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第一章 印象埃及

是神秘。

    ◎沙漠古都

    作為埃及的首都,開羅的城市風貌充滿都城所應有的雄偉氣魄。在整個中東地區,開羅都是毫無爭議的政治、經濟和商業中心,大開羅由開羅省、吉薩省和蓋勒尤卜省組成,不僅在埃及,在整個阿拉伯世界它都稱得上是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全球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在開羅,沙漠和金字塔都是很常見的,它們是埃及的象征,也是人類文明的璀璨成果。

    歲月為開羅的王冠鑲嵌了無數的寶石,它們熠熠生輝,讓這座城市在千萬年的歷史中頁頁都寫滿了精彩。在埃及人眼中,開羅是城市之母,因為它可以算得上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一批城市。位于開羅附近的金字塔早在3000年前就已然聳立,可知這座城市的歷史至少也有5000余年。阿拉伯人更將開羅稱為“卡海勒”,在他們的語言之中這就是勝利的意思,所以開羅又堪稱是一座征服者的城市。但是在現代,人們更愿意將開羅稱為沙漠之都。

    公元642年,當時的開羅僅僅是尼羅河東岸的一個小鎮,它在尼羅河三角洲頂點以南約14千米處靜靜地沉睡著。這條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河之一,從開羅分為兩支,向著北方的歐非大陸,一直注入地中海,形成了廣闊而又富饒的尼羅河三角洲。3000年前勞作在這里的古王國臣民們,已經從這里銷聲匿跡,但阿拉伯人卻接過了祖先的旗幟,在這里建造了福斯塔特城。

    與世界上每一座都城的命運相似,開羅的格局形成也經歷了無數跌宕的波折。公元969年,從突尼斯來的一支伊斯蘭人在福斯塔特城北方建立了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命名為曼蘇里耶城。經過數十年的戰爭之后,法蒂米德哈羅在公元974年稱王,并將兩個城市合并成為開羅。自此,開羅開始了它漫長的進化史。

    開羅清真寺尖塔現存于開羅的清真寺有800多座,建筑形式和附屬的宣禮塔也代表著不同時代的文化特征,這讓開羅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塔之城”。

    公元1179年,薩拉丁王朝讓開羅的城市面積不斷擴展,至1260年成為馬穆魯克王朝的都城時,這里已經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物,并成為埃及人民寶貴的文化遺產。14世紀中葉,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開羅達到了鼎盛狀態,一直到1517年土耳其入侵才開始衰落。

    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將自己的都城定在了開羅,這座古老的城市開始重新煥發自己的活力。從19世紀30年代至今,埃及統治者仿照中世紀舊城的形式,興建開羅,讓開羅逐漸顯露出西方特質,并成為西亞、北非地區的文化、經濟中心。

    經歷了衰落、興盛到再次繁榮的歷史過程,開羅已經成為一個文化標志。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和西亞的阿拉伯沙漠包圍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其中最盛名遠播的就是這里的黑白沙漠。

    開羅尼羅河大橋夜景

    黑沙漠距離當地人聚集的綠洲小鎮僅僅30千米,這里的地面上布滿了黑色的火山巖,經過數千年強風的侵蝕之后,形成了一個個千瘡百孔的小山丘。山丘雖然并不算高,只需要幾個跨步就能夠登頂,但一眼望去一片黑沙,處處都是堅硬的石壁,令人恍惚走入冷酷的黑色世界。與它相對,白沙漠里到處都是雪花石,經過強風的日夜吹刮磨礪,形成了一片到處都是一朵朵巨型蘑菇般奇巖的“蘑菇沙漠”,這里的奇石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下形態各異,或如同動物、或抽象怪異,令人頓感驚奇,所以當地人也將這里稱之為“魔鬼沙漠”、“奇怪沙漠”。而開羅,也因此得名“沙漠古都”。

    蘇丹·哈桑清真寺

    ◎尼羅河明珠

    如果說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那么尼羅河便是埃及的母親河。這條綿延在埃及全境的河流不僅滋養了這里的人們,更灌溉著開羅的城市文明,而開羅則是尼羅河沿岸諸多城市之中的一顆明珠。

    尼羅河由卡蓋拉河、白尼羅河、青尼羅河三條河流匯聚而成,在它下游的谷地河三角洲被認為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埃及有96%的人口和絕大部分的農業生產都集中在這里,開羅就位于三角洲的南端。

    作為埃及的生命線,每年的6~10月是尼羅河定期泛濫的時間,洪水在8月份淹沒兩岸的田野,10月之后便為這里留下了肥沃又豐沛的土壤,方便人們栽培棉花、水稻、小麥和椰棗等農作物,為開羅帶來了一條綠色走廊,也為這里帶來了亞熱帶沙漠氣候。

    在尼羅河的哺育之下,1400多年來,開羅都是北非的政治、文化中心,雖然它歷經磨難,經歷了許多入侵者的侵襲,但是任何一個人來到這里都必須尊重伊斯蘭文化和感情,所以也讓開羅保存了最完整的伊斯蘭古代文化和建筑。歷朝歷代最具代表性的清真寺建筑在開羅遍地皆是,統治者很好地維護了這些宗教文化的外化物,清真寺中的廳殿庭院、高臺尖塔,演繹著濃郁的北非和古代阿拉伯風格。

    現在的開羅人口已經超過800多萬,其中流動人口有200多萬,他們是來自開羅周邊以及埃及其他城市來此上學、經商、做工的人群,這也為開羅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態。

    夏天的開羅,氣溫從17c到42c,冬天的時候則從5c到33c,在或溫和或炎熱的天氣里,人們登上開羅最高的開羅塔,從187米的高空俯瞰整座城市,為了慶祝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而修建的歌劇院、蘇萊曼帕夏廣場,以及宏偉的埃及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盡收眼底,夾雜在林立的清真寺之間,如同歷史演奏出的一篇恢宏樂章。

    作為一座文化名城,開羅肩負著培養埃及青年的重任,所以這里以其形態多樣的高等學府而聞名于世,成千上萬的埃及和其他國家的青年人來到這里。著名的開羅大學、艾因沙姆斯大學以及古老的愛資哈爾大學等學府,為埃及、中東以及整個非洲輸送了大批的人才。

    隨著開羅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也在現代文明的推動下呈現出全新的氣象。如今的開羅在原來的三大區域基礎上,又增加了一片新城——納賽爾城,人們將它稱之為“新開羅”。這片現代化的新城區縱深達到幾十千米,到處矗立著現代建筑,其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國際博覽會建筑群已經成為中東地區最大的展覽會場,每年的春季國際博覽會人們都會蜂擁而至,體驗古老埃及的全新魅力。

    ◎千塔之城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內部

    現存于開羅的清真寺有800多座,它們分別修建于不同的時期和年代,建筑形式和附屬的宣禮塔也代表著不同時代的文化特征,這讓開羅成為了一座名副其實的伊斯蘭文化博物院。

    根據歷史學家和城市規劃者統計,在開羅有622處歷史古跡和古建筑,其中包括許多聞名于世的古老大清真寺,阿穆爾清真寺、愛資哈爾清真寺、侯賽因清真寺、蘇丹·哈桑清真寺、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等,都是世界珍奇的文化建筑。

    由于清真寺數量巨大,所以在開羅隨處可見的建筑物是宣禮塔。在阿拉伯語中,宣禮塔稱為“彌沾恩”,指宣禮員站著呼喚人們祈禱的地方。從公元7世紀起,隨著伊斯蘭教在西亞、非洲一帶廣泛傳播,清真寺建筑藝術不斷發展,宣禮塔也演變為各種不同的式樣,成為清真寺建筑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成為開羅城區的一大亮點,因此人們也將開羅稱為“千塔之城”。

    位于愛資哈爾清真寺的高伊特·巴葉宣禮塔是開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作為開羅的標志性清真寺,愛資哈爾的藝術風格在世界建筑之林中獨樹一幟,融匯了埃及各民族建筑的精華,高大明亮的尖塔和巧奪天工的建筑技藝代表著埃及獨特的審美情趣。愛資哈爾清真寺一共有5座宣禮塔,而高伊特·巴葉宣禮塔獨特的雙亭雙尖、幾何圖形的窗戶上鐫刻的優美庫法體《古蘭經》,讓它成為愛資哈爾的象征。

    始建于1356年,歷時33年才建成的蘇丹·哈桑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清真寺,它位于開羅東南穆罕默德·阿里大街盡頭。這組建筑極具現代風格,依照十字形設計,以蜂巢式裝飾而聞名。在這座清真寺的墻上,修建著一座高聳的中空宣禮塔,塔身從上到下安裝了8扇整齊排列的窗戶,展示出嚴格的平衡與對稱之美,象征著永恒,賦予了這座寺廟莊嚴之美。

    在開羅舊城薩拉丁城堡中,有一座經歷了27年才建成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它由希臘建筑師設計,采用土耳其式多層的圓形大拱頂和細長直刺云霄的宣禮塔。清真寺的塔尖向天空刺入,距離地面85米,是埃及其他清真寺中見不到的,也是開羅城又一個標志。

    開羅雖然有許多塔,但要尋找一處千塔之王,那就非開羅塔莫屬了。坐落在尼羅河河中扎馬利克島上的開羅塔仿照埃及的象征物蓮花而建,高達187米,相當于60層樓。在開羅塔的入口處上方,有一只高8米、寬5米的銅鑄雄鷹,它是埃及共和國的標志。整座塔鑲嵌了250萬塊米黃色瓷磚,如同一朵金色蓮花。在塔14層的旋轉餐廳里,經常會舉行宴會招待國際貴賓,客人可以一邊用餐一邊欣賞開羅全貌。

    游走在這樣一座城市里,你可以盡覽伊斯蘭王朝的建筑標志和精美藝術品,大名鼎鼎的汗·哈利利市場依舊保留著500年前的伊斯蘭市場風貌,中東最傳統的手工藝品作坊里有銅器、鐵器、金銀首飾、彩色玻璃和各種皮革、編織品。而且,這里的作坊依舊保持著老師傅與學徒工的古老傳承方式,讓游人以為自己穿越到了百年前的古代世界。

    亞歷山大:秀麗的“地中海新娘”

    它是馬可·波羅口中世界第一大港,也是埃及最重要的海港、第二大城市。在地中海岸,亞歷山大曾經是古代歐洲與東方貿易的中心與文化交流的樞紐。如果要在古代西方史中尋找一個財富與規模足以抗衡羅馬的城市,亞歷山大是當之無愧的競爭者。但是在埃及的統治者選定開羅為首都之后,它的地位一度受到威脅,在奧斯曼帝國末期幾乎淪為一個小漁村??墒窃诙鹬?,棉花市場和紡織工業又讓它煥發了新的活力,成為秀麗迷人的“地中海新娘”。

    ◎曾經的埃及都城

    埃及亞歷山大城全景

    在亞歷山大,最引人矚目的無外乎那千百年來為無數船只指引方向的燈塔,它們矗立在海港之側,已經成為亞歷山大港的象征。除此之外,這里還擁有著全世界最大的圖書館,保存著全世界一切已知知識。還有那讓人充滿無數遐想的埃及艷后,也曾經在這里留下艷麗的身影,就連揮斥方遒的愷撒大帝,也曾經被這里旖旎的風光、宜人的氣候所折服,定都在這里。

    亞歷山大港始建于公元前332年,它位于尼羅河支流、現已干枯的入???,距離開羅208千米,曾經是古城諾珀斯遺跡所在地。偉大的亞歷山大大帝在統一希臘、滅亡波斯、征服印度,建立了橫跨歐亞非大陸的亞歷山大帝國之后,于33歲時英年早逝。他的手下大將托勒密擔任埃及總督,身為希臘人,他無法忍受埃及內陸的干燥,不管是開羅還是盧克索都是令人難以忍受的炎熱。于是,托勒密在地中海海濱建立了一座城市,并將其定為埃及首都,以亞歷山大的名字為其命名,一個埃及歷史上極為重要的城市就此出現在它的版圖上。

    作為埃及王國的首都,統治者在亞歷山大港的建設上花費了不少的心力,一座古希臘文化之中最大的城市很快就橫空出世,成為地中海與東方各國之間貿易與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著全球各地的商人、學者和詩人們來到這里。當時的亞歷山大港已經修建了壯麗的公共神廟以及王宮,宮城占據了城市1/4的面積。在西方古代史中,這座城市的建設規模和所擁有的財富僅次于羅馬。

    進入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埃及,統治者將開羅擇定為埃及的新首都,亞歷山大港進入了迅速衰落期。一直到19世紀早期,穆罕默德·阿里著手重建亞歷山大港,通過優惠的貿易政策來吸引南來北往的商人,尤其是發達的棉花交易讓很多人趨之若鶩。至20世紀50年代,這座城市又進入了朝氣蓬勃的黃金時代,重新成為聯絡世界各地人民的樞紐城市。

    在《亞歷山大四部曲》中,勞倫斯·達雷爾生動地描述了亞歷山大城溫室一樣的氣氛。這里屬于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每年的7月是最熱的時候,氣溫大約26c;最冷的時候是每年1月,氣溫大約12c。如此宜人的氣候之下,也難怪亞歷山大港會成為很多人心目中天堂一般的地方。

    ◎璀璨文明:燈塔與圖書館

    如果說各種宣禮塔是開羅的主要標志,那么亞歷山大港的主要標志物無疑便是那座亞歷山大燈塔了。這座燈塔據說修建于公元前280年,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與金字塔并列為世界七大奇跡。

    公元前3世紀的一個夜晚,一艘皇家郵輪在駛入亞歷山大港的時候觸礁沉沒,這艘船是王室喜船,船上全部是皇親國戚以及從歐洲娶回來的新娘。這一悲劇發生之后,埃及朝野上下一片悲痛之聲,國王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的港口修建導航燈塔。至公元前280年前后,一座雄偉的燈塔在法洛斯島的東端豎立起來,以135米的高度成為當時世界最高建筑物,人們將其稱為“亞歷山大燈塔”。

    據考證,亞歷山大燈塔外部造型美觀考究,內部結構也十分嚴密。燈塔一共由三層組成,第一層是方形結構,高60米,有300多個房間用來儲存燃料;第二層是八角形結構,高15米,可以儲存和運輸汽油;第三層是圓形結構,用8米高的8根石柱圍繞在圓頂的燈樓,在燈樓之上還有一座8米高的太陽神赫利俄斯站姿青銅雕像。在設計燈塔的時候,設計師還使用一面凹面金屬鏡,將燈光反射到更遠的海面,讓燈塔無論白天黑夜都能如日光照耀,即便60千米以外的航船都可以遙望到燈塔的方位,從而不會迷失方向,徑直向著亞歷山大港駛來。

    自誕生之日起,亞歷山大燈塔的火焰日夜不息地燃燒了近千年,為海上的水手們指出一條進港的道路,一直到公元641年阿拉伯大軍征服埃及,燈塔的火才被熄滅。此后,燈塔遭遇了兩次強烈地震,徹底被摧毀。1480年,當時的埃及國王瑪姆路克蘇丹為了抵抗外來侵略,使用燈塔遺留下來的石料在燈塔的遺址上建造了蓋特貝城堡,這也是我們如今所能看到的燈塔遺址,而真正的燈塔則已經因為地震沉入了海底。

    亞歷山大燈塔

    亞歷山大港的另一個象征便是亞歷山大圖書館。這座圖書館里收藏著荷馬的全部詩稿、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等真跡原件,還有亞里士多德的手稿、《圣經舊約摩西五經》以及古埃及哲學、詩歌、文學、醫學、宗教、倫理著作超過50萬卷。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259年修建這座圖書館的時候,也曾經被它浩大的工程震驚,他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收集全世界的書”,實現“世界知識總匯”的夢想。所以歷代國王都曾經為了充實圖書館搜查進入亞歷山大港口的船只,只要發現圖書,不管國籍、文字,都會馬上歸入亞歷山大圖書館。托勒密三世還曾經為了從雅典拿到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歐里庇得斯、埃斯庫羅斯和索??死账沟氖指宥谱髭I品。

    亞歷山大圖書館

    由于圖書館的吸引力,四方學者云集在亞歷山大港,古希臘數學家、詩人埃拉托色尼和古希臘文獻學家阿里斯塔克等歷史名人都出任過圖書館的館長,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哲學家埃奈西德穆都曾經在這里講學,讓這座圖書館也獲得了“世界上最好學?!钡拿雷u,在整個地中海世界傳達聞名長達200~800余年。

    后人所知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毀于先后兩場大火,其中一次發生于公元前48年,愷撒為了幫助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爭奪王位,放火焚燒敵軍的艦隊,大火蔓延到了亞歷山大城,讓圖書館也遭了殃。

    不管是燈塔、圖書館這樣人類文明史上的璀璨成就,還是生活在這里的埃及艷后的故事,都讓亞歷山大這座城市變得神秘而又輝煌。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這座城市也在煥發新生的光輝,續寫著自己的傳奇故事。

    亞歷山大城的傳說

    傳說,亞歷山大大帝某一天經過一片土地,指著遠處說:“我要在這里建一座城?!边@就是亞歷山大城最初的構想。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城開始興建,相傳當時的亞歷山大大帝要親自畫城市規劃圖,可手頭又恰好沒了粉筆,只好就地取材,命士兵拿來谷粒擺了起來。當時的占星術士便認為這個城市一定會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若是他能看到如今的亞歷山大港,怕是對自己當初的推斷自豪萬分,亞歷山大一度成為最大的糧食出口地,希臘和羅馬的糧食供給很大程度上是亞歷山大城的功勞。

    孟斐斯:埃及最古老的首都

    作為最早的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埃及早在3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高度的文明,象形文字、日歷、水利工程、煉鋼技術以及丈量土地的方法等,都證明了這個國家曾經的輝煌,而孟斐斯則是記錄這些輝煌的一本厚重史書。在孟斐斯,你既可以看到代表著埃及建筑與歷史的金字塔奇觀,也可以見識到埃及中古王朝時期的宮城遺跡。

    ◎古老都城

    孟斐斯位于尼羅河三角洲南部,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作為曾經的中古王朝首都,孟斐斯建城歷史距今已經有4700多年。在數千年的傳承過程中,它保留了古埃及的萬千氣象,許多著名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都落足此處,吉薩金字塔群、阿布希爾·塞加拉金字塔和代赫舒爾金字塔群都是這座古老城市名片上耀眼的名字。

    傳說在公元前3100年,埃及第一王朝國王美尼斯來到孟斐斯。當時孟斐斯人修建的房屋都用白石膏粉涂墻,整個城市一片雪白,因此被稱為白城。美尼斯在這里修建宮城,將其更名為孟斐斯,讓它成為了古埃及的宗教、政治、文化中心。此后的數千年中,古王國時代(約公元前2686年至前2181年)的君主都將都城建在這里,一直到中王國和新王國時代,都城才遷至底比斯。

    公元前1000年左右,羅馬帝國、希臘、波斯帝國、庫施王國、亞述等先后圍攻孟斐斯,并且占領了這座代表當時財富和權力的城市,讓它不斷受到各種創傷。至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孟斐斯遭受到毀滅性破壞。

    ◎金字塔高原

    在埃及語言中,孟斐斯的含義是“迷人住宅”。曾經的埃及法老美尼斯修建這座城市的時候,也給它帶來了金字塔風潮。雖然如今的孟斐斯僅存拉美西斯二世時代的神廟遺跡、阿底斯圣牛廟和第二十六王朝的王宮遺跡,但它在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依舊不減當年。

    孟斐斯有著名的階梯狀金字塔,它是古埃及第一座金字塔,堪稱所有金字塔的始祖。在埃及古王國第三朝之前,人們熱衷于將去世的人葬入長方形泥磚墳墓,古人稱之為“馬斯塔巴”。后來一個叫作伊姆荷太普的年輕人為法老設計了六級的梯形四方錐體,它成為金字塔的雛形。此后的法老為了追求更加宏偉的陵墓,在孟斐斯附近的吉薩高低修建了一批巨型金字塔,其中包括胡夫金字塔、哈拉夫金字塔、門卡烏拉金字塔,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胡夫金字塔據傳說是第四王朝法老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760年,由30多萬人用30年的時間修建而成。金字塔底部為正方形,每邊長230米,高146.5米,由于風化侵蝕,現在只有138米。在塔內,有三間石砌墓室,其中兩間在地上,另一間在地下,墓室所使用的花崗巖均從1000千米之外的阿斯旺運輸而來,可見其建造之難。

    埃及是神秘的,而最神秘的部分則集中在孟斐斯的金字塔之中。孟斐斯吉薩高原的東側矗立的獅身人面像和相關神殿、小金字塔等,吸引著每個時代的人們前去探究。1986年,法國建筑學家提出金字塔內有未知空間的猜測,引發轟動。日本早稻田大學古埃及考察隊通過現代技術證實了這種猜想,并利用電磁波雷達技術進行探測,發現了更多的地下空間。究竟孟斐斯隱藏了多少的故事,還有待后人去探究與發現。

    左塞王的階梯金字塔

    伊斯梅利亞:嬌艷的“運河新娘”

    伊斯梅利亞是伊斯梅利亞省的省會和最大城市,位于埃及東北部,蘇伊士運河的西岸。依靠著蘇伊士運河水的灌溉,這片144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47萬埃及人幸福安詳地生活在這里。這里到處都種植著椰棗樹,隨處都有草地和花園,優美的環境被稱為“埃及最美城市”。

    ◎運河的新娘

    伊斯梅利亞在埃及版圖上位于東北部,卻占據了埃及寶貴的水資源條件,由于蘇伊士運河在伊斯梅利亞境內加寬了河道,更為這座城市帶來了豐饒。

    追溯埃及歷史,幾乎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伊斯梅利亞的身影出現?!妒ソ洝酚涊d,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時期,猶太人祖先摩西率領部落來到伊斯梅利亞,并用上帝耶和華賜予他的法杖劃開紅海,走出埃及本土。1000多年之后的公元初年,耶穌一家避難埃及,也是通過這里到達開羅。這些雖然都是傳說,但考古研究證實早在中世紀時期這里就已經有了人類居住的痕跡。

    蘇伊士運河伊斯梅利亞段

    1789年,拿破侖帶領法國軍隊占領埃及,當時的伊斯梅利亞還只是一個叫作提姆薩赫的小村莊。在殖民統治時期,統治者就已經發現了這個地方的重要性。1863年,蘇伊士運河開鑿。為了管理蘇伊士運河,英法兩國選中了運河中心的提姆薩赫村,在此建城,并以當時埃及行省總督伊斯梅爾帕夏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隨著運河開鑿,尼羅河的水流引至伊斯梅利亞,這座城市也逐漸繁榮起來。在尼羅河引流到伊斯梅利亞運河之后,這里變成了豐饒的農業區,人民安居樂業,在此基礎上設立了伊斯梅利亞省。

    伊斯梅利亞城中的教堂

    由于伊斯梅利亞有大量的農田,所以很快就成為埃及重要的蔬菜、水果基地。這里還有發達的養牛業、漁業。雖然這里的工業比較薄弱,但在現代技術的推動下,開辟了工業區,電氣、服裝、發動機制造等工業已經蓬勃發展起來。

    旅游業是近年來伊斯梅利亞的主要產業,一年一度的國際民族舞蹈節已經成為伊斯梅利亞的代表節日,每年都會吸引全球游客到來。

    ◎沙漠綠寶石

    在埃及人的心目中,伊斯梅利亞這座城市不僅小巧玲瓏,而且還非常嬌艷秀美。這里有網格狀的城市街道,還有許多花園和綠樹環繞的廣場,人們贊美這座袖珍型花園城市為沙漠綠寶石。

    在伊斯梅利亞市內,最吸引游客的地方便是兩個博物館,一個是伊斯梅利亞博物館,這里收藏者開鑿蘇伊士運河時發現的很多文物,包括每個時代的鑲嵌畫、石像、石棺等。而另一個則是雷塞布故居,雖然這只是一座歐式洋房,但里面卻保留著雷塞布的很多遺物。

    距離伊斯梅利亞10千米的夏杰拉高地上,還開辟了一座露天博物館,參觀者可以身臨其境地了解巴列夫防線的情況,親身感受埃及軍隊英勇作戰的大無畏氣概。這里曾經是巴列夫防線中部的前線指揮部,目前仍然保留著兩處完整的鋼筋水泥工事、司令部和后勤部。

    不管歷史如何迭代,戰爭如何摧殘,人類文明的延續卻永遠不會終止,就如同伊斯梅利亞這座城市一樣頑強地綿延著埃及文明,從五千年前,到五千年后。

    塞得港:運河邊的明珠

    作為埃及第二大港口,塞得港也是塞得省的首府。它位于埃及東北部蘇伊士運河的北端,地中海與曼宰萊湖之間狹長的人造陸地之上,與河東岸的富德港相對而立。塞得港省轄區面積1351平方千米,約有50萬人口。這里曾經只是一個小村莊,隨著蘇伊士運河的開鑿而興建成為一座城市,是埃及政府的自由港和經濟區,在軍事、經濟上都具有特殊的地位。

    ◎亞非界上自由城

    在1859年之前,塞得港只是一個小村落。隨著蘇伊士運河的開鑿,當時的埃及總督賽義德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座港口。運河通航之后,它就迅速成為一個重要的通商口岸。

    塞得港中的船只

    1956年6月,英國殖民者全部撤離了埃及。同年,納賽爾總統宣布蘇伊士運河國有化,結束了西方殖民者對運河87年的統治。1967年6月,以色列發動了第三次中東戰爭,占領了整個西奈半島,“十月戰爭”勝利之后,1975年埃及重開運河,并實行開放政策,將塞得港開辟為“自由城”,也就是埃及的經濟特區,將它建造成為商品轉口基地和國際貿易中心。

    19世紀末,塞得港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加煤港,現在則以供應重油為主,為重要的貨物轉口港。同時,它也是尼羅河三角洲東部棉花、稻米、紙張、鹽和冷凍食品的出口港。地中海和蘇伊士形成的丁字形地帶,讓塞得港有大片的市區面朝著地中海,碼頭區朝著運河,不僅保留了濃厚的阿拉伯傳統,而且還擁有適宜的氣候。

    塞得港是埃及第二大港,也是世界最大轉運港之一。

    夕陽下的塞得港

    塞得港是世界罕見的三合一優良人工港,這里兼具城市、港口和運河三種特色,也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源源不絕的發展動力。港區由5千米的兩道防波堤保護,以防止泥沙淤積。港區水域達32萬平方米,水深達16米以上,每天可以接納200多艘船只通過。

    自開羅與塞得港的鐵路開通之后,塞得港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成為尼羅河三角洲重要的出口港,因為它占據了印度洋、大西洋、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各國航路的要沖,也是通向阿拉伯東方和阿拉伯西方(馬格里布)國際公路的必經點。

    ◎不屈的英雄城

    塞得港屬于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平均氣溫最高曾達37c。高溫為這里帶來了豐富的物產,也養育了性格火辣的人民。塞得港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這里的人民熱愛自己的家鄉,愿意為它而奉獻生命,這并不是猜測,而是塞得港人民曾經的真實行為。1956年,英國、法國和以色列軍隊侵略埃及,英法侵略軍首先從塞得港登陸,并在城市之中燒殺破壞,為這座美麗的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塞得港愛國軍民使用步槍射擊空投的入侵者,用小炮艇沖擊侵略軍的大軍艦。在英法軍隊狂轟濫炸的同時,以色列也借機侵占了西奈半島。雖然武器并不發達,但軍民一心抗擊外敵入侵的決心卻沉重打擊了侵略者,阻止了他們入侵的腳步。英法侵略軍在當地人民的反抗之下,于同年12月最后撤出塞得港,以色列也在次年退出了西奈。

    為了表彰塞得港人民在反侵略戰爭中的英勇表現,埃及政府授予該港“英雄城”的稱號,并且在城中修建了英雄紀念碑。這里的人民不僅保護了自己的家園,還在戰爭之后重建了家園,讓這座城市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而在這次戰爭之后所建立的紀念碑也成為塞得港的標志性建筑。戰勝英、法、以入侵者的日子也成為“塞得港日”,每年都會舉行慶?;顒?。

    ◎現代港口城市

    塞得港市區主要分布在北臨地中海、東靠蘇伊士運河的夾角上。這座城市充滿了歐洲色彩,省政府大樓坐落在地中海之濱,遙望著對面廣場上高聳的紀念抗擊英、法、以三國侵略中殉難烈士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是仿古方尖碑,遠看如同一柄利劍,直刺云霄。它象征著埃及人民英勇捍衛國家領土主權,誓死保衛蘇伊士運河的崇高精神。

    塞得港清真寺

    塞得港教堂與穆巴拉克總統的海報

    在省政府大樓的西北300米處,是塞得港軍事博物館,這里陳列著當年反擊侵略戰爭中使用過的武器、烈士的遺物,其中有大量的血衣和繳獲的戰利品,還有戰斗現場照片,讓每一個來到這里的參觀者都能夠感受到當時戰爭的慘烈狀況。

    蘇伊士運河大廈是塞得港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這座大廈有白色的柱冠和翠綠的圓頂,在埃及陽光的照耀之下顯得格外靚麗。大廈的北側便是塞得港國家博物館,這里展示著新王國時代的埃及木乃伊,還有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文物。作為一座依托蘇伊士運河而生的城市,博物館里自然不能缺少與運河相關的藏品,開通運河時期的手工制品、伊斯梅爾總督的馬車等等都可以在這里見到。

    塞得港是亞洲和非洲的連通點,運河對岸的福阿德港是它在亞洲的部分。這座港口以埃及國王福阿德一世的名字命名,不僅是可以制造、修理船只的大型港口,還可以為航運提供各種服務和娛樂場所。

    除了各類建筑之外,商品豐富的市場也是塞得港最吸引人的景點。備受推薦的阿弗朗吉市場以出售各種外國商品而聞名,陶格立市場則有豐富的民族特色小商品供游人選購。

    阿拉伯城是塞得港著名的自由市場,這里有好幾條街,有的在街邊設立攤位,有的則是店鋪,不管是日用百貨還是珠寶,都可以在這里買到。由于這條街大多都是進口商品,所以也可以找到很多來自亞洲的商品,中國的服裝、自行車也是這里的常見商品。

    在塞得港,阿拉伯人的婚禮也是極其有趣的。當地人舉行婚禮大多在傍晚時分,舉辦婚宴的人們會在大街上兜風、跳舞。新郎、新娘在黃昏時坐著彩車來到婚宴上,接親的中年婦女會用一種特別而又響亮的口哨來迎接他們?;檠缟弦话愣紩袠逢?,由十幾個小伙子穿著色彩鮮艷的統一服裝來演奏,為跳舞的人們伴奏,還會用樂器向新人發出提問。

    近些年來,沿著地中海之濱,塞得港又修建了一片各種建筑形式的別墅和別具一格的“noras”公園,為這座城市增添了現代商業氣氛。每到夜晚來臨的時候,這里的商業區就會車流如織、人流如潮,各個商店的霓虹燈閃爍著五彩光芒,櫥窗之中的各國商品也琳瑯滿目,街心的咖啡館座無虛席,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香氣四溢。在運河沿岸的草坪和大堤上,人們吹著習習海風,享用著席地晚餐,盡情享受著地中海和蘇伊士運河的美景。遠離了戰爭的陰影和遺痕,塞得港顯得那么和平、安樂,簡直稱得上是人間天堂。

    塞得港建在蘇伊士運河邊的建筑

    夜色中的油輪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