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趙世華有句話沒有說出口,但夫妻兩個都明白。以現在趙家和錢大人的關系,若錢大人有這個心完全可以直接開口。既然大人沒有開口,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不同意。從現在看來,大人應該是不知道。而大少爺不告訴錢大人,不也說明了他知道大人和夫人不會同意嗎? “以后別讓囡囡跟大少爺單獨出去了?!壁w世華叮囑道。 “我知道?!鳖櫷鹉锊挪挥谜煞蚨谀?,她早就決定了,以后錢家給的東西一律不要,她去錢家也不再帶安然一起去。以后,她就把安然拘在家里好好學女紅。 安然如果知道坦白的結果是被關禁閉,不知道還會不會這樣老實。 第二天,錢寧托安齊帶給安然的糕點就被退了回去,錢銳托安南給安然的零嘴也被退了回去。 錢銳什么都沒有問,心里已經明白肯定是被趙師爺和顧宛娘知道了。但錢寧卻不明白,當晚回家就找到文夫人發脾氣。 文夫人問清楚了事情,心里也疑惑。難道趙家已經知道寧哥兒和然姐兒不合適?還是知道了銳哥兒的心思?聯想到昨晚兒子一臉沉郁,她基本上肯定是錢銳這邊的事情讓趙家知道了。 文夫人知道小兒子的脾氣,這話也沒有跟他明說,只說他這樣每天都送東西會讓人非議然姐兒,這樣對然姐兒的名聲不好。好說歹說,好不容易才將這小霸王安撫下來。當晚,文夫人無奈之下,只好將長子的心思透露給錢鵬陽知道。 聽到兒子居然對趙師爺家五歲的然姐兒有意,也把錢鵬陽嚇了一跳。之前他一直以為兒子是大了,想要當爹了才喜歡那個孩子的。但震驚之后,他細細一想,特別是想起明鏡大師所說,兒子正是因為和那個小丫頭接觸多了,才有了封侯之相,又不由得認真思考起這個可能來。 兩個孩子的年齡確實相差太懸殊了,但如果娶了那個丫頭能讓額日子封侯,就是再等十年有如何? 錢鵬陽是男人,他首先考慮的不是子嗣傳承,而是建功立業。孫子晚一點生有什么要緊?兒子的前程才最要緊!只是明鏡大師的話不能外傳,他要如何說明家族里的長輩呢?要不先斬后奏? “老爺,您看這可怎么辦才好?”文氏見丈夫滿臉嚴肅,擔心他發怒責打兒子,便想著如何為兒子說幾句好話。 錢鵬陽沉吟道:“依你看,此事趙師爺可會答應?” “???”文氏怔了,丈夫居然同意?這也太荒唐了?然姐兒才五歲,五歲??!“老爺,然姐兒才五歲!” “我知道。唉,要是然姐兒再大五歲,或者我們銳哥兒小個五歲,那就好了?!卞X鵬陽想著,要是自己的寶貝女兒,怎么也不肯將她訂給一個年紀足以做女兒父親的男人。更何況兒子這么大了,難保這十年不會納妾生子,趙師爺又是個愛女如命的,只怕他不會樂意。 “老爺,今天趙家不肯收寧哥兒送去的糕點,這不是已經說明了他們的態度了嗎?”文氏壓根兒沒想過這事能成。她可早就想抱孫子了,怎么能答應這樣荒唐的婚事? “但是之前不是他們主動提的嗎?”雖然有這個心理準備,但聽說趙師爺家拒絕了自己的兒子,錢鵬陽心里還是老大不舒坦。他的兒子這樣優秀,連明鏡大師都說有封侯之相的,趙家居然還嫌棄? “老爺,趙師爺一開始提的是寧哥兒。寧哥兒今年九歲,比然姐兒大四歲,年歲正相當??射J哥兒足足比然姐兒大了十四歲,這年紀成親早的,孩子都有然姐兒這么大了。趙師爺那么疼女兒的一個人,如何肯答應?” 錢鵬陽想了想,覺得妻子說的也有道理。 “這樣吧,等鄉試以后,趙師爺若中了舉,我跟她商量穎兒婚事的時候,再提提看。我們銳哥兒此次鄉試希望也很大,就算年齡大了點,也不算辱沒了那個機靈的小丫頭?!?/br> 文氏聽丈夫都這么說了,自然也不好反對。她暗自想著,如果女兒在京里為兒子相到合適的婚事,說不得老爺就會改變主意了。 ☆、第五十五章爹爹中舉安然定親 四月底,油菜籽開始收割了。 錢鵬陽不放心,趙世華也是第一次大面積地種蕓苔,對此也不敢拍胸脯作保證。為此,錢鵬陽特意讓趙世華回老家看看蕓苔收割榨油,及時收集經驗和數據。 因為兩個哥哥要上學堂讀書,娘親要留下照顧兩個哥哥,都不會跟趙世華回去,安然遲疑了一下,還是決定留下。她實在不想面對大伯娘,能不見就不見吧! 到五月中旬,趙世華才回到縣城,隨后沒幾天,顧家香油坊就開始高價賣菜籽油了。趙世華種的蕓苔不算多,但顧家買的、與人合作種的蕓苔就有數千畝,也榨出幾千斤菜油來。 當然,菜籽油榨出來了,安然家是第一個試用的。 安然讓娘親用大火炒了幾個素菜,也沒加什么調料,不過是些干紅辣椒和花椒蒜泥什么的,但大火香油炒出來的菜與以前那種水煮的相比,可不就是天壤之別么?不過是幾盤素材,大家卻感覺這就是無上的美味,一家人都直呼好吃。 隨后,顧家就送了幾壇菜籽油去縣衙給錢大人試用,同時送上的還有油菜從種植到榨油的經驗總結。錢鵬陽看到上面說一百斤菜籽,能榨出二十多斤油來,不由連連點頭稱好。 回家以后,錢鵬陽親自交代,用這菜籽油炒菜。沒想到這菜油炒菜居然比豬油炒出的菜還要香。這天晚上,向來有些挑食的錢寧也吃了很多青菜,還多吃了一碗飯。 有了親身體驗,錢鵬陽第二天就派人去顧家的香油坊核實情況,知道出油率與顧勝文報上來的差不多,就趕緊寫了上疏送到知府衙門,連同那幾壇新榨出來的菜油一起,由李知府上報朝廷。 顧家的香油坊一開張,根本不用宣傳,那香味就把客人引來了。雖然這菜油的價格一開始就訂的很高,還是很快就被城里的大戶人家搶完了。 可惜的是,油還是太少了,那些有錢人家一嘗到菜油味道好,炒菜香,就一口氣買了很多存著,事實證明他們是明智的,因為顧家的菜油很快就賣完了,想吃就得等到明年了。 等將所有的菜籽油買完算賬,趙家也分到三百多兩銀子。 見顧家的香油坊生意這樣好,看到商機的其他商家也在考慮明年收購菜籽油賣。顧家本小,沒有辦法,只能與其他商家合作,而首選還是周家。 因為這香油坊,周家河顧家再次親密起來。果然商人重利,在利益的驅使下,之前的那點小疙瘩算什么? 不過,錢鵬陽還是非常理智。這菜籽油雖好,他還是下令限制用良田種植,而是提倡全縣的百姓開荒用荒地和坡地種蕓苔。畢竟糧食是根本,朝廷的旨意沒有下來之前,他做事就得慎重。 趙世華八月要去州府江陽參加鄉試,雖然并不算遠,他還是聽從錢鵬陽的建議,和錢銳一起提前一個月出發,到了江陽便租了個小院子住下。兩個人拜會了林學政林大人,而后便靜下心來認認真真的復習一段時間,等著考試, 臨近考試,來到江陽的秀才很多,兩人偶爾也出門參加一兩個文會,大家相互之間也可以探討一下,有益于增進學問。 趙世華早早地就送了信回去,邀請妹夫跟自己一起去江陽,但魏清源想著妻子就要生產了,便回絕了趙世華,說要等趙云杏生了孩子再趕去江陽趕考。 趙世華暗自嘆息,卻也不好怪他。畢竟這樣的事情要是換了他,故意也不放心丟下即將臨產的妻子去考試。轉念一想,他又不禁感到很欣慰,不管怎么說,魏清源都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他也沒給meimei選錯丈夫。 七月底,趙世福親自到縣里送信,何氏于七月二十三生了個兒子,取名安平。丈夫去江陽應考,顧宛娘一個人在家照看三個孩子,也不能回老家去給三叔和弟妹道喜,便打算準備一份厚禮讓趙世福帶回去。但隨即她又想著小姑子趙云杏也要生了,大嫂王氏也有孕在身,便都買了禮物,又租了一輛馬車才將趙世福送回去。 八月初一,趙云杏在相公婆母的隱隱期盼中,終于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兒。魏清源見母女平安,給孩子取名秀雅。 見自己生了個女兒,趙云杏很失落,她知道相公和婆婆都是想要個兒子的。魏家一脈單傳,相公年紀也不小了,娶她回來不就是生兒子的嗎? 魏母看生的是孫女也是有些失落的,但她是女人,知道生產的不易,更何況生男生女也不是女人自己能做主的,倒也沒說什么,反而勸慰了趙云杏幾句。 相比母親河趙云杏的失落,魏清源并沒有絲毫的不高興,反而一再安慰面帶憂色的妻子,說他一直想要一個像然姐兒那樣的女兒。趙云杏見他都臨近考試了,也不去溫書,孩子一行就過來抱著哄著,還一個勁兒地夸孩子長得像她,長大了肯定漂亮什么的,總算讓她去了生女兒的心結。 八月初三一大早,魏清源就起程趕去州府江陽。 從平安鎮趕去江陽,快趕也要四五日。魏清源走啊就租好了馬車,終于趕在八月初七的晚上到了江陽。 可惜他到得太晚,各大客棧都住滿了人,最后只得尋了個小客棧暫時住下,才吃上一頓飽飯。 第二天,魏清源在客棧里休息溫書,也沒出門,第三天就到了鄉試的第一場考試。他怕遲到,到的比較早,總算在場外看到了趙世華和錢銳兩人。 趙世華看到魏清源到了,知道meimei平安生下個女兒,這才放了心,卻又忍不住勸慰了一句道:“你們都還年輕,不要著急,一般都是先開花后結果的,先養個丫頭以后也好照顧弟弟?!?/br> 魏清源笑道:“二哥不用擔心。女兒也是我的骨血,在我心里是一樣疼愛的。其實,我還真的很想要一個跟然姐兒一樣乖巧可愛的女兒。對了二哥,然姐兒你是怎么養的?怎么就那么聰明可愛呢?你跟我好好說說?!?/br> 說起女兒,趙世華就忍不住滿面含笑,之前的幾分緊張不知不覺中消散了。錢銳聽到趙世華提起安然,也不禁全身關注的聽著,不時露出幾許微笑來。 沒過一會兒,貢院門口響起了鐘聲,入場的時間到了。 而后,各地的秀才們便按照不同的縣排隊,依次接受檢查進入貢院。趙世華魏清源三人也停止敘話,趕緊提著考籃去排隊······ 第一場考完以后,趙世華讓魏清源搬到了他們租住的院子里。三人都將自己的考卷默寫了一分出來,趙世華才發現魏清源居然沒有使用新的書寫格式。 “清源,不是傳信告訴你要學標點符號,以后要從左到右橫向書寫的嗎?難道你沒有收到信?”趙世華急了,雖然這次會試沒有說一定要使用標點符號和新的書寫方式,但圣旨上既然說了提倡,就已經表明態度了啊。擁護朝廷新政,樂于接受新書寫方式的肯定會更得學政大人喜歡,這還用說嗎? 魏清源卻不以為意道:“書寫什么的不過是錦上添花之物,關鍵還是要看文章吧!” “你······唉!”趙世華嘆了口氣,又問道,“那標點符號,你究竟學沒有?” 魏清源點頭道:“看過,但書寫起來很不好看,我就沒有練。不是說要從明年會試開始才用的嗎?等鄉試完了再練習也來得及?!?/br> 趙世華看著他,無話可說。 錢銳也看著魏清源,暗自嘆息。 后面兩場,三個人都覺得自己考得不錯。但等大家把各自的試卷默下來一看,才發現趙世華的卷子答得與眾不同,特別是如何應對水災后的治理和賑濟的策論,他寫的相當好。不看不比不知道,比較之下錢銳和魏清源都發現自己闡述的治理要點遠不如趙世華的實用。 魏清源所寫,都是她從書中看來的,都是有出處的,但與趙世華的一比,就有紙上談兵之嫌。他見就連十九歲的錢銳都答得比自己好,這才有些憂慮起來。 等待發榜的日子無比的難熬,各地的秀才們便相互邀約舉行文會,幾乎每天都有一場。一來大家相互認識一下,能結交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來說不得就能遇到自己命中的貴人呢?要是有朋友以后出息了,做了官,多個朋友多條路??! 文會的地點多變,有時候在城里最大的茶樓酒樓,有時候在江邊的畫舫里,有時候在某家的花園,有時候干脆就在青樓楚館。 魏清源對這樣的文會不是很積極,他特別不喜歡那些人一邊談詩論文一遍又跟那些個青樓女子眉目傳情親親我我,又反感其他秀才在知道了錢銳及其他幾名出身比較好的秀才后對他們巴結的樣子。因此,去過一次,他就不去了,每天都留在房中練標點符號和橫排書寫。 魏清源是個相當自律的人,他覺得時間是不能浪費的,而參加那些所謂的文會,就是在浪費時間。他不但自己不去,還勸趙世華也少去,讓趙世華很無語。 其實錢銳也懶得應付那些過來巴結的,而真正有才的又往往恃才傲物,他同樣不喜。當然,最最重要的是,好幾次文會都請了江陽當紅花魁來助興。他人年輕,生得又好,家境也不錯,就經常被其他年長的秀才們打趣。他可不想在趙世華眼中留下一個風流印象,便只好冷著個臉,絲毫不理會那些打趣,與那些女子保持至少六尺遠的距離。 因此,很多秀才背后都說錢銳高傲看不起人,其實真的很冤枉他。最后,錢銳連榜也不等了,決定早點回去。反正州府會在第一時間將鄉試結果送到各個縣衙的。而且,他對這次鄉試很有信心。 魏清源聽說錢銳要回去,想著家里的妻子女兒,也打算跟著一起回去。趙世華勸不住,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留下。他也想妻子兒女,可是趙世華知道,自己出身寒微,沒有家族可以依靠,一切都只能靠自己,而現在就是一個結交朋友的好機會。 錢銳說做就做,第二天就與魏清源一起去了林學政府中拜會,說明情況,隔天就出發回家了。 趙世華幾乎每天都出去交際。他天生就是擅于交際的人,他總能從不同的人身上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又善于揣摩人心,每一句恭維的話都恰到好處,很快就交到不少朋友,在圈子里的風評極好。 不過,雖然趙世華表面上與很多人都稱兄道弟一副相見恨晚的樣子,但在他心里,還是親疏遠近的。他與其他人都不過泛泛之交,卻有一人,真真令他敬佩不已。 那是江陽望族賀家的三公子,名淼,字明朗。賀明朗家中有三人在外做官,其中堂叔祖在朝為正四品鴻臚寺卿,伯父在蘇州府任正五品同知,還有一位堂叔父在黔州一個縣里當知縣。 賀明朗的父親也曾做過一任七品縣令,可惜因病早逝。幸而有家族庇護,讓他讀書成人,又由伯父做主,娶了湖州一位官宦之家的嫡女為妻,沒有妾侍。賀明朗今年三十一歲,有兩子一女,長子十二歲,次子十歲,女兒四歲。 兩人在一次文會上相識,經過交談,從對方的言談舉止間,只覺得志同道合,很快便都有些悻悻相惜之意。趙世華佩服賀明朗經史嫻熟,又能學以致用,為人自信卻不狂妄,更兼其文采出眾,人品端方,縱觀此次參考的學子,無人能出其右。 而賀明朗也覺得趙世華為人謙虛謹慎,待人大方坦誠,處事圓滑,交游廣闊,再加上他給人當過師爺,有處理政務的經驗,唯一欠缺不過是經史不夠熟悉。但知道了趙世華的出身以后他就明白,欠缺的這一點,只需一年他就可以補上來,就算此科不中,下一科也必中。 果然,放榜以后,賀明朗果然高居榜首成為此次鄉試的解元。而趙世華也考得相當不錯,他考了第四名。 賀明朗看到自己和趙世華的名字,便高興地拍著趙世華的肩膀,相約一起去喝酒慶祝。 趙世華忙道:“和大哥先別急,待兄弟找我家妹婿及錢家少爺的名字?!?/br> “喔,我想起來了,是那次跟你一起來的那兩位。那位錢大人似乎也是出身湖州的吧?拙荊也是湖州人?!?/br> 趙世華一面點頭稱是,一面迅速往下看,很快便在十八名的位置找到了錢銳的名字,而妹夫魏清源果然落榜了,他又細細的看了兩遍,還是沒有。 趙世華暗自嘆息,妹夫也不是沒有才學,他要是肯練練那標點符號和橫排書寫,說不準就上榜了。以他的才學,要是肯跟著錢大人做兩年師爺,下一科必中。 榜單一出,幾家歡樂幾家愁。落榜黯然離去,隨后便陸續返鄉。 得中的舉子相互恭賀著,有的趕緊回去報信,有的急著去林學政府上謝恩師。賀明朗讓隨身的小廝回府報信,而后便與周圍相識的舉子一起去林學政府上謝恩師。第二天,他們還要參加由林學政和李知府主持的鹿鳴宴。 林學政早有準備,派人將他們引進去,從第一名的賀明朗開始,跟每個人都說了幾句話,提點勉勵了一番。當然,有的說得多些,有的說得少些。 對解元賀明朗,林學政自然是稱贊有加,斷言他明年參加會試必中。而后依著榜單名次下來,對第二第三名也勉勵了幾句。到了趙世華這里,他似乎特別高興,問道:“本官看你那篇關于水災后的賑災和治理的策論,做得相當好,我已經上報皇上了。只是你在經史上還頗有些不足,所以才給你定了第四。不然,只看那篇策略,就是明朗這解元也要讓給你了?!?/br> 趙世華忙謙虛道:“大人過獎了,學生不過跟在錢大人身邊學習過一年,對政務上稍微熟悉一些而已,以后還要好好向諸位同年多多討教才是。別說賀兄金兄王兄他們,在座的同年其實都比學生學問好?!?/br> 林學政贊許的點點頭道:“你能正視自己的不足,這很好。距離明年會試還有幾個月,你抓緊時間多看看書,好好溫習一下,明年會試還是很有希望的?;蛘叩纫豢圃倏家残?,到時候必能一鳴驚人。你是個能夠學以致用的,朝廷現在就是喜歡你這樣的人才?!?/br> “多謝大人指點。學生一定用心溫習經史子集?!?/br> 林學政點點頭,這才繼續點評后面的舉子。 賀明朗悄悄走到趙世華身后,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對他含笑點了點頭。 謝過恩師,眾人從林府出來,已經接近正午時分了。 賀明朗提議大家一起去浩然樓吃飯,得到幾乎所有人的響應。于是,大家有浩浩蕩蕩的前往江邊的浩然樓。 浩然樓是江陽最有名的大酒樓,樓高三層,底樓大堂是供一般客人用餐的,二樓是包廂,三樓是個小型的會場,經常提供給商家或有錢人宴客,也經常充作文士們聚會的會場。趙世華已經來過兩次了。 一群人熱熱鬧鬧地上了浩然樓的三樓,推開窗戶就可以看江景,的確是個好地方。 賀明朗坐了主位,他拉了鐘愛實話跟他坐在一起,其他人也是各自相熟的坐在一處好說話。 此次鄉試取了前五十名,除去已經回鄉的及少數幾個不肯跟著來的,此科有三十多名舉人一起來到浩然樓,也是對浩然樓的肯定。掌柜的親自帶著幾名機靈的小二伺候著,等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點了菜,便立即催促廚房趕緊做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