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金宗翰兵不血刃下河東 宋徽
關鎖要咽喉,如有北軍想來救太原,則只能繞道從西邊的憲州來,朔州剛好有一將姓孫,而且還未歸順大帥?!?/br> “是何人?”完顏宗翰問道。 李嗣本嘆了口氣,開口道“河東名將,孫翊!” 完顏希夷笑道“原來是此人啊,此人枉稱名將,卻不會用兵,三千兵馬來此,有何大用?大帥,此人我知道,有些名聲,本駐扎在偏關一代,本想著等日后再去取他,沒想到居然來到這里?!?/br> 完顏宗翰哈哈大笑道“原來如此,如此人帶三千精銳,北上云州,我軍還會頭疼一下,現在卻來到太原,銀術可,你率五千人去戰他!” 完顏銀術可和完顏婁室二人是完顏宗翰麾下最善戰的大將,派其前去也足以表示完顏宗翰對孫翊的重視了。 完顏宗翰此時駐扎的地方大概是后世的陽曲,孫翊此時帶領的三千大軍則是到了跋山涉水的到了天門關,天門關俯視太原平原,只要往東南不到二十里就是太原城。 孫翊站在天門關上,看著關下的平原,關下是他的三千軍士。 “孫將軍,我勸你還是不要去了,那可是十萬金兵啊,你這三千人去了又能如何呢?”天門關的一個指揮對其勸道。 孫翊搖搖頭,笑道“我孫翊本是一匹夫,被朝廷看重,得掌大軍,還得了薄名,如今國家有難,我豈能避戰?” 說著,孫翊拿起了自己的鋼槍,走下關城,看著跟著自己的軍士說道“兄弟們,此戰九死一生!你們中如有人不愿前去,我孫翊不怪他,我數十下,不愿去的兄弟可留在關內?!?/br> 說完,孫翊催馬來到軍陣的最前方,大聲數了十下,數完也不回頭看,就催馬往太原奔去。 天門關上,上千的宋軍目送這三千人一個不留的跟著孫翊往太原殺去,一種奇妙的感覺出現在他們的心頭,這樣的感覺是他們從來沒有的,似乎當兵不僅僅是一份職業,好像還有些榮耀。 可惜的是,這樣的感覺只出現了一剎那。 孫翊率三千人奔向太原,完顏銀術可剛好截住了他們,兩軍列陣于太原城外,此時孫翊距離太原城不到兩里,城墻上的宋軍都可以看到他們了,這也是孫翊敢列陣于外和金兵交戰的原因,他一來覺得可以里應外合的擊敗甚至絞殺這只金兵,二來也是希望可以最清楚的了解金兵的戰力。 完顏銀術可沒有給他太多的時間,完顏銀術可甚至連話都懶得和他說,直接令大軍向前,孫翊見金兵如此驕橫,心中大怒,對左右道“金兵如此驕橫,這是瞧不起我們,兄弟們豈能讓他們看不起?與我死戰!” 完顏銀術可連試探都沒有,就親率騎兵沖殺了過來,孫翊大喝一聲,率三千軍士迎了上來,孫翊手握鋼槍,第一個沖到了完顏銀術可面前,二人槍矛并舉,鐺的一聲,居然不分勝負。 孫翊再和完顏銀術可死戰的同時也沒忘記派一支小隊前往太原救援。 城下的大戰城上當然看到了,張孝純和王稟此時都在城頭上,看著下面的戰場。 這支小隊來到城下大聲喊道“城上兄弟,我們是朔寧府孫翊孫軍都指揮使麾下,我家指揮正在和金軍交戰,還請兄弟快報張相公,請張相公發兵,里應外合,以破金兵!” 張孝純看著一支小騎兵隊來到城下求援,張孝純不禁有些猶豫不決的問道“下面的好像是孫翊,我們要不要去救他們?” 王稟此時對朔州等地的軍將是一點信心都沒有了,他堅定的說道“相公莫要猶豫,想想那耿守忠,如我太原出兵,一來不一定能救出人來,二來即使能救出人來,在金國騎兵之下,我軍也必然損失慘重,等到守太原城時,只會更加被動!” 張孝純聽著覺得有理,但看著城下的廝殺又有些不忍,最后轉過身去說道“此處就由王將軍權負責了?!?/br> 孫翊率軍士和金兵廝殺了幾個回合,看太原城居然毫無動靜,心中大怒,知道是張孝純不發兵,他看向四周,完顏銀術可的確厲害,帶的軍士各個兇悍,孫翊兵力又不足,此時已經完落了下風。 “撤??!”孫翊無奈喊道,準備撤往天門關,但在金兵的追擊下,哪里又逃得掉呢? 孫翊率殘余的不到兩千軍士來到一個小山上,山路狹窄,金軍騎兵幾次沖殺都被宋軍的箭雨射了回來,孫翊和在潞縣的陸登不一樣,他手里有大量的軍用弩,這些弩足以穿透金軍的鎧甲,完顏銀術可見狀便令軍士將這座小山團團圍住,再將俘獲的孫翊軍將士送往完顏宗翰大寨等待發落。 太原城上,王稟看著孫翊的戰敗,心中有些后悔,但最終還是覺得自己的決定沒有錯,對左右將領說道“金兵勢大,孫將軍雖英勇果敢,但兵力懸殊,吾等前往只會陷了太原,汝等要緊守城關,不可大意?!?/br> 王稟給自己不出兵找了個借口,便準備回自己守衛的南城,這時一人跳了出來,大聲喝道“將軍不救孫將軍,恐日后再無援兵了?!?/br> “大膽!你乃何人?居然敢如此和我父帥說話!”王稟之子王荀指著那人對左右說道“給我將此狂徒拿下!” 左右軍士蜂擁而上,卻見這人,拳打腳踢,居然舉手之間掀翻數人,王稟仔細看這人,見這人皮膚黝黑,劍眉星目,穿著義勇的衣服,背上背著兩把鋼鞭,拳腳之間均有大家風范,不由有些見才心喜,揮手讓左右退開,和顏問道“你乃何人?為何發此言?如不說個道理來,我便讓你知道何為軍法如山!” 那人抱拳道“在下太原呼延慶,昔日曾奉官家令前往金國,因此知道一些金國深淺。 將軍可知城下金軍中有何人?” 王稟點頭道“原來是名門之后,我知道城下金軍統帥乃是金國左帥完顏宗翰,麾下有完顏婁室和完顏銀術可等大將?!?/br> 呼延慶點頭道“將軍知道就好,這完顏宗翰自從女真起兵開始,無戰不爭先,和完顏宗望并稱金軍兩壁,而且此時金軍中還有一人,乃是完顏希夷,此人又稱谷神,乃金軍智囊。 如此陣容,來我太原城下數日,為何不攻城?將軍難道沒有想法?” 王稟撫須道“我太原如今防守嚴密,金軍騎兵為勝,自然不敢攻城?!?/br> 呼延慶搖頭道“將軍此言差矣,我太原可能和遼國上京等地相比乎?何況金軍已收降忠勝軍、遼國諸部,豈能無攻城之策? 我宋國之精銳,盡在西軍,金軍對我太原圍而不攻,乃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也,本來金軍不明我軍虛實,擔心我軍出擊抄襲其大營,如今孫將軍率兵來援,金軍不過出兵五千,我軍卻不敢救,如此金軍則知我軍不敢戰,完顏宗翰大可放心西去伏擊西軍了。 西軍如被滅,別說太原,國家覆滅都在眼前了?!?/br> 王稟眼珠一轉,哎呀的叫了一聲,轉身看向城外,看著遠處金軍騎兵已經在整隊,面對的方向卻是自己,便知道自己失去了救援的機會。 “呼延賢侄,你字什么?”王稟問道。 呼延慶回道“在下字夏都?!?/br> 王稟點頭道“如不是你點醒我,我還不知道金軍有如此多的深意,如今西軍必然已經發兵,你可有策略?” 呼延慶聽這話就知道王稟已經徹底放棄城外的孫翊了,不過這也是正確的選擇,畢竟救援孫翊的機會已經失去了,現在出兵只會成為金軍圍殺的對象。 呼延慶想了想,拱手說道“如今之計,當先派一支兵馬做救援孫翊之姿態,讓金軍對我軍是否會冒險出城的態度感到疑惑。 但這只兵馬最重要的不是去救援孫將軍,而是西去尋找到西軍,告知西軍將帥金兵可能伏擊的陰謀。 最好能讓西軍走晉州,出祁縣,從南方救援太原,有我太原在此,金兵必不敢大肆南下伏擊西軍,如此,則太原之戰我軍勝機已有七分了?!?/br> 王荀當下拱手請戰道“父帥,請派末將率騎兵出戰,末將以人頭擔保,不找到西軍,絕不回太原!” 王稟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拒絕說道“你是我的兒子,如你率軍出城,外人必然會以為我想保你的性命,如此軍心必然不穩。 呼延夏都何在!” 呼延慶愣了一下,拱手道“末將在!” 王稟目視著他說道“你是名門之后,此計又是你想出來的,我挑選五十精銳給你,你可有信心突圍求援?” 呼延慶吸了口氣,猛地轉身脫下衣服,只見他的背后上面刺了十二個大字“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 “我乃呼延贊六世孫,我愿以先祖之名保證,必會找到西軍,完成我軍打計!”呼延慶大聲喝道。 “壯哉!不負名門之風也!”王稟唱了個彩,便從軍士中挑選了五十善于弓馬的騎士,交給呼延慶,呼延慶見天色已晚,便決定借著夜色突圍。 月高風黑,太原城的城門被悄悄打開,呼延慶帶著五十騎兵沖出了太原城,直奔西方而去。 金軍戒備的騎兵很快就發現了異動,完顏銀術可親率騎兵前來追擊,山頭上的孫翊聽到動靜,心中大喜,但很快就發現廝殺聲越來越遠,他嘆了口氣,對左右道“太原張相公恐不能來援,吾想死戰,你們呢?” 左右都低頭不語,沒有經過死亡的人也許不會怕死,但從死亡中逃出來的人,往往會比普通人還害怕死亡。 孫翊見狀,知道軍士已經沒有了戰意,只是機械的在執行自己的軍令罷了,不由暗暗后悔,原來他當日出兵的時候就有人勸他應該反其道而行之,應該率軍前往云州,如果真的發兵云州,也許此時他已經立下了不世之功了。 小山上無水無糧,孫翊又支持了一日,隨身的糧食已經快吃完了,孫翊也知道,孫翊麾下軍士已經搖搖欲墜,孫翊看向太原,嘆息一聲,翻身上馬,對左右道“我本布衣,得朝廷賞識竊得高位,如今國家有難,正是我武人死戰之時也,諸位兄弟如愿同往,可和我共擊賊軍,如不愿,還請日后招撫諸位戰死兄弟的家人,拜托了!” 左右不少人被孫翊感動,都表示愿意死戰,就在這時,山下突然傳來陣陣呼喊聲,孫翊側耳傾聽,發現叫的都是兒子、兄弟、夫君,說的名字赫然都是軍中將士,不由大驚道“為何軍眷均在山下?” 原來那日完顏銀術可將孫翊死守小山的事情告知完顏宗翰后,完顏宗翰立刻想到了攻心之計,令人去偏關尋找孫翊軍的軍眷,朔州等地如今都在金國的掌控中,只一日就搜集到了上千人,完顏宗翰將這些人驅趕于陣前,準備以此為憑仗來搶山。 孫翊軍中的軍士看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在金兵的壓迫下一遍呼喊一邊慢慢的爬上山,不由都呆了。 孫翊大急,喝道“不能讓他們上山!準備放箭!” “將軍,下面的都是我們的家人??!”有將士攔住孫翊喊道。 孫翊看著那些家眷一邊哭天抹淚,一面呼兒喚夫,不由仰天長嘯,心中悲憤難以言表。 “山上的宋軍,快快擒拿孫翊投降,否則我們就要放箭了!”山下完顏銀術可見孫翊軍果然不敢射箭,不由大喜,反而威脅起來山上的軍士。 孫翊看著左右看他的眼神已經不對了,大聲喊道“你等想做什么?這是賊人的jian計!” 左右都低頭不敢看他,但不少軍士都圍了過來,孫翊嘆了口氣,翻身上馬,槍指完顏銀術可喊道“賊將拿命來!” “孫翊如下山沖陣,偏關百姓皆斬!”完顏銀術可再次大喊,孫翊此時已經沖到了半山腰,隨著這聲喊,他更加怒火狂燒,但這次他沒有喊出來,因為一股劇痛從他的背后傳出,他慢慢的回頭,只看到低著頭的幾個弓弩手,那些弓弩手手上的弩機上已經沒有了箭,想想也知道箭羽此時在哪里了。 可憐孫翊一代勇將,一心沙場建功,卻亡于無名山上。 孫翊被殺后,完顏宗翰立刻派完顏婁室占領了天門關,將這個可以救援太原的天險給封閉了,接著完顏宗翰開始正式攻打太原城,這幾天的時間完顏宗翰打造了大量的投石車,上百輛投石車投出的石雨讓城樓上都站不住人,太原從開始就陷入了苦戰。 金兵并沒有親自下場,而是讓投降的數萬義勝軍打了頭陣,云梯、偏橋、沖車是用了個遍,連續三天三夜,城上城下死傷過萬人,王稟的眼角都快裂了,金軍依舊不退兵的繼續圍攻。 城上的王稟不知道的是,就在此時,天門關外出現了一只兩萬人的宋軍。 這只宋軍風塵仆仆,明顯是從遠處來的,但無人眼中帶著厭戰的情緒,反而都是一股戰意沖天。 斗大的折字在空氣中飄蕩,為首的一員大將看著左右的山巒,心中焦慮萬分。 “將軍!前面再五十里就是天門關了,但從百姓的口中得知那天門關已經被金兵占據,另外在數日前有一只三千人的軍隊也走此路去了天門關,據說為首的姓孫?!币粏T小將對那大將說道。 這大將便是此時折家家主,麟府知府,兼河東第十二將同管勾麟府路軍馬公事的折可求。 昔日姜德見到的折可大此時已經退居幕后,折家上下此時以折可求為尊。 此次折家深知金軍來勢洶洶,家中精銳盡出,折可同、折可致、折可久、折可與數在軍中。 想折可求報告前方軍情的便是折可求的族弟折可與。 “報!將軍,我們在前面發現一個活死人?!币粋€探馬飛快的跑來報道。 “胡說八道什么?哪里來的活死人?”折可求正煩著呢,天門關被封鎖,這太原還如何能救,聽到探馬的話不由怒道。 那探馬揮揮手,幾個人扛著一個人跑過來,只見這個人渾身是血,也不知道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手里死死的握著一只鋼鞭,嘴唇干裂,也不知道多久沒喝水了。 “這人是何人?難道是天門關逃出來的將士?”邊上的折可與上前摸了摸這人的脈搏,發現還有氣,便拿出水袋對他頭上澆了下去。 那人先是沒反應,但很快不自覺的開始喝了起來,最終睜開了眼睛,他呼呼的喘著氣,看著四周,猛地坐了起來,他恍惚了一下,然后大喜道“你們是西軍嗎?我是太原呼延家的呼延慶,你們的將軍是何人?” 折可求上前仔細看了看呼延慶,令左右人將其扶起,問道“我乃麟府折家折可求,你為何在此?太原的情況如何了?” 呼延慶喘著氣說道“太原城內有軍兩萬,王稟和張孝純兩位相公分守南北,金軍短時間內打不進太原,我和王將軍擔心金軍是聲東擊西,前來伏擊西軍,所以殺出重圍來此報信?!?/br> “你是說金軍可能在前面設伏?”折可求看向遠處重重山巒,其實這也是他在擔心的事情。 呼延慶點頭道“金軍此次統帥是完顏宗翰,賬下完顏銀術可和完顏婁室都是不世出的大將之才,必會設伏?!?/br> 折可求走了兩圈,說道“要救援太原唯有走天門關,如不走此路,還能如何?” 呼延慶指著南方說道“可出松子嶺,間道而行,便可從南救援太原,太原不破,金兵便不敢南下,如此太原就有救了?!?/br> “太好了,大兄,這樣我們就可以繞過金兵鎮守的天門關了?!闭劭赏Φ?。 折可求想了想,突然問道“我如何能信你?” 呼延慶當下站了起來,脫下上衣,露出背后的大字,眾人看到呼延慶背后的字,不由心生敬佩。 呼延慶又拿出有王稟印信的書函,要不是有傷在身,呼延慶都想當場來一下呼延家鞭法了。 看到這么多的證據,折可求不再對他懷疑,立刻調轉大軍,準備繞道去太原。 完顏婁室在天門關外埋伏了三天,這才知道西軍已經離開了,他急忙回報完顏宗翰,完顏希夷瞇眼看著地圖,立刻指向南方說道“西軍必是繞道準備從南救援太原,左帥,我軍必須突破太原城,去太原城南埋伏等待西軍?!?/br> 完顏宗翰閉目思考了一會說道“宋人能走山路,難道我金人就不行嗎?婁室!” 完顏婁室站了出來喊道“末將在!” 完顏宗翰指著東邊說道“你立刻挑選精銳兵馬三萬,走烏金山,給我繞開太原城,叫太原城南等待西軍,屆時西軍勞頓已久,你以逸待勞,必可大勝!” 完顏婁室領命而去,完顏宗翰又對完顏銀術可說道“你要帶哪些漢兒日夜攻打太原城,絕不可讓太原城內有一絲的喘息!” “遵令!” 完顏婁室和完顏銀術可分兵而行,呼延慶不知道金軍已經猜到了他的動向,依舊帶著折可求繞道前往太原。 河東、燕山的戰報不斷傳到了開封,河東還因為張孝純和王稟的死守而沒有被突破,燕山卻是已經徹底淪陷。 完顏宗望此時已經殺到了河北,他沒有和完顏宗翰一樣寸土必爭,只要有城池堅守,他便留下一只騎兵看住這個城池然后繼續南下,很快就殺穿了保州、定州、真定府、趙州、刑州等數個州府,上百城鎮,對于保州、中山等地都是圍而不攻,虛張聲勢,完顏宗翰從郭藥師口中深知宋國虛實,只要他能打到開封城外,宋國就算不投降也會乖乖的割讓大片土地和財物。 至于這樣說的證據當年遼國不就是這樣得到的歲幣么。 ——梁山 “砰!砰!砰??!” 一隊一隊的火槍兵正在輪流射擊,火藥燃燒導致的白煙將這些火槍兵完籠罩住了,沒有人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準確射擊,這也是為何排隊槍斃是火槍兵時代的最佳戰術。 在火槍兵演練的對面山上,一個會議室內,梁山軍委正在商議此次金軍南下的應對。 “此次金軍兩路南下,雖然來勢洶洶,但并沒有一戰滅國的實力,河北、河東等地堅城十余座,兵馬二十余萬,等金兵到了開封,早已是強弩之末了,因此在下分析,此戰金國雖會大勝,卻不能滅國?!痹S貫忠依舊是從大局上分析戰況。 朱武第二個說道“卑職以為,金軍之利在于騎兵,河北一馬平川,金兵大可四處出擊,但河東卻是表里山河,王稟和張孝純又死守太原,王稟雖非大將,卻也是良將,又有西軍支援,恐半年內完顏宗翰都拿不下此地?!?/br> 姜德又看向晁蓋,晁蓋哈哈笑道“侯爺可別問我,我上陣沖殺還行,這廟算的事情還是算了吧?!?/br> 姜德笑了笑,但還是道“了解一下還是好的,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此次南下本來就沒有一戰滅宋國的想法,畢竟宋國是大國,一戰而滅也過于狂妄了,但逼迫宋國割地卻是有的,我判斷此戰宋國將和昔日一樣,不戰自敗,只要金軍威脅開封,朝廷自然會想辦法議和?!?/br> 許貫忠點頭道“侯爺分析有理,如今燕山已陷,太原被圍,大宋原來那虛假的繁盛被戳破,趙佶恐怕是不愿意背負割地的罵名的,在下以為,趙佶恐怕會仿唐玄宗舊事,退位南逃?!?/br> 李助哼道“大宋官家除了從那兩兄弟開始就沒有一個硬氣的,只會做一些持強凌弱的勾當,當年要不是寇準,宋真宗早就南逃了,何況現在朝中哪里還有寇準呢?” 姜德尷尬的抓了抓臉,這些人精要不要預測的這么準確啊,這到底是誰穿越啊。 李助干脆站了起來,走到后面的大地圖上說道“開封本是一馬平川之地,無險可守,唯有黃河可依,但這些年來天氣寒冷異常,如金軍選準時間,黃河冰封,天險便不復存在了,故而此戰對于宋金來說,關鍵在于時間!” 姜德點了點頭,事實也的確如此,金軍南下,可都是步騎,水軍是不存在的,面對黃河和宋國強大的水軍,金軍是不可能越過這道天險的,但一旦黃河冰封,黃河就會反過來成為金國手里的神兵利器,金軍可以選擇任何一個地方來進行突破,宋軍則是處處挨打。 “既然此戰大宋暫無傾覆之危,我軍還是隱而不發,但大名府卻要趁此戰收入我軍掌中。 大名府人口百萬,控扼河朔,北門鎖鑰,誰有大名府,誰就掌握了一半的河北之地,絕不可將其淪落敵手?!苯庐斚伦龀鰶Q定,趙佶父子還沒有將他們那不要臉皮的丑陋樣貌暴露,大宋的軍心、民心也沒有散亂,就不是舉旗的時候,但要什么都不知道,姜德一想有種渾身難受的感覺。 大名府和梁山其實并不遠,否則《水滸》里的宋江也不會去打大名府,大名府到梁山約有二百五十里,精騎一日可至,大軍三日可到,故而梁山絕對有能力掌控住大名府。 但要拿下大名府,前提就是大名府遇到極大的危機。 ——開封皇宮 趙佶穿著道袍,跪在三清雕像面前不斷的念著經文,自從得知金國南下后,趙佶基本上就在做這一件事。 “官家!吳敏求見?!眱裙傩÷暤脑陂T外說道。 “宣!”趙佶猶豫了一下,還是讓吳敏進來了。 吳敏見到趙佶,當下拜道“微臣見過官家?!?/br> “平身吧?!壁w佶不再強要吳敏稱他為真人,可見他的心此時的確是亂了。 “陛下!大名府急報,金國二太子完顏宗望率軍十萬已經殺到了大名府,大名府留守梁世杰令大將李成出戰迎敵,本想趁夜色襲擊金軍,沒想到卻被金軍殺的大敗,幸有武衛軍指揮使索超、指揮使楊志、岳飛等人拼死將其救出,才免招遭大難,但依舊損兵超過四千人,如今大名府岌岌可危,梁世杰請朝廷盡快發兵,否則大名府一破,河北盡失,開封危矣!”吳敏急切的說道。 趙佶腦海中立刻放出了河北的地勢,大名府本就是在平原之地,大名府往南直到黃河都是一馬平川,金兵過了大名府還真的是可以直接打到開封府了。 趙佶一想到金兵要到開封來,兩眼一翻,極為干脆的暈了過去。 吳敏等人看到趙佶暈厥,嚇得急忙上前將其扶住,又是叫太醫又是掐人中的,折騰了半宿才讓趙佶緩了過來。 趙佶醒來后,只覺得自己渾身疼痛,又想到金軍已到大名府,不到旬日就可到開封,他趙佶可能要成為亡國之君了,頓時悲從心來,大聲哭泣起來。 他床前的張邦彥等人見狀也只能跟著哭了起來,整個宮內搞得和出喪一樣。 趙佶哭累了,對左右眾大臣問道“如今之計,該當如何?” 張、王等人溜須拍馬,欺詐百姓什么的都很熟悉,這對陣御敵卻是不會了,而且也不敢啊,要是自己說出口,趙佶要自己去前線打仗怎么辦? 趙佶見沒有一人說話,便開始點名了,先道“張邦彥,你是宰相,你來說說看?!?/br> 張邦彥哆哆嗦嗦的站了出來,想了想說道“金軍南下,不過是為了錢財,不如給他們一些就是了?!?/br> 趙佶嘆了口氣道“如果只是錢財的話,我自然是不會舍不得的?!?/br> 這時,童貫走了出來,拜道“啟奏官家,微臣已經派馬擴前往完顏宗翰軍中詢問其如何才肯退兵,想來數日就會有消息?!?/br> 趙佶點點頭贊道“童愛卿還是體國的?!?/br> 吳敏看著這滿堂的人居然沒有一個人想著怎么抗敵,而是都想著如何議和,不由想到兩人,出列說道“官家勿要心憂,微臣有兩人舉薦,一內一外,可保我大宋江山!” 趙佶奇道“哦?是何人?” 吳敏抬頭道“一人乃是李綱,此人剛毅果敢,熟讀兵法,精通國事,此時正在開封敘職,可當大用。 一人乃是平陰候姜信之,平陰候能征善戰,滅王慶,平方臘,擊高麗,功績顯著于世,麾下董平、呼延灼、秦明等均為世間良將,可堪大用。 如官家起用這二人,一人統兵于外拒敵,一人運籌帷幄于內,當可保平安?!?/br> 趙佶大喜道“如當真可保宋國平安,你吳敏乃第一功!” 趙佶這話說得其他人頓時妒火中燒,一人當下出列道“官家萬萬不可??!” 趙佶一看那人,是高俅,便問道“高愛卿何出此言?” 高俅回道“微臣雖不讀書也知歷代王朝無有外患而滅者,漢因魏篡,魏因晉亡,故而太祖曰當與士大夫共天下也。 李綱便罷了,那姜信之本是賊寇出身,素無王法,聽聞山東等地只聞侯令不聞王命,如昔日董卓也! 如今調其入京,豈不是飲鴆止渴?金國所求不過金銀,平陰候如有異心,則求的是天下了?!?/br> 高俅這話在宋朝可以說是絕對的政治正確了,這也是宋朝歷代皇帝對內對外的思維,什么異論相攪、河湟還土都是這個思維的體現。 趙佶聽了高俅的話,覺得有理,但開封禁軍是花架子的事情他也知道,他實在沒信心依靠這些禁軍守衛開封。 “那高愛卿可有計策?”趙佶問道。 你也別光說了,想想辦法啊。 高俅哪里有辦法,禁軍的工人化運動還是他主持的,那哪能打仗啊。 高俅低著頭嘟囔的說道“要退金兵,賞賜點金銀即可?!?/br> 吳敏簡直要白眼翻到天上了,這對內就是喊打喊殺,對外就是送金送銀,你咋不去死啊。 趙佶最終還是決定見一見李綱。 李綱沒想到自己回開封訴職居然能遇到這樣的事情,到現在金兵南下的消息已經在民間傳開了,在李綱眼里,到如此局勢,原因都在趙佶身上,正好這次吳敏推薦他,他便鼓足了精神要好好的說一場。 趙佶看著一臉剛毅的李綱,不由的有些抗拒,他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這樣的臉了。 “李愛卿,吳愛卿說你有救國之才,不知道當前局勢,如何教寡人???” 李綱看著明顯蒼老了許多的趙佶,不由嘆了口氣,拱手說道“啟奏陛下,如今金兵南下,但天下人看的卻不是金兵,而是官家啊,東南苦于花石綱,西北苦于西城所,天下人對一些事是敢怒不敢言,如官家不認錯,恐天下人心難聚?!?/br> 趙佶苦笑著點點頭,他其實也知道蔡京等人上下其手的厲害,只是以前太平,他也覺得不怕貪官怕權臣,故而放縱到今天。 趙佶道“既然如此,我便下罪己詔,如此可行?” 李綱點頭道“如此最好,其次便請官家召集天下王師匯聚于開封,并擇日發兵北上,以示抗金到底之決心,如官家能仿效真宗舊事,御駕親征,必能逼迫金兵空手而還?!?/br> 趙佶頓時嚇了一跳,他連開封都不想呆了,居然還要他御駕親征,這到底是要幫他還是害他啊。 趙佶是一萬個不愿意,他急忙說道“不可不可寡人近日身體日益不適,我欲讓太子為開封尹,留守開封,你看如何?” 李綱心里一涼,知道趙佶是想逃跑了,不過他本來就看不上趙佶,覺得趙佶跑了也好,但趙佶能走,太子趙桓留守卻是名不正,言不順。 李綱便拜道“太子有恭儉之德,但以開封牧的身份留守京城,指揮天下兵馬抗金卻是身份不夠?!?/br> 說著,李綱猛地拜道在地道“如官人欲南幸,還請讓禪位于太子!” “大膽!”吳敏不等趙佶發作,當先喊道,然后趨步上前道“李綱書生意氣,滿嘴胡言,還請官家恕罪!” 趙佶雖然心中不喜,但還是知道要解決問題,問道“如讓太子監國,可否?” 李綱搖頭道“昔日唐肅宗故事官家難道不知道嗎?這是取亂之道啊?!?/br> 趙佶猶豫了一下,最后點了點頭道“也罷,那就在三日后舉行儀式吧。另外準備好船隊錢物,寡人準備巡幸杭州?!?/br> 李綱苦笑的嘆了口氣,趙佶為了離開開封,真的是什么都不顧了。 當趙桓被叫到宮中,得知趙佶準備禪位給他的時候,他兩眼一翻就要暈過去了,還好吳敏已經經驗豐富了,又掐又推好一會把趙桓弄醒。 趙桓一醒就嚎啕大哭,抱著趙佶的腿哭道“父皇春秋鼎盛,兒臣不敢有半點僭越之心,還請父皇收回成命,父皇讓兒臣做什么都行?!?/br> 反正這一對父子,一個是說什么都不要再當皇帝了,一個是說什么都不愿意接任當皇帝,這要是放在平時倒還是有點父慈子孝的意思,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明白,這明顯是沒一個傻得,都不愿意接盤啊。 最終,趙桓還是不得不接受了這個安排,他一邊哭一邊想著,這個他平日里日思夜想的皇位居然就這樣到了他的手里,但這哪里是皇位啊,這是刀山火海啊。 禪讓儀式在趙佶的堅持一下一切從簡,大臣們也明白大宋馬上就要變天了,也不再糾結,反正就這樣糊弄的過去了,趙佶做好儀式,只花了一個時辰就大包小包的帶著一群人上了船,頭也不回的往杭州跑去了。 趙桓木然的接受著眾多大臣的朝拜,心中真的是苦比喜多啊。 趙佶雖然走了,但大小官員還在呢,當下第一大事還是如何應對金兵的南下,李綱此時因功被封為兵部侍郎,第一個出列請趙桓拿個主意。 趙桓只說了一句話就讓所有人都不懷疑他是趙佶的親兒子了。 “那個諸位愛卿啊,你們說寡人西幸蜀地可好?” 得,也想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