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節
晉王微愕,又看了眼晉王妃。 晉王妃眼觀鼻鼻觀心看著地下,絲毫沒有回應的意思。 晉王收回目光,垂首道:“回父皇的話,無非是些家常之事?!?/br> 望著地下的皇帝抬眼,凌厲目光從眼底投過來:“瞻哥兒先前說,他要搬出王府另立門戶,這件事,你這個能為了家常之事與妻子當眾爭執的爹知道嗎?” 晉王猛地抬頭,看向陸瞻。 “他為什么要搬出去?”皇帝雙手支膝,以微傾的姿態朝他看過來。 晉王無言以對。他又看向晉王妃和宋湘,這二人皆都平靜如初。 陸瞻要搬出晉王府這件事,看來只有他一個人不知道了!他為什么要搬出去?是怕再被他這個假爹下毒手嗎?那他可真想多了!自打與王妃攤牌以來,自己的心思已經曝露,這個時候再動手已經是白送把柄給人,他怎么可能會再下手坑了自己?! 他垂首:“兒臣不知……” “一問三不知,你這是糊弄你老子糊弄了幾十年,已經成習慣了么?”皇帝直起腰,沒有任何溫度的語言讓人心頭發緊。他站了起來,走到晉王跟前:“你對他做過什么?從實招來!” 晉王提袍跪在地下。身為晚輩的陸瞻和宋湘跟著跪下來。 跪下的這剎那里,一股意氣自晉王心底生起——這一跪下,那些他咬牙不肯說的事情,就非說不可了。 他咬了下牙,背脊挺直了一些:“兒臣養育了他十七八年,這十七八年里,兒臣把他當成親生骨rou撫養,甚至一心一意地把他當成了繼承人,兒臣不懂父皇這話的意思?!?/br> 皇帝道:“你養育了他十七八年,就可以左右他的生死?朕也養了許多年,是不是朕也隨時可以要你的命?天下人的性命,是不是都掌握在父母親的手上? “朕只知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卻沒聽說過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你在興平險些害了瞻兒性命,你是連人倫都不要了嗎?!” “但兒臣也相信,天下人沒有一個人愿意被愚弄!” 晉王脫口回應,而后抬起頭來:“興平的事,是兒臣做的。但兒臣并不認為自己當時的想法有什么錯!那個時候,我只是一個經歷著失望和絕望的凡夫,我沒有那么偉大,乍然知道自己被欺騙了多年,還能理智到不犯錯誤!” “那十八年前,你對你的哥哥和弟弟,又做過什么?”皇帝望著他,“你當著我,能發誓絕沒有干過一點點有違手足之情的事情嗎?” 第342章 那是朕的兒子 皇帝雷霆氣勢,晉王忍不住垂下了頭,望著地下未語。 “你倒是說話!” 晉王抿緊雙唇,手指一點點蜷緊。 “發個誓而已,你都不敢嗎?”皇帝蹲了下來,傾身望著他,“世人都說晉王謙遜仁厚,合著這些年,你都是做給旁人看的。你知道瞻兒的身世,你覺得自己被愚弄,之所以不來告訴朕,是害怕朕會深究是嗎?” “不是!”晉王抬頭,復雜地開了口。 “那是為什么?” “兒臣,兒臣只是不想這個家散了?!睍x王胸脯起伏,卻又把頭勾了下去,“當年行掉包計的是允心,兒臣彼時誤會她有別的目的,我不愿因為這事鬧得滿城風雨,心想,我怨恨的根源在瞻哥兒身上,那么只要他沒了,那么一切還能回到原位?!?/br> 皇帝望著他:“下手的時候,你知道瞻兒是誰的孩子嗎?” 晉王略默:“知道?!?/br> 啪的一聲,皇帝忽地一巴掌扇在他臉上! “你知道他是誰的孩子,你卻什么都不考慮,直接就對他下手?那是你親弟弟唯一的骨血,你連這點骨血都不肯為他留著?跟你被欺騙比起來,他活生生一條人命就不算什么了是嗎?!你這么心狠手辣,不念半分情面,說你對你弟弟沒恨意誰能相信!” 晉王臉被打偏到一邊,捂臉轉回來:“我沒有殺他!” “沒有殺誰?” 晉王狠吞了一口唾液,說道:“老三?!?/br> “你讓朕如何相信你?”皇帝緊盯著他,“如今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你,你有辦法自證清白嗎?” 晉王咬緊牙根,搖了搖頭。 皇帝又往他臉上扇去一掌:“蠢貨!既然不是你,你就該想辦法替自己辯護才是!難道這么多年,你就從來沒想過你弟弟的死因有異嗎?你就沒想過萬一有不對,矛頭都會指向你嗎?你就這么白等著背鍋?!” “兒臣從來沒想過三弟的死有什么不對?!睍x王抬頭,“這么多年,世人也一直都認為他是賭氣而亡的不是嗎?就連父皇自己,不是也這么多年都沒有替他翻案?連提都不讓人提他,如此兒臣又怎么會去懷疑他還有別的死因呢? “更何況,那個時候我對他也是有怨的!” “你對他有什么怨?” 皇帝分毫都不容他避過,目光炯炯地鎖住了他。 晉王牙關咬緊,卻沒有往下說。 晉王妃望著他們,開口道:“這件事情,就讓兒媳來說吧?!?/br> 皇帝與晉王同時抬頭,只見王妃說道:“事情發展到現在,兒媳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旸兒出事后我豁出去找他對質,如果老三來找我時我極力主張他去尋他二哥求證,或者我在有所懷疑時自己去查找結果,也許不會到今日這般。 “話還是得從太子說起。不怕父皇怪罪,少年時我一度仰慕太子殿下,因為這段過去,王爺耿耿于懷。我們成親時,寧王尚幼,年少的他曾對他二哥有些誤會。 “太子薨逝之前,曾經暗中傳王爺進京,讓他查蜀地的鐵礦案,誰知道被他查出來與寧王有關。他把證據呈給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不信,他們之間起了爭執。 “王爺出京后,受人慫恿決定把留在太子手上的證據拿回來,呈交給皇上告寧王一狀。結果太子誓死相護,堅決不相信寧王犯事。 “那夜過后不久,太子殿下薨逝,我們進京,王爺在守靈的時候潛入東宮尋找呈給太子的那份寧王的‘罪證’,不慎被寧王尾隨發現。寧王意外在太子床榻間找到了一枚王爺與太子爭執時留下的玉佩。 “寧王由此懷疑兩個哥哥之間不和。確切地說,他懷疑身強體壯的二哥曾對太子殿下欲行不軌。至此埋下了懷疑王爺,并且暗中調查王爺的種子?!?/br> 說到這里王妃頓了一頓,抬起雙眼道:“王爺查到寧王‘犯事’證據在先,寧王查探二哥罪證在后。事情到此處,看起來都很順理成章,如果王爺沒有說謊——” 她深深地看向晉王:“那么我以為,從蜀地案被查開始,就有人在步步為營,布下計劃了?!?/br> “不錯,”陸瞻忍不住說道,“如果王爺所說的這些沒有虛言,那么孫兒也懷疑,事情的起因,是從蜀地的鐵礦案開始的?!?/br> 晉王聽到這里直身看向皇帝:“大哥當時說,遞交狀子的人是匿名的,而且狀子也是夾在貢品里輾轉呈交的。他當時顧慮著公然調查會連累告狀的人,于是暗中傳兒臣進京,讓兒臣動用晉王府的人力去查這件事。 “如此看來,兒臣的查探十成十驚動了鐵礦案的受益人,而后對方順勢就把老三給拉下水了——倘若,老三也沒有撒謊的話?!?/br> 畢竟還沒有人拿出寧王被冤枉的鐵證,他自然說話還得留個余地。 不想卻得來皇帝一個瞪眼:“你先管好你自己有沒有說謊!” 晉王噤聲。 皇帝踱行兩步,說道:“當年寧王犯事之時舉報他的狀子里就有蜀地的鐵礦案,偏生沒一個人站出來為他說話,就連你這親哥哥都在裝死,還相信是他干的!可見無論如何,幕后兇手這一步是走對了。 “朕只奇怪,他究竟是哪里來的膽子直接沖皇子下手的呢?他能籌謀得如此周密,絕對是朝中人,滿朝之上,到底誰在十八年前就存著這樣大的膽子!” 滿殿人皆無語。 宋湘跟著默凝了會兒,說道:“孫媳斗膽插嘴,當年寧王殿下冤死在獄中,他的死因乃是饑餓至死應是無疑。只是確定了殿下不是賭氣自盡,那他為何會走到這步就很可疑。 “想來不會敢有人不給他飯吃,難道,他是因為某種原因吃不下去?當年看守天牢的人,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br> 皇帝屏息看了她片刻,緩下聲息道:“當年守監的人朕事后都著人私下審了一遍,并沒有問題。那是朕的兒子,哪怕他犯了罪,當爹的也還是希望他來日能悔過,哪里會成心要他的命?如果不是查不到疑點,朕也不會憋在心里這么多年?!?/br> 第343章 你沒懷疑過他嗎? 宋湘凝眉:“那就只能是有人偷偷進內對殿下做過什么了。而能夠進得天牢行兇,如此又更加證明此人一定是朝中官員。事情從鐵礦案開始,兇手總之若不是告狀的人,就一定是鐵礦案幕后的真正受益者。 “此人一面在朝為官,一面違禁開采,一旦被揭發,必將身首異處。不過從他敢直接拉皇子下水來看,只怕此案暴露會牽連的還不止幾個人,很可能是他的家族,以及他的同黨。 “所以他就使了個計策,借著王爺與太子及寧王分別都有嫌隙的時候實行挑撥離間?!?/br> “可惜讓他僥幸成功了?!睍x王黯然道。 “不,”宋湘看過來,“應該不是僥幸。王爺沒有懷疑過您的那位老師樓參嗎?” 晉王靜默。 皇帝道:“樓參如何?” “這位樓先生,在王爺幾次敘述里出現過。當初王爺因為母妃與太子殿下的少年之情而心生不忿時,是樓參鼓勵王爺拼盡力氣結成這門親事。 “后來王爺把寧王殿下犯事的證據呈交給太子殿下,樓參又以王爺若聽信了太子,日后必然會引來寧王報復為由,慫恿王爺進京奪取這份證據。 “也正是這次進京,王爺與太子起了爭執,加重了太子殿下病情,也使王爺落下了玉佩在東宮。如果沒有這次進京,太子殿下的病不好說,至少不會有寧王殿下在東宮床榻上找到玉佩,由此對太子的死種下了疑心的后因。 “而二位王爺相互間的猜忌,也正是從這里開始,樓參作為王爺的心腹,對王爺進京事項定然了如指掌,他很容易掌握宮幃信息?!?/br> 滿殿人的目光遂又朝晉王投過來! 晉王額間已有冷汗,他咽咽喉頭,回想道:“我進京奔喪,樓參是跟在我身邊的……” “他人呢?!” “早已經不知去向!” 皇帝額間青筋暴起來。 晉王妃道:“樓參當年從王府離開時說是回祖籍,但瞻兒和湘姐兒了已經打聽過,樓家人很早就搬離了祖籍,樓參也沒有回去居住?!?/br> “這么說來,樓參當年留在你身邊,就是個細作?而你那么多年居然一點也沒有察覺?!” “樓參早年是國子監的先生,是經父皇同意他才來擔任兒臣丹青老師的,他到兒臣身邊時兒臣也且是個少年人,不管他跟隨兒臣的途徑,還是那些年的表現,除了這兩件可稱為不正常之事以外,都沒有可疑之處!兒臣不可能,也不敢去懷疑父皇調給我的人!” 屋里靜默。 皇帝咬牙,負起手來。片刻后他看向陸瞻和宋湘:“你們還有什么想法?” 陸瞻則扭頭示意宋湘,讓她說。 宋湘就不扭捏推辭了,她說道:“既然皇上恩準發言,那孫媳斗膽問個問題,還請皇上不吝給個答案?!?/br> “說?!?/br> 宋湘看了眼王妃,道:“倘若,當年太子殿下求娶與晉王殿下有口頭婚約的楊家小姐,皇上會否恩準?” 話說出口,晉王與晉王妃都震了震。 皇帝臉上也露出了不豫之色。 但他也履行了君子之言,回答道:“為晉王與楊家小姐應下口頭婚約的是先帝。朕并不知情。是后來楊家主動提起該為兩家兒女議婚了朕才知道有這么回事。 “所以按理說,倘若太子在楊家之前提出賜婚,朕的圣旨又已經先下了,這門婚事楊家也是得認的?!?/br> 說到這里他又肅正神色道:“但太子的一腔心意都在太子妃身上,所以這個假設不成立?!?/br> 宋湘心下笑了下。先帝訂的口頭婚約,連太子都知道,皇帝怎么會不知道。會撒這個謊,說到底不過還是心疼這對有情人罷了——當然是過去的。 剩下的原因,那便應該是皇帝與先帝父子之間的舊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