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頁
當初設置的是三年一屆學生,最重要的目的也是為了鼓勵女子主動學習,不為世俗規矩或是家庭條件而束縛。 這是夏靈瞬的想法,而支持自家女兒們的夫人有一部分的想法主要是為了依靠在皇后名下給女兒“鍍金”好換取一門更好的婚事。 但經歷了三年學習的姑娘們就不一樣了,現在讓她們去嫁人,她們自然是不愿意的。且不說根據談先生講授的課所說,女子太早成婚對身體不好,就是成婚之后,面對很有可能會輕視妻子的丈夫就足以讓她們厭惡。 因此為自己找一份工作是目前為止最好的逃避婚姻方式,夏靈瞬身邊的女官位置頓時供不應求。 夏靈瞬琢磨了半天,把她身邊的女官職務算在內,除此之外,留任書院內的女先生也是個不錯的崗位,還可以去宮外的文淵閣內整理圖書、或者科技院內研究歷法、地理之類的也是不錯的選擇,再不濟在至于俸祿,自然是根據她們是否適合崗位適用一月后再定。 朱厚照對于自家媳婦兒的決定自然是恨不得手腳并用的同意,畢竟他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手,管他男人女人,能派的上用場的就是好人。 帝后二人都不介意,但大臣們卻不得不在意,先不說壞了規矩綱常,就是為自家兒子也得站出來反對??! 皇后先是讓女子讀書,灌輸一大堆“大逆不道”的理論,讀完書后還給這群女子容身之所,讓這群女子都心心念念工作而不考慮嫁人,這是典型的教唆女子不守婦德行為。 女子不想著嫁人卻想著如男子一般在外務工,這不是不守婦德是什么? 為此,夏靈瞬又收到了多年未曾收到的彈劾,其中大多是在責備她這個皇后不好好專注于后宮宮務,反而頻頻插手前朝事務,還教唆女子不守婦德,實在是有失鳳儀。 之前大家都被朱厚照吸引了火力,如今驟然發覺這位皇后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燈,而且現在是越來越“不懂事”了,自然想著給她個教訓,因此一點都沒手下留情,把夏靈瞬彈劾得如同犯下了天地不容、十惡不赦的罪行一般。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干涉朝政、不守婦道等等罪名,恨不得將她寫成一個欲壑難填的毒婦,同時還不忘對朱厚照寄予厚望,最好是能娶一位賢良淑德的妻子。 彈劾這種事情一回生二回熟,夏靈瞬早就從一開始的小心翼翼到現在的視若無睹了,只要耳朵一閉,什么事情都和她沒關系,照常該養娃就養娃,該去科技院去科技院。 反正這群人也只能過過嘴癮,又不能像歐洲那樣把皇后送上斷頭臺,挨罵也不會少一塊rou,隨他們罵就是了。 夏靈瞬的心放的很寬,朱厚照卻很是辛苦,他把奏疏一本本看過去,格外有耐心地把每一本奏疏都回復了一遍,內容同樣包括但不限于為夏靈瞬說好話以及反駁御史與給事中們對夏靈瞬的抹黑,還順便把夏靈瞬夸了一遍,再三強調自己和皇后感情甚篤,不需要找宮妃平白生事。 等他把這堆奏疏一本本答復完畢,這才松了一口氣,心中忍不住抱怨起這堆忠心耿耿的臣子。 這群沒眼色的老頭子,他人還在夏靈瞬身邊躺著,每日吃著夏靈瞬準備的飯菜,就不怕夏靈瞬一怒之下把他趕走嗎? 一看就知道這些人一點也不尊重老婆…… 倒是被夏靈瞬保護著的姑娘們因為這件事情心中對皇后又是感激、又是愧疚,因此也為夏靈瞬據理力爭,其中有人特意擬作了文章,表達了對皇后的感激和欽佩之情,同時表示對御史們抹黑皇后形象表示極度憤慨,隨后書院的姑娘們紛紛抄寫并四處張貼,力求樹立夏靈瞬的高大善良形象。 通篇文章言辭懇切、感情真摯,行文不亞于讀書多年的士子們的水平,讓不少人對這群書院出身的女子刮目相看。 如今的場面越是針鋒相對、唾沫橫飛,百官們就越是要奮戰到底,眼看著皇后身邊聚集了一眾力量,雖說還不至于影響朝堂,但是加上夏靈瞬的二哥夏臣和妹夫徐鵬舉及其背后的魏國公、開國公兩家,儼然已經形成了“后派”。 老話說的好:“與人斗,其樂無窮”,皇后身邊的人反抗越激烈,百官們罵的就越起勁,雙方你來我往、樂此不疲,眼看著就要吵塌了順天的天,最后都在各家夫人的勸阻下收了口。 其一是家中有女的都去書院讀書了,罵來罵去,除了罵自家女兒和同僚女兒也罵不到別的人了,其二便是家里兒子的婚事還要靠對家夫人同意,這么吵下去不僅不利于兒子的人生大事,還可能會招惹同僚的白眼,何必呢…… 再看皇后,除了挨了幾句罵之外沒有任何損失,還有不少原本不知道這些事情的來龍去脈的人站到了皇后那一邊,不僅沒有損失,反而還賺了不少聲望。 百官們只得悻悻停戰,心里埋怨著夏靈瞬沒事找事。 夏靈瞬看著事情算是就這么解決了,便也趁此機會站了出來,以一國之母的名義親自寫了一道奏疏,要求延后男女成婚年齡,男至二十歲,女至十八歲,其中還自謙一番,夸贊男子都是早早就能立業,既然如此,何不等立業之后再成家呢,到時候功成名就,還有賢妻在側,豈不美哉? 她這話明面上是在夸贊男子,實則是在找借口改變適婚年齡,同樣也是給百官們一個臺階下,朱厚照自然也準許了。就這樣,文臣與后派的交鋒暫時結束。夏靈瞬表達了謙遜,同時為書院的女孩子們爭取到了更多屬于她們自己的時間,百官們也展現了自己的威力,給了皇后一個“警告”,雙方都算是心滿意足,各自偃旗息鼓,回家過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