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國家概況
書迷正在閱讀:如歌似夢、御前男朋友、[綜韓劇]夢醒時見你、年下小狼狗、膽小鬼、犬狼、以地為床、反派今天乖了嗎(快穿)、異位面見聞、仙界供應商
埃及國家概況 (以下數據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方網站,最近更新時間:2015年7月) 【國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國(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面積】100.1萬平方千米 【人口】8670萬(2014年7月)。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是遜尼派,占總人口的84%??破仗鼗酵胶推渌磐郊s占16%。另有800萬海外僑民。 【語言】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 【首都】開羅(cairo),面積約3085平方千米,人口800萬(2012年1月)。夏季平均氣溫最高34.2c,最低20.8c;冬季最高19.9c,最低9.7c。 【國家元首】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ul fatah al-sisi),2014年6月8日宣誓就職。 【國慶日】7月23日(1952年) 【政治】2011年1月底,埃及發生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游行。2月11日,穆巴拉克辭職,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接管權力。6月底,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創立的自由與正義黨主席穆爾西贏得總統選舉并宣誓就職。 【憲法】原憲法于1971年9月經全民投票通過,1980、2005和2007年三次修訂,2011年穆巴拉克下臺后被廢止。2012年12月,埃及全民公投以63.8%的支持率通過新憲法(以下稱2012年憲法)。2013年7月3日,埃及軍方宣布中止2012年憲法。2014年1月,新憲法草案以98.1%的支持率(投票率38.6%)通過全民公投。 【司法機構】法院包括最高法院、上訴法院、中央法院和初級法院以及行政法院,開羅還設有最高憲法法院。檢察機構包括總檢察院和地方檢察分院。 【政黨】1952年革命后,曾禁止政黨活動。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于1962年10月成立,為埃及唯一合法政黨,納賽爾任主席。1977年開始實行多黨制。2011年頒布新政黨法,現有政黨及政治組織近百個,其中經國家政黨委員會批準成立的政黨約60個。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27個?。洪_羅省、吉薩省、蓋勒尤比省、曼努菲亞省、杜姆亞特省、達卡利亞省、卡夫拉·謝赫省、貝尼·蘇夫省、法尤姆省、米尼亞省、索哈杰省、基納省、阿斯旺省、紅海省、西部省、艾斯尤特省、新河谷省、亞歷山大省、布哈拉省、北西奈省、南西奈省、塞得港省、伊斯梅利亞省、蘇伊士省、東部省、馬特魯省和盧克索省。 【經濟】屬開放型市場經濟,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體系。服務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50%。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農村人口占總人口55%,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14%。石油天然氣、旅游、僑匯和蘇伊士運河是四大外匯收入來源。 2011年初以來的埃及動蕩局勢對國民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埃及政府采取措施恢復生產,增收節支,吸引外資,改善民生,多方尋求國際支持與援助,以度過經濟困難,但收效有限。2013年7月臨時政府上臺后,經濟面臨較大困難,在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大量財政支持下,經濟情況較前有所好轉。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后,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013/2014財年):2900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3/2014財年):3152美元。 經濟增長率(2013/2014財年):2%。 通貨膨脹率(2013/2014財年):12%。 失業率(截至2015年3月):12.8%。 外匯儲備(截至2015年4月):205億美元。 外債(截至2015年3月):399億美元。 貨幣名稱:埃及鎊。 匯率:1美元≈7.83埃及鎊(2015年7月)。 【資源】主要資源是石油、天然氣、磷酸鹽、鐵等。已探明的儲量為:石油44.5億桶(2013年1月),天然氣2.186萬億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鹽約70億噸,鐵礦6000萬噸。此外還有錳、煤、金、鋅、鉻、銀、鉬、銅和滑石等。平均原油日產量達71.15萬桶,天然氣日產量達1.68億立方米,國內消耗的天然氣數量占天然氣總產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埃及電力供應以火電為主,占86.9%。全國電網覆蓋率達99.3%,世界排名第28位。阿斯旺水壩是世界七大水壩之一,全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2008年,埃及斥資16億埃鎊改進阿斯旺大壩發電機組,并斥資150億埃鎊改進全國電網。2007年埃及正式啟動核電站計劃,2010年宣布將于2025年前建立4個核電站。 【工業】工業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工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工業產品出口約占商品出口總額的60%,工業從業人員274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14%。埃及工業企業過去一直以國營為主體,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埃及開始積極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業上百家。 【農業】埃及是傳統農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5%,農業從業人員約550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31%。埃及政府重視擴大耕地面積,鼓勵青年務農。全國可耕地面積為310萬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的3.7%。近年來,隨著埃及經濟的發展,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有所下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棉花、水稻、馬鈴薯、蠶豆、苜蓿、玉米、甘蔗、水果、蔬菜等。主要出口棉花、大米、馬鈴薯、柑橘等。經過近幾年的改革,農業生產實現了穩定增長,是經濟開放首當其沖和見效最快的部門。但隨著人口增長,埃及仍需進口糧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之一。 【旅游業】埃及歷史悠久,名勝古跡很多,具有發展旅游業的良好條件。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旅游業。主要旅游景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阿斯旺高壩、沙姆沙伊赫等。2011年以來的動蕩局勢對旅游業影響較大,赴埃旅游人數、飯店房間價格、旅游投資均明顯下降。2012年接待游客1050萬人次,收入約100億美元。2013年6月底埃及局勢再次動蕩后,多國政府頒布赴埃旅行警告。2014年,埃及旅游收入為75億美元,同比增長27%,赴埃及游客數量為1000萬人次。 【交通運輸】交通運輸便利,近幾年海、陸、空運輸能力增長較快。 鐵路:由28條線路組成,總長10008千米,共有796個客運站,日客運量200萬人次。開羅目前共有兩條地鐵線路,總長64千米,共耗資120億埃鎊。地鐵三號線分兩段修建,第一段全長4.3千米,第二段全長7.12千米,總成本約64億埃鎊。 公路:總長約49000千米。 水運:有7條國際海運航線;內河航線總長約3500千米?,F有亞歷山大、塞得港、杜米亞特、蘇伊士等62個港口,年吞吐總量為800萬集裝箱,海港貿易量為1.01億噸。蘇伊士運河是溝通亞、非、歐的主要國際航道。近年來,運河進行了大規模擴建,使過運河船只載重量達24萬噸,可容納第四代集裝箱船通過。2014年運河收入54億美元。 空運:有民航飛機55架。全國共有機場30個,其中國際機場11個,開羅機場是重要國際航空站。2008年,埃及航空公司正式加入星空聯盟。 【財政金融】財政來源除稅收外,主要依靠旅游、石油、僑匯和蘇伊士運河四項收入。 【對外貿易】埃及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貿易關系,主要貿易伙伴是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日本、沙特、阿聯酋等。由于出口商品少,外貿連年逆差。為擴大對外出口,減少貿易逆差,埃及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發展民族工業,爭取生產更多的進口替代商品;限制進口,特別是消費性制成品的進口;爭取擴大出口,特別是原油、原棉以外的非傳統性商品的出口。 埃及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谷物、電器設備、礦物燃料、塑料及其制品、鋼鐵及其制品、木及其制品、車輛、動物飼料等。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物燃料(原油及其制品)、棉花、陶瓷、紡織服裝、鋁及其制品、鋼鐵、谷物和蔬菜。埃及出口商品主要銷往阿拉伯國家。 【人民生活】為改善人民生活,埃及政府長期實行家庭補貼,并對大米、面包、面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基本生活物資實行物價補貼。2010年,埃及人民議會通過新社會保障養老金法,規定養老金金額為最終工資的80%,并可根據物價進行調整。2011年初埃及政局變化后,政府宣布為600萬公務員加薪15%,退伍軍人和公私部門員工的退休金同比例增加。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后,為減少財政開支,宣布削減對面粉、燃油等物資的政府補貼。 【軍事】埃及實行義務兵和志愿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服役期三年。武裝部隊總兵力45萬,預備役部隊25.4萬,其中陸軍32萬、海軍2萬、空軍3萬、防空軍8萬。另有國民警衛隊6萬人、邊防軍1.4萬人、公安部隊6萬人、海岸警衛隊7000人。 【教育】實行普及小學義務教育制度。全國共有基礎教育(含小學、初中、高中和中等技術教育)學校42184所,其中公立學校37218所,私立學校4966所。共有大學34所,其中公立大學18所,私立大學16所。著名的有開羅大學、亞歷山大大學、艾因·夏姆斯大學、愛資哈爾大學等。大學高等教育平均入學率達32%。 【新聞出版】埃及有報刊500余種,其中報紙180余種,雜志300余種。埃及主要阿拉伯文報刊有:《消息報》《金字塔報》《共和國報》《晚報》《金字塔經濟學家》《最后一點鐘》《圖畫》《魯茲·尤素?!?。主要英文報刊有:《埃及公報》。主要法文報刊有:《埃及前進報》《埃及日報》。 【對外關系】埃及在阿拉伯、非洲和國際事務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開羅現為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所在地,埃及前外長阿拉比為現任阿盟秘書長。 埃及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加強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突出阿拉伯和伊斯蘭屬性,積極開展和平外交,致力于加強阿拉伯國家團結合作,推動中東和平進程,關注敘利亞等地區熱點問題。反對國際恐怖主義。倡議在中東和非洲地區建立無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重視大國外交,積極發展同新興國家關系,在地區和國際組織中較為活躍。目前,埃及已與165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方網站。截至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