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街頭新聞采訪都來了
新聞采訪車?魏曉珠驚訝。 面包車拉門開了。 “是這里吧?”一位正裝的女子和兩名扛著設備的工作人員下來。 “哇,是李萍!”有人認出正裝女子是著名女主持人兼現場記者李萍。 李萍是主持和現場記者雙強項,當然一般的采訪她都不會到現場。今天偏巧因為一個重要訪談,到了外白渡橋附近,而臺里來了一個應急采訪項目,居然就是在這邊。 “聽說這里有……啊,就是她吧?”主持人李萍看到人群,正要過去問一聲,立刻看到了正坐在欄桿上隨時要跳下去的姑娘。 果然,臺里說有個姑娘要跳河,一個小伙要通過唱歌救人。她一揮手,工作人員立刻架起了采訪設備。 在這一瞬間,李萍心中也有一絲疑惑。 看現場情況好像還沒開唱,新聞線索怎么就來了?但應急任務是采訪項目渠道直接頒下來的,她也就不考慮太多了。她清楚行業的很多規則,任務干好就是了。 為什么有的新聞能被采訪到,有的不能?當然是有門路的。 李萍如此清楚,魏曉珠可是不懂。 甚至連手機上剛才一閃而過的微信信息,她都沒有進行任何推測。她覺得別人的信息屬于隱私,自己不該看,所以根本沒在心里思考過。 魏曉珠這邊一邊負責直播的自拍桿子,一邊瞧著女主持人。 前面坐在地上的魏蒙塵也沒管采訪車,自顧自忙自己的。 他取出佐羅面具戴了上去,對還處于跳河預備姿勢的姑娘說道:“我不打算用顏值干擾你的感覺,所以會戴上面具?!?/br> 周圍的大叔大嬸們一陣嘀咕。 “這男孩兒會彈古琴?” “能吸引女孩兒啊?!?/br> “多好的辦法,姑娘肯定要聽聽歌了?!?/br> “這男孩子多才多藝?!?/br> “有沒有女朋友?” “就是,等一下問問看?!?/br> “我瞧著順眼?!?/br> 魏曉珠都聽在耳中,鼻子里狠狠哼了一聲,很想對他們大叫一聲:“這邊要跳河了,你們居然還在歪樓!” 此時,直播間就不斷有人問: “哎,小哥哥怎么戴上面具了?” “可惜可惜,剛才只看到背影,好苗條啊。我想看小哥哥正臉的??!” “苗條是說女人,小哥哥該說是瘦削?!?/br> “小哥哥在做什么?他怎么跪在地上了?” “那叫正坐!” “好像是擺弄古琴吧?就能看到一點露出來部分?!?/br> “是要彈古琴?” “不會吧?男的會彈這個?” “你不懂,君子六藝知道嗎?” …… 魏曉珠一回過神來,就發現手機屏幕上,水友們的彈幕猶如蜂群一樣不斷刷屏而過。 她眼看著魏蒙塵的房間在線人數從幾十個的數字,飛快地竄升到了上百數,眨眼間已經過千了,還在不斷地增長。 這說明很多人把他列為了開播就彈窗提醒的重要關注。 他、他是大主播?魏曉珠驚呆。 回想剛才自己還在顯擺半年收獲幾百人的直播成績,就感覺有點抬不起頭。 還好她尚不知曉魏蒙塵僅僅直播了一天,否則怕是要一頭砸到地上。 魏曉珠也算是直播過半年的有經驗主播了,她沒有對著鏡頭,只是以背景音介紹道:“大家好,我是臨時客串的攝影。我們正在外白渡橋,主播正在勸解一位想要跳河的女孩兒?!?/br> 她口中介紹著,心中卻在想著:他會唱歌?怎么水友們都在說原創歌曲?不會真的能自創歌曲吧?不過要去了古琴怎么解釋? 魏曉珠這邊介紹了現場情況,直播間各種討論彈幕出現。 “滬市外白渡橋,很多電影都在那里拍攝的!” “重點不該是要跳河的女孩兒嗎?” “哎呀,你們看,好像真的要跳河?!?/br> “感情受挫嗎?” “看不清楚長相,但lsp在此表示明顯胸不大,激起的水花只會有限?!?/br> “你做個人吧!人家要跳河了,你還在調侃!” “這年頭自殺的非常多,我難以理解?!?/br> 有聰明的水友猜到了:“哇!主播是要彈古琴給打算跳河的女孩兒唱歌!” “這個勸解方法好!” 也有杠精不樂意,或者說腦子很清楚的人異議:“別逗,人家都要跳河了,有心思聽你唱歌?” 立刻有水友懟回去:“我要是準備跳河的,突然有個戴面具的人要給我唱歌,我也要聽一聽的?!?/br> “哈哈,你不覺得有點瘆得慌嗎?要跳河,卻碰到一個戴面具的給唱歌,味道不對??!” “風蕭蕭兮易水寒~” “對對,高漸離的味兒!” 這就是彈幕如雨啊,魏曉珠羨慕地看著直播間的熱鬧。自己可從來沒有這樣的直播盛況。 這時,做采訪的李萍也初步通過問大叔大媽們知道了情況,開始了現場直播。 “各位觀眾,我現在正在外白渡橋,這里發生了一個令人揪心的情況?!崩钇紝⑹址浅B殬I地一擺,指向了事發處:“有一位年輕的姑娘想不開,坐在橋欄桿上與尋短見。我們沒有趕上一開始的情況,但看得出在場的群眾勸阻無效。幸好在警方趕到之前,已經有一位現場小伙子正在用獨特的方法勸解?!?/br> 攝像鏡頭中,大叔大媽們已經自覺地讓開視野,只見一個姑娘坐在橋欄桿上危險位置,距離她三四步遠的橋面上,一個年輕人正坐在地上,輕輕彈奏了幾下琴聲。 聲音安靜悠遠,古琴聲即便是混了一些街頭嘈雜的背景音,還是能夠讓人增添一種身心舒暢的感覺。 現場記者李萍很專業地說道:“古琴的音色最是靜心,我們期待小伙子的勸解能有成果!但同時也在此提醒觀眾朋友,切勿輕易效仿?!?/br> 然后她就不說話了,只是任由攝影機取景、長焦或特寫。 她知道這次街頭直播采訪是安排下來的任務,那么就要給足自由發揮的空間,方便事后素材處理。 起手鳴琴后,悠揚淡雅的琴音緩緩而起。 溫柔的男聲很快隨之輕唱: “~暖陽下,我迎芬芳~” “~是誰家的姑娘~” “~我走在了那座小橋上~” “~我撫琴奏憂傷~” “~橋邊悲傷的小姑娘~” “~你眼角在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