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救不了大漢(基建) 第21節
“覡師也沒有這樣的手段啊……” 看著盆里的豆芽,這群人眼睛瞪得像銅鈴,嘴巴大張著,表情凝固在臉上,頗為滑稽。 鄭桑又從床上的柜子中取出布包,嘩啦啦的將這兩次賺下來的五百多銅錢,全倒在炕上。 只鋪了一層草席的炕面,現在在眾人的眼里,變得金光閃閃。 青金色的銅錢,刺激著所有人都急促呼吸起來。 眾人吞咽著口水,只覺著口舌發干。 “這些錢,我只一旬就賺到了?!?/br> 這一刻,鄭桑仿佛傳銷頭子附體。 她往下壓了壓手。 沒有訓練過的人們漸極為默契的停下,屏氣凝神地聽著她的要求。 “你們要是愿意跟著我干,兩旬后也能賺這么多錢!” 剎那間,群情激奮。 人們開始嘩然,互相交頭接耳,看的眼紅,卻又擔心這餅太大,會有什么不可承受的代價。 “鄭什,這個豆芽,我們真的也能讓它長出來嗎?” “當然能!” 鄭桑拍了拍火炕: “這可是我女想出來的,用火炕升溫,騙豆以為春日將近,生發萌芽,這火炕才是好東西,就算讓它整日熱著,一天一夜也不過耗費十二三斤柴而已!” 眾人眼前一亮,立刻追問。 “那鄭什,此炕我家可造否?” 鄭?;卮鸬臉O為堅定。 “能!當然能!我這邊讓韓牙帶人為你們造炕,你們只需要每日過來干活,在南面那片坡地起上兩間土房就行,如何?” 說出來了要求,眾人遲疑幾秒,估摸出要干的活計,在金錢和溫暖火炕的刺激下,紛紛做出表率: “好!鄭什,我們跟著你干!” “鄭什高義!” “若是需要,全家搬來外邑也未嘗不可!” “沒錯!” “也算上我一個!” 這聲音響的震破天際。 另一個房間的韓盈,被吵的掏了掏耳朵。 她自己居住的房間和親媽那間也就相隔四米,聲音稍微大點兒,就什么都能聽得清楚。 一開始,韓盈還覺著親媽不提自己的事情,只提賺錢,是不是哪里不對,現在才想起來,自己還是忽略了豆芽和火炕的價值。 豆芽除了豆子,就只耗費一些木柴,換水和燒火算得上什么活?可賣完拿回來的銅錢卻是實打實的! 他們跟著,怎么都賺一兩千錢。 在地里刨食,汗水落地下碎八半,能留下個幾百錢都算是多的。 可跟著鄭什賣豆芽,一個冬季,不費多少力就能攢上三四倍! 還有火炕,年年都有夜里凍死的老人和孩子,有這么一個火炕,晚上睡覺能安穩不說,白天家里的婦人也可以繼續織布——這又是一筆收入。 在鄭??磥?,這樣的好事兒,過來給她干活那是本分! 不然,憑什么給你們? 鐘家大母也是這么想的。 一清早,她就出來忙活著打掃庭院,劈柴煮豆,累得額頭都出了汗。 燒火的孫媳忍不住想幫忙,直接被她趕了回去。 “你有身孕,還是多烤烤火,少彎腰?!?/br> 孫媳的年齡也不算多大,十五六,頭胎,現在腹部微微鼓起,看起來是孕中期,五六個月的樣子。 和徐三差不多,鐘家大母家的日子過得也是緊巴巴的。 都是土里刨食的人家,又沒什么營生可做,不窮才怪。 不過,窮和刻薄,那是兩碼事。 孫媳有了身孕,原本需要她干的活計,不少都被鐘大母攬了過去,現在人顯了懷,砍柴啊,挑水呀這種事情,更是碰都碰不得。 像徐三那樣的人,到底還是少數。 都窮到這種地步了,一家人還那么勾心斗角,那日子怎么能過的下去? 昨天,她跟著鄭桑去她家,那金晃晃的銅錢,暖乎乎的火炕,一下子就印到了鐘大母的心里。 錢不必多說。 那火炕真是個好東西??! 冬天的夜里,冷的人直打哆嗦。她們全家只有白絮被御寒,這東西能有什么用?還是冷的雞皮疙瘩都起來,蓋這么個炕,就算是不發豆芽,對全家人來說也好啊。 要求是要去給她家蓋土房? 那算什么事! 別的沒有,他們家一把子力氣還是能出的。這么輕松的條件,不答應就是傻子! 至于里正會不會對她們家有意見? 鄭??墒墙辛耸畞響羧思?,合起來一百多號人呢,就這么多人,有意見他也得憋著。 無師自通法不責眾的徐大母,將煮熟的豆子倒進陶罐里,準備給自己丈夫和兒子送去。 鄭桑公平,每家蓋炕順序抽簽決定,一家蓋兩個,男女分睡,多余的地方拿來發豆芽。 她們家運氣好,抽到了第三。 就是現在的土都凍上了,刨起來費勁,也沒那么快干。 韓牙倒沒閑著,先給第一個打好泥,烤著,現在已經在給第二戶人家打泥。 這樣,正好便宜了她。 自己得趕緊把飯送去,好回來幫兒媳們挖土。 說不定到了下午,韓牙就到她們家來了。 她想著熱炕,又想著豆芽能夠賺到的錢,以及外邑整整齊齊的十八間土房,悠悠嘆了口氣。 當初自己怎么就沒有帶著全家跟過去呢? 只是,再想這個也沒必要了。 還是自己家趕緊蓋火炕賺錢要緊。 抱起來熱乎乎的陶罐,徐大母再次囑咐自己的孫媳: “莫再出去幫你婆母,你在家好好呆著,也別省木柴,那火盆還是要燒的,光蓋被褥暖不起來!” 孫媳低垂著頭,沒反駁鐘大母。 心里卻在打定主意,要繼續多紡出點布來補貼家里。 韓盈正在工地巡視。 親媽一口氣喊過來十多戶人家,就算是他們家還有男丁在服兵役,剩下也有三四十個男人過來干活。 來的這些男人,也就比外邑在的男人少了十個左右。 這些人都有勞役的經歷,蓋土房上手極快,他們將地上的雜草燒干凈,挖地基,夯平地面,不一會兒就給韓盈整理出來兩間房的地面雛形。 再之后,便能看到工地一天一個模樣的變化。 不過,到底是石碾先于工地上第一間房子做好。 兩個石匠人不知道這石碾有什么用處,好奇跟過來,看著韓盈指揮著二哥給馬套上繩子,將一斤小麥倒在石面上,驅趕著馬轉圈。 馬帶動石碾,逐漸將堅硬的小麥碾成顆粒,再慢慢變成粉末。 麥粉不是韓盈見到的雪白色。而是微微泛黃,有點接近于灰淡些的玉米粉,應該是沒有過篩,以及碾麥中混進去雜質的緣故。 韓盈搬來自己做的石秤和砝碼。 精度肯定達不到現代,不過湊合著用是夠了。 一斤麥,能出七成多的粗面,不到三成的麥麩。 剛碾出來的粗面有水分,肯定還得在降一些。 這樣算,那就是能得七成的粗面,比現在的粗米多了足足一成! 韓盈頓時興奮起來。 這對于農家來說是極大的改變,每斤多出來的這一成面,有時候就能決定全家能不能活下去! 她立刻對著韓碩喊道: “二哥,你再多碾些面來,我多記幾次,看看數對不對?!?/br> 她這邊興奮著,兩個看的石匠人也好奇不已。 有人忍不住發問: “麥碾成粉,吃起來是不是就不咯牙了?” “不僅如此,麥粉吃了還不會腹脹難受呢!” 韓盈拿出來家里最大的陶罐裝著面粉,笑著回道: “這麥粉能做很多吃食,你們等著瞧好吧?!?/br> 將每次碾的面粉稱斤,確定出粉率能穩定在七成左右,韓盈便放了心,開始琢磨起來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