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頁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暴走法師、驕陽似我、皇恩蕩漾、不配、塵埃眠于光年、北大差生、試問深淺總是辛、升龍天下、彼愛無岸/為你著了魔、末日之控制 (BL 1V1 H)
五皇子并沒有走,等太子走后,他輕聲問劉文謙,“五叔,二哥這棵大樹上面,父皇準備給掛多少物件呢 ?!?/br> 劉文謙摸了摸胡須,“別人我不知道,我是做不了他的物件的,難道你想去燒熱灶?” 五皇子笑了,“五叔說笑了 ?!?/br> 劉文謙甩袖子進了書房,皇兄怎么想的他不管,但他是不會去給太子作臂膀的,他怕周家和孫家把自己撕成兩半。 看過了劉文謙,皇帝先在大朝會上把劉主事查出來的事情略微提了兩句,又夸贊了兩句鄭頌賢 ,隨后命人往西北發了一封表彰的圣旨,把鄭頌賢做的事情表揚了一番 。 皇帝精怪的很,正常人做了這么多好事,也該升官了?;实圻€指望鄭頌賢繼續在西北干下去呢,雖然不能升他的官,聽說他得了個女兒,就給福姐兒封了個清河鄉君,算作補償 。這鄉君就是個虛的,沒有一兩銀子的俸祿。 鄭頌賢可高興壞了,抱著福姐兒親了又親,“好乖乖,爹娘給你掙了個爵位來了,你喜歡不喜歡?” 福姐兒哪里知道什么爵位不爵位的,只覺得她爹親的太狠,她的小胖臉有點痛,立刻伸手拍了拍他的臉 。 劉悅薇也十分高興,“雖然是個虛銜,好歹也有個出身了。我們福姐兒這名字取得真好,有福氣 。早知道能給孩子換個好名頭,我當初應該多捐點銀子的 。 ” 鄭頌賢笑,“鄉君可以了,爹努力做大官,以后給你撐腰?!?/br> 福姐兒見爹娘都看著她笑,也忍不住咯咯笑了。 第110章 定盟約宣王北上 鄭頌賢給女兒掙了個爵位, 心里美得冒泡,立刻又投身到差事中去了。 前一陣子因著他被一群人參,劉悅薇也不大出門, 鎬京城太太們之間的來往基本都斷了。瓜田李下的,登人家的門, 萬一人家不高興,覺得你連累了人家, 反倒不好。 劉悅薇不出門, 有些人家卻主動上門了。 郭氏來的最多, 每隔幾天她都會來給郡主請安,有時候幫著帶一帶福姐兒。她生養了三個兒子, 帶孩子經驗十分豐富。不管小孩子怎么哭鬧,她都能哄好。且她性子溫和, 小孩子們都喜歡她 。 福姐兒人如其名, 不光有福氣,還是個心寬的。除了夜晚睡覺要找娘, 白天家里丫頭婆子都能抱著玩一玩,大伙兒都說她長大了必定有個好人緣 。 劉悅薇見她這樣不認生, 趕緊多撥了個丫頭貼身看著, 不許陌生人隨便抱她。 人情都是走出來的,郭氏三天兩頭過來,真心誠意對待福姐兒,劉悅薇漸漸也愿意和她說些話。 見她似乎不想回豐家,劉悅薇也不提此時,只囑咐她有空多照顧好孩子們。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劉悅薇還會給郭氏一些 , 讓她拿回去給三個兒子。 除了郭氏, 館太太也時常過來。 館同知既然決定跟著知府大人好生干,自然不能半途而廢。他眼見著鄭大人殫精竭慮了兩年多,鎬京城人口越來越多,田畝產量也上去了一點,許多貧苦人家得到救助,溝渠越挖越多 ,天干的時候不至于人畜渴死 。 一路跟著忙過來,就像看到自己原本種的一顆小樹苗越長越大,館同知除了內心成就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佩服這個年輕人。館同知雖然官職不高,但他做了十幾年的官,心里很清楚,哪個想做大事的人能一帆風順呢。參人和被參這事兒,只要自己真的沒有犯大錯,不必放在心上。 當初陛下讓鄭知府自辯,在送往京城的賬本簽名,還是館同知想出來的主意。 這回皇帝親自給鄭頌賢正名,還給知府家的千金封了個爵位,館同知越發肯干起來。 鄭訟賢也不會讓大家跟著他白干,衙門里大家的日子以前都好多了,他自己有什么,都會給大家分一些。在發往京城的折子里,也把大家的功勞提一提。 眼見著各處的溝渠都修的差不多了,館同知去和鄭頌賢商議事情,“大人,下官有件事情要和大人商議?!?/br> 鄭頌賢請他坐下,“館大人請講 ?!?/br> 館同知斟酌道,“大人,溝渠挖完了,下官覺得還得再種些樹?!?/br> 鄭頌賢嗯了一聲,“館大人說的我明白,西北這邊土質疏松,溝渠挖了,不在兩邊種樹,怕是要不了幾年溝渠就不成個樣子了?!?/br> 館大人笑道,“大人雖然年輕,卻無所不知。 ” 鄭頌賢哈哈笑,“館大人抬舉了,我要是無所不知,就不會發愁了 。種樹容易,但種下去了,萬一被人扯了,豈不白種?!?/br> 館大人摸了摸胡須,“雖然不容易,還是得種啊?!?/br> 鄭頌賢點頭,“我正要與館大人商議呢,這溝渠既然挖了,咱們總要善始善終。要是兩邊都種上數,怕是得不少樹苗呢。要是都花錢買,未免成本太大,不如咱們找幾個人自己培育一些樹苗 。也不要什么名貴品種,只要耐旱結實就行?!?/br> 館同知點頭,“這倒是個方法,要是自己培育樹苗,就是耗時一些,卻能省不少錢呢,大人好計謀 ?!?/br> 鄭頌賢吃下這一計馬屁,“館大人既然同意了,一事不煩二主,就勞煩您把這事兒落定吧 ?!?/br> 館同知拱手,“下官領命?!?/br> 商議定了此事,鄭頌賢又去了一樁心事,種樹急不得,慢慢來吧。 他在衙門里忙得熱火朝天,劉悅薇又開始繼續自己的交際。一場賬冊案,反倒讓她了解了眾人秉性。那些立刻不來往了的,要么是盼著你倒臺,要么就是墻頭草,沒有自己的主意,全靠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