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可是,現在可不是差的一點半點兒。再有,現在填補了之后呢?難道還要自己一直往下填補? 所以,鳳姐兒也不管。銀子不趁手那就往后拖吧,總歸有人比自己要急。 看誰熬得過誰? 等到了二十二,還沒辦好。果然,賈母、王夫人就急了。 再問鳳姐兒,鳳姐兒便實話實說。只道是公中銀子不襯手,故而,進度才慢了下來。反正公中銀子叫大老爺給敗了,眾人皆知的事情,總不能怪自己管理不善了吧。這也是鳳姐兒不愿意填補的原因之一了。 賈母沉吟了片刻,道:“你林姑父的年禮還沒有送過來嗎?” 這是指著林如海送來的先救急呢。畢竟每年林如海送來的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很好。 鳳姐兒也還有些納悶,往年再沒這么晚還沒送來的。只回答賈母道:“還沒呢,許是在路上耽誤了也是有的?!?/br> 一聽說還沒有,賈母心里就琢磨了起來。難道這是林如海還沒消氣,在間接跟自己表達他的不滿?那他的氣性也太大了些。政兒因為他白白被罰了一頓,當眾丟丑,自己還沒跟他生氣呢,他倒是來了脾性了。果然是人走茶涼,自家閨女去了,這個女婿也靠不住了。 但是,現在賈母也沒工夫管林如海,當務之急是先把年禮都搞好,年貨都置辦齊全。 “各處田莊、土地的出息還有商鋪的盈利都送來了嗎?” “都送來了,商鋪還好,附近的田莊也還可以,只是金陵老家那邊該是大頭,只送來的卻最少?!?/br> 沒等賈母詢問,鳳姐兒就往下解釋了: “我也問了,底下人說是今年年景不好,糟了災荒,這才收得少了些?!?/br> 其實,這樣的話那些下人每年都要來一回。不說是天災便是人禍,反正收成是一年較一年少。若不是今年府里實在不趁手,沒個說法,鳳姐兒都不會特地報給賈母知道。 賈母做了多少年的國公夫人,鳳姐兒一說她就知道其中內情了。奈何,距離太遠,壓根就管不過來,再有就是也不能不叫自家在京城榮華富貴地想著,卻不叫人家喝點湯,占些便宜。也不再往下問了, 只是,心里免不了思量幾句,如今,那些人的胃口是越來越大了。 但是,這也不是重點。先把眼前這事過去了是正經。 “鳳丫頭,還差幾家的年禮沒走完?”賈母又問。 “遠處的像是江南甄家、還有我娘家那邊都送過去了,只有京城的六七家沒有送了。還有府里的年貨也還沒置辦齊全?!?/br> 一聽鳳姐兒說,江南甄家的已經打發人送過去了,王夫人就先松了口氣。先前,為了不叫鳳姐兒朝著自己要銀子,她就又去小佛堂念經去了,也沒叫人特地去打聽。只知道有幾家沒送。還怕有她家呢,這才跟賈母著急忙慌地來問問。畢竟,宮里有個甄老太妃,交好了將來也是也是元春的助力。 早知道她家已經打發人送過了,自己也就不來這一趟了?,F在,總算是安下心了,王夫人更加安心地維持她木頭人的人設,只在一旁老老實實地聽著賈母和鳳姐兒的對話,半句不插嘴。 鳳姐兒也只是回著賈母的問話,其它的同樣不多言。 也只賈母一個人為此發愁了。 瞧著一個二個的態度,賈母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但是,賈母不死心,還是叫人去喊賈政、賈璉、大老爺和邢霜了,想把這些人聚齊了問問各自的想法。 去喊的人都叫來了,只除了邢霜。邢霜倒也不是故意的,只是剛好到了喂孩子的時候。珞哥兒平時倒是也聽話,但是前提是你得叫他吃飽了。 邢霜想回來再喂吧,剛起身,孩子就哭了。邢霜還沒說話呢,大老爺就先急了。叫邢霜留下喂孩子,他換了身衣裳就往賈母處來了。 等到了榮慶堂,發現都在的時候,也沒覺得自己姍姍來遲有什么不好,自找個位置坐下了。 等賈母把話一說,就都不吱聲了。甚是安靜。 賈母望了一圈,要么低頭,要么目光閃躲,顯然沒一個愿意出頭的。哪怕是自己偏疼的二兒子。 一群蠢貨。這些姻親舊友那都是人脈資源,不緊著這些來,只看到自己面前的那一點點地方, 鼠目寸光…… 賈母很氣,但是也不想為難自己的二兒子,璉兒又是小輩,賈母的目光就轉向了大老爺。見大老爺壓根不抬頭,賈母直接喊道: “老大,你是府里的當家人,你說呢?” 大老爺:……就知道好事且輪不上我,這種時候就知道我是當家人了,找我做冤大頭了。我說,我說讓你從前貼補的二兒子出,讓你二兒媳從前從公中貪的那些拿出來補上你同意嗎? 但是,大老爺也就是在心里腹誹了一下,沒這么頂回去,反而問了賈母一句: “母親送的都有哪些人家?” 賈母不知道大老爺為何這么問。送給誰大老爺該是知道的,問這一句是什么意思? 但是賈母又把這些姻親都挨個數了一遍。 然后哦,大老爺兩手一攤,“哦,那就沒我的事了。你們商量就好?!?/br> “不是,這怎么說的,怎么數了一圈就沒你的事兒了”賈政目光終于不閃躲了,轉向大老爺問道。 我聽了一圈,王家是弟妹的娘家,史家是老太太的娘家,那甄家是奔著宮里的老太妃去的,為的還是元春。其他人家也或多或少都是為了二弟和寶玉的前途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