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我就想,我剛才,咋就那么沒用,沒能保護好你……” 這是來自牧羊青年真心實意的懊悔。即便伊南沒有受傷,他依舊感到深深受挫。他的心理,伊南不難體會。 于是她轉過頭,豪爽地拍著對方的肩:“可是大兄弟……只要一想到有你在保護我,我就很安心哦?!?/br> “放心吧,你一定會越來越強的!” * 這一出“夜襲”的鬧劇過后,第二天旅行團輕裝上路,路上只剩一駕牛車和一輛兩輪手推車。 但出發時帶出來的食物已經消耗掉了一大半,就算少了一輛車也沒有太大影響。相反,留下的那一輛手推車用料更加精良,出故障的幾率也小些。 而古達離開之后,旅行團果然沒有再受到任何sao擾,每天都過得波瀾不驚,以至于年輕人們對于“旅行”這件事本身已經不再有額外期待,他們現在唯一希望的,就是能見識一下烏魯克——屬于女神伊南娜的城市。 伊南一路上已經聽說了很多關于烏魯克的傳說。據說烏魯克的奠基,就是巫師丹主導的,原本只是一個小村落,但這個村落發展得特別好,周圍便漸漸出現了一批衛星村落。 后來隨著村落數量和人口的增加,這些村落干脆連成了一片,成了一座“城市”。 但伊南口中的“城市”這個詞,在杜木茲他們這里依舊很新鮮。他們只知道這一整片地方都叫做“烏魯克”。 據說烏魯克最中心的地區就是伊南娜神廟,以伊南娜神廟為中心,周圍主要是屬于神廟的財產,包括祭司們的住所,見習祭司和會計們的住所和工作的地方。再外面一圈才是富人和普通居民的產業。 “會計?”伊南聽說這個崗位的時候十分吃驚。 “對,就是管倉庫的人?!倍拍酒潪樗忉?,“從各地送到烏魯克,進獻給神明的麥子、蜂蜜和牛羊……各種祭品,都要經過他們的手清點,才能進入庫房?!?/br> 看起來這個社會已經出現了相當明確的社會分工。祭司和他們的從屬人員,都是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他們借助各地居民對于神明的崇敬,收集各種生產資料,養活了一大批人。由這一批人帶領各地居民,修建神廟,舉行祭祀,繼續鞏固人民對他們的信任。 這就是烏魯克出現并不斷發展的原因。 旅行團一面閑聊,一面發現周遭的低矮民居越來越多,越來越密,“村落”與“田野”的界線已經越來越模糊。 而遠處,一座高大的,用磚塊和土石堆建而成的神廟出現在天際線上。 這就是烏魯克——自然形成的城市,但因為沒有城墻,城和城郊實際沒有明顯的界線區分。 伊南他們已經抵達了烏魯克的邊緣。 天色已晚,旅行團只得尋了一處開闊地,征得主人同意之后,暫住一晚。第二天他們繼續進發,目標是地平線上的那座神廟——畢竟要搞到“圣婚典禮”的黃牛票,總得先去典禮的舉行地點看一看才行。 他們一行人剛出發,突然聽見一聲暴烈的馬嘶,循聲望去,只見附近一處空地上圍了一群人,正中是一只高大的棗紅色野馬,正高高地人立起來,揚起一對前蹄。 伊南精神一振:她終于看到了馬。 很好!這證明,馬這種牲畜,目前確實列在人類的馴化清單上。 ——但是,被馴化的馬匹顯然還不包括眼前這一頭。 人群中有牧人大聲唿哨,揮動著皮制的繩圈,想要套住馬脖子。但是那匹駿馬十分狡猾,避開了所有繩圈,甚至沖出了人群,直接朝伊南這邊直沖過來。 第29章 公元前5500年 從繩圈之中左閃右避的野馬, 突然一個加速,從人群的一個缺口中沖了出來,迎面遇上了伊南他們的旅行團。 牛車直接擋住了烈馬的去路。馬兒原本在疾沖,這時突然一個急停, 長嘶一聲, 人立起來。 牛車的行動卻極其緩慢, 長長的車身橫著, 直接攔住了烈馬的去路。 暴烈的野馬:“咴咴咴——” 拉車的老牛:“哞——” 牛就是不急,馬也沒有辦法。 就這么片刻的耽擱,人群立即圍了上來, 重新將馬匹的去路擋住——順帶也將伊南他們所有人也圍進了人圈里。 “是外鄉人幫咱們擋住了這匹野馬!” 手里提著繩圈的馴馬人大聲向旅行團道謝, “遠道而來的人們, 謝謝你們, 能再幫我們擋上一會兒嗎?” 伊南他們當然沒問題。 也有人注意到了牛車:“你們這頭牛也挺出奇,怎么背的貨不在背上, 都在后頭拖著?那……那是什么?” 但這時野馬和人的爭斗再次上演。這次繩圈套上了馬頸, 一個馴馬人緊緊地拉住了繩圈, 另一人猛地躍上馬背。 這棗紅馬性情暴烈,一旦察覺到脖頸被縛,背上有人,登時亂踢亂跳, 時而人立,時而猛踢后腿。馬背上的人還未坐住, 已經被從馬背上甩脫, 甩在地上, “唉喲”連連。一旁拉著繩圈的人也拉脫了手, 使勁兒抱著手掌, 嘴里發出“嘶”的聲音,應當是手心被擦傷,傷得不輕。 在眾人的齊聲咒罵聲中,棗紅馬脖子上甚至還套著繩圈,卻已經得意地“咴咴”嘶鳴,似乎在說:看誰還能奈何得了我! “祭司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