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手機設計細節(下)
書迷正在閱讀:老舞生、華娛之縱橫、越鳥傳 (1V1, H, 古言,志怪)、【綜武俠】美人如花隔云端、先做后愛【1v1 H】、折翼(調教與逆調教)、月光下的傳說之尋夢、臨死前想殺個神、冥冥之中賴定你、蘇錦溪司厲霆
站在歷史的肩膀上看待前人可以笑他們是多么蠢,但是前人們卻是灑了眾多的血汗和淚水才換來的這一切。沒有誰是自甘墮落的,人人都想做的好才是常理。 好在,在葉曉奇的公司里,葉曉奇說了算,不用面對一堆大股東小股東的三姑六婆的惡心。就這么幾個人,人少了好啊,干什么事都麻利,“獨裁”起來很爽。 幾個人草草的吃了點快餐,就又回到了“要塞巨蟹vs木星王”會議室。紅燒rou的員工們都很識趣的跑到別的地方討論需求,離這里遠遠的。 “辦公地點和人員招聘,小龔你看著來,這些我就不管了啊”,葉曉奇吧嗒吧嗒嘴,小蕓調的熱果汁還挺不錯的,“上午我們說了硬件部分,下面我們說說軟件部分。首先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的定制android系統,不采用通用android,這點沒什么意見吧?” “沙沙沙”,幾個人記筆記記的飛快。如果說硬件部分,大家都是門外漢的話,還能發表意見的話,軟件部分老板才是霸主,老板說話聽著就好,別插話。 葉曉奇關于手機的想法非常多,硬件只是個地基,但是葉曉奇不會忘了自己的終極目標發展人工智能。 發展人工智能卻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知道后來是怎么回事,也沒辦法一下子做到,總有個步驟和取舍的問題。 葉曉奇把一個個方案在腦海里過了一遍圖像技術,太難,先放放。語音技術,初代的語音現在已經可以開始著手了。其他的,那就更多了。 在剔除了一些難度比較大和重要性比較低的功能后,葉曉奇說道“除了原生android的基本功能外,我對我們的系統有下面幾個要求。第一,我們要擁有自己的應用市場,應用市場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了吧?第二,要有自己的主題功能,使得用戶可以更換自己的主題。第三,要有專屬于我們自己的至少兩個聽起來比較容易接受的,能做成經典的鈴聲。第四,需要有我們的語音智能助手。這個助手你們不要覺得難,你們可以把它拆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語音解碼網絡,把聲音轉化為對應的人類能夠理解的文字或數字信號,建立語言模型和數學模型。這個技術,清華就有,叫fst什么的我也不太清楚,又或者他們現在有更好的技術。龔下去安排聯系一下,還是上午說的,什么條件都可以,我們只要專利權和使用權。我們第一代產品只需要標準中文數據庫,方言和其他語種暫不考慮。語音智能助手第二部分就是文字分詞和解析功能,這個對我們來說很好辦,它本質上是個搜索引擎技術,我們現在用的很廣泛。需要注意的事情是,語音識別來的文字,可能會不準確,比如胡建和福南,這要求我們的搜索引擎服務器能夠做到簡單的智能糾錯?!?/br> 葉曉奇說語音這段說了很長,想表達的主旨其實很簡單,通過告知實現步驟,讓人知道這是可行的,而不是充滿畏懼的。 語音智能就這么回事,除了前面的解碼部分,后面的部分都是基于搜索引擎和大數據下發展而來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謂人工智能其實一點也不智能它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依賴于網絡和服務器的服務,無網下連智障都不如。 如果非要打個比方,那么人工智能的身體是在用戶手里的,大腦卻一定要在服務器上不可。 人工智能離“智能”的距離仍然還有很遠,差不多有地球到太陽那么遠。除非是有針對性的專業訓練的“智能”,否則計算機就連最基本的不按序順話說都理解不了。 但是,對于人類來說,這種事情小菜一碟而已。 有一種說法是,人類的腦域開發度只有10,人類的大腦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這種說法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 人類從小到大的所有記憶,包括味覺、痛覺、習慣、影像和聲音資料,都保存在這小小的3斤蛋白質里,它比任何計算機的存儲容量都大。通常的說法是,大腦皮層相當于運算速度更高的gu,深層次未被人類自身解析的部分,掌控者人類的潛意識和其他行為反射等重要組成部分。 人的每個神經元都通過突觸連接著幾十至幾千個其他的神經元,組成了萬億交錯的網絡。每個神經元既是存儲單元又是計算單元。這是任何人類已知的設備都到達不了的高度。 如果計算機是二進制四核處理器的話,人類的大腦起碼得是千進制100核處理器才行。 大腦的記憶,單從容量來講,100t硬盤的計算機大約都做不到吧? 這是現今無論如何也無法塞到一個小小的手機里的,只能借助于多組服務器構成的搜索引擎系統。 包括后來所謂的各種各樣的“智能”,其本質都是截取大腦或其他肢體的一部分功能,然后再做精細化的研發,沒有哪個產品可以完美的取代人類。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科幻電影里機器人統治人類的時代,起碼有地球到大熊星座那么遠。 看到幾個人記錄的差不多了,葉曉奇說了接下來的要求 “獨立的cket系統和服務器。這點需要解釋嗎?” “需要!” “葉總您講講?!?/br> “哦”,葉曉奇憋了一眼,一點也不意外,“首先cket需要解釋嗎?那……簡單說一下,cket你可以理解為就是系統的應用通知。我們生活里經常用到網絡的地方,無論是訪問網頁、玩游戲又或者是應用和軟件本身請求接口,其實絕大多數都是走的htt協議,遵守的3c萬維網的規則。這個協議就相當于一個密碼本,有了這個協議,對方才能夠通過同樣的密碼本解析我們發過去的數據包,互相理解彼此計算機之間想要表達的信息。但是htt協議對于有些場景是達不到要求的,因為htt協議每次發送數據包的同時都會帶著自身的地址身份信息,這種方式更像是發快遞,不僅不實時,也耗費流量和電量。有些使用htt管理通知的應用,感興趣的可以對比一下……” “剛才說了,htt協議像是發快遞,而cket則更像是打電話,它在標明雙方的身份信息后,隨時確認對方的存在,也就是基于地址和端口號的確認,它只會發一些簡單的字節,就好像打電話的時候詢問對方在不在一樣,并不會說太多廢話……” “我們知道,android系統是個開源的系統,這就注定了它沒有屬于自己的運營商和服務器。對于這種情況,有些大的開發商會搭建屬于自己的cket,比我們的商城和游戲就是這樣,感興趣的可以下去找小周了解。實力較差的開發商則是租用的別人的cket服務,剩下那些則是偽通知。這種混亂的局面就造成了,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實際上你的android手機每一秒鐘都可能在跟上百個妖艷小sao貨眉來眼去……不是,是跟上百個cket服務器保持聯通,既不節能也不環?!?/br> “明白了這一點,那你們就知道我們做獨立cket的意義所在。我們可以要求所以搭載我們系統的開發商,必須使用我們的cket服務,統一管理我們的應用通知,達到提高用戶體驗節約流量電量的目的,還可以對手機應用不守規矩的行為做出監聽和管控。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就以ios來舉例……” 幾個人的小會,一直開到了晚上十點多,葉曉奇才把想要說的大致架子和邊界講清楚。實在涉及到的東西太多了,能做的事情也太多了,這還是閹割了一部分功能的結果。 半夜里,葉曉奇抱著狗蜷縮在沙發上睡不著,對屬于自己的手機設計充滿了期待。 其實我一點也不會寫書,我只是覺得這么敘述下來,字數最少。要是設計成故事情節,大概是手機設計細節1234567了吧,想想都可怕,沒個十幾章,手機研發里面那點事根本講不完。抱歉,無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