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節
這句話被他說得鏗鏘有力,字字如金鼎。 宋湘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有件事王妃方才沒有問到?!?/br> 陸瞻望著她。 她道:“我記得你派人去洛陽查駱家的事情時,曾經發現過王爺也曾派了人去那兒?!?/br> 陸瞻凝眉。 “駱容手上拿著當年抄錄的一份寧王所持的罪證,他死之后,兩份證據俱都下落不明。而皇上壓根就沒有篤定寧王是被害死的,所以他不可能會知道有這么一份罪證在。換句話說,如果皇上知道有這份罪證,那么他肯定已經懷疑上了王爺。但他始終沒有,這說明駱容的墳不會是皇上動的。 “而同時,侍衛又發現王爺的人在那段時間里去過洛陽,更甚至出現在駱家過,那么,王爺盯上駱容是為何?” 陸瞻凝眉未語。 宋湘繼續道:“就算他私下豢養武士可算是為了他默認的那幾分私心考慮,那么他去動駱家的墳,至少說明他已經知道駱容手上的秘密,這個秘密,他早年間不知道嗎?為何現在才想去查?如果是最近才知道的,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陸瞻眉頭越皺越緊。 宋湘站直:“總之,還有很多問題沒弄清楚,我覺得先不必急著全部相信王爺?!?/br> 晉王說的都合情合理,但目前并沒有證據證明他所說的,如果就此相信,那么他們便會掉進先入為主的坑里。不管怎么說,寧王的死是不正常的,他也沒有理由犯事,從這點上說,寧王被陷害栽贓的可能性還是比晉王被栽贓要大。 陸瞻這人太重感情,她不想看他因為那十七年的父子之情而失去了判斷力。 陸瞻嗯了一聲,若有所思道:“你說的是。無論如何,我父親的死是最大的疑點?!?/br> 說完他吐口氣,看看天色,牽起她道:“走吧,我們去看看母妃?!?/br> 她的手指冰涼似鐵,他又情不自禁地伸到嘴邊哈了幾口熱氣。 晉王與王妃在一起“合作”了二十多年的夫妻,依然沒有得到王妃的心,他比晉王運氣好,他要好好待媳婦兒,他要讓她覺得,除了他,誰也不配做她的丈夫。 殿里還有殘余的僵冷的氣氛。 英娘與素馨她們都在忙碌著給王妃梳妝整衣做準備。 而王妃坐在榻上,神情仍有些許呆滯。 “母妃?!彼蜗嫖罩氖?,在她跟前腳榻上坐下來。 王妃看著都坐下來了的他們,啞聲道:“你們都聽到了吧?” 宋湘默然,與陸瞻對視著點了點頭。然后仰首:“母妃,您對他的說辭是怎么看的呢?” 王妃緩緩吸氣,抬手支著額角,輕輕揉按著道:“我竟潛意識覺得有幾分真。但我想不明白,若他說的是真的,那誰又會是假的呢? “他們三個人,我算是都了解的,那時候我與太子交好,寧王把我當jiejie,至于他,我也從沒有看低過他。 “只是他處處中規中矩,既不像太子那樣寬厚親切,也不像寧王活潑可愛,加上他自己在帝后面前又十分克制,是以我與他接觸不多。 “如果說三個人當中一定有一個是壞的,我有把握不是太子和寧王,如果他沒說謊,連他也不是,那又是誰?” 這些疑問何當不是宋湘的疑問呢? 但眼前王妃的狀況明顯不適合再糾纏下去。宋湘跟陸瞻對了個眼神,說道:“這些稍后再說不遲,母妃cao勞一夜,先好好休息?!?/br> 王妃微微點頭,卻不知聽沒聽到,雙眼望著地下,并沒再有下文。 二人站起來,示意素馨她們好生照顧,出了殿門。 “母妃當真是對他沒有一些些基于夫妻間的信任?!背鰜砗蟮年懻罢f道。 “那是自然,”宋湘望著晨光下的院子,“如果關系一開始就建立在不坦誠的基礎上,被動的一方自然不會輕易交出信任?!?/br> 說到這里她看過去:“就像我若霸王硬上弓,讓你不得不從我,你會信賴我嗎?” 陸瞻怔了下,旋即跟上去:“我會的!你打算什么當霸王?” 第306章 這里不適合我了 宋湘一腳踩在他腳背上,走了。 倆人穿過廡廊回到房里,魏春早就在等著了。 “靖安王方才差人來過,說靖安王妃仍在嘔氣流淚,靖安王擔心郡王妃身子,眼下六神無主,想請世子妃幫忙拿個主意,可方世子和世子妃都不在,小的便先打發他們回去了?!?/br> 一席話把仍然還沉浸在剛才晉王和王妃對話里的宋湘陸瞻又打回了原形。 鐘氏被害的案子還擺在那里,周側妃還沒處置,這檔子事還沒完。 昨夜主要的精力原本是為了干掉周側妃,沒想到卻意外扯出了晉王這一樁。晉王所述之事未知全貌,王妃尚可靜思琢磨,對她與陸瞻而言,卻無可避免地有了影響。 從情份上而言,她和陸瞻是萬分不愿相信寧王是罪人,晉王說寧王因為自己娶了王妃,前來尋他吵過架,這事王妃不知,有沒有這回事,目前都是晉王的說辭。但連晉王妃都認為晉王的話有幾分真,那么陸瞻深受了晉王十七年養育之恩,這事就繞不過去了。 礙于此,他們再出面插手倚福宮這事,還合適嗎? “我先歇會兒,回頭你再去回那邊的話?!?/br> 宋湘打發了魏春,在榻上坐下來??粗硪活^坐著的陸瞻,兩人一時間都沒有說話。 晉王究竟有沒有參與寧王府的悲劇,直接關系到陸瞻對待晉王的態度。 照王妃所說,寧王在拿到晉王的罪證后,他也很長時間都沒有去告發,是直到晉王去寧王府找過寧王后,寧王覺得不安全了才準備進京,只是他沒來得及,就已經被皇帝“請”進京了。 也就是說,刺激寧王想告發的實際上是晉王去找他這件事。 如果晉王不去找他,他或許仍然不會告發。 從這點看,寧王哪怕真的曾因為晉王搶了“大嫂”而對二哥心存怨懟,曾經找二哥吵過架,他也還是看在了同胞情份上,忍著沒說。 但晉王卻在查案途中得到罪證后,幾次三番與太子爭執,嚷著要告發,最后甚至他寧可搶走證據也要達成目的。 即便是晉王的老師給他分析了利害,晉王是出于自保才走出這一步,那他又憑什么相信寧王和太子一定會害他呢? 所以,這說明晉王也沒有信任過他的兄弟。如果不是,那就是他當真有什么把柄,害怕太子和寧王拿到,出于害怕,這才罔顧兄弟之情去告寧王。 而寧王既然會因為二哥娶了“大嫂”而前來替大哥找抱不平,那就也說明他不是藏著掖著的人。這又與王妃所述的寧王不像。 寧王是在守靈那晚在宮中尾隨晉王入東宮后,在太子榻上撿到了那枚玉開始對太子的死起了疑心,并且從那塊玉懷疑上晉王的。 關系到太子死因,按說寧王完全可以持著這玉去尋帝后,但他并沒有,寧王在東宮撿到了二哥的玉,為何又沒有浮躁地去找二哥質問,而是冷靜地藏著這件事,只在憋得難受時,才按捺不住地通過王妃來打聽晉王呢? 晉王口口聲聲說寧王把王妃當成大嫂,對他有怨懟,但結合王妃曾經的描述來看,宋湘更愿意相信寧王只是把王妃當成能拿主意的“jiejie”。 晉王眼里的寧王,是個幼稚輕狂的寧王,而王妃眼里的寧王,是個雖然活潑但很聰明,遇到大事卻很穩重的寧王。 到底哪一面才是真的寧王? 晉王尚有機會為自己辯解,可惜寧王卻再也沒有機會為自己說話了。 “媳婦兒?!标懻安恢獛讜r已經站到了窗邊,忽然對著窗外幽幽出聲。 宋湘看過去。 “我覺得,我們或許不適合再在這里住下去了?!?/br> 宋湘端凝了兩息。 陸瞻看過來:“得知身世的時候我就覺得再在王府住下去不合適,母妃讓我繼續呆著,我知道她是為我好,因想著晉王也還需要我做幌子,我也就從了。但方才聽完他說的,我覺得,無論如何我再住下去都不合適了。 “不管他是不是罪人,終究我蒙受了他十七年養育之恩,他有罪該罰,但這份恩情我也抹不去。來日就算是要報仇,這把刀子我也親手捅不下去的。 “母妃為我付出太多了,我若繼續下去,只會持續勾起他的怨恨,對母妃不好的。 “讓他們倆之間問題變得簡單的最好辦法,是由我先退出這個漩渦?!?/br> 宋湘看著一臉平靜的他,忽然想到他先前也是這樣的平靜:“你是不是在夾壁之下,就有這想法了?” 陸瞻凝眉往下:“他們之間的問題,很大一部分是由我和我父親帶來的,總之我先亡羊補牢吧。只是會苦了你,我從這里出去,就成不了王世子了,而你也不會再是世子妃……” 宋湘點頭:“我會聽你的?!?/br> 陸瞻頓住。 宋湘緩聲道:“我早就說過,情份是相互的,既然你在乎我,那么不管你去哪兒,我自然都會跟著你?!?/br> 說到底,陸瞻會作出這樣的決定她并不意外,他向來也不是貪圖權勢的人。晉王這番說辭下,哪怕是假的,他們也不好再留下來占住這位子了。這世子之位本該是陸曜陸昀的,就此抽身出來,說不定還能與這兩兄弟結個善緣,日后好相見。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陸瞻所說,為了王妃考慮。如果他們的離開能換來晉王對王妃的坦誠,那也值得。 至于秦王漢王這邊,若是讓他們察覺到陸瞻與晉王還存有嫌隙,也是不妙,若晉王當真無愧于心,那少一個陸瞻在王府,想必對晉王來說也沒有什么損失。 “多謝你?!标懻半y免有些動容。 除此之外也沒有更多的話說,——這當口,反倒是不須多話了。 “既然你沒意見,那回頭我進宮一趟,把事情原原本本跟皇爺爺說說,然后請他允準?!?/br> 宋湘嗯了一聲:“但進宮之前,須先去見見母妃。你要走,也務必說明白,切要傷了她的心?!?/br> 陸瞻點頭,接而沉默著,再沒有說話了。 第307章 夫妻之道 晉王走出棲梧宮的時候已交辰時,宮人進來稟報后,執著茶的云側妃便出起了神。 秦氏從旁看她片刻,說道:“昨夜里,父親和王妃看著很是不對勁,他們之間不會有事吧?” 旁側的陸曜聽聞也看了過來。 云側妃垂眸看著手里的茶,到底沒喝,放回桌上:“不會的?!?/br> 秦氏吸氣不再言語了。反是陸曜道:“側妃如何篤定?” 云側妃直直望向他:“因為他們倆都還得撐起晉王府。你父親不會傻到在這個時候與王妃鬧翻,或者,他根本就不會與王妃鬧翻,因為這對他并沒有什么好處。而王妃她也從來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她當然也不會偏激?!?/br> 陸曜默語,隨后又朝著門外承運殿的方向看過去:“照側妃的話來看,他們之間確實是有不和?” 云側妃默片刻,道:“但凡勢均力敵的雙方,十幾二十年下來哪里可能毫無爭端?夫妻之道如此,為政之道也是如此?!?/br> …… 晉王與王妃昨夜里人前爭執,有許多人看見,除去陸曜與秦氏,亦有不少人在暗自揣測。 一旦有了走的念頭,思緒就忍不住朝著這個方向走了。宋湘覺得除了去稟知王妃,也十分有必要去趟拂云寺見趟寧王妃。陸瞻從晉王府脫離出來,作為陸瞻的生母,對陸瞻就有十足的權力了,這件事也須得與她商量。 還有宋家那邊,那倒不會成問題,鄭容他們總歸是無條件會接受她的,只是也得讓他們有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