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
理事成員李佛佳:“讓盛明安拿信息科技技術獎實在不行,他太年輕了。這個獎要做好,它就不能隨便頒發。這要是給了盛明安,其他同樣拿得出優秀科研成果的學者怎么想?我覺得給他青年科學獎就好?!?/br> 陳嘉庚科學獎于兩千年左右設立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形制相差無幾,旨于鼓勵華國青年學者,但獎項分量沒有前者重。 理事成員師長祥撩起眼皮說:“陳嘉庚科學獎申報條件什么時候限制年齡?獲獎條件限制過年齡嗎?諾貝爾獎都不限年齡只看成果,你一個向諾獎看齊的科學獎還歧視年齡了?再說回盛明安,除了年紀小,他的新相位解纏算法、insar毫米形變監測成套全新的軟件有哪點不合格?!?/br> 李佛佳皺眉,他承認盛明安的研究成果無論是其價值還是原創性、技術水平和貢獻都足以拿到陳嘉庚科學信息科技技術獎。 但是…… “他年紀小,拿到過高的獎項歪了心性怎么辦?以后再也突破不了這道檻,把自己困死在過去怎么辦?年輕人不定性,過剛易折,天才早亡……” 李佛佳無聲嘆氣。 正是擔心盛明安年輕心性不穩,太早受到過高的榮譽和鮮花容易迷失。偏偏學術科研就得耐心,沒有三五年、十來年沉下心的研究,怎么能有重大突破? 國內含金量高的科技獎就那么幾項,一項比一項難拿。國外含金量的科技獎不僅評選嚴格,競爭更激烈。 在這樣科技獎項緊缺的前提下,李佛佳認為太早拿獎不是好事。 師長祥:“你最近一直在實驗室?” 李佛佳疑惑:“和這次評選有關?” 師長祥搖頭笑,理事長陸勇交握手指說道:“盛明安年初時發表了1000拍瓦級超短激光脈沖裝置方案的論文一作,在《自然》正刊。還有一篇prl一作?!?/br> 李佛佳震驚:“他不是雷達工程專業的?” “人家小同學跳到物理系去了?!?/br> 李佛佳沉下臉,說不出暴殄天物的話,但還是不開心:“物理系有什么好?!要什么缺什么,哪有電子信息工程這邊資源雄厚!” “人各有志……” “你懂個啥。還沒盛小同學活得明白。物理才是人生樂趣的源泉?!?/br> 一會兒時間不到,理事會又吵吵嚷嚷起來。又過了一會兒,由陸勇出面制止爭端,結束評獎爭議。 “兩位的話都有道理,但盛明安不能用常理對待。人家年紀小但科研成就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這份天賦應該多加鼓勵?!标懹滦φf:“各位沒有異議的話,我就把獲獎名額定下來,就當是慶祝盛小友高考探花的禮物?!?/br> 在場眾人聞言,不由贊嘆:“成績出了?” “裸分七百,是真狀元?!碧壍陌??這是正常水平,要是連水木大學錄取線到不了,怎么好意思收這份大禮?嘖,你臉大不? 你們有誰知道盛明安填報哪所志愿?不是水木大就是京大,也有可能是華科大,物理系都不錯。 “金都大學也不錯!不行,我得打個電話回金都大學的招生辦,趕緊催一催?!?/br> 其他人見狀,不約而同掏出手機。 “學我搶學生,要不要臉?” 眾人充耳不聞。 ——教育家的事,那能叫搶嗎? 無獨有偶,一年一度頒發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候選人評選此時也陷入爭議頗大的僵局。 就盛明安的艾瓦級超短脈沖激光裝置方案無論是其前瞻性還是創新性以及對科學技術的推動和貢獻等各個層面而言,其價值有眼可觀。 然而該方案到底只是建模成功,大裝置還未落成,不能百分百肯定其方案的準確性。 倘若建模成功但實際還有一些系數沒有考慮,以致高功率激光裝置建設不成,那么現在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給盛明安豈不成了笑話? 但是不頒獎,以盛明安提出方案的價值,又符合獲獎要求。 因此華科院科學獎金委員會和院務會議就這個頒獎產生爭議。 商討幾天后,得知陳嘉庚科學獎竟真把信息科技技術獎頒給了盛明安,便各退一步,把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頒給了盛明安的超高功率激光脈沖方案的研究項目。 八月中旬,盛明安接到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會議室的電話,通知他獲獎的消息,詢問他是否愿意配合基金會參加各種評選、研討會和學術交流等活動。 盛明安:“愿意……” 研討會和學術交流等活動會出現多少大牛? 免費的學習機會,傻瓜才不愿意去。 其次是陳嘉庚科學獎,盛明安沒想到他會獲獎,事實上他已經忘記申報評選這回事了。 去年他發表一篇sci雷達論文后,沈衛國就準備了一堆申報評獎的資料讓他填,填完就拿走也沒透露半句風聲。 盛明安還以為沒消息了,原來跟這兒等著! 拿獎是意外之喜,還有一百萬獎金! 可惜他的《自然》一作和prl一作發表太早,要是在大學發表,最少也有四五十萬的獎勵。 華科大的錄取通知書到手時,恰好也是國家自然科學獎初審名單公布的時間,盛明安的科研成果由詹老推薦,以申市光機所為單位,通過物理與天文學組的二等獎初審。 一等獎初審名單還有變動,不能完全肯定。 二等獎初審名單下來,則基本穩了。 國家自然科學獎初審名單和陳嘉庚科學獎名單同時在九月初發布到網上,有人同時在兩份名單上看到盛明安的名字,再聯想一個月前人家還憑借津市裸分狀元登上熱搜,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網友跑去盛明安超話開玩笑似的刷了個#帶著國獎上大學#的話題,紛紛評價: 【我帶爹媽去大學,盛神帶國獎上大學。四舍五入,我帶著盛神見爹媽?!?/br> 【再四舍五入,我們牽手了?!竟奉^】】 第36章 風華[14](修題目) 陳嘉庚自然科學獎頒獎儀式在華科院和華工院全體院士會議上舉行,地點是首都。 剛剛拿到科大錄取通知書準備提前報道參加軍訓的盛明安是獲獎隊伍里年紀最小,或者說是陳嘉庚自然科學獎設立以來獲獎年紀最小的小科學家。 他不是博碩,沒有高級工程證書,但沒人小瞧他。 頒獎儀式上的科研學者對盛明安頗為好奇,頒獎結束后都來見他,順便問他怎么不繼續雷達工程、出于什么原因選擇物理系以及下個科研方向準備好了沒有balabala…… 只能說,談及擅長的領域,大家都口若懸河。 盛明安一一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還在會議上重新認識前世同在一個研究院工作的同事,互相交換聯系方式、約定下次的學術交流…… 處理起這方面的人際交往,盛明安很熟稔。 和一名科研學者交談完畢,盛明安拿著獎章準備離開卻被叫住,他回頭,看到身后站著位年紀約不過四十的中年男人。 “你好……”中年男人露出和善的微笑,然后伸出手:“盛明安同學……” 盛明安瞳孔緊縮了一下,吞咽口水,有點緊張的伸出手回握:“您好,潘教授?!?/br> 眼前的中年男人是科大物理學院的潘教授,博士導師,物理學家和一大串頭銜,但這些都不是讓盛明安呼吸緊張的原因。 他緊張是因為潘教授是國內量子力學第一人,首次實現具有讀取和存儲功能的量子交換,是量子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并于16年完成世界首顆量子實驗衛星的發射。 除此之外,輝煌的獲獎履歷也是潘教授被盛贊為華國量子力學第一人的原因之一。 奧地利青年物理學家最高獎的科學院施密德獎、量子領域最高獎的歐洲物理學會菲爾涅獎、國際量子通信獎……更于16年拿到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被稱為華國最年輕的院士、最年輕的獲獎者。 而他今年才四十四歲。 總而言之,潘教授就是一位年輕的天才物理學家! 盛明安前世對量子力學產生興趣,就研讀過潘教授的論文和著作,曾經很想跟他交流量子力學但是始終沒有機會,因為畢竟不是同一個研究方向。 潘教授單外表而言很像個文人,他聽到盛明安認識他便問:“對量子力學有了解嗎?” “有興趣。了解不多……” “填報志愿了?” “填了科大物理學院?!?/br> “科大物理學院好!我當年就在科大讀物理系,后來去奧地利留學,01年的時候才回科大物理系執教?!迸私淌谕Ω吲d的說:“我是博士生導師。要是你兩三年后還對量子力學感興趣,想考研的話可以找我。不說別的,我的學生實cao機會很多?!?/br> 盛明安聞言眼睛一亮,重重點頭:“了解!” 潘教授連說幾聲好,夸他有眼光,雖說科大物理系被某首都大學壓了一頭,但他們科大物理學院還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你前段時間的科研方向不是光源嗎?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還建有x射線光刻等光束線和對應試驗站,方便你以后的科研課題?!?/br> 除此外的科大還設立了數十個華科院重點實驗室和科研機構。 簡單一句話,科大是你不會后悔的選擇。 潘教授笑呵呵夸了一波母校,一看時間差不多便同盛明安道別:“盛同學,科大見?!?/br> 盛明安:“再見,潘教授?!?/br> 目送潘教授離開,盛明安也轉身走出會議,戴上帽子跑下臺階,陳驚璆正在馬路對面的公交站臺打電話。 遠遠看見走過來的盛明安,陳驚璆抬手搖了搖,同手機對面的人說了幾句就掛斷電話,朝前跨兩步打量一身黑色小西裝格外俊麗的盛明安:“結束了?” 盛明安應了聲,把金質獎章和證書都遞給陳驚璆看,接著說起剛才在會議里遇到的華國學術圈赫赫有名的大佬。 “可惜你沒在里面,要不然也能遇到個大牛當你以后的導師?!笔⒚靼残÷曊f。 “就算我在會議里,滿屋子的大牛估計也沒一個看得上我?!标愺@璆有自知之明,他是有些聰明,卻遠不如盛明安出色。 “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了解你,只要他們跟你聊過就會發現你的天賦?!笔⒚靼怖硭斎坏恼f:“因為陳驚璆你是個天才?!?/br> 聞言,陳驚璆一怔,只以為盛明安是怕他心里不平衡而好言安慰,可是一低頭就看到盛明安理所必然的神情才恍然驚覺,他沒有撒謊、不是安慰。 陳驚璆理不清現在心里的感覺,又亂又膨脹,他更好奇盛明安到底哪來的底氣把陳驚璆是個天才當成不移至理? 如果陳驚璆是天才怎么之前會過得那么狼狽?如果他是天才怎么會被那么多人厭惡和拋棄? “我是天才?” 陳驚璆聽見自己發出疑問。 盛明安回頭,反問:“難道不是?” “我不是……”陳驚璆聽見自己說:“天才應該是你這樣……”光芒萬丈,任何復雜難懂的公式原理只稍看一眼就能懂,不像他必須艱難費力的那些啃書籍。 “像我就太慘了?!标愺@璆取笑自己。 “是嗎?”盛明安驚訝于陳驚璆原來內心是這么看待他自己的,因為從他的角度來看,陳驚璆毫無疑問是個天才。 陳驚璆輟學兩年再去高考還是能拿到高分,之前復習時,盛明安了解過他的學習進度確實差了普通高考生一大截,但他掌握知識的速度很快,經常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