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兩人和一大群羊,就這樣一前一后,回到了提比拉村子里。 暮色已沉,聚在村前廣場上練了一天“車技”的少年們已經各自歸家。家家戶戶的陶制烤爐里也已經升起炊煙,想必面包正在烤爐里膨起。 杜木茲收起了骨笛,回頭望向伊南,眼中帶著詢問,似乎想知道伊南今晚想要“屈尊”去哪家“蹭飯”。 但他一回頭,就見到伊南立定在原地,目光警惕,望著遠處兩排村屋之間的小巷不出聲。 見到杜木茲的眼光轉過來,伊南趕緊給他使了個眼色。 杜木茲順著伊南的眼光看過去,只見暮色深沉的小巷深處,一座村屋背后,露出一片亞麻長袍的袍角—— 這片袍角,是用珍貴的青金石染料,染成的寶藍色。 第27章 公元前5500年 巴德與提比拉兩個村子的年輕人一起出發的那天, 兩個村子真的勻出了一頭牛,借給了伊南的“烏魯克旅行團”。 這對兩個村子的老鄉來說是真的下了血本:雖說眼下是冬閑,但是兩個村子都盤算好了要挖掘水渠, 輔助來年開春時候的灌溉與排水。牛這種吃苦耐勞的牲畜,實在是村子里的寶貝。 但好在兩個村子新制出不少牛車與手推車, 為農人與牲畜們分擔了不少勞動, 兩個村子在精打細算之后, 還是決定, 讓伊南和她的旅行團帶一駕牛車上路。 這駕嶄新的牛車,正是車前有轅, 牛身上掛著軛,牛的雙肩處著力, 與當初小黑狗身上掛著的“繩圈”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頭被勻出來的黃牛,被套上挽具之后, 老老實實地“哞”了一聲, 帶動牛車向前走了兩步, 似乎相當輕松,沒有什么不適。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 不過旅行團可沒好意思往牛車上坐人。牛車上放著的,都是各人的行李、衣物、日常用品。伊南加上一群少男少女,所有人的東西就裝了滿滿一車。 這車上除了各人自用的物品之外, 還有一樣——村里新制的麥芽糖。 麥芽糖是用大麥發芽之后的麥芽與面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的,只需要溫暖處發酵一個白天,將發酵之后產生的湯汁倒出來, 再用小火慢慢地熬,熬到成為粘稠的糖塊, 再在糖塊表面撒上面粉, 晾涼后切成一塊一塊的。這種用大麥制成的甜味零食就做成了。 嘗過麥芽糖之后, 村里人都覺得這東西的甜味不比蜂蜜差。而村里存下的那一點兒蜂蜜早先都被當做祭品,交給烏魯克來的祭司了,現在有了麥芽糖,正好給兩個村子的孩子們解解饞。 伊南也順手帶上了幾大包,一來在關鍵時候這種零食可以充饑,臨時提高一下血糖水平。二來她也很想看看這種零食在烏魯克有沒有市場。如果有,她這就可是又為這兩個村子出產的大麥找到了一條致富的新出路。 至于啤酒,因為釀造所需的時間較長,再加上她還沒能找到“啤酒花”這種神奇植物——啤酒就暫時還列在伊南的“愿望清單”上,尚未實現。 一切準備就緒,伊南回頭望望她的“旅行團”,除去幾個年輕人最終決定在家鄉務農之外,最終有十個“團員”決定跟她一起出發。團員有六個少年,四名少女,年紀都在十四到十八歲之間。 這些年輕人的家長們大多面露不舍,但是沒有人對此行表示特別擔心,也沒有人擔心伊南會把一群少男少女拐帶跑掉。 胖胖的哈姆提老爺向他的胖小子揮手告別:“如果神明愿意留你在烏魯克,你就留在那里,到時候千萬記得給家里遞個口信,叫阿克家的帶回來!” 瘦成一條的阿克老爺登時反駁:“咋不是我那小子留在烏魯克,你家的把口信捎回來?” 兩人立馬吵成一團。 相反,這兩家的孩子最近一直在幫伊南干活,大家相處得十分要好,就像是兄弟一樣。見到兩位老父親一言不合就又吵了起來,兩個少年只能聳聳肩,彼此看一眼,然后都笑了。 伊南卻很好奇:還會有人留在烏魯克的嗎? 小哈姆提看見伊南一臉疑惑,趕緊解釋:“以前我們村就有人被祭司挑中,去烏魯克參加‘圣婚典禮’的,就有在烏魯克被選中成為候選祭司,留在那里的?!?/br> 伊南沉思:原來竟是這樣??磥頌豸斂搜堄^禮嘉賓,不止是斂財這一個目的,還有吸引人口的用意。 小哈姆提看見伊南明白了,趕緊又補一句:“別聽爸爸他們斗嘴,其實大家都覺得,今年是跟您去,大家留在烏魯克的機會,沒準還大一點?!?/br> 伊南:……?這什么情況? 這村子里的人,都已經猜到她去烏魯克又是要“搞事情”的嗎? 還沒等她轉過這個彎子,哈姆提和阿克已經吵完和好,一胖一瘦,同時在臉上掛足了笑意,一起向伊南微笑招手。 看來大家對她都很放心,相信她能夠信守承諾,將這些孩子順利地帶到烏魯克去,再平安地送回來。 “南,我們該出發了嗎?” 伊南“嗯”地隨口答應一句,但她還是停留在原地,望著身后的村落。 她在等杜木茲——她親口邀約的,這個牧羊人竟然一直沒答應她。 伊南心想:她竟這么失敗嗎?生平第一次邀請一個男生,關鍵這個男生還算是她的“緋聞對象”。 相處了這幾天下來,杜木茲真的,就一點都不想陪她一同前往烏魯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