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鄭文仲說道。 “秋收在即,新一輪的稻米又快入谷倉,米商應該不會牟利多少吧?” 吳靜香不太肯定,“何況這糯米,栽種的不多,又不是尋常種的稻米?!?/br> “就是因為少,更容易哄抬價格。 為師更擔憂糯米價高之后,來年百姓會加大糯米的耕種,尋常吃的稻米少種,來年米量減少?!?/br> 吳靜香細想,師父的擔憂不無道理。 糯米砂漿建造法推廣之后,普通的百姓人家定然舍不得花錢買糯米建房子,而富足之人,在建新房之時,必然會舍得。 另外大齊朝的朝廷的土木工程,例如城墻、河堤,修建行宮,必會用上糯米,一來二去糯米用量大大增大。 短時間內,糯米產量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百姓因利益使然,必定多種糯米稻。 哎,思量想去,還是生產落后。 今年在百姓人家推廣糯米砂漿建造,無外于癡人說夢,元宵給了她一個坑。 師父給他們看的書中記載,“今一夫挾五口,其服作者不過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 百畝之收,不過二十鍾?!?/br> @1吳靜香稍微換成后世的算法,畝產200斤左右,這還是精耕細作之后的最高產值,可能還達不到200斤的標準,150左右也有可能。 縣志嘛,官方說辭,肯定是往好的說,某躍進時期更為夸張,她懂的。 不過在后世有了袁爺爺的雜交水稻,畝產七八百斤還是有的,一對比,大齊朝的稻米產量真的很低。 思量間,吳靜香不由地跟著師父走到河邊,這才看清了這數十個大漢是在舂米。 他們一人一手拿著一根大棒槌,底下一個盛器,簡單地描述便是放大版的搗藥罐。 用棒槌不斷地砸谷子,把米糠砸掉。 舂米是一個繁重的勞務,它并不復雜,卻是一個力氣活。 要舂一臼米,至少兩三百下,花費半個時辰。 譬如這些舂米的男子,氣喘吁吁,大汗淋漓。 “木叔,這是?” 吳靜香忍不住開口,她爹爹之前都是買已經舂好的大米回家,她不知舂米還在使用這些簡單的工具。 “今天去米鋪,這糯米舂好已經賣光了,我就買些回來自己舂?!?/br> 木叔解釋道。 為了更好的保存稻米,基本上大米是現吃現舂。 吳靜香瞧著大漢重復的機械動作,詢問師父道,“大齊所有的大米都是如此脫粒去糠?!?/br> 鄭文仲不知自家徒兒為和如此發問,點頭應道,“嗯。 大齊很多女子犯罪之后,會被罰去舂米?!?/br> “師父,我有一物名為石碾,此物可以將稻米去糠,比這舂米更為快速、省力?!?/br> 吳靜香小聲地說,此時的她聲音愉悅,如那黃鸝鳥歡叫般輕快,蔚藍色的一群隨風飄動,更添了幾分的仙氣。 “何物? 我倒是很好奇。 石碾本知府未曾聽說過?!?/br> 耳朵靈敏的知府大人湊上前,插在師徒中央,遠眺著前邊金色的稻田。 “靜香得的胡言亂語,大人,小徒弟胡說罷了,當不了真。 如果弄不出石碾來,看大人怎么罰你?!?/br> 鄭文仲板著臉,嚴厲的呵斥道。 “吳姑娘這么一說,我有點興趣。 吳姑娘你制作出此物,別忘了給你木叔捎上一個?!?/br> “你們怎么偷聽人家講話?!?/br> 吳靜香故意氣惱地說道,女兒家般氣沖沖的跑了出去。 惹得他們幾人陣陣發笑。 石碾的制作,她之前在農村扶貧的時候,村子里的許多人家還用著,大致的造型,構架她心中有數。 剛才她跟元宵抱怨任務難度太高,可否降低難度,這個任務,擺明了就是為難她,桂南城的平民百姓,半年內怎么可能用糯米建房子。 別說他們的房子沒塌,就算是塌了重建,也不可能用上糯米,過年都不舍得用來多包幾個粽子。 “元宵,我懷疑你在肖想的我任務豁免權,故意派發超綱任務整治我,好收回去。 我要去星際投訴你?!?/br> 吳靜香威脅道,推廣糯米建造法,看似簡單,實則里面的坑無數。 比起逛一圈神仙山,這個任務難度太大,還有時間限制,還要救老百姓,細想里面暗含了好幾個任務疊加一起。 “宿主,我冤枉?!?/br> 元宵頭頂著哭喪地表情包,“你我現在一體,我怎么可能挖坑給自己呢? 我們系統也有排行的,完成的任務越多,排行月前,我也是一個有追求的系統?!?/br> “宿主,我剛剛查詢了,確實是有人想暗箱cao作,抽回你的豁免權,然后私自扣留,為他所用。 對于這種行為,我已經舉報了。 相信總部那邊很快回消息?!?/br> 元宵對此也恨牙癢癢,居然有人看它品級低,想截胡它家宿主的豁免權,也不想想,它是誰制造出來的,它的系統等級可跟那些垃圾不一樣,可以越級上告。 夜已深,吳靜香秉著燭光,將記憶中的石碾畫出大致的草圖,明兒她就拿著這張圖紙找知府,誰叫她窮,沒有銀子自己打造出。 有人愿意走公款報銷,自然是走公款。 “宿主,有消息了,總部回話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