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上皇近來服用了他的藥,感覺自己又年輕了許多,正是篤信佛.教的時候,皇帝前段日子待這法師還算親厚,但近來少往南內去,竟然想著要法師做驅象的卑賤事,見到兒子的笑容也就淡了些。 “朕聽說二郎自己定了溫家的姑娘,左右南內無事,也想著過來瞧一瞧?!鄙匣寿n了些金銀玉器給溫嘉姝,叫她近前幾步。 宇文昭儀虛挽了溫嘉姝的手,帶到距上皇一丈之外,笑著同上皇道:“當時英國公隨陛下遠征,把女兒托付在洛陽潛邸和咸安做伴,沒想到現在竟做了咸安的皇嫂,早知天意如此,陛下合該早與先皇后商議,也省得這些年圣上帷帳寂寞?!?/br> 上皇年輕時任過許多前朝的官職,長安兵荒馬亂,民生凋敝,他也起過在洛陽立都的心思,為了防止臣下叛亂,其中也有一些重臣的家眷被留在潛邸。 溫晟道在他印象里是個硬骨頭,但生出來的女兒倒與他不同,邁步之時腰上的同心鎖緊隨衣裙下擺,不曾輕浮飛蕩,燈下觀美人,更顯朦朧婀娜之美。 那同心鎖的款式很熟悉,不過大抵天下的銅鎖都長成一般模樣,拿來做禁步也沒什么好稀奇的?;实叟c他父子生隙了許多年,難得想起來帶中意的女子回來給父親一觀,他對皇帝的后宮沒什么額外的要求,只要能活著見到帝后生養一位太子,不至于國家無后那便成了。 上皇夸了幾句才讓溫嘉姝坐回到皇帝身側,轉頭問皇帝道:“朕記得這兩日公主身邊的人對朕說,咸安近來咳唾不止,夜間難以成眠,連著人也消瘦了許多,與皇后當初癥狀十分相似,想請法師和當時湘宮觀為皇后祈福驅魘的道士到長公主府里做幾場法事,不知二郎意下如何?” 要他來看,女兒無非是被之前二郎的冷待和吐蕃那片蠻荒之地的苦寒所嚇,等戰局扭轉,人一松懈下來就容易生出些病癥來,吃藥還在其次,只要順了她的心意,讓人過去做幾次法事,也就不會再自己嚇唬自己了。 “佛道一家,就依阿耶和咸安的意思來就是?!?/br> 圣上見溫嘉姝對上皇行完禮后總盯著那僧人上下打量,面上微露不悅,“只是法師既然到了長安,也該入鄉隨俗,南宮之內妃嬪頗多,法師此舉恐怕有礙觀瞻?!?/br> 伽明法師低頭合十,“佛法有云,‘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 ’,心誠志堅,足上的這點痛處算不得什么,天竺僧人常年赤足,也是一種虔誠的修行?!?/br> 上皇現在服用僧家藥物,遠比皇帝尋來的慎恤膠強上百倍,對僧道之間的看法與原先不同,既然是有真本事的人,有些信仰也得尊重,“二郎是念經念成老古板了,法師赤足朕尚且不在意,你就不用多費心了?!?/br> 姚秦的皇帝還賜過數十位美女供天竺僧人采補,難道他這個一統天下的君主胸襟還不如一個割據一方的國王嗎? “之前聽聞圣上服用貧僧藥物益氣補神,近來不見內侍監往南內去,可是已經大安?”伽明法師從寬大的袈裟中拿出一小盒粉末,雙手捧向皇帝的方向,“這是貧僧這幾日新作的藥品,這藥物與之前不同,僅用溫水浸泡出色即可過篩飲用,圣上不妨一試?!?/br> 放在之前,圣上或許還想試一試伽明法師的藥,只是他身邊那位姑娘對這種自稱活了數百歲的僧道最是厭煩,既然已經答應了她,當著阿姝的面,總不好自毀誓約。 “不必了,若事事勞煩法師,太醫院設出來也沒什么用處?!?/br> 圣上對伽明法師的藥失了興致,內侍監也知道皇后那難伺候的性子,不敢斗膽取來,黝黑的僧人立在臺階之上,手里捧著一盒藥,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直到溫嘉姝瞥見上皇有些不高興,才悄悄給敏德遞個眼色,教他把藥拿來打個圓場,放在手心里賞玩。 “天竺為釋迦牟尼佛出生成道之地,能人異士頗多,我聽圣上說大師遍游諸國,曾尋得一種奇花,名曰芙蓉,中原又稱之為阿芙蓉,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伽明法師的面容平靜,未見絲毫驚慌:“天.朝物產豐盈,不似小國艱辛,貧僧見此物結果與白米相似,又可入藥止痛,就在國中多加種植,以此熬粥舍食,號為佛粥,救濟吠舍與首陀羅?!?/br> 圣上對這個“佛粥”也略知一二,轉頭與溫嘉姝道:“王玄朗在奏折里也同朕說起過,這阿芙蓉就是前幾年波斯使者進貢來熬粥的御米,朕原本想在嶺南試種推廣,但事倍功半,后來此事就作罷了?!?/br> 上皇叫溫嘉姝過來,確實是尋常相看,皇帝起了談論農耕民生的頭,他卻沒什么可以接話的,關心得太多又要讓皇帝不快,只得裝聾作啞,索性做一個面上和氣團團的家翁,等溫嘉姝問完了話,又讓內侍添茶,唯有聽倩娘和皇后談論后宮內闈時才有機會閑聊幾句。 他也是從年少時過來的,皇帝新得佳婦,正是如膠似漆,慢吞吞等到了快要宵禁的時候,才稱乏叫去,讓皇帝攜著溫氏回宮去。 規矩也是人定的,只消圣上一紙手詔,溫嘉姝照樣能回現如今的英國公府去,她坐在往千秋殿去的輦車上,對自家的郎君莞爾一笑,“道長,你這口不對心的性子原來是隨父親的?!?/br> 辭輦是妃妾之德,她已經與皇帝同行數次,又有了明詔冊封,在宮內和郎君共乘一車也沒什么。郎君有意與她親近,何必為了一點子面上的虛假賢德放棄夫妻同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