虛榮心爆棚??! 他所追求的,就是萬眾矚目。 若非如此,大冬天的搖什么鵝毛扇??? 這和那些整日里,手持一把折扇,裝逼撩妹的公子哥,有區別嗎? 別給我提那些,是為了遮掩什么什么的鬼話!一把扇子能遮個什么?遮你妹啊遮! 裝逼就裝逼嘛!還要牽強附會!一點都不誠實! 劉備心中實在是不踏實。 他忍不住出言問道“軍師這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那江東呂蒙怎么可能會給我們趕制箭矢呢?軍國大事,切莫當兒戲???” 諸葛亮瀟灑的搖搖鵝毛扇,胸有成竹的說道“近日以來,我夜夜觀測天象,終于預測出,半月之內必有大霧,屆時我們只需……” 這家伙果然是個人來瘋,當眾侃侃而談,一通海侃下來,將草船借箭的一些步驟細節,講了個明了通透,口才果然不是一般的好。 這時,一個相貌頗為丑陋的文士,卻不合時宜的出言質疑了。 “孔明!你能不能別整日間的鼓弄玄虛,還夜夜觀測天象預測必有大霧!眼下正值隆冬,又是地處江畔,接連十幾天里,若是一直沒有大霧,那可就日了鬼了!” 諸葛亮頓時不悅道“龐士元!你怎么老是和我過不去?我這是觀測,你那純粹就是瞎蒙!能一樣嗎?” 龐統語重心長道“孔明??!我這不是我和你過不去,主公所言甚是??!軍國大事豈能兒戲?我看你這草船借箭之計,就是漏洞百出。若是江東水軍仗著水戰犀利,派船冒險出寨查看,一切不就全都露餡了嗎?” 諸葛亮不服道“正因為我軍不擅長水戰,趁著大霧彌漫公然挑釁,江東軍才會無端猜忌。呂蒙此人自詡為智將,我斷定他必定不會魯莽行事!” 龐統堅持己見道“僅憑此無端臆想,難免有些武斷吧?還是莫要如此兒戲才好!” 諸葛亮有些惱火了,他記得這個龐統,荊州求學時就與自己面合心不合,仗著自己是龐德公的親侄子,又是名門望族,就高人一等,自我感覺良好。 如今,兩人又同殿為臣,共侍一主,也許是龐統不適應如今的身份地位,故而常常以作對來宣泄心中不忿,這簡直就是紅眼??!羨慕嫉妒恨??! 念及于此,他心中異常不忿,表面上卻故作輕松,哈哈大笑道“兵者詭道也!出奇制勝就是要從小處著眼分析,此番我這草船借箭之計,必定萬無一失,我愿立軍令狀!羽箭若是籌不到,我以死謝罪!” 龐統聞言大驚道“孔明何出此言?萬萬不可以此事來做賭!萬一有個閃失,如何得了?” 諸葛亮心中恨極,卻依舊裝作云淡風輕道“此計我反復斟酌不下百遍,絕對萬無一失!我意已決,你休要再勸!” 眾人皆是膛目結舌,這好好的商議著趕制箭矢之事,怎么說著說著就立軍令狀了呢? 這樣的工作方法,未免有點恐怖了吧! 話說,諸葛亮的形象應該是運籌帷幄,舉重若輕,一切皆在掌握之中的從容淡定做派吧? 怎么會同龐統這樣撕逼呢? 因為他的人生軌跡,被華雄這個小蝴蝶翅膀給徹底改變了。 沒有了三顧茅廬;徐庶也沒有身在曹營心在漢;龐統也沒有死那么早。 種種原因加在一起,使得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地位,并不似原來一般重要。 原來大家看到的是他成功之后的形象,自然是從容淡定多過無奈仿徨。 如今他的地位尚未鞏固,上有徐庶,下有龐統,周圍還有馬良、伊籍、孫乾、簡雍虎視眈眈,他仍然處在奮斗期。 既然處在奮斗期,那么這個過程里面,必須有茍且、有尖銳、更得有爭強好勝。 吃相難看,那形容的根本就不是成功人士,真正的成功人士已經不需要再吃了,何來難看與不難看之說? 從容不迫,淡定優雅只屬于這類人。 奮斗期的人需要獠牙,需要厚黑,更需要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 太祖都說過嘛!那玩意奇樂無窮! 劉備見諸葛亮都立軍令狀了,自然也不好再多說什么,此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他的內心深處,還是有些不喜龐統的。 畢竟人都無意識的以貌取人,龐統確實長的太丑了,怎么看怎么像個屠夫。 劉備即使知道他才華橫溢,可是仍然打心眼里排斥。 龐統本來是留守徐州的,此番是為了將調集到的各地戰船與造船工匠,協調至廬江。 見此事告一段落,自己的多言又是這樣一個出力不討好的結局,他便交接好了諸事,匆匆回了徐州。 誰曾想,他人倒是回去了,一張烏鴉嘴卻一語成讖。 諸葛亮的草船借箭之計,果然被人識破了! 今日江上起了大霧,天剛擦黑,諸葛亮就張羅著,準備去江東水軍大寨借箭了。 臨上船前,他突然想起了龐統說過的話,心中“咯噔”一下,似乎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 可是,左思右想之下,又沒有任何頭緒。 于是,他臨時決定,此次行動他本人就不參加了。 對一個小頭目囑咐半天,眼見著三百士卒上船遠去,他的一顆心就提到了嗓子眼。 眼下他也只能貓在岸邊的營寨里,默默關注此事的進展了。 起初,傳令兵不斷來報“啟稟軍師!一切進展順利?!?/br> “啟稟軍師!東吳軍開始放箭了!” “稟報軍師!船只一側的箭矢都扎滿了?!?/br> “稟報軍師!船只都被箭矢壓斜了?!?/br> 直到下達了調轉船身繼續受箭的命令之后,諸葛亮終于完全放松了下來,他覺得今夜應該萬無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