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九十六章意外的驚喜
“哎……”聽到電話里傳來了‘嘟嘟嘟’的聲音,傅彬就很是無奈。 這時,老章試探性的詢問道,“小傅,這個包裹還需要打開么?” “那個,章叔叔……”傅彬本打算自己來解決,不過一想,他們的技術肯定比他嫻熟,所以傅彬最后也是點了點頭。 十幾秒過后,第五個包裹被打開了。 然而,映入大家眼簾的除了兩個紙箱以外,還有一張紙條。 紙條上清晰的寫了一段話。 ‘老四,這兩箱文具用品是哥們給孩子們的禮物,雖然我知道你一定不會同意的,但我相信你一定不舍得花大價錢把它們郵回來,所以還是安心的收下吧,另外,一定要幫我把對孩子們的祝福送到?!?/br> 看到這里,傅彬不禁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不得不說,老大的這個驚喜實在是讓他太意外了,不僅如此,就連一旁的老章和其他四個村民都忍不住感嘆道,“傅彬,看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說的果然沒有錯,不僅僅是你,就連你的朋友都這樣令人敬佩?!?/br> 對于這樣的稱贊,傅彬有些哭笑不得的解釋道,“其實并不是因為我,老大才會考慮的如此周全,相反,正是因為老大的緣故,所以我才會有現在這樣的成績,在大學的時候,他就是一直照顧我的人,而且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br> 當傅彬說出這樣的話之后,老章就已經明白他這么說完全是出于謙虛。 畢竟對于一個人來說,一些習慣和生活方式的確可以被別人感染,但是像道德和品質來說,是很難輕易的發生改變,縱使傅彬所說的那個老大在大學期間影響了他,但在老章看來,這并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因此,老章也只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并沒有再多說什么。 最后,經過他們五個人的清點,發現傅彬宿舍的老大自掏腰包所郵寄來的包裹里面包含著五十多本精致的課外書,一百多個精美的文具盒和一些開發智力的玩具。 看到這些物品之后,在場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再一次感慨,畢竟這些都是他們根本想不到的。 到后來,傅彬又給老大打去了電話,專門感謝了一番。 不料,迎接傅彬的是一頓臭罵。 “老四,你丫的竟然和我這么客氣,別忘了,我可是老大?!?/br> 被老大這樣‘委婉’的訓斥了一番,傅彬也不再繼續客氣,而是一本正經的說道,“老大,既然這樣,那我就不和你客氣了,不過,我還是要向你表示感謝?!?/br> “老四,你……” “老大, 我是替孩子們感謝的,這個謝意你不能不接受吧?” “這……好吧, 算你小子幸運,不然我饒不了你?!?/br> 當老大說完這句話之后,兩個人齊聲大笑了起來。 待傅彬和老大再一次結束通話之后,老章五個人已經將紙箱全都整整齊齊的擺放到了一起,只等傅彬一句吩咐,他們便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學校。 不過,傅彬并不打算直接將書本發給孩子們,而是準備搞一個小小的儀式,當然,傅彬這么做并不是為了顯示他的功勞有多么的偉大,相反,他只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這些書來之不易,要讓他們從小就要知道感恩。 因此,傅彬將他的想法告訴了老章等人。 而老章等人在得知了傅彬的想法之后,全都驚訝的瞪著大眼睛,完全沒有想到這樣如此簡單的一件小事竟然起了大作用。 隨即,老章率先回應道,“小傅,接下來應該怎么做,你盡管吩咐?!?/br> “吩咐談不上,只是先將這些東西在這里暫放一天,待我和常校長商討出相應的結論,再把它們送到學校?!?/br> “好,我們明白了,小傅,你趕快去找常校長吧,剩下的就交給我們吧?!?/br> 說完之后,老章便示意其他四個人開始行動,但傅彬卻認為他就這么走了不太合適,因此,傅彬也不顧他們的反對,直接上手幫他們一起往倉庫里抬這些紙箱。 經過二十多分鐘的齊心協力,十多個紙箱終于是從院子里轉移到了小型倉庫。 就在傅彬準備離開的時候,他特地向老章等人鞠躬示意,以表示真誠的謝意,但老章等人在他剛剛彎腰的時候就把他扶了起來,同時還不停的埋怨道,“小傅,你再這樣,我們以后可什么都不管了?!?/br> 到最后,傅彬拗不過他們五個人,所以只好口頭感謝了一番,便離開了快遞點。 然而,當傅彬走進學校的時候,他發現王叔在那里一個人辛辛苦苦的制作著桌凳,所以,他趕忙走過去,一邊幫忙,一邊詢問道,“王叔,真是辛苦您了,您不是說只有晚上才有時間么?怎么白天就來了?!?/br> 得知是傅彬,王長貴便停下了手里的活,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一臉興奮的解釋道,“小傅,我已經來了三天了,之前和你說的只有晚上有時間那是因為當時在幫村里的其他鄉親們制作小凳子,現在小凳子已經做好了,所以我白天也有時間了,再者,孩子們的學習比其他都要重要,就算不賺錢,我也不能耽誤了他們?!?/br> 聽到王長貴如此耐聽的話,傅彬也是欣慰的說道,“王叔,真為我們村能有像您這樣的好人感到高興,我相信孩子們一定不會忘記您為他們所做的一切?!?/br> 被傅彬這樣感謝之后,王長貴也是擺了擺手,像傅彬平常一樣婉拒道,“哎……如果不是你,我根本沒有這樣超前的意識,如果要感謝,就讓孩子們感謝你吧,我只是幫他們做一些桌凳而已,并沒有重要可言,要說起大作用的,那還得是你?!?/br> “這……” 傅彬本想解釋,但他卻不知道該和王長貴說些什么,恰巧一旁有十幾套已經做好的桌凳,因此,傅彬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桌凳上。 經過觀察,傅彬發現王長貴所制作的桌凳和之前的不太一樣,尤其是拐角處,之前的尖銳早已消失,取代的是滑潤的圓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