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原來陸遠銘知道了藥膳的事情,正在讓人調查。 其實這件事,陸彥曾經和陸志商議過一次,陸志當時也同意了。 當然陸志想的比陸彥更多。 如今朝中隱隱分為兩派,一派是以首相蕭安為首,他們本是舊朝世家,當年扶持司馬潛出了不少力,自然希望司馬潛能夠有所回報,重用公卿子弟。 而另一派是以副相張合為首,他們曾是白衣,實打實地靠著賣命的功勞走到如今的地步,反對像前朝一樣,覺得應該重新建立錄取人才的新制度。 皇帝的弟弟裕王司馬曲則被蕭安拉攏,至于后者,平南侯陸通和張合曾經有過一些交情,于是傳言平南侯更支持后者。 陸志曾經也旁敲側擊過陸通,但陸通卻什么都沒說。 陸志心頭不免有些不滿,在他看來,明顯支持蕭安更為穩妥。 蕭安乃當朝首相,又是國丈,這兩重身份足以讓他屹立不倒。 況且司馬潛如今已有四十,子嗣不多,皇后蕭薇不是司馬潛的發妻,但已經為他生下了嫡次子司馬原,現在十三歲,被立為太子,雖然能力平庸,但也沒出過什么大錯。 至于司馬潛的其他幾個兒子,長子司馬承十六歲,母親正是司馬潛第一個妻子樓明玉。樓氏曾是豪門大戶,不過比起蕭家這樣的士族還是差了一大截。 而樓明玉也不得司馬潛的喜愛,從司馬潛為了獲取蕭家的支持,娶了蕭薇可見一斑。 新朝建立后,司馬潛封蕭薇為皇后,司馬原為太子,樓明玉退居第二,只是貴妃。 至于老三司馬徽十歲,母親薄氏,倒是頗為受寵,家族卻無權無勢,更不可能威脅到太子之位,其他的子嗣年紀更小,競爭力也幾乎為零。 而如今陸通已死,陸志在朝中也過得不如意,他急需一個通往首相蕭安所在派系的敲門磚。 這也是陸志同意陸彥計劃的其中一個原因。 可是現在倒好,這件事被陸遠銘知道了! 陸志慌亂之后,又鎮定下來。 先不說這件事他只是知曉,并沒有親自動手,陸遠銘再怎么查,也沒有證據。 再說了,陸志清楚二弟陸彥的性格,他知道此事的利害關系,絕不可能承認,只要不承認,自然也不會供出自己來。 而且陸志怎么想,都覺得有些不對,這短短幾天里,陸遠銘分明還和之前一樣在病床上茍延殘喘,侯府卻突然發生了這么多大事! 這其中的原因,陸志幾乎不需要思索。 今天前,他們只是給陸遠銘娶了一個沖喜的男妻,就變成了如今的這幅樣子! 難道這沖喜之言,果真是真? 想到這里,陸志連腸子都快悔青了,他在心中將那圓慧大師咒罵了數遍,最后思慮完畢,決定還是先朝陸彥通個氣。 只是上次沒能進陸彥院中的畫面還歷歷在目,不過這在陸志眼中也不算什么,他很快吩咐人下去,收買幾個看守的下人,再將信遞進去。 打理好這些之后,陸志也松了口氣,這才準備睡下。 他如今歲數大了,已是知天命的年紀,精力早不比從前,好在身邊兒女雙全,還有一個歲數小的嬌妻。 但想起張媛,陸志又有些不滿起來,當年他娶張媛,本來擔心她身為名門貴女,脾性嬌氣,不比他先前的妻子。 不過這些年來,張媛都做的不錯,將兒女也照顧地很好,誰知道這幾天也不知到底怎么了,突然變成這樣,和他冷戰起來。 陸志倒是有心想哄,但又放不下面子,況且如今他正煩心,只覺得張媛也不知道體諒他,陸志便心有郁氣地睡下。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陸志起的比往常遲,他來不及用膳,急急忙忙地趕去上朝,卻發現所有大臣都望著他竊竊私語。 陸志疑惑不已,反而引起眾人更加意味深長的眼神,直到一個私交不錯的人告訴他,說是昨晚平南侯世子陸遠銘將他的二叔陸彥送到了京城的順天府尹,狀告陸彥侵占家產,不僅如此,還在藥膳下毒,謀害于他! 而作為陸遠銘的大伯,陸志這幅一無所知的樣子,怎能不讓人心生疑慮? 畢竟幾天前,眾人都聽說了,曾經名揚天下,那個十三歲便上戰場,素有不敗戰績的陸遠銘,也是銀羽軍的少帥,竟然不聲不響地娶了一個男妻。 雖說這男妻乃是圓慧大師所說的沖喜命格,但再怎么說,男妻也是下下的選擇,很少人會娶一個男妻,何況是平南侯世子陸遠銘呢? 怕不是趁他眼瞎身廢,合起伙來算計他吧? 而這件事難道只有一人所為嗎? 其實原本這段日子沒人敢提陸通父子,這事也就眾人私下里說笑罷了,但偏偏昨晚出了這個大案子,怎能不讓人心頭一驚? 曾經打下半個天下的陸通父子,最后淪落到這般下場,實在是說不過去…… 即使朝中曾有大臣與他們有怨,但所謂兔死狐悲,之前也有人提出要徹查這次兵敗一事,到最后也沒個結果,不得不讓人深思。 此時陸志明白過來也是六神無主,他怎么也沒想到,陸遠銘會做的這么絕,竟然直接將人扭送到了衙門! 他可還顧念過親情倫理?還不曾告訴過自己! 而且陸志想到昨晚自己遞信一事,哪里不心虛?他更想不明白的是,為什么今天早上,也沒個人通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