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節
次日清晨,薛舍兒站在房檐前,活動著腰腿,經過昨晚的劇烈運動,他的腰背肌rou有點發麻,但精神卻好的出奇。這時安護陳從后院走了出來,看見薛舍兒,拱手笑道:“恩公昨夜休息的可好?” 薛舍兒臉上微微一紅,想起了昨夜的事情,趕忙拱手笑道:“這般‘恩公恩公’的也不好說話,不如你我便兄弟相稱如何?” 安護陳笑道:“也好,既然如此,某家便也不矯情了。薛兄你在呂吳軍中多年,對于火器定然熟悉的很,我也不瞞你,現在晉軍中火器倒也還有點,但熟悉火器使用編隊的人才卻是半個也沒,稍微懂一點的便受到重用。安兄不如將那生意的事情了了,便住在我這里吧!像你這等做到指揮使的,我尋個機會稟告上去,少則十日,多則半月,定當重用?!?/br> 薛舍兒聽到這里,心中大喜,想不到自己苦心尋覓的機會這么容易便到了自己面前,趕忙笑道:“甚好,那我先去客棧里和伙計把帳結了,再給那東家寫封書信,交代一番才好!”說罷便要出門,卻被安護陳上前攔住道:“何必這般麻煩,不如你在我這里將書信寫好,讓我派個伙計帶去,再將薛兄的行李取來,你我兄弟只在家中吃酒便是?!闭f罷便招來一個仆人,薛舍兒無奈,只得回到屋中手書一封,只說自己在這邊遇到故交,一切妥當,便寄居此地了,汝輩售賣貨物完畢后只管回去,替自己拜別東家,并將寄存在東家處的資財細軟一起運來。他害怕有人半路上察看自己書信的內容,所以在書信中也未曾留下什么關鍵話語,他此次同行的副手是個精細的,想必看了信中內容便知道該如何應對。 自此薛舍兒便留在安護陳宅中,一時間也沒有什么事情。他每日里在鄴城中閑逛,倒在酒肆中得來了不少消息。原來李存勖亡故后,晉王之位由其嫡子李繼岌繼承,繼位之后便返回北都晉陽,只留下其老臣張承業為權知觀軍容使呆在鄴城,與身為晉軍守將、統領河上大軍的李嗣源隱然間成了一種分庭抗禮的局面。只是張承業和李嗣源二人都是識大體的,而且張承業雖然身為監軍,但立身極正,凡事皆從正理出發,對李嗣源并無制肘之處,是以二人自李存勖重創之后,內心中早有芥蒂,但表面上還是一團和氣,這鄴城之中表面上還是一片平和,只要稍微有點見識的,早就感覺到了平靜的表面下的湍急的潛流。 這天薛舍兒剛剛走到安宅巷口,便看到安護陳站在那里東張西望,一副心神不靈的樣子,他還來不及開口招呼,便看到安護陳快步想自己跑來,連聲道:“左等右等總算把你這個活祖宗等回來了,快隨我去換衣服!”說話間便扯著安護陳胳膊向院內跑去。 薛舍兒見狀心中一動,表面上卻裝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樣子:“安兄你這是作甚?” “快替薛郎君換衣服!”安護陳一邊招呼奴仆,一邊解釋道:“還能有啥事,今日正式總管召見的日子,我找到個機會將你的事情稟告上去,想不到竟然立刻就要見你,回來卻說你出去外面了,還不急煞人了!”說話間早有仆役將袍服纀頭送來了,替薛舍兒打扮好了,又換上一雙烏靴,這才上馬一路往李嗣源府上去了。 二人進得府門,一路上薛舍兒小心觀察,只見李嗣源這個晉軍首將,鄴城中的實際最高權力者所居住的府邸雖然面積很大,但裝飾卻十分普通,甚至到了一種簡陋的地步。待到了一處院落外,安護陳便讓薛舍兒在外間等候,自己進院中通傳,薛舍兒注意到雖然這院落守備森嚴,但進出的將佐文吏禮節卻十分簡單,顯然這里的主人還保持著草原上游牧武士的那種誠樸剛毅的作風。薛舍兒正考慮著要如何才能完成吳王交給自己的任務,安護陳已經從里間出來了,對薛舍兒低聲道:“快隨我來,總管要立刻召見你!” 薛舍兒進得院中,只見院中站著十七八條漢子,正圍作一團,看身形氣度應該都是河東軍中的中高級將領,當中一人生的體型矮壯,五短身材,但氣度森嚴,手中正擺弄著一支火繩槍,便是晉軍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李嗣源。那李嗣源似乎感覺到了薛舍兒的觀察,突然抬起頭來,向薛舍兒這邊掃視過來,便如冷電一般。薛舍兒本能的避開雙眼,斂衽下拜道:“男女薛舍兒拜見總管!” 李嗣源排開眾人來到薛舍兒身前,饒有興趣的打量了一會跪在地上的對方,突然問道:“你為何知道我便是總管?莫非你見過我不成?” 薛舍兒額頭上立刻滲出一層冷汗來,他來之前的確察看過職方司中晉軍幾個重要人物的資料,知道李嗣源身形矮小,是以才一下子認出了此人,卻被想到露出了馬腳,情急之下答道:“總管威嚴深重,是以小人才一下子認出來的!” “哦?當真如此?”李嗣源卻是不信,他自知自己體型矮小,行伍出身,骨節粗大,粗粗看去不過是一個普通沙陀奇兵,方才自己也不過穿了件尋常袍服,此人一下子認出了自己的確十分可疑。 薛舍兒見李嗣源還是不信,心知自己生死已經系于一發之間,一咬牙答道:“總管雖儀容不足以威遠國,然床頭捉刀人,方是真英雄!” 薛舍兒話音剛落,院中頓時一片嘩然,眾將臉上都現出一片怒容,不少人已經拔刀出鞘,要將這個出言不遜的家伙一刀斬殺了。正當這個節骨眼上,卻聽到李嗣源笑道:“汝以魏武比吾,某家如何當得!”原來薛舍兒方才話語中的“捉刀人”卻是出自《世說新語》中記載的一樁軼事:三國時曹cao即將接見匈奴來使,由于曹cao自己身材矮小,恐怕為使節所輕視,便讓身形偉岸美須的手下崔季珪代替自己坐在魏王的位置上,自己則換作衛士打扮,捉刀站在床頭侍候。接見完畢后,曹cao使人詢問匈奴來使魏王如何,結果匈奴使節回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真英雄也!”薛舍兒這般說卻是辯解李嗣源雖然身形矮小,但卻掩不住真英雄氣概,自己才能如同那個匈奴使節一般認出對方,卻沒想到晉軍眾將多為沙陀胡人,質樸不文,哪里看過《世說新語》,險些丟了性命。 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更不要說是這么有水準的馬屁。李嗣源被拍了這一下,臉上的神色頓時好看了許多,他伸手扶起薛舍兒笑道:“薛壯士,安衙推說你在吳軍中做到指揮使,對于火器精熟的很,今日招你來便是讓你為我等演練一番,若是得宜,便在我帳下行走吧!” 薛舍兒隨著李嗣源手指的方向看去,直接院中地上擺放著十余種各種各樣的火器,從單兵使用的火繩槍到短炮都有,新舊程度,制作質量也是參差不齊,顯然這些都是晉軍從各種渠道弄到的,這時他腦海中閃現出臨別前呂方對他說的那句話:“只要能引得晉軍南下,先破梁國,你什么都可以告訴他們?!?/br> 想到這里,薛舍兒深吸了口氣,從李嗣源手中接過火繩槍,輕聲解說道:“小人是在吳軍中當過指揮使,但對于這火器之道也不敢說精熟,今日解說于諸位聽,若有不對之處還望海涵?!闭f到這里,他先將那火繩槍放在地上,又從懷中取出一個小木盒子,放在地上打開了,從中取出幾樣簡單的工具,將那只火繩槍拆解開來,將鐵銹和污穢處一一清理干凈之后,方才又重新安裝起來,待到完畢之后,才一邊解說一邊按照吳軍火繩槍發射的流程準備起來:“這火繩槍乃是吳軍中普通士卒所用,可以射殺五十步內的批鐵甲之人,若是齊射,八十到一百步也有效。不過這槍還少了不少部件:裝彈丸的皮盒,定裝藥瓶。通棍和支架做的不好,火繩燃燒的速度也不均勻……”薛舍兒一邊解說一邊裝彈,準備完畢后對準約莫四五十步外作為靶子的一塊木牌瞄準,扣動了扳機,最后閉上了眼睛。那火繩槍發出了巨大的聲響,一股濃密的白煙將眾人籠罩了起來,引起了一陣咳嗽聲。待到白煙散去,眾將們驚異的看到那塊作為靶子的橡木板已經缺了一個角。 “好生厲害!這可比弓弩厲害多了,便是披了鐵甲也擋不住的!” “也沒啥,你沒看見那廝準備了多長時間,有這么長時間,十條性命也給射死了!” “嗯,原來有那么多竅門,感情這火器也不是點著了放出去就行了的!” 晉軍的將領們興奮的交談著,作為在生死間掙扎的武人們,其實他們并不保守,畢竟李存勖已經用自己的生命為這種新武器的威力打了廣告。而身為晉軍主將的李嗣源從薛舍兒的一系列行動中看到的要多得多。當薛舍兒看到對方臉色的凝重的看著放在地上的那支火繩槍,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賭對了。 天意 第728章 說客4 第728章 說客4 “薛壯士,這火器在吳軍中也是這般使用?”李嗣源察看了火繩槍之后,沉聲問道。 “不錯,這火繩槍從裝彈到射擊一共有四十三個步驟,吳軍中的射手都是練習精熟之后方才上陣的!” 薛舍兒的回答在圍觀的晉軍將領叢中引起了一陣吸氣聲,作為在久歷行伍的將領,他們自然知道自己手下都是些什么貨色,要讓這些愚鈍不堪的農夫學會cao作如此復雜的武器,這簡直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個嘴快的搶先問道:“四十三個步驟?我也見過粱賊用過這家什,也沒有這么繁瑣吧?那豈不是半盞茶功夫才能發射一次?吳兵竟然用這等家什打仗,還能一統南方,當真是奇怪也哉!” 薛舍兒笑道:“將爺有所不知,你所說的梁兵裝彈迅捷大概是守城之時,有人替其專門裝彈吧!這四十三個射擊步驟乃是吳王親自訂立而成,絕無半個浪費的動作,經過嚴加訓練,吳兵每四十息便可發射一次,動作快的甚至可以三十息。臨陣之時火器射手有長槍兵掩護,可以專心射擊。別看這火器雖然使用繁瑣,但威力遠勝弓弩,便是百戰之士,身著數重鐵甲,五十步內也當不得這火器一擊,吳軍南征北討,所向披靡,與此物的確頗有關系!” 此時已經有人去看過那木耙回來了,正好聽到薛舍兒的介紹的最后兩句,接口道:“那廝說的不錯,兩指多厚的橡木板,被打了個對穿,便是床弩也不過如此,這玩意再麻煩能麻煩過床弩?” 眾將聞言頓時嘩然起來,相比起占據中原的梁國,位處河東的晉軍在人力物力上都遠遠不如,自然在盔甲還是兵械上都一直處于劣勢。雙方交起手來,晉軍沒少吃梁軍床弩的苦頭,對這等利器的威力和弱點也了解的很,與這火器一比較,威力和射程也許占些優勢,但這火器只需一人便可cao作,又不用牲畜上弦,優勢自然是大的不知到哪兒去了。想到這里,眾將投向薛舍兒的目光立刻熱切了起來,已經有人七嘴八舌的讓其再演示一番,也好看個究竟。 “薛壯士!”李嗣源提高了嗓門,壓下了眾將的嘈雜聲,他走到薛舍兒面前,問道:“你方才說吳兵的射手都將要將這四十三個步驟練的精熟,還能在戰場上依照號令前進后退,cao作自如?” “不錯!”薛舍兒不假思索的點了點頭。 李嗣源臉色微變,繼續問道:“那吳軍中這等射手只怕不在少數吧?” “依照吳軍編制,每營共有射手八百人。吳軍新軍現在有多少營小人也不知曉,不過應該不會少于二十五營,至少有兩萬人!”薛舍兒說到這里,稍一猶豫,還是將現在吳軍新軍的營數少報了些。 “這么多?”李嗣源黝黑的臉龐變得有些蒼白,顯然他被薛舍兒口中的數字給嚇住了,一旁的李從珂有些不明所以,笑道:“義父不用擔心,不過兩萬射手,一陣便可蕩平了?!?/br> “小兒懂得什么?”李嗣源冷哼了一聲:“你想想,用這等火器可不像是長槍橫刀,沒有年余苦練只怕根本就上不得陣。薛壯士,你可知道吳軍中一個火繩槍射手一年可有多少薪餉?” “每月足錢四貫,糧二石,冬夏二季更有四匹麻布,兩匹青絹的衣賜!” 薛舍兒的回答讓晉軍眾將立刻睜大了眼睛,晉軍中除了從馬直等少數侍衛親軍之外,大部分軍中士卒除了口糧和醬菜錢是沒有薪餉的,冬夏二季的衣賜要靠人品,簡單的說,大部分士兵的如果想要手頭活絡些,最現實的辦法就是在敵人的土地上搶一把,這對于還未脫雜胡氣息的晉軍將領來說,手下士兵自己給自己發餉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陡然聽到吳軍一個射手就能得到這么多薪餉,一下子晉軍諸將居然失聲了。 李嗣源卻沒有多么驚訝,顯然薛舍兒的回答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他繼續問道:“那這火繩槍射手的薪餉只怕要比其他士卒更多吧?” “總管所言甚是,吳軍中矛手的薪餉只有火繩槍射手的一半,騎兵略多一點,最多的是長,和火繩槍手隊頭相當!” 薛舍兒的回答引起了將領們的爭論,在他們看來,在一支軍隊中騎兵的薪餉應該最多,因為在古代軍隊中他們往往就是一軍的精銳,兩軍的勝負往往也是騎兵戰斗的勝負決定的。沒有了騎兵的掩護,即使一方的步兵還占有優勢,也會在接下來的戰斗中被側背突擊的敵方騎兵所擊敗,并且在潰敗中死傷無數;其次則是第一線廝殺的步卒,畢竟他們必須面對敵方密林般的長矛,白刃相交,浴血廝殺;最后才輪到躲在陣線后面放箭的弓弩手們。吳軍這樣發放薪餉,豈不是虧待了那些突入敵陣的騎兵和步卒,頗為不合乎兵法。 “呂方這般做自然有他的道理,看來吳兵是一只主要依靠火器的軍隊,騎兵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不說別的,只看他每年花這么多錢糧養了這樣一支軍隊,就可以知道這廝絕不會偏安一隅,不然光是這些薪餉就能把他壓垮了,早晚會與之一戰!”李嗣源心中暗忖道。由于古代交通技術條件的局限,像呂方這種遠居江南的對手,李嗣源所能獲得有效信息是很少的,但憑借多年的軍政經驗和敏銳頭腦,他還是立刻從有限的信息中得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立即便做出了決定,李嗣源抬起頭來,對薛舍兒問道:“薛壯士,安推衙說你現在并無主上,我府中現在還缺一個押衙,你可愿屈就?” 薛舍兒心中暗喜,自己花了這么多功夫就是為了潛伏在這河東首將身邊,他竭力讓自己的面部表情表現出恰如其分的驚喜,斂衽下拜道:“得總管收留,小人敢不盡心竭力,效犬馬之勞!” 漢水流經丹江口后,便與其最大支流丹水匯合,雖然水量大增,但由于地勢平緩,流速反而陡減。平緩的江水滋潤著兩岸肥沃的平原,這便是荊楚文化的發源地——江漢平原。此時已經是暮春季節,蒙蒙的細雨滋潤著松軟的土壤,岸邊的楊柳已經生出了指頭寬窄的葉片,在小丘上,偶爾還能看到些許紅色,那是晚開的桃杏,成群的野蜂和彩蝶,就在這些紅色上面飛舞。 若是在往年的這個時候,平曠的漢水兩岸早已滿是忙碌的農夫,田野里也會種滿各種各樣的谷物和蔬菜——但是天佑十五年的這個春天就不一樣了。昔日肥沃的土地里一片荒蕪,往日人煙稠密的市鎮已是空無一人,天空中不時升起一道道煙柱,空氣中彌漫著火藥和尸臭夾雜的味道,那是吳、粱兩軍鏖戰的結果。呂潤性在得知梁軍遣偏師由上游渡過漢水,攻克武當城之后,立即派出舟師逆漢水而上,發起突襲,焚燒摧毀了梁軍的橫跨漢水的浮橋,切斷了已經渡河的王彥章和北岸梁軍主力的聯系。呂潤性本以為別切斷了后路的渡河梁軍要么想方設法返回漢水北岸,要么全力恢復浮橋,重新和北岸的主力建立聯系。但接下來所發生的一切完全出乎了吳軍首腦的意料。均、房、襄三州那些畏懼吳軍的地方豪強們看到渡河的梁軍,感覺到風向轉了,紛紛起事,聚集部曲部屬并斬殺縣城中的少量吳軍守兵,并向王彥章所領的梁軍別部輸誠送款。從中得到了糧食、民夫還有向導的王彥章并沒有急著向襄州靠攏,解襄州之圍,而是對前來投誠的豪強大發告身,且分兵向南,兵鋒一度逼近襄州和荊南之間的重要關隘——荊門軍,嚇得留守江陵的韓家進連連向呂潤性發出告急文書,后方不穩的吳軍只得從鄧城前線抽出部分兵力,由陳璋統領,想要先將渡河的梁軍別部消滅——至少是將其驅逐回北岸,撲滅側后方的叛亂,但此次的王彥章一反往日剽悍勇猛的作風,只是派出部分輕騎與吳軍交鋒,主力卻始終飄忽不定,身處四周充滿敵意的環境,缺乏足夠情報信息的吳軍陷入了進不得戰,退不得守的窘境。 “都統制。我軍前部已經占領了前面兩個村落,但百姓都已經逃散光了,也沒有找到梁賊!足跡向西去了,應當如何處置?”軍帳中李復民對坐在上首的陳璋稟告道,此次出兵,屢立戰功升遷極快的他已經是陳璋手下的騎將了,他剛剛領著踏白騎隊占領了位于十余里外的村落——根據情報和足跡,有一支大約三百人的梁軍騎兵昨夜留宿在那村落中。這支騎兵剛剛在兩天前突襲過一個吳軍運糧隊,焚燒了三千余石糧食還有很多的干草,還殺死和俘獲了三百多民夫和許多牲畜,這對于后方已經是春耕季節,人力物力漸漸吃緊的吳軍來說是切膚之痛。 “嗯!”陳璋的臉上一片木然,仿佛方才李復民口中說的是:“吃了嗎?熱嗎?”之類的閑話,只是靜靜的看著眼前的地圖。李復民也不多言,只是恭謹的站在一旁,等待著陳璋的命令。 天意 第729章 陷阱1 第729章 陷阱1 “頑石!”此時帳中只有陳璋與李復民二人,于是陳璋便以字稱呼對方:“自出兵以來,粱賊飄忽不定,既不返回漢北,又不解襄州之圍,只是分兵四出,集犬羊之眾,到底有何意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