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柳絮哼道:“姐,你就是性子太軟了,小羊兒他嬤嬤也忒混了點兒,家里窮得油腥沒半點,卻把個小孫子慣得跟少爺似的,這以后怎么辦,她倒是不想了?!?/br> 李氏忙喝止她,“你這個閨女,瞎說什么呢,人家有數。揚揚嬤嬤最是個會打算的?!?/br> 柳絮上前抱著娘的肩頭,討好道:“娘,我可羨慕我大嫂二嫂了,能攤上你這么個又能干又和氣不挑剔的婆婆?!?/br> 那邊大舅媽陳氏笑道:“這話倒是很對,我每回回娘家,我爹娘都說呢,不怕你們笑話,我嫂子都羨慕我呢?!闭f著就笑起來。 一屋子人也笑,笑聲朗朗,讓人聽著很舒服。 早春鮮嫩的韭菜,自家的雞蛋,小菜,這是秀瑤穿來后吃的第一頓像樣的飯菜,那暄騰的細面卷子,吃得她淚眼朦朧的。從前為了減肥,這個不吃那個不吃,現在想想,真是造孽哦,想吃都沒了。 飯后秦揚又困頓了,柳氏就抱著他跟爹娘嫂子的在炕上說話,秀瑤聽了一會兒就對柳絮道:“小姨,你還織布嗎?” 柳家的女兒不像秦家那樣摔打著養,基本都不干重活的,在家里就是繡花、織布、做針線活兒。 柳氏 喜歡繡花,柳絮喜歡織布,秀瑤前世就對手工織布充滿了好奇,所以想去仔細地看看。 柳絮點點頭,“織啊,不過你們來了,我也休息兩天?!币娦悻幭肴タ?,就拉著她的小手,“走,我們去瞧瞧?!比缓笥謱α鸬南眿D道:“桂花,你也來看看吧,讓你爺爺嬤嬤們跟你二姑說說話?!?/br> 陳桂花是大舅媽娘家的本家侄女,比柳絮大。 陳氏見狀,忙對公婆和柳氏道:“爹娘,你們和大業娘說說話,我去磨坊看看,給幫襯幫襯,前頭李家莊的三百斤明天就來拉呢?!?/br> 李氏道:“讓他們兄弟忙活去吧,你也歇歇,跟大業娘娘說說話,不急著忙去?!彼謱α醯溃骸把绢^,去把你二嫂也叫來,讓她也歇歇?!?/br> 柳絮笑道:“叫什么叫啊,你還不知道我二嫂那個人,有活兒存不住,非得一口氣干完了,方才她就說了,推完那點就過來的?!?/br> 說著她領著秀瑤和桂花就走了。 秀瑤心里禁不住羨慕起來,外公一家可真和諧啊,公婆體諒兒媳,兒媳孝敬公婆,其樂融融的,可不像老秦家,張氏整天算計,媳婦一個賽一個的精明。 哎,娘怎么就嫁去那戶人家了呢,她也不管科不科學,一通胡思亂想,柳絮問她什么她也沒注意,隨口就道:“小姨,姥爺姥娘怎么把我娘嫁給老秦家啊?!?/br> 這話一出口她自己都給自己嚇一跳,還真是——夠大逆不道啊,沒有爹娘哪里有她啊。 陳桂花抿嘴直樂,柳絮也笑起來,“我也問呢,你姥爺和姥娘說當時看你爹人本分憨厚能干,笑呵呵的很和氣不像是會打老婆的,總比那些油嘴滑舌的好?!?/br> 秀瑤想也是,爹的脾氣可真是沒的說,對娘也好,除了事關嬤嬤,基本是言聽計從的。 “要是所有婆婆都跟姥娘這樣就好了?!毙悻幒⒆託獾氐?。 柳絮和陳桂花笑起來,柳絮看了陳桂花一樣,對秀瑤道:“都想呢,不說別人,就說你嫂子,她自己說實話,只怕婆婆也沒她婆婆的婆婆好?!?/br> 這繞口令說的,秀瑤咧嘴笑,陳桂花也不像個藏著掖著的人,看起來很爽快,笑道:“小姑這話可真對,別說俺婆婆了,就說我自己,以后也做不到這樣的?!?/br> 她婆婆就是她本家姑,這樣說了,她姑只會夸她會說話,不會責怪她什么的。 秀瑤跟著小姨去她房間的時候,柳霞和柳蕓還在做針線活兒。 柳霞是個文文氣氣的姑娘,就要出嫁了,在做自己的嫁妝針線,老柳家雖然不是很窮,卻也不是什么很富裕人家,姑娘的婆家基本都是 門當戶對的,針線活兒都是必須的那種,不會去做什么花里胡哨的,自然數量也不會很多,閨女一個人做也差不多。 秀瑤跟她們問了好就去看墻邊那架織布機,一邊東摸西摸問些自己不懂的問題,柳絮都一一給她解答。 秀瑤看小姨讓桂花示范織布的架勢,她好奇道:“小姨,這布一匹你多少天織好???” 她看那些織好的布在織布機下面卷著,上面是沒織的經線,頭上是一大卷未織的線。 柳絮道:“差不多十來天吧?!?/br> 陳桂花笑道:“你小姨織布可是一絕了,那手腳麻利的,看得人眼花繚亂,你都看不見梭子飛。這么一大卷布總共要有十五六丈呢?!?/br> 秀瑤驚訝地啊了一聲,“一匹布這么長?” 柳絮幫著陳桂花擺弄了一下,又給她指點怎么才能織得又快又好又密,她對秀瑤道:“你們家沒有織布機,這布一匹不一樣的,長的四丈八左右,短的就是兩丈的也有,看你要干什么用?!?/br> 作者有話要說:我自己都覺得我自己寫的好平淡,哎…… ☆、生錢之道 秀瑤又趕緊請教,柳絮看她這么點就這么好學,極是耐心地給她講了講,秀瑤這才恍然大悟,從前逛博物館,對這些真是好奇至極,只是看著覺得挺簡單的,沒想到還有這么多門道在里面呢。 這時代的一匹布和現代一百米一匹的自然不是一個概念,而且門幅也不像現代那樣一米到一米四五或者兩米的都有,而是受人的雙手間距限制,一般在一尺多到兩尺之間,不會很寬。 從前在博物館看到的所謂四幅、六幅、八幅裙面等,估計也就是這個意思,布匹的門幅太窄,制衣服的時候只能一幅幅拼湊起來,要做床單背面的話,就更要如此了。 秀瑤若有所思,又問一匹布通常來說能賺多少錢,柳絮笑道:“小丫頭這么小,倒是有當家的意思呢,怎么你想學,小姨教你,等你大一點就可以織布了?!?/br> 秀瑤笑了笑,沒有多說,通過小姨的介紹,她看織布也不錯,一匹布如果好的話,能純賺個百八十文呢,一天什么都不干平均來說能織個兩三米的話,五六天也能一匹,比繡鞋墊還好呢。 如果秦家有織布機,那娘就能織布了吧。 秀瑤知道母親是會織布的,村里有人需要織布了還找她幫過忙呢。 “小姨,那我娘怎么不織布啊,我看比繡鞋墊還賺錢呢?!崩C鞋墊也夠累的,黑燈瞎火的,嬤嬤還不舍得給點燈。 而且如果織布的話,她還能幫忙呢,她大學的時候還專門研究過紡織機等許多手工機器的發展,畢業也幫教授做過此類課題,所以她對這些古代機械了解還是挺多的。也知道如何將家用織布機稍微改進下,是可以提高紡紗織布速度的。 柳絮笑道:“你娘倒是會織布,可也得你嬤嬤同意啊,織布哪里是那么簡單的活兒?你家里棉花多不多?地除了吃飯還有多少富余? 另外這布也不是那么容易織的,你得種棉花吧,軋棉花彈棉花吧,還得搓花眼子、紡線、拐線吧,弄好了你還得漿線,晾線,再打筒子,纏穗子,這些就夠你忙活許久的了。上機一次,準備時間就要很久?!?/br> 陳桂花接著道:“這還不算呢,之后你還得跑趟兒啊,穿繒啊、整經啊,那活兒可多了。你小姨一機布織好了,等再跑趟兒什么的四五個人一天弄不好呢?!?/br> 秀瑤聽得直咋舌,看來做什么都不簡單,否則織布能發家致富,嬤嬤那么精明的人怎么會不干呢。而且據說古代織機很普遍,除非是特別窮的人家,幾乎是三五家就有一架的,也不見他們都靠這個發財了。哎,看來自己想法太簡單了。 她瞥眼去看正在防線的柳 蕓,只見她一手搖紡車,一手捏著一根棉花條前后的□著,伴隨著嗡嗡嗡之聲那棉線就纏在穗子上了。 她又問道:“三jiejie,你一天能紡多少紗線啊?!?/br> 柳蕓笑道:“那可沒數呢,平日里也要做別的,如果什么都不做,得閑了整天紡線也能有個五兩不到吧,不過見天地紡也累著呢。一般也就是紡個三兩多就腰酸背痛了?!?/br> 秀瑤知道古代是十六兩一斤,那也就是能紡個三分之一斤不到,果然做什么都不容易??! 秀瑤從前看過不少農家院擺著的就是這種紡線車子,都是只有一根線的,她好奇道:“三jiejie,能不能同時紡兩根或者三根四根棉花?” 柳蕓一愣,笑道:“我倒是聽嬤嬤說有人這么紡過,不過那也是好巧手吧,俺們村里我看的都是紡一根的,沒有紡三四根線的?!?/br> 秀瑤想也是,又不是開工廠,很少人會做到那個程度吧。她看了看那紡車,稍微改進一下倒是可以支持紡幾個錠子的,而且在中國古代,三錠紡車是常見的,尤其是紡麻線的水力大紡車還有三十幾個錠子的呢,為什么棉線的卻沒?可能普通人做不到同時紡三四根線?不是只要把手搖式改成腳踏式就好嗎? 她笑嘻嘻地道:“三jiejie,你教我紡線試試唄?!?/br> 見她愿意學,柳絮就讓柳蕓教教她,在農家,如果家里有紡織機的,女孩子很小就開始學了,畢竟也可以幫幫大人的忙。 秀瑤在柳蕓的小草墩上坐下,然后學著她的樣子擺好姿勢,小時候她見過外婆紡線的,只是記憶太遙遠,有些不清楚了。 柳蕓將花眼子塞給她左手里,從頂端扯出一點纖維壓在線軸上,那邊柳絮手把手地教她搖紡車把手,告訴她紡線的竅門,如何用力,如何左右手配合等等。 看著容易做起來難,剛轉了兩圈,就聽見小姨提醒她“左手松點,別太緊,啊……”線斷了,柳蕓忙教她接線,然后繼續紡線。手重了輕了,搖得快了慢了,線粗了細了,斷了…… 一通忙活,過了一會兒,秀瑤慢慢地找到了感覺,柳蕓驚道:“小姑,咱們瑤瑤真厲害,這么一會兒就學會了,想當初我學了好半天才能自己紡,都好幾天了還紡不勻和呢?!?/br> 三人凝目看著秀瑤,見她小小人兒坐在那里,紡線紡得竟然有模有樣,一點都不像個六七歲的小丫頭。 秀瑤也暗喜自己對這身體的支配程度是非常契合的,一點違和都沒有,她是成人領悟力強,而原本瑤瑤的身體也柔軟輕靈,算是心靈手巧一類的,手腦配合默契,所以她學起來挺快的。 秀瑤看著 錠子上潔白的線慢慢地越來越多,心里很是歡喜,看來在農場工作還是有好處的,沒吃過豬rou,總見過豬跑的。 陳桂花見她會了,對柳絮道:“瑤瑤這么小,可真能干,不過這會兒來了是客人,還是別干活了,好好休息吧,再玩會兒也該睡了?!?/br> 柳絮笑道:“可不正是呢,這丫頭在家里一天到晚也沒得閑,她嬤嬤整天就怕她吃白食?!闭f著就讓秀瑤不要做了,秀瑤順從地放開紡車,起身抻抻胳膊,她身形小,有點夠不著把手,這一會兒就肩膀酸酸的。那些整日紡線的,想必就更累了。 她又說要去前面看磨坊,柳絮輕輕拍了一下她的腦袋,“你這個丫頭,真是張羅命,要是你三姐來了,巴不得什么都不干就吃吃喝喝呢?!?/br> 前面除了磨坊還有牲口棚,為了推磨方便,老柳家養了兩頭驢,為了賺錢幾乎是日夜不停地勞作著。 “小姨,咱家只養驢,那種地怎么辦???也跟我們家一樣租官家的牛嗎?”驢干活可不如牛力氣大。 柳絮道:“跟你幾個姥爺家合伙呢,咱家沒有牛但是有農具,平日里牲口草咱們也送,種莊稼的時候就一起用牲口?!?/br> 這倒是個好法子,要是家家戶戶自己養牛的話,的確沒有那么多吃的。 哎,誰讓這里沒有玉米地瓜這樣的高產粗糧呢,只靠小麥、高粱、谷子、黍子、豆子之類的,的確不夠養牲口的。既然吃都不夠,為什么又養豬,兩頭豬這一年也吃好多呢,難道就是為了存圈肥? 二舅媽剛好趕著驢推完磨,小兒子柳飛幫她卸磨,又牽了驢去喂上。 另外一邊,大舅和二舅還在忙活,那驢蒙著眼轉圈,大碾子就吱呀吱呀的響,將碾盤上的小麥碾碎,大舅就一邊用黍子苗的小笤帚掃著一邊拿小木耙子扒拉。 二舅則在一邊過篩羅。 秀瑤知道這是要根據人家要求的面粉粗細不同,來確定羅的粗細,如果想要出面粉精細白,就要用細羅,這樣出的面粉就少,如果要想面粉多,就要粗羅,而且要多壓幾遍。 一般來說第二遍的面粉最好,第三遍就開始發黑,第四遍以后那就是摻雜了麩皮的粗面了,真是又粗又黑的。 農家一般最好的細面留著過年祭祖以及重大的紅白喜事場合用,平日里吃的基本都是粗面。 老秦家吃的就是最粗的,而秀瑤晚上在外公家吃的細面卷子就是第二等的,也就是第一遍磨出來的面粉。 秀瑤工作的生態農場里也是有石磨面粉的,不過為了省力氣也都電動了,那里石碾子都是擺設了,專門為了參觀的,真 正用的就是電動石磨,跟小時候見過的磨豆腐的差不多,稍微大點就是了。 “小姨,村里都有碾屋,也有碾子,他們還會花錢來推磨嗎?”秀瑤有點好奇,按說那么窮,既然有免費的碾子用,干嘛還花錢??? 老秦家平日里都是撈洗了麥子就去村里的碾屋推磨的,沒有驢就用人,又累又麻煩,半天也就是推個百八十斤的,吃不了多少日子。當然,有些時候嬤嬤都是讓拉到姥娘家里來蹭磨推的,根本不給錢。 大表哥柳起聽見了,哈哈笑道:“又不用花錢,有糧食就成?!?/br> 柳絮解釋道:“愿意給錢的就給錢,沒錢的就用糧食頂了,反正咱家糧食也要的。村里就算有碾子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去推的,你沒有牲口就不行,一個男勞力這么個推法一個上午也累個死,還磨不了多少麥子。而且這么大個村子,上千戶人家,就那么一兩座碾屋子,排號也排個好幾天呢。哪里有來咱家方便,把麥子一放,我們就給他磨得利利索索的,麩子是麩子,面粉是面粉,想要細面就細面,想要粗面就粗面?!?/br> 秀瑤彎腰看了看,地上的大笸籮里果然是三種面呢,不過也有人家就要一種的。 她用手捏了捏,就算是最細的,也比現代吃的要粗得多,不過引用綠色健康食品的理念,那這種又非常受現代人追捧了。 所以當年她們的農村石磨面粉打出了很響亮的牌子。 不過她又有個疑惑,“大舅,推磨也沒有什么秘密的東西,那別人會不會跟咱們搶生意啊?!?/br> 作者有話要說:雖然平淡,可為了寫這章還是查了好多資料,木辦法,大桃花就喜歡這種東西,親們原諒吧,過了前面十萬字,后面會快點,自我抽打哈哈。 ☆、母女心思(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