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菲律賓
書迷正在閱讀:如歌似夢、御前男朋友、[綜韓劇]夢醒時見你、年下小狼狗、膽小鬼、犬狼、以地為床、反派今天乖了嗎(快穿)、異位面見聞、仙界供應商
第一章 印象菲律賓 它連接東南亞,卻又遠離東南亞大陸。它糅合了本土與舶來文化,卻又卓然自成一家。它是總統制民主國家,卻又允許百余政黨和諧并存。它島域眾多,有的百業發達,有的荒無人煙。它地勢多變,有高山雨林,也有平原港灣。它就是菲律賓,一個處處洋溢著矛盾美的地方,一座風情萬種的千島之國。 群島之國 菲律賓共和國坐落在亞洲東南部海域,7107座島嶼星羅棋布,錯落有致地鑲嵌在萬頃碧波之中。遠遠望去,菲律賓版圖就像一位坐在海邊的姑娘。她上身微微向后傾側,一只手支扶沙灘,似乎若有所思地向遠方眺望。細看起來,島嶼之間穿行著碧藍海灣,點點波光襯得每座島嶼愈發青翠明媚,好似無數蕩漾于海面之上的碧綠明珠。 菲律賓的島嶼美麗得如同夢幻仙境,人在畫中游的感覺讓人震撼。 ◎閃爍在西太平洋的明珠 菲律賓群島向來有“西太平洋明珠”的美譽。根據島嶼聚集位置和地理文化的不同特征,菲律賓共和國自北向南,劃分出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三大行政區域。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分別是三個區域中最大的島嶼,也是該區域的政治、經濟中心。 隔著一條巴士海峽,呂宋島和中國寶島臺灣遙遙相對。論島嶼面積,呂宋島是菲律賓群島中的“大哥大”。呂宋島和中國頗有歷史淵源,菲律賓在中國的古稱即是“呂宋”“小呂宋”。宋元時期,中國沿海地區的居民就和呂宋島居民有了貿易往來。到了明朝,隨著鄭和出使西洋建立起海事外交,這種往來變得更加密切?!睹魇贰ね鈬袀鳌酚涊d,“呂宋居南海中,去漳州甚近。洪武五年正月遣使偕瑣里諸國來貢”。明成祖朱棣體諒來自西洋諸國的使臣漂洋過海、耗時漫長很辛苦,特別吩咐要對他們優待有加,“厚往薄來”,贈予他們豐厚的賞賜。 米沙鄢政區位于呂宋島和棉蘭老島之間。這里高山眾多,礦藏豐富,居住著已有三萬多年歷史的米沙鄢族。米沙鄢人以漁業和農業為主,傳統手工業也占據了重要經濟地位。當地人用竹子、草葉為原料編織成席,席子上的手編圖案栩栩如生,成為菲律賓游客必購的當地特產之一。 米沙鄢島多森林,很多在森林邊緣居住的居民都有過和野生動物打交道的經歷。其中,與人們“互動”比較頻繁的要屬米沙鄢疣豬了。疣豬和中國的野豬有些相似,小眼大臉,身體肥胖,鬃毛粗硬。不過,不同于普通豬的扇風大耳,疣豬耳郭圓潤短小,像極了鼠耳。豬臉鼠耳的搭配讓疣豬顏值大減,加上它們最愛吃居民辛苦種植的綠色植物和水果,當地居民為保護自身利益對其大開殺戒。等到生物學家發現疣豬是珍稀物種時,它已被捕殺得瀕臨絕跡。菲律賓政府把疣豬列為不可傷害的保護動物,以期能夠將這一物種延續下去。除疣豬外,米沙鄢群島附近海域還有著多種珍稀貝類,被歸入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天堂”之列。 棉蘭老政區大多地方濃林密布,居住著當地土著。作為菲律賓的南部疆域,它有大批肥沃土地有待開發、探索,經濟潛力十分巨大。 菲律賓擁有世界上最美的沙灘,在這里度假,享受著天堂一般的生活。 走近菲律賓,人們會發現,“明珠”之稱并不僅限于島嶼眾多。島域內豐厚的礦藏資源、美味的特色農產品、覆蓋了超過40%國土面積的森林、美麗的天然海港、多樣的水產資源及如詩如畫的景致,都不負于“西太平洋明珠”的稱號。 ◎魅力獨具的熱帶風情 和多變的海洋一樣,被海洋溫柔擁在懷中的菲律賓群島,也擁有多變的氣候。毫無爭議,赤道附近的菲律賓屬于熱帶,但菲律賓南北島域卻擁有不同的熱帶氣候特征,南部島域則為熱帶雨林氣候,北部島域屬海洋季風氣候。當然,除了海洋季風氣候覆蓋的島域有干、雨季之分外,這兩種氣候并無顯著差別。 由于群島之國千島簇擁的特殊性,菲律賓的地理風貌也呈現出多種態勢。綜觀起來,菲律賓國土以山地、高原和丘陵為多,活火山隨處可見,多達50余座。相應地,地震在菲律賓也成為見怪不怪的自然現象。幾千座島嶼中,每一座的形狀、地形都不盡相同,附近海域也各具特色。正是這種“不同”,造就了菲律賓千變萬化的迷人景色,讓每一位尋勝探幽的游客都能盡興而歸。 菲律賓島多,水美,置身山水之間,浪漫而又愜意。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夜景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無論是酷熱的暑夏、舒適的暖冬,還是短暫的干季、綿延的雨季,都有適合游覽的島嶼為游客敞開懷抱。在這里,游客可以領略巍峨山脈的壯麗,也可以體會茂密叢林的神秘;可以在近海地帶中潛水探訪美麗的珊瑚礁,也可以躺在細沙綿綿的海灘上聆聽浪濤的吟唱。伊富高鎮綠毯般鋪滿山崖的水稻梯田,薩加達陡峭崖壁上的累累懸棺,比科爾半島濃煙滾滾的馬榮火山,無不讓觀者如醉如癡,升起“人在畫中游”的感慨。而枝頭上碩果累累的青芒,姑娘們黑發上的潔白茉莉花環,又為這幅壯美圖畫增添了幾分平實溫馨的色彩。 菲律賓群島人口過億,民族眾多。主要種族為馬來族,其余多為少數民族、原住民及喬遷定居的外國居民。其中,菲律賓華人在僑居居民中占有很大比例。不同種族的民眾生活在一起,潛移默化中,語言、風俗彼此交流融合,形成了獨特的菲律賓文化。這在菲律賓名目繁多的節日中可見一斑,從一月到十二月,菲律賓居民幾乎每個月都會歡慶佳節,有的月份的節日數甚至多達三四種:阿提阿提漢狂歡節、仙奴諾節、中國新年、西方萬圣節、圣誕節,還有西班牙殖民期間興起的人體彩繪節…… 毫不夸張地說,在每一個菲律賓節日中,傳統服飾都是喜樂氣氛必不可少的“起爆器”。大街上,無數身著絢麗長裙的姑娘們翩翩起舞。從街頭到巷尾,懸于臂彎、肩頭的長流蘇飛速旋動著,各種色彩在眼前不停流轉,似乎每一寸空氣都變得繽紛馥郁,讓人不由自主沉醉其中。當然,現代菲律賓“國服”已和傳統服飾大不相同,男士襯衫和女士裙裝簡約大氣,和現代服裝頗為相近。不過,襯衫上的抽絲鏤空及裙肩處宛如蝴蝶展翅的凸起設計,還是可以感受到俏麗活潑的民族元素。 ◎總統制下的多政黨民主國家 在總統制的民主國家,多個政黨并存早已是司空見慣的情形。不過,像菲律賓共和國這樣,百余個政黨同時且基本和諧地存在著,不能不說是非常罕見了。 1946年7月4日,菲律賓宣布獨立后,分別經歷了民主政治時期、馬科斯獨裁統治時期、民主政治時期三個階段。近二百年來,菲律賓政黨制度由開始的美國式兩黨制、黨禁制、事實上一黨制,一直發展到如今的多黨制。隨著民眾政治思想的日趨成熟,菲律賓共和國內逐漸發展出一百多個黨派團體。不過,除自由黨(目前執政黨)、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民族主義人民聯盟、菲律賓共產黨等幾個較大政黨外,大多數政黨規模較小,活動頻繁卻缺乏行之有效的政見,組織機構并不成熟。 很多政黨領導人和當地財團的關系良好,甚至展開合作,“形成一種類似贊助人與客戶的關系”。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政黨與政黨之間,投向另一政黨和脫離政黨成為自由身的事件時有發生。如此看來,菲律賓很多政黨的政治意味并不濃厚,反而,把它們形容成社會團體甚至經濟團體更為貼切一些。 揮舞著菲律賓國旗的人們 ◎連接東南亞的橋梁 從地理位置上看,菲律賓群島向東越過太平洋可抵達美洲大陸,向西直進可直達亞洲大陸南端的中南半島,南邊與印尼、馬來西亞隔海相望,北邊與中國大陸、中國的臺灣島相去不遠。它在貫穿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的同時,連接起東亞、南亞,成為東南亞的海上橋梁。 據宋代史籍《諸蕃志·麻逸國》記載:“麻逸國在勃泥之北,團聚千余家,夾溪而居。土人批布如被,或腰布蔽體……”麻逸國是呂宋島西南島嶼民都洛島上的國家。在宋代,即公元10世紀,麻逸國居民曾乘坐船只來廣州和中國沿海居民通商往來。到了14世紀,位于棉蘭老島和加里曼丹島之間的蘇祿群島,已是往來柬埔寨、中國、爪哇、蘇門答臘、占婆等國家商船的必經之地,儼然成為東南亞貿易中心之一。16世紀,首位環游世界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進入亞洲后,第一站即抵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的到來,使菲律賓群島優越的地理位置廣為世界所知。 自16世紀至今,菲律賓群島因其戰略重要性風云迭起。先后被西班牙、美國和日本侵占,成為殖民地。直到1946年,菲律賓才擺脫殖民地身份,宣告獨立。獨立后的菲律賓充分利用四通八達的海路,以出口導向型經濟為主,為豐富的農產品、水資源產品、礦藏品打開了國際市場。20世紀中后期,菲律賓經濟迅猛發展,一度成為亞洲最富裕國家之一。 掛國旗的玄機 菲律賓國旗為藍、紅、白三色旗。白色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構成藍色、紅色梯形的斜邊,整體布局簡潔明快,頗具視覺美感。白色三角形中央,有一輪金黃色太陽,八條粗長的金線構成光線的主要部分,其間分布著些許較短金線。三角形三只角的位置閃爍著三顆金黃色五角星,與太陽和諧相對。 國旗的每一種顏色和圖案都具有象征意義。紅、藍、白三色分別象征著勇氣、正義與和平。太陽周圍的八條長線象征著最初起義的八個省份,短線則象征了其他省份。沒有這些英勇的革命先驅者,就沒有菲律賓人民今天的自由生活(太陽的象征意義)。三顆金星的含義不難理解,自然是代表了菲律賓共和國劃分的三大行政區域。 翻看菲律賓人民反抗西班牙爭取獨立的歷史資料,很多人會有共同的疑惑:為什么有些圖片中,菲律賓國旗的藍色向上,而有些圖片中,又是紅色向上呢?原來,菲律賓國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具有兩種懸掛方法的國旗。當戰爭到來時,國旗紅色向上,鼓勵民眾拿出勇氣與力量,共同抵抗暴力。反之,和平年代,真理和正義受到護衛,國旗自然就變成藍色朝上了。 呂宋島 呂宋島百業發達,風景優美。早在古代,“呂宋”就成為菲律賓群島國家的代名詞。呂宋島上的居民和周邊國家通商往來,成為連接西方和東南亞的橋梁。直到現在,它仍是菲律賓共和國的首都所在地,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物產豐饒,菲國“谷倉” 16世紀以來,呂宋島種植業一直是菲律賓農業經濟的主力軍,這和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息息相關。自北向南,可以把呂宋島分為三大區域:中央平原區、馬尼拉都會區、西南地區。這三大地區是呂宋島人口最為稠密的核心區域,也是菲律賓農業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呂宋北部居民 中央平原區的形成頗具“天時地利”。在呂宋島西部和東部,分別有三苗禮士山脈和科迪勒拉山脈貫徹南北,形成西、東兩側的天然屏障。兩大山脈成功阻隔了來自南中國海和西太平洋的氣流。西太平洋臺風經行至此,往往會被山峰阻隔在外。臺風尾聲化為適量的降雨,潤澤大地,對農作物的威脅大大減弱。適合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促進了中央平原區域農耕業的發展。這里90%以上的土地都種植了稻米,總產量超過呂宋島全島稻米產量的三分之一。因此,中央平原區又獲得“谷倉”的美譽。它和呂宋島西南地區并稱兩大稻米種植基地,成為菲律賓主要的稻米產地。 在呂宋,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安居樂業”的意義,幸福顯得簡單又平凡。 稻米是菲律賓民眾日常食用的主食,也是呂宋島乃至整個菲律賓種植規模最大的農作物。不過,稻米種植并未采用機械化種植模式。古老的人力耕田和牲畜耕田方式仍然隨處可見,甚至還有的地區采用腳踏水車的方法進行農田灌溉。種植規模低于稻米的甘蔗、椰子、蕉麻等作物,種植技術的現代化程度卻要高出許多。究其緣由,或許要追溯到殖民時期,當時曾因甘蔗、椰子和蕉麻能夠換來較高經濟利益,對這三種作物“另眼相看”,為提高產量采取了種種舉措。 呂宋島西南地區地貌較中央平原地區復雜,科迪勒拉山脈衍生出的火山群遍布其中,造就了山地與平原的不規則交錯。因此,西南地區的農作物種類比較豐富。除稻田外,這里還可以看到竹林般的甘蔗園,高大美麗的椰子樹,以及郁郁蔥蔥的蕉麻林。 蔗糖是菲律賓主要出口產業。大型糖廠的周邊遍布著規劃整齊的甘蔗園。各大糖廠和甘蔗園之間均有輕便的鐵路、公路相連,充分保證了原料的有效利用率。椰油、椰干等椰產品輸出也占據了菲律賓出口總值的很大份額。菲律賓有約1/3的民眾都直接或間接地靠椰產業維持生活。從外形上看,如果不仔細分辨的話,很容易把蕉麻林當作香蕉林。畢竟,蕉麻的果實和香蕉幾乎一模一樣,莖葉也相差無幾。不過,不同于香蕉的美味,蕉麻的果實不能食用。它的主要價值在于葉中的纖維。這種堅固性極好的自然纖維被心靈手巧的當地居民編織成纜索、席子,是菲律賓出口貿易中的緊俏品。呂宋島上還盛產煙草、咖啡等傳統經濟作物,呂宋雪茄更是馳名全球。 ◎名城眾多,各具風貌 在中央平原區與西南地區兩大農業區之間,分布著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的都會區。都會區由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和周邊地區組成,擁有全國最發達的工商業、交通運輸業、服務業和教育資源,是菲律賓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都會區每年都會迎來大量外來人口,成為菲律賓最受歡迎的地區之首。 菲律賓聯邦第一任總統曼努埃爾·路易斯·奎松像 在都會區,奎松市的風采絲毫不亞于馬尼拉市。為了紀念菲律賓聯邦第一任總統曼努埃爾·路易斯·奎松,這座前首都城市被命名為“奎松市”??墒惺侨珖丝谧疃嗟某鞘?,同時也是娛樂界大本營,有著“菲律賓好萊塢”之稱。有趣的是,在呂宋島東南部,還有一個奎松省。它原名塔亞巴斯,是曼努埃爾·奎松出生的地方。因此,這個省份也以“奎松”命名。 如果厭倦了大城市的熙熙攘攘,可以去呂宋島北部的拉瓦格領略濱海風情,這里是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的故鄉。富麗堂皇的海景假日酒店和馬科斯行宮展示出馬科斯家族曾經的輝煌和奢靡,同時展現的還有那一時期真實的圖片和歷史印記。走在拉瓦格街頭,隨處可聽見馬蹄噠噠聲,那是在現代城市幾乎絕跡的馬車,當然這種馬車的存在是當地人招徠游客的手段之一。白石公園可算得上不折不扣的地質奇觀。烏黑礁石遍布海灘,一片濃黑中,偏有一方雪白礁石凸起其間,讓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玲瓏巧思。 此外,隱逸在連綿群山之中的夏都碧瑤,靜臥在瀲滟海港之畔的八打雁,避暑觀漁兩相宜,均為游覽呂宋島的必行之地。 ◎地形交錯,景觀百變 橫亙全島的山脈,奔涌不息的河流,以及綿長萬里的海岸線,使總面積逾10萬平方千米的呂宋島呈現出多種截然不同的地理特征。 由于地勢北高南低,呂宋島的河流走向多為自北向南??友雍颖逼鹦卤人归_省山區,南入巴布延海峽,是呂宋島最長的河流,也是重要的水路運輸航道??友雍拥牟糠种Я髋c同樣承載了航運的阿諾格河、邦板牙河匯合交錯,形成輻射全島、四通八達的航道網絡。不過,這些河流的運載能力和氣候息息相關。旱季和雨季可供通航的流域長度有時會相差近百千米。 呂宋島馬榮火山 在河流的沖刷下,近河地區的河谷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盛,成為呂宋島居民的主要聚居地??友雍記_擊而成的卡加延河谷地帶就是僅次于都會區的繁華地帶。而邦板牙河在馬尼拉灣北部形成的沼澤三角洲,也成為呂宋島重要的漁業產區。 綿長海岸線和浩瀚大海一起,構成了呂宋島的諸多優良港灣。最著名的當屬馬尼拉灣了。顧名思義,馬尼拉灣因靠近首都馬尼拉而得名。它靜靜守護在馬尼拉西側,出口處和南中國海相通連,漁產豐富,航運發達,是菲律賓面積最大的商業漁場。位于呂宋島西北地帶的林加延灣臨近南海,出口開闊,是適宜大型輪船??康奶烊涣几?。受臺風影響,呂宋島東部海灣的自然條件遠不如西部。以拉蒙灣為例,這座面積達32平方千米的大海灣海岸線較為平直,不利于船舶???。拉蒙灣沿岸遍布著熱帶雨林,終年少見人煙和船只。 呂宋島山脈眾多,或雄奇,或幽深,蘊藏著豐富的林木和礦產資源。其中,分布眾多的活火山是呂宋島公認的奇景。幾乎每座火山上都伴生有湖泊。這些湖大都是火山噴發時,噴出的巖漿等物冷卻后淤積阻斷河道而生。其中,面積近900平方千米的內湖是菲律賓最大的湖泊,沿湖繁華的城鎮景象和荒蕪的火山頂遙相呼應,形成“水火交映”的有趣現象。 棉蘭老島 要想領略原汁原味的熱帶風光,棉蘭老島可謂是最佳游覽地點。它土地廣袤,地貌多變,大部分地帶尚未開發,充滿了原始風味和無數未知的景觀。未知往往是神秘的,而棉蘭老島的美麗更為這份神秘增添了魅力。它吸引著人們去領略,去探索,去親身感受棉蘭老島獨特的絕世風姿。 ◎地廣人稀的拓荒邊疆 棉蘭老島風光 棉蘭老島位于菲律賓群島南部,是菲律賓僅次于呂宋島的第二大島。不過,棉蘭老島的人口數量遠遠不及呂宋島,甚至連米沙鄢島也頗有不及。究其緣由,和棉蘭島的地理條件有很大關系。 整體來看,棉蘭老島四面環海,半島及港灣諸多。但是,和呂宋島呈現完美曲線的海岸線不同,棉蘭老島的海岸線凹凸顯著,可供大型船舶??康牧几鄄欢?。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下,棉蘭老島多為山區地貌。除了中東部的達沃一阿古桑地區較為發達外,其他地帶人煙稀少且大多數都是當地土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菲律賓政府多次鼓勵居民向棉蘭老島移民。但是,移居的民眾大都集中在達沃(也稱納卯)、薩馬爾島和三寶顏等繁華城市。棉蘭老島的其他地區的居住率仍然處于低谷,直接導致了大量肥沃的土地乏人問津。對于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菲律賓來說,棉蘭老島上未曾開墾的處女地蘊藏著巨大經濟價值。因此,棉蘭老島又被稱為菲律賓的“拓荒邊疆”。 達沃市是棉蘭老島最繁榮、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無論站在達沃市的哪一個角落,都可以觀賞到阿波火山雄壯的身姿。它海拔近3000米,聳立在距離達沃市僅30千米的地方,是菲律賓群島上最高的山峰。得益于阿波火山的存在,達沃一阿古桑地區覆蓋著厚厚的火山泥,河流眾多,土地肥沃,玉米產量居全國之首。由于交通不便,阿古桑地區的發達城市幾乎全部集中在沿海地區,腹地則是一些原始部落。發源于達沃地區的阿古桑河成為沿海居民和原始部落的交通要道。他們常常通過水運互通有無,沿河還有原始部落居民建立的貿易村。 和呂宋島不同,棉蘭老島的稻米種植面積很少。主食的匱乏難不倒聰明的棉蘭老島居民,玉米、紅薯、土豆和水產品都成為主食的重要補充食物。受地形所限,棉蘭老島的農業并不發達。不過,農業的劣勢卻成為林業的優勢。棉蘭老島的伐木行業在菲律賓居于領先地位,沿海設有多座鋸木廠,生產的原木大量發往馬尼拉、宿霧等城市再遠銷國外。 棉蘭老島熱帶雨林中的土路 ◎高山雨林的原始風光 棉蘭老島高山眾多。從地圖上縱觀整片島嶼,東部的狹長地帶及西南、西北地區山高嶺峻,多條不同走勢、不同形狀的山脈交錯分布其中。 東部狹長地帶通常被稱為“東棉蘭老區”。這里潮濕多雨,山地眾多,人口老齡化嚴重。不過,東棉蘭老區的山地蘊含著豐富的礦藏。比如位于東北部的蘇里高半島,就是菲律賓紅土型鐵礦石和黃金的重要產區。東棉蘭老區還盛產珍稀木材。這里的樹林絕大多數都是龍腦香科樹木,它們木質堅硬,紋理細膩,是世界知名的良材。 棉蘭老島上的達沃城市公路 作為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國家,多元文化的激蕩充斥著菲律賓的各個角落。在棉蘭老島西南部的哥打巴托地區,這種文化對立統一的矛盾特性表現得尤為明顯。哥打巴托地區可以分為外來者遷居的低地區及土著眾多的高山區。按照地貌不同,高山區又可以分為四部分:北段的火山高地,中段的海岸山脈,東段與北段高地隱約相連的山脈,東段與北段山脈之間廣闊的高原。地貌多樣的山區雨林中,隱逸著眾多土著部落。有些土著部落甚至還停留在原始的刀耕火種階段,崇拜著古老的生物圖騰——月亮、太陽、花朵、鳥兒甚至是簡單的符號圖案。由于高山密林的天然地勢,部落與部落之間的連通性很少,使用的語言種類竟然多達幾十種。低地區曾是馬京達瑙蘇丹國的領土,這里居住著早期移民、呂宋島、米沙鄢島的移民及部分華人。低地區使用的語言種類主要有馬京達瑙語、他加祿語、伊洛克語、宿霧語等。多語言、多種族雜糅在一起,在物質與文化層面形成了一定沖突。不過,各種風俗習慣的相互交融,也使得低地區城市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棉蘭老島的西北部是布基農一拉瑙火山區。這里分布著遼闊的高原平地,鑲嵌著美麗清澈的拉瑙湖,還有壁立千仞的深長峽谷?;鹕絽^地表被火山噴發出的厚厚巖漿覆蓋著,形成了秀美的風景和肥沃的土地。這里生活的原住民保守純樸,使用布基農語,以農耕業為主。菲律賓政府鼓勵移民的政策出臺后,布基農一拉瑙火山區涌入大量移居人口。他們利用火山區天然土壤環境,大力發展起種植園經濟。各類種植園往往占地數百畝甚至上千畝,金黃的菠蘿累累垂垂,碧綠的蕉麻郁郁蔥蔥,串串綠褐相間的咖啡豆如葡萄般掛滿枝頭……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成為不遜于自然風光的美麗景觀。種植園的興起為原住民帶來就業機會。農耕之余,他們往往去種植園幫傭。但是,隨著種植園面積的不斷擴大、大量雨林遭到破壞,給生態平衡埋下了隱患。 ◎海上吉卜賽的流浪生活 在棉蘭老島的西部地帶,三寶顏半島再向西延伸的地方,鑲嵌著美麗的蘇祿群島。它連通蘇祿海和蘇拉威海,與馬來西亞沙巴州隔海相望。島上有凸起的火山丘陵,有清澈的溪流和繁茂的雨林,也有數量可觀的居民。但島上可供居住的房屋卻和人口數極不相稱,屋少人多。這里的房屋很有特色:近海地帶的沙灘上,矗立著一根根高高的木樁,木樁上頂著簡易木屋,供出海歸來的島民居住。 這種現象的形成,和蘇祿群島周圍海域的特色息息相關。由于地處熱帶,蘇祿群島周邊海域洋流、潮汐呈現季節性規律變化,海產豐富,一年四季皆可入海捕撈。漁業帶來的價值遠遠高于島上的農業。因此,島民大多以船為家,穿梭往返于周邊海域作業,被稱為“海上吉卜賽”“海上游牧民族”。 每到黃昏,蘇祿群島的沿岸地帶都會停滿密密麻麻的船只。夜晚,船上亮起點點燈光,和木屋中透出的隱約燈光一起,倒映在黑沉沉的海面中,與天上繁星交相輝映,別有一番寧謐味道。和長期居住在陸地的居民有所不同,蘇祿群島的島民流浪在茫茫大海里,船兒行駛到哪里,哪里就是自己的家,停留在海面礁石上的時間比在島上的時間要長許多。生產、生活方式的不穩定,直接影響了蘇祿群島的整體發展。在菲律賓政府的號召下,部分島民在島上建起貿易村和住宅區。但由于習慣使然,這些住宅區的空置率至今仍居高不下。 火山與海溝 菲律賓群島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處于連接西太平洋、東海、南海和太平洋之間的邊緣海域,坐落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帶之上。由于地震帶和火山帶的共同作用,海面上,菲律賓群島地震頻頻,火山也偶有噴發;海面下,菲律賓群島周邊海域海底地勢復雜,多條著名海溝盤旋環繞其中,和地面火山一起,構成舉世罕見的地質奇觀。 ◎大地的怒火 菲律賓的皮納圖博火山火山口湖 火山一詞起源于古羅馬時期。那時的居民自然科學知識匱乏,見到山丘頂端有烈火和巖漿噴薄爆發,心中十分敬畏恐懼,認為這是火神伏爾甘在發泄他的怒火。于是他們將這種會燃燒的山形象地命名為“火山”。這個稱呼一直延續下來,直到現在。其實,火山的形成和地殼運動息息相關。地心涌動著炙熱的巖漿。由于地表層的覆蓋,這些巖漿通常被深深包裹在地下,生活在地面上的人們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在一些地殼比較薄弱的地方,地殼的厚度不足以阻止巖漿上升。此時,巖漿在上升過程中形成的大量氣泡迅速釋放出足夠多的氣體。在這些氣體的推動下,巖漿從地殼薄弱部位瞬間噴涌而出,形成火山爆發。 按照“活力”的不同,火山可以分成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大類。顧名思義,死火山就是指留存有火山噴發過的痕跡,但自人類有史以來并未再次噴發的火山。這類火山一般已喪失了活動能力,如同耄耋老翁,任憑歲月帶走曾經的輝煌,在日月輪換中靜靜地、沉默地老去。而活火山,通常指活動跡象非常旺盛,或周期性噴發,或不定期噴發的火山。這類火山如同精力充沛的青年,舉手投足間都顯露出勃勃生機,隨時蓄勢待發。比起死火山和活火山,休眠火山的“脾氣”就讓人難以捉摸了。休眠火山指的是有史以來噴發過,但活動并不頻繁,處于相對靜止狀態的火山,盡管如此,從一些蛛絲馬跡當中,還可以尋覓到它隱藏的活力。 當然,這三類火山的定義只是相對性的。貌似休眠或死亡的火山有可能一朝蘇醒,噴發跡象顯著的活火山也可能沉寂多年。公元79年,位于意大利西南部、曾被認定為死火山的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給周圍城市帶來了毀滅性打擊。距離火山最近的龐貝古城完全被巖漿覆蓋,消失得無影無蹤。等到考古學家將龐貝古城發掘出來時,城中居民的遺體仍保持著日常生活的各種姿勢,可見當時災難降臨的突然和猛烈。 據統計,大多火山都分布在地殼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根據地殼活動劇烈程度和火山分布數量,科學家們把全球分成環太平洋、大洋中脊、東非裂谷和阿爾卑斯一喜馬拉雅四大火山帶。菲律賓群島就坐落在環太平洋火山帶上,是名副其實的火山之國。 在菲律賓的三大行政島群,分布著大量火山地帶,其中不乏活火山的存在。比較著名的活火山有皮納圖博火山、馬榮火山、阿波火山等等。位于米沙鄢群島政區的朗不隆島是著名火山島。島上的鋸齒山是登山者和冒險者的樂園,想要征服它,光有勇氣和安全裝備還不夠,必須申請到當地政府頒發的登山許可證才能成行。 誠然,火山爆發很可怕,造成的后果也很嚴重。但是,菲律賓每座火山的周邊城鎮都格外繁榮,居民們并未因身處活火山下而惶惶不可終日。在他們看來,火山和普通高山沒什么兩樣。因為火山灰的覆蓋,火山周圍的土地反而更加肥沃,為人們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海底的深淵 地球表面70%以上的區域分布著遼闊的海洋。不同于陸地的一目了然,海底地勢隱藏在萬頃碧波之下。廣袤的海底一直是人類亟欲探索的神秘地帶。但迄今為止,人類已探索到的區域僅占海底總面積的5%。 和陸地一樣,海底也呈現出多種地貌。有海盆、海山、海丘、裂谷、海嶺、海溝、海槽等等。所有地勢中,海溝可算是最為神秘的存在。地球上最深的海溝當屬位于菲律賓東北方向的馬里亞納海溝,它的深度達11000米。距離馬里亞納海溝不遠處,菲律賓海溝橫亙在棉蘭老島東北部海域內。它像蛇一樣盤踞在海底的菲律賓島弧東側,北起呂宋島,南至棉蘭老島東南部,長達1400千米,最大縱深超過10000米,是世界第二大海底深淵。 馬榮火山號稱“最完美的圓錐體”,比日本的富士山輪廓還完整,是菲律賓著名的旅游景點。 早在19世紀90年代,人類就開始了對海溝的探索。曾經最具爭議的問題就是:海溝溝底是否存在海洋生物。到了1960年,這個問題終于有了答案。20世紀50年代,瑞士的皮卡德父子利用壓力艙原理,造出“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此后,經過不斷改良,“的里雅斯特號”潛入到馬里亞納海溝的溝底。在海底縱深10000米的地方,科學家們透過潛水器舷窗,邂逅了一條小魚和一只小紅蝦,證實海溝底部存在海洋生物。 1960年,美國海軍中尉唐沃爾什,他正在馬里亞納海溝,利用皮卡德的“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探測器進行探測。 隨著科技的發達,人們借以探索海溝的潛艇越來越先進??茖W家們驚喜地發現,每一次造訪海溝都有新的收獲,海底深淵內似乎蘊藏著數不清的奧秘。這里混淆了時間,上億年歷史的蛇綠巖和近代形成的混雜巖毫無間隙地生長在一起。這里顛覆了人們對海洋生物的一貫印象,有透明的水蝸牛,嘴尖如鸕鶿、頸長似仙鶴的鰻魚,還有半透明的、滿口尖牙的獠牙魚等等。 仔細觀察深海魚類的身體結構會發現,在薄薄表皮的包裹下,它們的骨骼和肌rou組織非常柔韌細密,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生理組織的水分比例。這種生理結構使深海魚類體液和海水的壓力保持均衡,從而在壓力巨大的海底游弋自如。在冰冷、漆黑、壓力足以壓扁坦克的海底深淵內,海洋生物們卻生活得自在愜意,不得不讓人感慨生命的堅強和神奇。 大馬尼拉:亞洲的紐約 在菲律賓共和國,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城市和省份會共用相同或相似的名稱,比如前文提到過的奎松省和奎松市。知曉這一點后,再看“大馬尼拉”和“馬尼拉”兩個名稱,就不會把它們混為一體了。眾所周知,馬尼拉市是菲律賓的首都,也是呂宋島首屈一指的繁華都市。不過,馬尼拉市僅是大馬尼拉中一個很小的組成部分。大馬尼拉囊括了馬尼拉市及其周邊的16個城鎮,成為菲律賓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交通的中心,繁華程度不輸于任何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因此,大馬尼拉又被稱為亞洲的紐約。 ◎因特拉穆羅斯:聆聽歷史的回音 走近因特拉穆羅斯城堡,一股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建于20世紀60年代的吊橋大門古樸壯觀,向游人訴說著幾百年來的滄桑與輝煌。 因特拉穆羅斯內的圣地亞哥城堡 1571年,西班牙人米格爾·洛佩斯·徳萊加斯皮率軍占領了馬尼拉,標志著菲律賓正式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奪得統治權后,米格爾選中帕西格河河口附近地段,開始大肆修建屬于自己的城堡。作為政權中心,城堡內修建了各種配套設施,有教堂、政府大樓、民居、醫院、廣場、學校等。著名的馬尼拉大教堂、圣奧古斯丁教堂、圣地亞哥城堡及黎剎紀念館都位于城堡之內。 城堡建好后,變成西班牙殖民者和梅斯蒂索人(即印第安人與歐洲人的混血兒)的專有居住地。西班牙統治階級將曾經居住在這片地域的民眾統統遷往帕科和岷倫落等城堡周邊地區。比起當地居民,西班牙人對當時的華裔更為苛刻,把他們安置到澗內貧民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華裔的人身自由。 如今,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給當地人留下的傷痕早已湮沒在歲月的塵煙里。但是,他們留下的文化印記卻代代流傳不息。建筑物上鑲嵌的寫有街道名稱的西班牙瓷磚,教堂中西班牙風格濃厚的建筑設計,為數眾多、種族混雜的天主教徒,都銘刻著歷史的痕跡。它們與菲律賓本土文化交融到一起,形成別具一格的混血文化。 米格爾·洛佩斯·徳萊加斯皮雕像。1571年,西班牙人米格爾·洛佩斯·徳萊加斯皮率軍占領了馬尼拉,標志著菲律賓正式淪為西班牙殖民地。 ◎馬卡蒂:菲律賓的“曼哈頓” 如果把大馬尼拉比作紐約的話,馬卡蒂無疑就是“紐約”中的“曼哈頓”了。站在馬卡蒂街頭,看不見沙灘和森林的影子。整座城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處處洋溢著大都市的繁盛氣息。 菲律賓幾乎所有的大型企業,都在馬卡蒂設有辦公或經營地點。夜晚,整座城市燈火通明,熱鬧非凡,一派不夜城的繁華氣象。大大小小的購物中心和豪華的香格里拉酒店、馬尼拉洲際酒店一起,成為馬卡蒂的標志性景觀。在馬卡蒂,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羅克韋爾中心聚集了眾多一流商城,世界知名品牌、本土品牌應有盡有。在購物中心附近閑逛,會頻繁邂逅古董店和特產店。店主多是本地人,他們幽默風趣,為攬客出盡百寶。即便不購物,進店的游客也會收獲滿滿的歡笑和快樂。購物控們最愛馬卡蒂的平價攻略,要知道,同樣的商品,在馬卡蒂商場要比大都市便宜許多,大型節日的優惠活動更是數不勝數,讓游客們流連忘返,樂不思歸。 稍加留意會發現,在馬卡蒂,無論是萬頭攢動的購物中心、色香味俱全的餐館,還是勁歌熱舞的迪廳酒吧,都沒有煙民的身影。原來,馬卡蒂的公共場合嚴禁吸煙,一旦有違規行為出現,吸煙者所處場所會遭到非常嚴厲的懲罰,甚至面臨關門停業的危險。 作為經濟金融中心,初來馬卡蒂的人們,對它的評價不外乎“繁華、富?!钡却蠖际幸回炗∠?。經歷過建城日才發現,馬卡蒂也有傳統活潑的一面。每年建城日,馬卡蒂居民都會脫下西裝或裙裝,換上色彩斑斕、造型夸張的民族服飾。他們走上寬闊整潔的街道載歌載舞,五彩裙裾隨風飛揚,在高樓林立間舞出熱帶雨林的原始風情。 高樓林立的馬卡蒂 ◎大馬尼拉電影節:本土文化的饕餮盛宴 每年的12月到1月,是大馬尼拉最熱鬧的日子。這兩個月份佳節眾多,有圣誕節,有新年,還有受到全國矚目的大馬尼拉電影節。 論節日規模和影片質量,大馬尼拉電影節和紐約電影節存在不小的差距。但論起熱鬧程度,紐約電影節就遠遠不如大馬尼拉電影節了。每屆電影節開幕,代表參賽影片的花車都會出現在馬尼拉街頭?;ㄜ囇b飾得一輛比一輛精美華麗,車外貼有影片宣傳海報,劇組人員在車廂中向看熱鬧的民眾揮手示意。熱情的菲律賓人當然不會錯過和明星們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每當花車經過,路兩旁都會響起震耳的歡呼聲,影迷拋撒的鮮花彩帶滿天飛揚。 一張菲律賓郵票,上面印著1983年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的宣傳圖。 馬尼拉奎阿坡教堂 大馬尼拉電影節只為菲律賓本土影片而設。在這里,可以欣賞到很多優秀的菲律賓本土電影,像《曼尼》《星級別墅》《今來古往》等著名影片都曾在電影節上大放異彩。也許和菲律賓居民樂觀熱情的天性有關,菲律賓每部電影都少不了喜劇情節的渲染?!缎∧泻⒋竽泻ⅰ贰稅矍轼B》等以喜劇為主題的影片,情節貼近生活又適度夸張自嘲,讓人捧腹不已,得到民眾的一致好評。 不過,很多年輕人對本土影片興趣不大,他們更偏好好萊塢大片的“濃墨重彩”。為迎合他們,菲律賓影片中加入了很多好萊塢元素,甚至在電影節還未結束時,舉辦方就已掛出好萊塢大片的預告。但是,本土影片仍然有其龐大的觀眾市場。除本地居民外,一些已定居海外的菲律賓人也會在電影節期間專門趕回,只為重溫影片里nongnong的鄉土風味,在熟悉的故事架構中回憶往事。 ◎菲律賓文化村:錦繡滿目的千島縮影 菲律賓共和國島嶼眾多,地勢復雜。幾乎每一座島嶼上,每一種地勢中,都有著不同的文化和風俗,使用著各種各樣的語言。地理特征和歷史沿革決定了菲律賓混血、矛盾的文化特色。不過,要想全面感受菲律賓,并不用走遍島國,只需拜訪一個村落——菲律賓文化村。 菲律賓文化村又稱“千島縮影”。它坐落在馬尼拉國際機場附近,整個公園占地足有525畝,依據全菲幾十個省份和各個山區原始部落的風格,架構出不同園區,比較全面地表現出菲律賓多樣化的文化特色。文化村光建筑物就有數十種。簡陋的茅草屋、精巧的樹屋和現代豪宅并肩而立,簡易貝殼工藝品和精巧金飾共同陳列,對比強烈卻又毫無違和感。 靜止的景物帶來的震撼畢竟有限,結合現代化科技設施,菲律賓文化愈發生動起來。博物館中,彩色幻燈片循環展示了菲律賓各個民族的風貌特色。劇場中,不時上演著情節動人、音律優美的歌舞劇,將觀者帶入菲律賓歌劇藝術的獨特氛圍。還有圖書館中的藏書、博物館中的各時期文物,無不讓游客深刻感受到菲律賓文化的神秘和燦爛。 ◎米蘭達廣場:大都市的市井風情 對于購物控們來說,“高大上”的購物商場固然過癮,但區域設置一目了然,少了些許“淘寶”的樂趣和驚喜??⑵陆烫酶浇拿滋m達廣場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馬尼拉“華僑義山”牌匾 在米蘭達廣場,小商小販帶著各自的“寶貝”匯集于此,叫賣聲、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