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救不了大漢(基建) 第360節
在這方面劉徹賣小舅子賣的那叫一個快只是賣完了被皇后這么一提醒他也有些擔憂起來衛青的安危又道: “朕已經賜下封賞倘若你還有些擔憂倒不如一同也賞賜些順便派人過去看看畢竟……等趕到邊郡他差不多也快打完了吧?” 皇帝都允許賞賜派人去看看了衛子夫自然不會拒絕她立刻應了下來緊鑼密鼓的備了不少所需又選了心腹一同送去了邊郡。 如果不按照‘八百里加急’也就是沿途每十五公里換一次馬三四站換一次人的速度讓一個人從頭走到尾那從長安到邊郡的時間就要長數倍 尤其是還得加上封賞準備和路途遭遇雨雪天氣造成的無法前行的時間總之等帶著皇帝封賞的特使到達距離衛青離開韓盈送出戰報都過去一個多月了。 第390章 特使信使 特使來之前,韓盈正在軍民醫院里。 除了衛青伏擊受傷的那些騎兵外,醫院其實還收納了在守城時受傷的正兵和民夫,再加上因為一些其它情況受傷,自費過來診治的,醫院人數最高峰時足足有三千人。 倘若是現代,對于只有十多個醫生,四五十個學徒的醫院來說,這人數完全超出目前所能夠運轉的極限,可對于如今來說,想要運轉起來反而并不算那么難。 原因也簡單,一來,是如今做不到后世那樣的精細化治療,也沒有那么多搶救與電子設備維持生命體征,需要時刻有人關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處理好后,靠病患自己本身良好的身體素質恢復,那工作量減少可不是一星半點。 再一個,便是如今廉價到極致的人力資源。 只需要提供安全,飯食,兩套換洗衣服,一些微不足道的獎勵和一點尊重,仆伇就能承擔起大量的,日?,嵥榈恼疹櫲蝿?,將醫生和學徒們從地獄中解救出來。 這個‘地獄’,顯然不止應對這么多病患日常吃喝拉,以及簡單的換藥等事。 無論古今,人們都有著一套對他人能力、地位評判的標準,這種標準有明面上的,也有潛意識中的,但不管怎么說,驅使他人,不用自己勞動,顯然高于少量的關鍵勞動,而瑣碎,價值極低,面對多人的服務性勞動,無疑是屬于社會最底層的存在。 很不幸,照顧大量的病患日常飲食,吃喝拉撒這種事情,在大眾的潛意識里,是妻子/贅婿,兒女,乃至奴仆所做的事情,倘若醫生去親自做這些事情,而且是針對多人,并長時間都陷于此事當中,那她們無論身份再高,旁人在看她們時,也不會覺著是什么值得夸贊的親力親為,而是會潛意識逐漸將她們看底,甚至會生出鄙夷。 這個問題放到現代都沒有解決,哪怕再說三分治七分養,護士照顧很重要,最后可大部分患者記住,感謝的還是醫生。 沒辦法,護理服務屬性太明顯了,而且它的價值看起來太低,喂人吃飯喝水有什么難的?五歲的稚童都能做,哪有緊急止血,正骨,包扎,開藥這些事情看起來難做。又能立刻將一個瀕死的人救回來看起來重要! 想要改變大眾的潛意識,顯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過,讓人時刻處于不安的奴隸制度,反倒成了醫者們維持身價地位的最好助手,實在是一種灰色幽默。 韓盈無力改變這樣的現狀,也只能不予置評,但又不得不說,這的確解放了醫生,讓她們能夠騰出手來,更好的進行統計。 沒錯,這又是一個反常識的事情,比起來醫術治病救人,統計,或者說循證醫學,更能夠快速的對大規模病癥提供有效的改進和治愈率的提升。 事實上,南丁格爾也并非宣傳中,只提著燈照顧士兵的‘提燈女士’,相反,她是統計學家,后世逐步完善的國際疾病分類代碼源頭便是她所做,她還是數據可視化先驅,并進行過關于醫院的設計,至于利用統計學快速尋找有效救助方式的總結更是數不勝數。 在已經無法提升醫療技術的情況下,統計便成了醫生們研究如何降低死亡率的最好辦法,尤其是這次實戰,出現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韓盈很有必要看一看這用士兵生命總結出來的經驗——順帶著還能帶著一份回長安,未來保不齊能推廣邊疆各地呢。 “病房的通風與防寒……這個屬于單一地區的特殊情況,想提升的話,醫院內的病房得重新設計建造,軍民醫院是拿民居暫時兼用的,改起來也不難,就是這新房間最好提前建造個類似的住一住,看看有什么不適應的地方,省得建好之后動不了,又有問題,病患住的難受,你們自己人也難受?!?/br> 翻看著不同醫生送上來的總結,韓盈微微皺眉: “還有降低單個房間內容納的病床數量……這個不太容易做到吧?” “這個是真改不了?!?/br> 聞言,宋琳無奈的搖了搖頭: “平日里又沒什么大戰,哪里能準備那么多空屋子?即便不算日常維護的成本,僅是郡城人多這點,醫院就沒有沒有擴大的可能,更不要說每次戰役過后受傷將士的數量都不固定,只能盡量給高位將士和重傷騎兵提供相對舒適的環境,其他的……現階段只能忍忍了?!?/br> 其實這這條建議提出來的很荒誕,幾乎不考慮一點現實情況的意味,稍微有點生活經驗的就知道不可能做到,說出來就會被大家好一頓懟,但它就是堂而皇之的被正式醫生寫出來,提交到了宋琳面前,甚至連韓盈都能看得到它。 這么做,是為了鼓勵一線醫生能長久保持鉆研精神,因為很多新概念,新方法,在剛剛提出來時,就是讓人覺著荒誕,脫離實際的,甚至提出來還是會因為現實做不到而否決, 但,讓醫生提,絕對要比打擊她們,讓她們不提更好,因為那至少是一個新的,可以鞭策醫院上下去努力嘗試去達到,甚至是達到低配版的目標,這樣還會有進步,而不提,那大家便會固步自封了。 宋琳無疑也有這樣的潛意識,她扶著頭,道:“邊郡能當騎兵的,怎么也是個富戶,那些輕傷,好的又快的士兵,完全可以讓他們居家養病,城邊的衛所,也可以承擔照顧同袍的責任,就是想做到這些,得等這些人有基礎的衛生意識才好,不然,那不是照顧,是殺人了!” “基礎醫學常識科普總是要做的嘛?!?/br> 韓盈了然的頷首,半開玩笑的說道:“此事任重而道遠,你可不要松懈啊?!?/br> 無論是宛安縣還是長安城,大規模的向百姓推廣醫學常識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持續不斷的向數以萬計的人去講這些知識,而上谷郡城沒有基礎,宋琳目前的這點兒人手又太少,前期起步肯定會極累。 其實不只是這件事情,邊郡距離長安太遠,監管難度極高,而宋琳她又已經身居高位,天高皇帝遠,自己有權又能將重心放在享受上,再加上上谷郡城的環境,很難不生出懈怠,韓盈很有必要在她離開前最后提醒一下,畢竟整個漢國接下來近二十年的重心都在這里,宋琳的表現極為重要。 當然,這樣的話,對于有懈怠傾向的宋琳是敲打,對從一開始就未曾想過松懈的宋琳來說便只是鼓勵,全看她自己處于什么狀態。 而現在的宋琳,顯然還處于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的狀態,韓盈的話,她一點兒都沒聽出敲打,而是覺著這是韓盈的器重。 畢竟,來邊郡的任務,其實在衛青埋伏結束,斬殺那些匈奴騎兵,逼他們潰逃之后,便已經全部完成,按理說,她應該盡早回去,減少尚院屬因為她離開太久而產生混亂的可能,除此之外,還有陰暗一點的好處便是,提前回去可以先受封賞,順帶避開衛青接下來如果作戰失利的懲戒。 但韓盈并未離開,而是又多留了一個月,其目的無非就是為了她。 治病可不是只有白藥就行,還需要糧食,rou,床褥,柴火,奴仆等物資的供應,她初來乍到的,就算還受郡守郝賢的器重,可一旦涉及實際利益,尤其是這么大的利益,想從各方摳出來它們可不容易,不說刁難她到求爺爺告奶奶吧,這邊缺一點,那邊湊不齊肯定會出現,可這一個來月,韓刺史硬是讓她沒有愁這些事情! “韓刺史放心?!?/br> 損傷自己,也要替她撐過最難的這段時間的恩情,宋琳自然不會忘記,她正色道: “您于我雖無師徒之分,卻有師徒之恩,且不論我志如何,僅此恩情,也應勤力于事,絕不生松懈之心?!?/br> 帶著這份承諾,韓盈返回了府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越發不信任承諾這種東西,即便此人說的再真情實意,那也不過是此刻的真誠,對于未來——多少人在二十歲回望五年前十五歲的自己,不覺著那時自己愚蠢無知,屁大點兒的事情就覺得好像天塌下來,隨隨便便做了太多錯誤的選擇呢? 生活會變,人也會變,只指望承諾有用,那還不如期望男人不會變心呢! 針對邊郡的‘督郵’也需要設立起來了…… 正想著事情,仆人走過來通報道:“刺史,林主薄來訪?!?/br> “讓他過來?!?/br> 仆人應諾,很快將林主薄播帶了過來。 “韓刺史?!弊哌^來的林主薄行禮,說道:“今日有信使來此,說陛下派來封賞的特使明日便能到郡城,其中也有您的。要不,您晚上一天,受了封賞再走?” 嗯? 仗還沒打完呢,陛下這么早就給封賞了?來的還真是巧。 雖然有點超出正常范圍,但不過是多留一天,省下后續那么多麻煩的事情,韓盈自然不會拒絕。 陛下的封賞依舊大方,西漢侯爵本就難得,哪怕在漢初,劉邦的鐵桿親信中,也只有三位能封為‘萬戶侯’,也就是說,漢初時千戶侯的含金量就已經極高,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侯爵本就越發難以獲得,如今的漢武帝更是開始削減諸侯食邑,在這種情況下,她這個并未實打實參與指揮作戰,沒有戰功,只是前期備戰,功勞可大可小的刺史,一口氣竟得了千戶的食邑,著實給的夠高了。 當然,陛下給高的也不只是她,眾人的封賞都遠超于過往,唯獨郡守郝賢什么都沒有,只是得了一份‘功過相抵’的口諭。 這倒不是韓盈陷害,她就正常的把曹捷汲廉之事報了上去,也沒牽扯旁人,更未曾提郝賢,主要是如今的陛下不是任人忽悠的愚君,長史事情這么大,郡守怎么可能不知道?極大可能也參與了此事,沒剁了他都是開恩。 鑒于韓盈送上來是說他不知道,那便按照不知道處理,也就是失察之罪,要是中央沒有及時發現,今年上谷郡城可就要完了!怎么著也得撤職處理,鑒于這次守城表現還算良好,繼續讓郝賢擔任已經不錯了,還想封賞? 開什么玩笑! 郝賢也知道這點,就那些證據,能功過相抵,保住現有官職已經是意外之喜,沒有賞賜也正常,只不過,相關參與此事的盡皆受了封賞,就他一個人什么都沒有,著實有些尷尬。 但這顯然還不是最尷尬的,因為過來頒布陛下賞賜的特使,不得不面對他帶著陛下獎賞來了,可領獎人大多都不在的情況,尤其是還有跟隨而來的皇后宮人——他們跟來的目的就不是為了封賞,而是為了知道衛將軍現在怎么樣,好盡快送回消息讓皇后開心一下,他們更懈怠于面對那些過來領賞的普通將士。 莫名尷尬的氛圍,讓大家都很想盡快結束這場見面,但可能覺得尷尬的氣氛還有些不夠,這一段時間一直在負責講匈奴人尸體運出關外的魯都尉突然回來,還帶回來幾個風塵仆仆的騎兵。 看著這些衣衫華貴的特使,魯都尉明顯有些犯懵:“郡守,這是? “這是陛下派來封賞的特使。 郝賢開口解釋,而后問道:“你怎么提前回來了? “拜見諸位特使。 魯都尉立刻行禮,緊接著又高興的說道: “郡守,這幾個是衛將軍派回來送戰報的信使,他們已經找到了右賢王所率領的大軍,斬殺數千,生擒右賢王!而后又占了白羊王本部,俘獲數百萬牛羊! “什么?! “嘶——! “老天! 一連串的驚呼和倒抽氣的聲音從四面八方響起,特使嘴巴微張,想開口,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有個腿部受傷,拄著拐杖過來領賞,還未離開的受傷將士高興的手舞足蹈,差點兒跌倒在地,郝賢表情震驚中還幾分不可置信的神色,還有人使勁揉了揉臉,嚴重懷疑今天是否還在做夢。 別說周圍人的表情過于游離夢幻,就算知道衛青成就,身處此刻,體會過部分對敵之難的韓盈,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戰報也有些恍惚,好在她很快就找回了理智,問道: “衛將軍派信使回來只是送達軍情? “據說還想請陛下定奪如何固守,具體的我就不清楚了。 更高級別的戰略安排,送信的信使顯然還沒有資格接觸,從他們口中聽二手消息的魯都尉更不可能知道了,他話鋒一轉,說起來另一件更加有意思的事情: “不過,我聽聞這幾位同袍說,擒住右賢王的那位壯士,竟是個女都尉??! 第391章 都尉其人 這下,韓盈立刻來了興致,對著魯都尉和后面幾個送信的騎兵問道: “喔?好一個壯士!可知她姓甚名誰,于何郡任職?” “這……” 魯都尉顯然回答不上來韓盈的問題,他扭過頭,看向了身后的信使,不巧的是,行事雷厲風行的衛青當天就寫了回信,而在口口相傳的軍中,信息傳遞速度仍舊慢的發指,一天只不過能讓他們知道有這件奇事,更多的細節,還沒來得及往他們耳朵里傳呢! 在魯都尉求救眼神和韓盈的詢問中,最先聽到此時的騎兵站了出來,他有些遲疑,但還是將自己所聽的內容都說了出來: “將軍下令前,我等只聽說這位女都尉擒了右賢王回來,剛把人交到偏將手中,人就暈了過去,身上全都是血窟窿,據說,是救人的時候,發現她是女人,那救人的騎兵還被這都尉手下打了一頓呢?!?/br> 這回答讓韓盈不由得微微擰起來眉頭。 都尉,邊郡常置軍官,能有這個職位,說明這位女壯士平日就有軍職,且能率領上千騎兵訓練,倘若只有這一個稱呼,那韓盈并不能立刻判斷她到底是男扮女裝‘花木蘭’,還是直接以女性身份擔任都尉并參與軍隊作戰的。 畢竟五年前法令頒布之后,未婚非嫁和喪夫的女人從法理上說,已經擁有了做官參軍的資格,旁人不能以女性的身份來阻礙。 只不過,法理和實際cao作是另外一回事兒。 軍隊不同于官場,不僅注重武力,還是集體活動,女性在其中生活有很多不便,更容易引發輕視和排斥心理。 倘若此壯士以本性別擔任的都尉,那肯定會在它郡,不然韓盈肯定會知道她,而它郡——衛青率軍出征不止攜帶了長安的親衛和上谷郡的騎兵,漁陽等郡也出了一部分騎兵,這部分人不多,每郡大概也就是五千至三千左右的樣子。 對有上萬騎兵的邊郡來說,這點數量可選擇的余地很大,它郡的郡守/長史在收到衛青征調騎兵命令時,會本能的看在性別上,選擇將這位女壯士和其所率領的軍隊留下。 原因嘛,善意點的,是出于保護,惡意點的,則是爭奪上戰場獲得戰功的機會,但不管原因到底是什么,這絕對是最有可能的情況。更不要說那種從一開始就甩給她一大堆老弱病殘,讓其負責駐守,根本就沒有資格競爭參與戰役的可能了。 當然,世間的情況多種多樣,也保不齊這位女壯士家世足夠,上面有人,自身身體健壯,遠勝大多數男性,作戰勇猛,還長期率領精兵,直接能就參與這場征戰,只是這種可能較小,大多數情況下,假做男人無異于是最優選。 而現在,這個騎兵的話無疑也證實了后者。 其實整個封建古代,一直有女人假做男人去參與官場乃至去軍中擔任將領,現在出來一個也不足為奇,韓盈不反感這樣的行為,更不覺著救助過程中認出女性身份帶來的流言蜚語有多么糟糕,她更擔心的,是這位女壯士擒將功勞能不能正常落實,日后還能不能正常領兵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