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唐玄宗在線閱讀 - 第44節

第44節

    李隆基仰頭嘆道:“是福是禍終究躲不過,由它去吧。唉,姚崇不知從什么地方尋來這樣一個妖人,整天無事生非?!?/br>
    劉幽求道:“這些人肯定要不利于太子,還是早做預備才是?!?/br>
    李隆基向王琚笑道:“王兄,你有預備之法嗎?”

    王琚搖頭不語。他們心里皆明白,遇到這種事兒,唯有聽天由命好了。

    看來果然有事發生,黃門官很快過來傳達皇帝口諭:詔太子及宰相職以上人員入宮議事。

    前天晚上夜半時分,西天忽然一陣光亮,一顆拖著長長尾巴的彗星一劃而過。蕭至忠與嚴善思入宮,就是當面向李旦剖析這次異常的天象。

    唐人深信“天人合一”的道理,地上的人群與天上的星辰皆有對應,李旦對此說也深信不疑。他看到司天臺的奏書之后異常重視,急忙把蕭至忠和嚴善思召來當面問詢。

    李旦道:“你們說的這次天象,朕那日晚間也看到了,朕當時就想,掃帚星許久未見,此次想警示什么呢?”唐人以為,彗星每次出現,皆為不祥之兆,地上肯定有大事發生。

    蕭至忠示意嚴善思說話。

    嚴善思稟道:“臣夜視天象,發現帝星及前星有災,此次掃帚星出現,正為警示此事?!卑凑展湃藢π亲拿?,將天空中可見的星分為二十八組,東西南北各七宿,其中東方青龍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為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為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弘、翼、軫。

    心宿有星三顆,中星象征天子位,即是嚴善思所說的帝星,中星之前的星則猶如太子。

    李旦急問道:“若果然有災,當用何法祛之呢?”

    嚴善思稟道:“唯有一法,即是皇太子合作天子,不合再居東宮?!?/br>
    這是太平公主使出的一招撒手锏!她是這樣想的,哥哥即使再淡泊的性子,畢竟會戀?;饰?。她指使嚴善思前來胡說八道,言說破解之法唯有皇太子移出東宮。若皇太子移出東宮有兩種途徑可選,一種是“合作天子”,就是取代李旦之位;另一種則是被廢,李隆基從此不成為太子。

    太平公主顯然認為哥哥會選擇后一種,為了激將李旦,她指使嚴善思正話反說,用了一招更為凌厲的以退為進的招數。

    李旦聞言,閉目沉默半天,然后問道:“嚴卿,這破除之法,唯有此一途嗎?”

    嚴善思斬釘截鐵答道:“陛下,皇太子移出東宮,方可避禍,再無它法?!?/br>
    蕭至忠道:“陛下,臣以為,若避禍須皇太子移出東宮,即是皇太子不能再當太子了。其合作天子,臣以為不可行,或者去除太子名號,亦為可選。嚴卿,是這樣嗎?”

    嚴善思答道:“蕭公所言不錯,只要今后沒了太子,即可避禍?!?/br>
    李旦頷首道:“嗯,朕明白了。蕭公,你先退出殿外候著,讓朕好好想一想。過一會兒,你隨太子和眾宰臣入殿議事,朕有話說?!?/br>
    蕭至忠候在殿外滿心喜歡,心想這一次總算把李隆基給扳了下來。他和太平公主的想法一樣,認為天象示意李隆基不可再居東宮,由此給出李旦兩個選擇。那么人性慣例,沒有一個人心甘情愿將自己的權位讓出來,則李隆基只有被廢的一條路。這時,被召之人陸續進入,蕭至忠微笑著與他們打招呼,并悄悄攀談數句。

    李隆基與劉幽求一起入宮,他們看到蕭至忠的笑容,心中就有了不祥的感覺。

    然而李旦的決定令所有人大出意外。

    李旦見眾人聚齊,緩緩說道:“蕭公,你把司天臺所奏的事兒說上一遍?!?/br>
    嚴善思無緣與會,蕭至忠繪聲繪色將星象所示說了一回。

    李旦道:“朕剛才仔細考慮了一遍,既然天象有示,應當順應天意。朕意已決,立刻傳位于太子!”

    李旦此言一出,李隆基異常震驚,蕭至忠等公主黨羽更是傻了。蕭至忠先是愣怔了一下,繼而出班叩首道:“陛下正是盛年時候,千萬不能退位?!?/br>
    李隆基等所有人也隨之跪倒,李隆基泣道:“父皇萬萬不可退位。兒臣聽明白了,只要兒臣移出東宮,父皇另立太子,則一樣能避禍。請父皇下旨,即時改立太子吧?!?/br>
    其他人也相繼發言,皆勸阻李旦不可退位。

    李旦無動于衷,說道:“朕上次就想退位,奈何你們接連勸阻,朕就隨了你們之意。這一次大非尋常,你們不許再勸。遙想中宗皇帝之時,群妖用事,天象有異。朕當時勸中宗皇帝順乎天意,擇賢子傳位以應災異。奈何他不聽朕言,且很不高興。那些天啊,朕因為憂恐竟然不食數日。結果呢,大家都知道了。朕如今遇此天象,豈能于中宗皇帝時可以勸之,于自己時就漠視之嗎?”

    李隆基涕泣說道:“父皇,兒臣薄有微功,不次為嗣,已然不堪其懼。陛下若驟然傳位,兒臣斷難奉詔,請父皇三思?!?/br>
    李旦道:“社稷所以再安,朕所以得天下,皆為你的功勞。如今帝座有災,朕希冀轉禍為福,所以傳位,你有何懼?”

    李隆基叩頭再請。

    李旦有些不耐煩了,斥道:“朕問話,你是孝子嗎?你若為孝子,難道非要在我的靈柩前即位嗎?你們,都退下去吧,有司按朕說的立刻辦!”

    第十七回 阿瞞晉位新皇帝 張暐飲酒透機密

    太平公主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心中一腔怒氣無法發泄,向蕭至忠等人怒吼道:“這個嚴善思到底是何方妖人?他第一次向皇兄進言,結果弄了個太子監國;這一次更好,皇兄竟然連皇帝都不想做了!”

    蕭至忠臉上尷尬之極,嚴善思本來由姚崇向李旦推薦,還是由他出面找嚴善思說項,并花去公主的不少錢財,嚴善思方才心歸太平公主。不料此事兒結果,卻是如此啼笑皆非。

    其實太平公主的這一招委實厲害,其機關算盡,將招數設計得天衣無縫,且為致命一擊。她錯就錯在自己想得過于復雜,沒有想到李旦如此簡單:當皇帝實在沒有意思,且上天警示,那就趕快離位吧。

    以太平公主的脾性,她是絕對不甘心讓李隆基如此輕易登上皇位的。這小子若當上皇帝,今后還有自己的好日子過嗎?而其登上皇位,還是自己推波助瀾而成,太平公主想到此節,心中的窩囊勁兒一下子泛出胸外,別提多煩悶了。

    太平公主出門登輦,意欲入宮勸阻哥哥。

    李隆基這一段時間謹慎恭順,又大義凜然斥退姚崇和宋璟,果然收到了效果。若非李旦對李隆基相當滿意,他也不會輕言傳位。李隆基看到嚴善思的計策收到反效果,一方面暗自慶幸自己在父皇面前扮演的孝子角色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覺得如此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皇位實屬僥幸,心里雖萬分狂喜,仍舊保持恭順之態。

    李隆基明白,他在此時的一舉一動很多人都在注視著,所以其回東宮后,立刻讓右庶子李景伯擬出辭讓奏書,然后再入宮內求見父皇,要把面子活兒做足做夠。

    李隆基入殿后以頭搶地,裝出一副悲痛欲絕的樣子,竭力要求父皇收回成命,繼續當皇帝。

    李旦很不高興,覺得今日當著眾人之面,已然將所有話都說清楚了,李隆基現在依然來鬧,無非使自己的心里添堵,遂斥道:“你有完沒完?莫非想讓我在此位上熬死了,你方才滿意?”

    聽到父皇說出如此狠話,李隆基抬起頭來,說道:“兒臣心里確實想到,如今監國未久,歷練的時日太短,深恐無能挑起如此重擔。還望父皇憐恤,再給兒臣一些歷練的時日?!?/br>
    李旦決然道:“不行,這個皇帝我一天也不當了。我意已決,你不可再求?!彼nD一下,看到李隆基依然趴在地上,語聲變得和緩起來,又說道,“你起來吧,坐下說話?!?/br>
    李隆基依言立起,卻沒有坐下,往前兩步立在李旦的面前。

    李旦道:“當皇帝有什么難的?我此前雖當過幾天皇帝,什么事兒也沒管過,這一次你和你姑姑把我推上皇帝位,如此就成為皇帝,我實無特別之處可言。三郎,你應該知道我的性子不適合當皇帝,我生性淡泊,不愛多事兒,皇帝卻是一個萬事上心的差使。你來當皇帝,肯定比我合適?!?/br>
    李隆基躬身道:“父皇的心意,兒臣明白。然兒臣畢竟稚嫩,近來朝野間往往流言四起,顯是一些人對兒臣不服。兒臣之所以不愿接承皇位,即為此慮?!?/br>
    “唉,你說此話確實稚嫩無比。我本為一個散淡的藩王,一旦成為皇帝,立刻威權無比,天下皆服。你以為人心服與不服在乎己身嗎?錯了!他們最重的就是你所在的位置。別看現在有許多人反對,你一旦成了皇帝,他們定然轉為擁護。我知道,人往往在接位與否之時最為難熬,若上位后頓顯太平?!?/br>
    李旦將李隆基的奏書揚了一下,說道:“我讓尚書省將你的奏書明示百官,以示你的敦誠之意。我知道,這些活兒若不做,天下人又會說三道四。不過你今后在我面前,不可再行推辭?!?/br>
    李旦既然說到這個份兒上,李隆基便已明白父皇將諸事看得很清楚,自己若再推辭,明顯有些虛偽。他也不能像大哥當初推太子之位那樣絕食明志,因為李旦說過,若繼續讓他當皇帝就是不安好心,要把他往死路上逼。若李隆基苦苦求父親當皇帝,無疑就是違了仁孝之道。

    李旦看到李隆基不再推讓,臉上就有了笑意,說道:“如此甚好。我讓司天臺瞧過了日子,你可八月初一登基。年號也要改一改,可名為‘先天’?!崩畹┑腔?,在冊封太子時頭頂有祥云籠罩,因改元為“景云”,是時為景云三年七月。

    太平公主恰在此時入殿,看到他們父子二人相對甚歡,遂問道:“皇兄為何如此歡洽?想是你決然離開皇位,一下子變得輕松起來,以致煥發了精神?!?/br>
    李旦將李隆基的奏書向公主示意了一下,說道:“是呀。三郎剛才入殿又是上書請求,又是哭訴衷腸,惹得我心煩不已。經我一番說話,終于把他勸轉過來,心里嘛,當然有些輕松?!?/br>
    太平公主走在路上逐漸平靜下來,她從哥哥的這次表現想其真實心思,大致摸準了哥哥的心思脈絡。她忽然明白,像哥哥上次說過要退位的話,自己一腔心思認為是三郎在那里搗鬼,估計還是自己想差了主意??磥砀绺绱_實不愿當皇帝,他偏愛安靜地彈琴譜律,再鼓搗些令常人不耐煩的訓詁之學,可以從中得到無窮的樂趣。想到這里,太平公主決定入宮后要隨機應變,不可一味勸阻哥哥,因為她這樣做未必能收到好效果。這一次讓嚴善思拿天象說事,實在是百密一疏,獨獨沒有考慮到哥哥的性子,以致局勢急轉直下,現在要亡羊補牢,猶為未晚。

    太平公主接過李旦的話頭,臉上滿面春風,笑道:“我在府中聽到此事,起先也覺得驚愕,繼而又覺得如此甚好。既然天象示意,四哥退位又可享受到安靜,三郎年輕有志,大可勵精圖治一番?!?/br>
    李旦樂道:“原來妹子也贊同呀,如此事兒就好辦了。我原來還想,妹子說不定不會贊成此議呢?!?/br>
    太平公主嗔道:“此為你們父子之間的事兒,我畢竟為外人,敢說些什么呢?”

    李旦道:“你什么時候又成了外人了?”

    李隆基看到姑姑那言笑晏晏的臉龐,心中忽然有些不安。姑姑素常喜怒不形于色,心口未必一致。遙想自己當初起事后的清晨,姑姑見到自己后也是一臉春風,對自己贊不絕口,然其對自己的芥蒂恰恰是從此而生。她對自己當太子就極力反對,那么自己即位為皇帝,她心里會舒服嗎?想到這里,李隆基躬身道:“姑姑來得正好,侄兒剛才求父皇,遭到父皇的一頓訓斥,甚至說侄兒若不聽父皇言語,就非仁孝之人?!?/br>
    太平公主笑道:“對呀,你不聽尊長之言,當非仁孝之人,這有什么好說的?”

    “還望姑姑多勸父皇,讓他收回成命最好?!?/br>
    李旦聞言,心中又有些惱,斥道:“剛才說得好好的,你怎么又來了?”

    太平公主見狀,急忙止之曰:“三郎,你不可再說。這樣吧,你先出宮,待我與四哥說上幾句話兒?!?/br>
    李隆基躬身告退。

    太平公主轉向李旦道:“四哥,三郎如此推讓,可能慮于其歷練甚少,你就不能緩上一段時日嗎?”

    李旦嘆道:“唉,你難道不知道三哥當初的事兒嗎?那時候天象示意,我還拉上你一起去勸諫他,讓他早立賢子以避位,奈何他不聽呀,結果呢?他果然暴崩殿中?!?/br>
    太平公主笑道:“看來四哥堅決傳位,還是有些懼死的味道?!?/br>
    李旦反問道:“誰不懼死呀,你又能免俗嗎?”

    太平公主收斂起笑容,正經說道:“看來四哥這一次堅決傳位,已經無可更改了嗎?”

    “不錯!”李旦很干脆地答道。

    “然剛才三郎所言,你也要考慮一下。如今天下未穩,三郎歷練又少,若驟然換位,天下會不會又起波瀾呢?”

    “我對三郎說過,人非生來就能當皇帝。我當皇帝,此前可曾歷練過嗎?”

    太平公主搖搖頭,說道:“不然。我此前說過,三郎上次誅韋成功,其所恃什么?其背后無非有你和我站在那里,天下方能云集響應,所以順勢而成,你成為皇帝就在情理之中?,F在三郎若為皇帝,就如無根無基的浮萍一般,你不能撒手不管??!”

    “那按妹子的意思,我該如何來管呢?”

    太平公主緩了一下,然后緩緩說道:“我想呀,三郎可以搬出東宮,進位為新皇帝,然你不可撒手不管,可以逐漸交托權柄,方為穩妥。你還要總領國家大政,由三郎辦些庶務即可?!边@就是她剛才在路上想好的招數,既然傳位之事無法更改,那么你李隆基就當個名義上的皇帝吧,大事兒還要由太上皇親手把持,如此一來,公主還可以如以前那樣到哥哥面前鼓舌,由此影響朝政之事。

    李旦仰頭想了一下,覺得meimei的這個提議很好。若這么來辦,既順應天意,自己可以避禍免死,又穩妥地繼續控制國家權柄,遂點頭贊許道:“妹子的主意很好。剛才三郎在這里也說過自己歷練太少,深恐遇事兒處置不當。唉,所謂當局者迷,你若不來,怎么有這個好主意?”

    太平公主甚喜,覺得如此一來,你李隆基無非多了一個皇帝的名號,其他皆照舊,因笑道:“我又敢出什么主意了?四哥,此事千萬不能讓言官知道,否則他們定會說我惑亂朝政,我就成為你們李家的罪人了?!?/br>
    其實李旦非常明白meimei的心意,他雖了解不詳,也知meimei和三郎一直在明爭暗斗,他作為哥哥和父親,又是很平和的性子,無法偏袒任何一方,只好用其折中之術來換取兩方的平衡。像姚宋一案,他本來認可了姚宋的言語,并下發了制書,因為meimei的哭鬧,他不得已將姚宋貶官;再如“斜封官”一事,李旦多讀圣賢之書,深明應罷“斜封官”,不料此事遭到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勸阻,他于是只好緩之。

    按說太平公主設計天象之術時,其揣測到人皆不愿意主動棄權也對,李旦懼死圖靜是為首要,此事若一解決,他當然還會戀棧權位?,F在meimei提出此議,他也樂得順水推舟接受。為示大度,李旦決定再為兒子擴大一些權限,說道:“你為李家女兒,當然為李家之人。這樣吧,今后三品以上官員除授及大刑還要奏知于我,其他的就由三郎來處理吧?!?/br>
    太平公主果然亡羊補牢,算是挽救了此前一塌糊涂的頹勢,由此心中竊喜。

    八月初一,李隆基的登基典禮如期舉行。一應繁文縟節,這里也不一一細表。

    李旦從此被尊為太上皇,自稱為朕,命曰誥,每五日一受朝于太極殿;李隆基自稱予,命曰制、敕,每日受朝于武德殿。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決于太上皇,其余政事由皇帝處理。

    年號改元為先天元年,并大赦天下。

    李隆基從此成為皇帝,實權雖集于父親之手,然其名義上大有好處。其正妃王氏一躍成為皇后,兒子們也成為親王。像趙敏也成為麗妃,其兒子嗣謙今年不過六歲年齡,也被封為邳王。

    所謂新皇須有新氣象,朝中百官自然也要調整一回??上Ю盥』m為皇帝,三品以上的官員除授依舊由父親當家,太平公主應該鼓舌不少,最后朝中百官的除授明顯不利于李隆基。

    崔湜檢校中書令;劉幽求為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魏知古為侍中。這三人執掌三省,按例皆為宰相職。

    其他四位宰相職人員為:竇懷貞為右仆射兼御史大夫、平章軍國重事;郭元振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蕭至忠為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岑羲以吏部尚書、平章軍國重事。

    七位宰相中,四人皆為太平公主的忠實黨羽,魏知古貌似中立,傾向公主的成分還是多一些,李隆基的人無疑居于絕對劣勢。

    其他朝中官員中,太平公主的黨羽占其大半,太平公主經此一役,在朝中絕對占據了主動。

    從安排朝中官員這件事兒上,可以看出李旦絕對是一個聰明之人。他明確得出meimei與三郎一直在暗中對峙的結論,他也就從一開始平衡雙方利益轉化制衡,這樣使得他們雙方勢均力敵,誰也奈何不了對方,結果都要到李旦面前爭取支持,李旦由此可以游刃有余坐享權柄。他將權力安排得很巧妙:三郎為皇帝,當然位高權重,那么就需要把meimei的人授以重位,如此兩者就可以制衡了。

    且說劉幽求現在政事堂議事,愈發變得無足輕重。李隆基雖當了皇帝,畢竟有名無實,所以其他同僚沒有把劉幽求這個皇帝的親信瞧在眼中。政事堂每每議事的時候,例由崔湜主持,無論從資歷還是出身門第,以及文名才氣,劉幽求無法與之相比,加之崔湜少了蕭至忠的城府,往往話語犀利直指,數次讓劉幽求當場下不來臺。一旁的蕭至忠雖話語不多,太平公主的黨羽隱隱將之奉為首領,他間或慢悠悠地說上劉幽求一句,可謂綿里藏針,噎得劉幽求半天也緩不過勁兒來。

    尚書省為國策的執行部門,其所轄六部政務駁雜。劉幽求以小吏之身一下子晉升高位,沒有豐厚的從政經驗,難免顧此失彼,一時錯謬甚多。蕭至忠冷眼旁觀,指使御史臺的親信接連上疏,指責劉幽求的錯誤。李隆基見到上疏,也不能置之不理,就在朝堂上當眾申斥劉幽求數回。

    李隆基和劉幽求明白,這是公主的黨羽設下的套兒,既可使他們心里添堵,又能遍造輿論,為下面的大動作鋪墊。事兒很明白,郭元振極得李旦信任,所執掌的兵部又是其熟悉的事務,令蕭至忠他們一時找不到好借口。如此一來,劉幽求就成為他們攻擊的焦點。

    劉幽求很郁悶。自己處置政務確實沒有很好的積淀經驗,與蕭至忠這幫老官僚相比,自己確實相當稚嫩,實在找不到反擊的好辦法。

    他曾經數次找到李隆基,敘說自己的處境和苦悶。李隆基此時初登皇位,一邊有姑姑瞪大雙眼在那里盯著,身后還有實為皇帝的父親在宮中坐著,他也不敢輕舉妄動。李隆基勸劉幽求多學理政經驗,以勤補拙,如此而已。

    劉幽求于是更加郁悶。

    人一旦陷入某種困境時,往往用自己最拿手的利器來解困。劉幽求所恃的利器為何呢?他先勸桓彥范誅殺武三思未成,此后成為李隆基的主要謀士誅韋成功,則其所長為“謀”。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