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頁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暴走法師、驕陽似我、皇恩蕩漾、不配、塵埃眠于光年、北大差生、試問深淺總是辛、升龍天下、彼愛無岸/為你著了魔、末日之控制 (BL 1V1 H)
鄭大郎立刻跪下了,“回太上皇的話,這是學生的外祖父所傳?!?/br> 太上皇伸手,“拿來給朕看看?!?/br> 鄭大郎立刻解了玉佩給太上皇,太上皇摩挲著那塊玉,他自己也有一塊,長得差不多。太皇太后一輩子都在找兒子,現在已經快九十歲了,還是沒找到。 太上皇看了許久,把玉留了下來。眾人雖然覺得奇怪,也沒敢多問,宴會繼續。 鄭大郎的心七上八下的,外祖父臨終前把這塊玉給了他娘,他娘后來又給了他。外祖父沒有兒子,本以為這就是一份普通的心意,怎么現在卻被高高在上的太上皇發現了? 瓊林宴一過,大家看鄭探花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沒過幾天,鄭大郎被召進了宮,見到了傳說中那個快活成祥瑞的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仔細端詳著他的臉,沒看出什么,只能繼續問那塊玉,把來歷問的一清二楚。 鄭大郎不敢隱瞞,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說得一清二楚,太皇太后立刻派人去了青州。 沒過多久,事情水落石出。他那三十多歲就過世的外祖父,就是太皇太后的親生兒子。 太皇太后抱著他哭了一場,她可憐的兒子,年紀輕輕就沒了,母子兩個永遠天人相隔。 皇帝很大方,已經逝世的先皇五子封為親王,其妻魏氏封王妃,還活著的三個女兒都封了郡主,鄭大郎他娘也被追封為郡主。 鄭大郎眨眼成了皇親國戚,雖然身份明朗了,他始終記得伯父對他說的話。 二十二歲的鄭大郎進了翰林院,努力打磨自己,三年散館后,他外放到了云南做同知。 二十八歲時,他做了云南省府的知府,連任兩屆之后,他接下了巡撫的職位。 本來鄭大郎從做知府開始,就遵從朝廷的旨意開邊境貿易,一直和土人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但土人豈能甘心永遠被漢人壓一頭,那年秋天,云南爆發戰爭。匪首就是當年逃竄的那個許知府,當初放火的人。 許知府老了,眼見著兒子不成器,他就想多給兒子爭來一些籌碼,擴大自己的地盤。鄭大郎雖然不管軍事,但他作為云南巡撫,是朝廷放在這里的一枚釘子。他一方面要發展云南的民生和邊境貿易,還要看著鎮南王府,監督地方駐軍。 駐軍偶爾的松懈鄭大郎看在眼里,對方松懈十次,他會提醒個六七次,盡到義務,若是啰嗦十次,未免惹的駐軍首領不高興。然而,就那么一兩次沒提醒,姓許的就動了。 鄭大郎一直等著他動,他只要敢動一下,就公私賬一起算。 許知府想拿下周朝和土人之間那一塊無人之地,那是漢人和土人之間的緩沖地帶,多少年來雙方都不去占領,也不允許對方占領。 許知府要越界,云南駐軍也不肯。 鎮南王、駐軍首領和巡撫一起聯名上書,要求驅逐土人。 皇帝震怒,本來許家人當初跟著南安王造反,姓許的跑到土人那里當了匪首,朝廷嫌追責麻煩,也就懶得管他這個幫兇。如今兩邊開貿易,你好我好這個局面也不錯,誰知姓許的太平日子過久了,完全沒了過去的謹慎,快死的人了,還想來虎口奪食。 皇帝立刻下令,著云南駐軍驅逐土人,并切斷土人的一切貿易供應。 有了圣命,云南各方一起動。大家驚奇地發現,鄭巡撫居然跟著軍隊一起動了,說是要監督軍隊,同時cao心軍隊補給。他官職大,又是皇親,皇帝也應允他負責一切軍需事宜,他要跟著,誰也不能說他不對。 姓許的狡猾,不肯出戰,只說自己占領的是無人之地,未犯周朝一寸土地。 云南駐軍也不和他啰嗦,直接開打。 土人兇殘,但周朝士兵多,且有火炮。姓許的打不贏就跑,然而誰也沒想到,鄭巡撫一個文人,帶著一隊人馬立刻追了出去。 雙方在一處峽谷相遇,鄭大郎看著這個年過花甲的老頭子,想到他當年的行的罪惡之事。就因為祖父發現他私挖金礦,他就要燒了鄭家全家。就因為外祖父可能是皇親,他就讓徐氏那個賤人給外祖父下毒。 人人都以為劉文謙是因為妻兒慘死而意志消沉,最后一病死了。鄭大郎前兩年才得知,外祖父是被眼前這個賊人毒死的。外祖父死了,京城來的人無功而返,祖父沒有了貴親,就成了他砧板上的rou。 許知府知道這是云南巡撫,但不知道是故人來尋仇。 鄭大郎二話不說就命人往峽谷兩邊的山上爬去,許知府知道對方可能想從兩側的山上攻擊,立刻帶著兒子轉頭就跑。 剛跑到了峽谷口,被另外一隊人馬攔截在那里,那是鄭大郎在軍中的至交,知道他和許家的血海深仇,見他追趕許知府而來,稟報駐軍首領之后,立刻帶人前來支援。 前后有追兵,兩側山上也上去了人。 許知府對天長嘆,難道我要亡命于此! 鄭大郎也不殺他,讓人從兩側的山上倒下了許多桐油,然后對著峽谷中間射了幾根火箭。 眼見著許知府在火海里掙扎,鄭大郎冷笑,多活了三十多年,便宜你了。 云南駐軍把土人往南趕了兩百多里路,并關閉了和土人之間的貿易,只和西南諸國繼續開通貿易。 又過了幾年,鄭大郎回鄉探親。 夜里,他和伯父一邊喝酒一邊說話,“伯父,我替祖父和我爹報仇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