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皇上你真會開玩笑,話本就是話本當不了真,皇上你每一次那啥不是有內監記錄的嗎? 不可能混淆皇家血脈的?!?/br> 吳靜香說道,這種事能隨便說嘛,有也是沒有的事。 但是她心里卻嘀咕著,該不會皇上最近察覺自己被戴了綠帽子,看來這皇宮不能經常來了。 “包拯的故事不錯,可以多寫幾本? 這種為民請命的清官罕見?!?/br> 齊皇似乎是在感慨道。 “陛下心胸開闊乃一代明君,在陛下的治理之下,類似包拯的官員會越來越多的?!?/br> 吳靜香拍著馬屁。 “剛才在朝堂之上,你似乎對經商很有興趣? 你在桂南似乎有很多的買賣?” 齊皇突然轉移了話題。 “皇上,民女做的都是些小本買賣,上不了大堂。 況且民女只是拿小頭,大頭都是王爺拿的,跟在后面喝點小湯而已?!?/br> 吳靜香毫不猶豫地祭出姬寒尋,讓他在前邊頂著。 第132章 “朕看你做買賣很有一套,至少目前沒有賠本的生意?!?/br> 齊皇饒有意味地說道。 “哪有? 賠本的買賣陛下是沒有見著?” 吳靜香納悶這齊皇究竟何用意,圍繞著她的買賣繼續追問,她賣的東西貌似沒有犯法,難不成是沒有繳稅,才被一直追著問,可是繳稅問題也不是她處理的。 “陛下看的都是明面上的成果,暗地里我為了開發這些項目,花費的時間、金錢,陛下是沒有看見?!?/br> 吳靜香訴苦嘆氣 道,“就比如這兩個月來,草民一直做研究,不僅賠本,還得冒著生命危險,這實驗極不穩定,一有問題就爆炸。 民女現在還能在御花園里與陛下聊天,一定是受了陛下的庇護?!?/br> “陛下只看見我成功研發出來的東西,在市場上掙錢,卻不是我前期還有無數失敗的東西?!?/br> 吳靜香頓了頓繼續說道。 “哦? 那挺不容易的?!?/br> 齊皇吃飽放下碗勺輕嘆,“靜香??! 朕也很不容易,一會兒要打戰、一會兒又是雪災、洪災的,國庫的銀子白花花的往外流,為了節省開支,朕已經大力縮減了后宮的開支。 這早膳也只剩下一碗粥了?!?/br> 齊皇是向她在哭窮嗎? 太醫應該怕你三高,早上哪敢大魚大rou伺候著,早上小碗小米粥健脾養胃恰到好處。 吳靜香想了想從懷里掏出三枚銅錢,放在桌上,可憐巴巴地道,“陛下,民女最近也是窮巴巴的,身上也僅剩著三枚銅錢了,看著雖不多,也是夠買個燒餅了?!?/br> 齊皇對吳靜香翻了個白眼,朕是缺那三枚銅錢的人嗎? 這丫頭平時看著挺機靈的,怎么看不出朕話里的意思。 “剛才在御書房里你說的找贊助商一事,切不可再提了?!?/br> 齊皇似乎在警戒道,“朝中的大臣多對經商鄙夷,他們認為商人不事生產,利用他人能力為自己謀取私利,口舌如簧,滿嘴謊言,唯利是圖,盤剝了原本屬于百姓的財富。 何為商人,便是傷害別人?!?/br> 齊皇的話語在耳邊鳴響,吳靜香陷入了沉思,封建王朝意向重農抑商,大齊也不例外。 為何重農,只有在土地上種植收獲大量的糧食,國庫糧倉爆滿,內無糧荒,百姓才會安居樂業,人才丁旺。 這樣才無內憂,百姓不易發生動亂。 面對外敵。 也無需懼怕。 抑商,無非是商人可以大量囤積財富,容易發生動亂謀反,而是對金錢的追逐,會使許多百姓“舍本逐末”荒廢田地,外出經商。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生產力落后,需要大量的勞動者留守土地。 “陛下就是這樣看待的商人,是否太過偏見了?!?/br> 清風吹拂著吳靜香的衣角,四處飛揚。 “商人無非便是做買賣,把東邊的東西,賣到西邊,盤活了市面上的經濟,互通有無,還是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南方盛產大米、絲綢,北方盛產小麥,若沒有了商人在從中活動,我們居住在京城,怎么能吃得上南方的大米,穿著南方紡織的衣裳?!?/br> 吳靜香說道,她停頓看了齊皇的面色如常,才敢繼續說下去,“陛下你說商人盤剝了百姓,可曾經想到若沒有商人收購,那些東西在百姓手中便無法變現,與廢物無異。 就像您身上的絲綢料子,若不在有商人運往北方販賣,那南方的布坊是不是就大量囤貨了,他們沒有銷路,也不會在購置農民養殖的蠶繭。 那你說百姓還會種桑養蠶嗎?” 吳靜香挺直了身子,頭頭是道,一如往常在太學授課時嚴肅的樣子。 她知道一個國家若沒有商人,打壓商人,這個國家的經濟便不會發展。 后世之中,多少官府的官員求爺爺告奶奶,對有大項目的商人,甚至使出了月下追韓信的招數,為了不就是招商引資,發展地方經濟。 “你這丫頭,做了幾筆生意,尾巴翹上天了,居然敢當朕的先生了?!?/br> 齊皇神態自如,言語極為爽朗。 “這商人真有你說的這么好,朕就沒有那么多頭疼的事兒了?!?/br> 齊皇開玩笑地說道,“每年商人交上來的賦稅也沒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