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趙國新政
十年對于一個人來說,可能是百歲生命的十分之一,而對于一個邦國來說,無非是其社稷綿延的一個瞬間罷了。倘若這個邦國能夠千秋萬載的統治下去,那十年更是滄海一粟,毫無可以紀念的意義。 不過,趙王雍十年,是趙國人不得不紀念的一個日子。在前一個十年里,由趙雍推動的變法,徹底改變了趙國的面貌。 首先,趙國的領土拓展了千里,囊括了仇敵中山的大半部土地,和燕國相交,向西則吞并了林胡、樓煩的土地,直達陰山山麓,和匈奴做起了鄰居。國土面積越過了秦國和齊國,成為僅次于楚國的存在。不過,去年的澠池之會之后,秦王和趙王會盟,秦王保證暫時不攻打韓國,轉而南下攻擊巴蜀之地,如今戰局非常順利,吞滅巴蜀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一旦巴蜀為秦國所有,那么國土面積將和趙國在伯仲之間。 其次,趙國的戶數翻了何止一番。在趙國鼓勵耕種,抑制商業,和不斷開放荒地為流民所有的支持下,趙國的人口數一舉超過之前歷任趙侯所擁有的人數,將近三百萬,在中原各國中,可謂鼎盛一時。 其三,人口的增長隨之而來的就是糧食產量的增收。特別是趙雍在新設立的北方五郡,趙國與齊國、中山國之間的河間郡、邯鄲郡都設立的軍屯制度,而且將罪大惡極的囚犯遷徙到這些邊境地區開放荒地,導致趙國的糧食產量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趙雍曾和鹖冠子商議過,趙國新政將以十年之期為節點,漸次推進。如今十年之期已過,趙國的進一步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 首先,趙雍下令,將之前較為粗糙的軍功爵制再一次進行改革。重新厘定爵制等級制度,建立“君、卿、大夫、士”四級制度,其中君、侯并列,不同在于君屬于賜爵,候屬于賞爵,用以賞賜歸附之功者。卿分上卿、亞卿、少卿三等,上卿和客卿并列,但是上卿屬于賜爵,客卿屬于賞爵,用于賞賜別國來趙國的優秀人才;大夫和士各有等級之屬。 第二,軍功爵制的改革也推動了趙國官職體系的重新建立。建立以白虎殿為中心的五卿制度,以“司徒、司空、司馬、司寇、御史”為核心,負責國家具體政策的審議和制定,爵位在君候一級可擔任,御史以大夫爵充任。 設立太常、中尉、少府、宗正、廷尉、國尉六職六寺,由上卿、亞卿擔任主官,亞卿、少卿充任副職或職屬。其中 太常掌邦國禮儀之事,凡屬內外禮制之屬,皆為太常所負責;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