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節
可等多爾袞聽說了,多鐸身受重傷,眼下隨時都會撒手而去的時候?心頭的一股怒火在也按耐不住,當下急忙傳下幾道軍令下去。頭一條,就是令人速速的趕奔京師。去將京師里的那些御醫,以及城內有名的郎中們,都限在今日這一夜工夫,必得趕到固安城內來?如有膽敢抗命不遵者?即可全家拿到門外就地斬殺了。而第二道軍令,就是詔令與準塔,無論如何也要查找出來,那支和多鐸手下大戰一場的明軍的下落? 第三道軍令,就是責令與手下的全部八旗鐵騎,即刻趕出固安城外,先扎下暫時的聯營。一待明日一早,那些御醫和郎中們都趕到了固安城下以后?也就即刻出兵趕奔歸德府去。而第四道軍令,卻是傳承與那南明的小朝廷的。限其必須在三日之內,交出傷了多鐸的兇手來?逾期不交?那也就與他們在無有何話好說,兩軍就在戰場之上來解決此事。而這第四道軍令,實則卻是多爾滾親筆寫下一封信函,以此事告知與弘光帝。 并在信函的末尾,多爾滾特意還注明了,如果弘光帝實在無法交出人來?倒是有一個可以變通的法子?就是將其地盤全部都獻出來?同時,多爾滾也令人將這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軍令遍知會與各個城池和城鎮之內,尤其是以弘光帝制理下的那些城池為主??梢韵胂蟮玫?,當多爾滾的這條軍令,被風傳到那些大明所屬的地域之內的情形?令大明疆土上的販夫走卒和尋常的百姓們,聽到了這等消息之后,無不都是勃然大怒。 且都對著八旗鐵騎恨之入骨,而對于那些,早已經被八旗鐵騎占領過去的城池。自然也不會就此輕輕的被放了過去?多爾滾也是令人在這些地方,將自己的這條軍令傳達下去。對于那些膽敢違反者,和抗命不遵者?多爾滾也不再打算在扮上一副和氣的面容來與之好好商討一番?希望能以言辭來感動與其,令百姓們自己去做主同意剃發?而是干脆與之撕破面皮,只給其留下這么兩條路來選擇?在一口氣斬殺了上百顆人頭之后,倒還真是震懾住了這些百姓們。一個個,盡管仍是情不愿心不服的,可還是低下頭,坐在條凳之上,任由著剃頭師傅將其頭給剃了。而此時所束的辮子,還并不是大清國后來的那種既粗又長的黝黑辮子。 而倒似一只老鼠尾巴相似,顯得既細且短??傻瓤纯?,被掛在剃頭匠擔子上的那顆呲牙咧嘴的首級,卻又有哪一個百姓敢提出來自己的看法?而才等到了次日的四更天時分,多爾滾就在固安成外的營帳里面,感到有些坐立不安起來?不時地差自己手下的小章京們出去打探一番?看看那些御醫和郎中們,此時是否已經被押到了大營之內?并同時詔令與手下的各路將領們,立即去將各路人馬都聚合起來,盡早的開飯,隨時都準備出兵? 而那些御醫和郎中們在多爾滾的翹首期盼之中,終于姍姍來遲。此時天至五更天,隨著多爾滾的一聲令下,八旗兵馬即刻開拔前往歸德府。而此時那位東北軍的主帥,卻早就已經領著手下的幾員大將,陪著長平公主和那位便宜老子傅青主,趕回到了天津城池跟前附近。并令水軍大將施瑯即刻將海船都給準備齊全了,只待萬一若是見事有不諧?換句話來說,萬一被八旗鐵騎給識破了自己的前番舉動?而招致所有的八旗兵馬,都對著東北軍攻來的話?那自己也就只能是暫時退到海上暫避其鋒芒?而等八旗鐵騎稍稍有所疏忽? 便立即趕回天津城前,再對其施以致命的一擊?實則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聯合現在的小朝廷,對那八旗鐵騎施以兩面夾擊之策?可令唐楓頗感無奈的,卻是那小朝廷分明就是打算拿住自己,并敬獻到那八旗鐵騎的面前,去為自己邀功買好去?從而,令這小朝廷可以保住一時? 而就在東北軍這面打算撤到海上去之時,卻是從遼東那面傳來一個消息?言說那位皇太極膝下的四格格烏蘭托婭,竟然說服了蒙古幾個部落,尤其是科爾沁部落,更是答應了她,幫著她去給皇太極報仇。自然,這個忙也并不是白幫的。蒙古那面提出了幾個要求?或者說是條件倒是更為確切一些。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故國今朝猶兵馬,江城懸燈今夜客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頭一條,就是讓這位東北軍主帥答應他等,一旦東北軍定鼎中原那一日以后?絕不要打算將科爾沁部落給并吞了?!?、//第二條,就是讓這位冰雪城主同意,去和蒙古人聯姻。第三條卻是更為得有些令人感到為難?就是令這位東北軍主帥答允下來,在每一年,都給蒙古部落送去一定數量的連發弩箭和各式的火器。 想來,那科爾沁的蒙古王爺們都對冰雪城的火器大名如雷貫耳已久。對方打算討要一些東西來保住自己?這倒也不算十分過分的事情。只是那聯姻一事,卻令這位東北軍主帥聽了之后,不免是大為的撓頭不止。倒是函可大師對此事看得極為的淡然,主張與這位東北軍主帥先都答允下來,蒙古部落得所有的要求?畢竟,擺在眼前的是怎樣將這大明朝給占奪下來?另外,就是如何才能把八旗鐵騎給趕出關外去? 而烏蘭托婭命人通稟過來的第二件事,令這位冰雪城主聽了之后,卻是當真不由一陣欣喜若狂?原來,烏蘭托婭竟然單身進入山海關內,說服了鎮守在山海關的滿人大將羅吒。主動將山海關呈獻于這位四格格的面前,并同意歸順于其手下隨時聽用。而如今的烏蘭托婭卻已經帶領著八旗和蒙古聯軍過了山海關,已經拿下了永平和灤州以及開平城,如今兵鋒直指向香河。想來,打到京師去也是指日可待。 而對于烏蘭托婭如此迅速的,攻下山海關以北諸多的城鎮,而其中尤以那座久負盛名的小城寧遠城最為受到世人的矚目。令這位東北軍主帥萬萬沒有想到的?在當初被大明的袁崇煥和那位努爾哈赤二人拼命為之爭奪的,卻一時難以被攻克下來的寧遠城,如今竟是如此輕易地,就落入到了這位四格格的手中。盡管其也占了自己身為大清國格格的便宜,以這等特殊的身份,詔令與鎮守在各處城鎮里的八旗旗民,向曾經的老皇帝皇太極效忠?并令這些肯跟隨著先皇的八旗騎兵,隨著她入關去替先皇報此血海深仇? 而盡管多爾袞手握朝中的重權,卻終歸因其為了上位而做的那等不算十分光彩的事,而招惹得朝野上下對其無不都是議論紛紛。只是因為無人膽敢站出來,來與他當面質疑皇太極的那件事?自然也就無人去與他爭奪朝中的權利,也正因如此,也就無人敢去對那孤兒寡母表示一番慰問和忠心? 雖然在表面上,并無人敢明目張膽的站出來反對多爾袞?可在私下里,卻是暗流涌動不已。只是欠缺一個時機,和一個并不懼怕多爾袞的人,敢站出來登高一呼的人罷了。而這位烏蘭托婭一站出來,其本身還身為大清國的四格格,且所喊出的口號還是為老皇報仇,更是使得民心所向,對其亦是眾望所歸。 盡管烏蘭托婭私底下所懷的目的,并不僅僅就是去為皇太極報此血海深仇?還有另一番的原因?就是要助哪位東北軍的主帥唐楓一臂之力。使得東北軍最終可以橫掃大明和大清國,并隨后可以建立起來一個嶄新的帝國。而她之所以會對那位在名義上還是其兄弟的新任皇帝福臨亦是不管不顧?也就是其最近,竟然跟一個宮里的老嬤嬤打聽出了一件,令其聽了不免為之驚駭不已的舊事? 原來,自己的母親當時頗得皇太極的恩寵,卻也因此而招惹得不少人對其嫉妒不已?在生下來自己以后不久?卻就在一場莫名其妙的大火之中丟掉了自己的性命。而在后來,這位四格格卻是由那位福臨的母親孝莊皇太后親自撫養長大。而當聽那位老嬤嬤,將其中的隱秘一一道出來以后,烏蘭托婭這才省得,原來自己的母親就是為皇太后所害的。那場在宮內莫名其妙就燃燒起來的大火,就是皇太后趁著皇太極出征在外之際?卻與私下里詔令一個太監,去偷偷放起來一把火,將自己的母親給活活的燒死在宮內。 而本來烏蘭托婭還打算著,將多爾袞給弄下去以后?看看能不能擁立福臨繼承大統?自然,即便讓福臨當上皇帝,也決不可能讓其踏足到大明的這片疆土之上。畢竟,這片江山乃是屬于漢人的??蓻]有想到的,福臨的母親竟然與自己有弒母之仇。自己又如何還能繼續去扶立于福臨? 而從那以后,烏蘭托婭是一門心思的,全心全意地去為這位冰雪城主謀劃起來?這才在說降山海關的守將,又攻打下來幾座由八旗軍校鎮守的城鎮以后,令人特意趕遠路來知會與這位城主一聲?并將這幾個條件,當面陳述與這位冰雪城主的面前??纯雌涫欠裢膺@幾個條款? 而當這位東北軍主帥聽說,這四個條款里,竟然還有一個最為要命的一條?就是逼著自己去和科爾沁部落聯姻。對于此事,真是令這位冰雪城主為難不已??山涍^了曹文詔和函可大師的連番的苦勸之后,唐楓最終也不得不同意下來。這才令人重重地打賞了那個被烏蘭托婭差來的信使,同時又修書一封,令這信使將之帶了回去。而等這位冰雪城主將這一切都處理完畢之后,施瑯卻是親自趕回到天津城內,來對其回稟差事。 原來,施瑯手下的那幾十艘的海船,并不增遠去深海之內?卻一直就是在這內海周圍轉悠著,一個就是防備與鄭家船隊死灰復燃起來?另一個,卻就是為了防備與那些倭寇,在萬一賊心不死?在偷偷地趕到內海里來,登上岸去搗亂?而等接到了施瑯的軍令之后,立時從海船上放下許多的大型舢板來。準備將天津城內的這三路人馬,全部都給一一接到海船上去。從而,也使得那挾怒而來的八旗鐵騎的援兵,無從捕捉到自己等人的下落? 而最終,會將這筆帳給算到那個南明小朝廷的頭上去。自然,唐楓并不會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去遍告于軍中的各路將領?尤其是對于曹文詔,更是絕不能去對他提及到一字半句的?以免得令這位智將在以為,自己此次所做的這番事情,只不過是為了借刀殺人罷了。就是打算,借著八旗鐵騎的快刀子,去將這個大明的殘余勢力給徹底鏟除掉。到頭來也免得弄臟了自己的雙手,更因此而招惹的天下百姓對自己失望以及? 畢竟大明朝在這天下百姓的心中,終歸是正統的化身。就算當時李自成打著解民與倒懸的幌子,卻在暗地里行著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最終,在其攻占了京城以后,其真實的嘴臉卻是大白于天下。也令那些曾經一致擁護與他的百姓們,對其是失望透頂。這才引出來,在李自成兵敗西安府以后,竟然無有一個百姓再肯隨著大順軍同行。而此時此地,這位冰雪城主卻并不打算,在明面上和這小朝廷有所沖突? 而這借刀殺人之計,卻是正好和其心意得很。而就在東北軍撤離天津城以后不久?還沒有等多爾袞的八旗鐵騎兵至小朝廷所占領的城鎮邊上?在小朝廷內部卻是涌起了一場滔天風浪。高、黃、二劉等四鎮,各自擁兵自重,且又因為自己的利益而互相矛盾叢生,皆欲帶重兵搶占繁富的揚州。而就在多爾袞的清軍渡過淮河以前,四鎮之間早已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高杰與南明睢州總兵許定國素有過隙,許定國遂與順治二年正月,用計殺害了高杰。而南明各將之間的矛盾,卻也由此時徹底加深加劇起來。 一時之間人人都心懷二志,只是惦記著,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獲得最大的利益?至于已然兵至歸德府內的多爾袞的八旗重兵,竟并無人認為,其原本就是對著南明小朝廷而來的?弘光帝終日就是逗弄著蛐蛐,到處搜羅著幼女,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而史可法眼瞅揚州大概要丟? 卻不得不又搜羅一些人馬,隨著他駐陣于揚州城內。而在此之前,在馬士英還在朝里頭的時候,史可法也已養病為由,卻是遠避揚州城內。卻是指揮著手下的人對馬士英不斷地攻擊著。最終逼走馬士英,史可法在朝內卻是大權獨握??蛇@等逍遙的日子,卻也并沒有過上多久? 隨著四鎮兵馬混戰在一處,大將軍高杰竟被暗中加害以后?史可法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若不能把揚州城給死死的守住了?在這么冷眼旁觀著,這余下三鎮兵馬繼續混戰在一起的話?那這小朝廷可也很快就能夠壽終就寢了?而揚州城可謂是南京城前的一道門戶,只要自己把揚州城給守住了? 他八旗鐵騎饒是兵精將猛,想要攻下南京城?卻一時也并不太可能。因為首先需要通過自己鎮守的揚州城方可?而史可法又以弘光帝的名義,分別傳下三道圣旨,給那三員余下的大將。令這三員大將分別回去鎮守住泗州城和淮安城,以及那座離著歸德府不遠的徐州城。 而被史可法差派到了徐州去的守將?就是害了高杰的許定國,盡管史可法再圣旨里面,對其許下了一個個的誓愿。也明著告知與其,自己絕對不會追究與其,暗中加害高杰的這等重罪?可許定國對此卻是明顯有些擔憂不已?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劍光橫雪玉龍寒,月里山河見泗州 _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劍光橫雪玉龍寒,月里山河見泗州來自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畢竟被自己所謀害的,可是鎮守一鎮的大將,當初也是從龍的四大武將之一。就算是史可法為了整個的大局著想,而去對此事不聞不問?可難保弘光帝萬一在哪一天,在心血來潮打算對此事來尋根究底的追究上一番?那自己最終定是死無葬身之地?就在許定國對于此事感到有些難以決斷之時,卻沒有想到多爾袞,竟在一夜之間就已經帶著其麾下的八旗鐵騎趕到了徐州城下。 天色將明,晨風如水,城頭上的守軍,正打算依著每日的舊例,在城頭上再來回巡視一番的時候?卻忽然發現,在徐州城下,竟不曉得在何時?出現了一支隊伍嚴整異常的軍隊??茨欠至杏诔窍碌尿T兵方陣,足有七八個之多。且都排列得十分得整齊有序,前后左右都成一條直線。而從那一面面,正隨著晨風來回舞動不休得旌旗上,從那一個個一臉威嚴,騎乘在馬背上的騎兵身上的鎧甲上,以及那豎起在半空,由此演化成一片長槍林上,都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出來。來的軍隊,正是訓練有素,幾欲成為大明軍校噩夢的八旗鐵騎。 等守城的軍校將這個令人驚駭的消息,傳報于此時,正在府內摟著兩個娘們安安心心的睡著大頭覺的那位許大將軍耳中的時候?卻將這位許定國大將軍頓時就給驚得,一骨碌就從床上赤身的蹦到了地上?;琶Τ槌鰧殑?,急急忙忙的這就打算沖出去?直奔城頭上去看看,對方到底來了多少的人馬?以及自己可是否,還能把這徐州城給守住了?卻聽在自己的身后,有人對其喊了一句道:“將軍,請將戰袍披在身上?畢竟屋外此時,可正是天寒地凍之時?”許定國這才醒悟過來,待將戰袍和盔甲都穿戴好了以后,帶著手下的幾員偏副將領,跨上坐騎,就一路急匆匆的就奔著徐州城上而去。等許定國帶著手下人沿著馬道登上了城頭之上,伏在垛口處往城下望去? 卻不覺就是吃了一驚,令其沒有想到的,是對方竟然來了這么多的騎兵?在八旗騎兵的前面,是一排排的漢軍盾牌兵,和無計其數的弓箭手。再往遠處望去,在八旗鐵騎方陣的后面,擺著一門門的體型巨大的大炮,以及一架架的云梯,還有不少的拋石機。顯而易見,對方這一次對徐州城乃是志在必得。 大概城下的八旗軍也瞧見了,鎮守在徐州的主將,此時已然現身在城頭上?早有人報給了,如今身在中軍的多爾袞知曉。多爾袞聽了之后,只是一陣的冷笑。隨后,親自催馬來到了徐州城下。在馬上仰起頭,對著躲在多口后面的許定國高聲喝令道:“不知此時守在徐州的,又是大明的那一位將軍?在下乃大清國的攝政王多爾袞便是。在此,本王勸將軍一句?自古識時務者為俊杰,將軍當立刻打開城門,出來歸降于大清國?否則,本王這便下令八旗軍隊強攻徐州城?只待城破,本王可就不會保證將軍的闔府家眷,和將軍自己的安危?本王在此,只給將軍兩刻工夫來考慮與此事,過時不候?”多爾袞說罷,再不肯對城頭上的那位許大將軍多費上一句話,卻帶轉馬頭回歸中軍。 而許定國對與八旗鐵騎的威名,和其殘忍的手段都是深有了解。情知城下的那個人所說不假,若自己當真為了那小朝廷去盡忠的話?那等著自己的,就是以待城破之際,自己的闔府老少陪著自己一同趕赴死難罷了?而即便如此,自己最終在那些人的嘴中,卻也落不得什么樣的好名聲? 畢竟自己火拼了高杰,又將其手下軍隊和地盤全部都給吞并過來。而就在許定國在城頭上,對此事正在翻來覆去的琢磨著的時候?城下八旗鐵騎的大炮卻已然提早轟鳴了起來。雖然城下的炮火不增射到城頭上來?可也令許定國聽了,也不免感到自己心驚膽顫的?城下的火炮,還不曾打上多久?許定國急忙令幾個嗓門大的軍校,去朝著城下的八旗鐵騎一起高聲回應道:“我等愿降,請攝政王爺給我等一條生路走?”隨著喊話聲,城頭上的大明軍旗也被降落下去。而隨著許定國棄守徐州,率領全軍投效與多爾袞的麾下以后? 便被多爾袞封為先鋒將軍,令其帶著麾下人馬,渡過淮水直奔淮安而來。而還不等多爾袞帶領著整只八旗兵馬趕到淮安城下?僅僅才兵渡淮河之后不久,多鐸卻因身上的傷勢過于嚴重,終于斃命于八旗軍奔赴去淮安的路途上。而與淮河隔河相望的泗州城,竟然并不等八旗鐵騎兵臨城下? 守城的大將卻早已領先一步,帶著全部的人馬棄城而遁。只是,此時的這位多爾袞,也無暇派人去將泗州城給占領過來?卻是先吩咐全軍上下,無論是八旗滿洲人,還是新投奔過來的漢人軍隊?都要為多鐸掛孝在身。同時,多爾袞令全軍暫停行軍,將兵營扎在淮河邊上,先為多鐸cao辦喪事。 八旗鐵騎一連在淮河邊駐兵三日,多爾袞這才令全軍身罩白盔白甲,直奔淮安而來。而此時的多爾袞心中,早已然打定了一個主意?立意要為多鐸報仇雪恨。而令多爾袞萬萬沒有想到的?待八旗鐵騎奔襲到了淮安以后,面對的竟然是一座空城?不說如今鎮守在淮安城內的那支大明軍隊不知其下落? 就連城內的百姓人家,如今竟然都已經是人去戶空?各個買賣店鋪門前也是凄涼一片,城內的所有大街小巷到處都不見一個人影出現?整座淮安城就仿似是一座鬼城相仿。而等八旗軍隊進入淮安城內以后,多爾袞令手下去搜索淮安府的官倉和府庫?看看可是否會有糧草和官銀留在此地? 而等所有被派出去的人,一一趕回來對其回稟過以后?多爾袞這才知道,自己眼中所見所聞全都是真的。如今的淮安城,早已經人去城空。這也令多爾袞的心頭一股怒氣,卻實在是無處可以釋放?便索性下令於手下的八旗軍校,將淮安城內所有民居和買賣店鋪,都一把火將之給點燃起來。 而后,卻吩咐全軍撤出淮安城外。待八旗兵馬徐徐朝著前方趕去,多爾袞在馬背上轉過頭,朝著背后望去?卻見在淮安城的上空濃煙滾滾,烈焰飛騰在半空之中。那火勢,離著三里地遠,都可看得清清楚楚。而此番八旗軍隊重新又渡過淮河以后,正好路徑過四洲城下? 等多爾袞帶著人馬趕到泗州城,所面對的竟然又是一座空城?這令多爾袞的心頭憤怒異常,只是因八旗兵馬連番作戰,一直都不曾停下來,去好好的歇上一些?盡管其與大明軍隊所打得那幾場仗,都顯得有些已打搏???卻也讓八旗鐵騎不免因此而稍感疲憊?多爾袞也是知兵之人,當下令全軍駐扎在泗州城內暫時休歇。 而此時帶著東北軍駐扎在海船上的,這位東北軍主帥聽到了,被其派在岸上的特戰隊校尉的回稟以后?這時才算是長長地松下一口氣來,知道多爾袞到了此時,還并不知道到底是哪路人馬去伏擊的多鐸?并又重創與多鐸?而照著眼下的形勢來判斷的話?那個南明小朝廷已經是處于風雨飄搖之際。 過不了多久?這個殘余的大明,就會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那位剛剛登基不久的弘光帝?卻也不會落了一個,比那位崇禎皇帝強上多少的結局?冰雪城主唐楓立即修書一封,命一個伶俐的校尉持著這封書信,立即趕奔到山海關附近,去尋到那位大清國的四格格烏蘭托婭及其所部? 特意告知于她,眼下就是消滅多爾袞及其手下八旗鐵騎最好的時機?令其迅速攻下香河,而后直奔京師?而等烏蘭托婭將京師拿過來之后,在即刻帶領著她麾下的聯軍直取固安城。而后沿著官路一路向下,奪取太原城,攻下臨汾,以待破了潼關城之后?可也就到了西安城前,曾經的大順朝的京都。在從西安城出來?也就兵臨襄陽城下。而如此一來,也就等于烏蘭托婭是繞到了南京城后面,去等著多爾袞。 而在那封寫給烏蘭托婭的書信之內,唐楓卻稍稍的提點了烏蘭托婭幾句?就是令其最好對那些沿途所遭遇到的八旗兵馬,都一一的將其給招安過來?令其能為自己所用。畢竟這些八旗鐵騎的戰力,實在是不容人對其小覷?同時,在這封信函里,給烏蘭托婭出了一條計策?讓其在帶著人馬趕赴到某一處之前?先令一些人潛入到那里?在里面大肆宣揚烏蘭托婭和多爾袞之間的那段血海深仇,以此來爭取和博得八旗兵馬對其的支持和同情?最終,將廣大的八旗軍校的人心,全都給爭取到烏蘭托婭這面來?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十日血戰揚州城,關山萬里恨難銷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至于東北軍則是從津城北塘重鎮起兵,直接朝著泉城也就是濟南城那面趕過去?依著這位東北軍主帥的打算,是和烏蘭托婭的聯軍兵分兩路,一前一后對那多爾袞分頭夾擊?同時,又讓那位長平公主寫了幾道的懿旨下去?卻是分別寫給那些,駐守在各處城鎮上的大明將領的。以大明公主之身份,詔令于這些人,以待若是見到了八旗的潰兵經過其城鎮邊沿,決不可瞻前顧后的,當就立即出兵,并分頭對多爾袞所部進行堵截和打擊?只是這幾道圣旨,卻一時還并不被發放下去?依著這位東北軍主帥所定下的決策? 這些事情,卻是都要等到多爾袞將那南明小朝廷的京都給攻打下來?并將那位弘光帝給弄死之后?這幾道懿旨才會被傳承下去。而在此之前,卻是下令於東北軍中的那些特戰隊校尉們,設法潛入到那些,早已各自割據傲然稱王的城鎮當中?開始廣泛散播,建文帝的后裔已經重現與大明疆土之上。 而這建文帝的后裔,就是這位東北軍主帥唐楓。唯恐與大明的百姓和那些文官武將們對此難以相信?傅青主竟然果真拿出來幾樣,足以證明這位東北軍主帥唐楓,就是建文帝后裔的東西來。也就是當初建文帝的皇宮,眼瞅就要被朱棣手下大軍攻破前的一段時辰里?建文帝迫不得已,這才剃掉頭發,披上僧衣,并拿了度牒,從此隱身于江湖之上。而這件東西,就是記載著建文帝出生時辰的金冊,和其出了家時,所用到的那個度牒。 而若是只有這兩樣東西,自然還是無法證明這位東北軍主帥和建文帝之間的關系?其中,還有一卷建文帝當年親手所書的家譜。而在這家譜的最后一頁,赫然記著他的名字。而從那紙卷上的墨跡來看,這個名字所寫下的時日,可是已經很久了。從字跡的墨色沉著上來看,可以肯定,絕對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成的。 而有了這等利器,這位東北軍主帥也就放心大膽的,派出手下的特戰隊校尉趕赴到各處城池之內?去游說與那些原大明朝的將軍和文官等,極力去將其給招攬到自己的麾下來?并對這些人坦言,自己如今已經開始,準備去在整個的大明朝疆土上招兵買馬,或者更準確點說,就是把當地的老百姓們都給完全發動起來。 以群眾為抗擊八旗鐵騎的基礎,以用來專門去對付那支,方從關外奔來不久的韃靼的虎狼之師。到時候,讓那八旗兵馬再大明的疆土上的每一步,都會遭逢到了當地百姓和那些流動軍隊的頑強抵抗。最終,迫使得其不得不退守關外?自然,對于那些昔日在弘光帝或者是崇禎皇帝手下當官為將的,如肯主動投誠過來?效力于東北軍中,唐楓自然對其也是歡迎備至得。而也正因如此,到了最后自己和烏蘭托婭的聯軍,才會真正的對那多爾袞所部,去進行一次致命的攻襲?將那多爾袞的人馬給其徹底消滅掉。至于滅掉了多爾袞以后,誰又會在這片廣袤的國土上,去叱詫風云于一時?再重新的建立起來一個龐大的帝國?盡管誰都不明說?可無論在誰的心中,對此事都知道的十分得清楚。 原先本來很有希望的闖王,也就是后來的大順軍的皇帝李自成。其本來是最有希望問鼎與中原的,可其最終卻是棋差一招。因其在最后有些過于急于稱王享樂,又和吳三桂交惡,又縱兵掃蕩于京城之內。對京城里的百姓也好官僚也罷,真正是做到了一視同仁?無論是何人的家中?最后,都被大順軍給徹底搜刮一空。至于住在京城里的,那些長的俊秀的女子們?也不曾落得好去,上等姿色的女人,自然由那些闖王手下的大將先行挑揀。余下的尋常姿色,卻是落到了下面的小頭目的手中。當初打開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可現如今,卻早就已經演變成為了,關緊大門莫探頭,闖軍一至變空堂。而對于那位后來稱帝與六朝古都的弘光帝,在最初一開始之際,倒也博得了不少的,割據一方的武將們的支持和響應。只是到了后來,這蛤蟆天子的名號算是真正被創出去了。慢慢也就無有多少人,當真把他作一個天子來對待? 而對于那從關外闖進來的野狼八旗鐵騎,盡管不可否認的,其屬于一股新鮮血液。其可其暴虐之性,卻實在是讓人無法忍受與其?自然而然的,在這大明朝的疆土上也待不了多久?而為了避免那些原大明朝的將領們,白白的損失人馬,卻并不曉得究竟該如何正確的去與八旗鐵騎作戰? 這位東北軍主帥卻是幾乎,將手下的這幾欲有五千多名的特戰隊校尉們都給派了出去。而就在東北軍這面緊鑼密鼓的到處結盟,以用來對付這只來勢洶洶的八旗鐵騎的時候?此時的多爾袞,卻是已然親自帶領著手下的八旗鐵騎穿過了,即成為空城的泗州城,到了那早已如雷貫耳的揚州城下。 外穿白色衣袍內罩貂裘,頭上戴著一頂暖帽的多爾袞,正帶著數十名的護衛,以及一些戈什哈和一些武將人等,默然無語的行走在軍中。忽然從前面奔回來幾個騎兵,直至奔到了他的戰馬頭前,馬上的人這才將馬韁繩給牢牢地帶住。卻是翻身躍下坐騎,緊接著單膝跪地對其稟報道:“啟稟攝政王爺,前面已然到了揚州城下。只是揚州城上似乎已有重兵正在把守著?”那個騎兵說完之后,卻見多爾袞對其揮了揮手,便站起身重又躍上坐騎,避到一旁。 多爾袞聽了,到對此有些頗感意外?自己帶著兵馬這一路行來,倒也是遇到了不少的抵抗,可那終歸都是小打小鬧罷了。而在自己所經過的那幾座關城,幾乎座座都是空無人煙?沒有見到有一個大明的武將,肯去據守在關城之內?以來擋住自己的八旗鐵騎前進的腳步? 倒是令自己不曾想到的,卻是在自己即將領著兵馬,要打到了南京城下的時候?卻被這揚州城給擋住了。一時不免有些納罕的,對那探馬又詢問了一句道:“你可曉得?鎮守在揚州城內的大將又是哪一個么?守在揚州城內的大明軍隊,又到底有多少人?”一邊問著,多爾袞索性催馬往前來。 身后的眾人急忙尾隨上來,卻見多爾袞頭也不回的,朝著身后的眾人豎起一只手來。卻是示意于眾人,都莫要跟上來?卻見那個探馬略略的沉吟了片刻,這才對其回復道:“小人只是瞧見在城頭上掛著一面大旗,在大旗的上面,寫著一個史字?卻不曉得是大明將領中的那位?至于守城的大明軍校人數到底有多少?奴才倒真是沒有看出來?在如今的揚州城頭上,密密麻麻站滿了人。簡直一眼都望不到頭?故此奴才實在是無法查得清楚?還望攝政王爺寬免奴才失職之罪?”話剛說完,卻見多爾袞僅僅是在鼻中冷冷的哼了一聲,便就此催著戰馬朝著揚州城下行去。此時的揚州城,方自從正月里的那一場場簡直便似醉生夢死一般的熱鬧之中過度過來。城內的年味尚不曾完全的散凈,愁人的事卻已然先找上門來了。城下不知何時?忽然冒出一隊隊的八旗鐵騎來,這令揚州城內的所有人都感到驚駭不已? 自然,這個消息早就被鎮守在揚州城內的史可法,命人通報與身后南京城內的弘光帝,令其先得知這一切,也好早做準備未雨綢繆。并又特意修了一道本章給弘光帝,在這道本章之上,倒也沒有別的內容?僅僅是朝著弘光帝來討要人馬和糧草。而史可法也知道楊州城內的守軍,也實在是有些寡少的很。故此,自命手下軍校以干草來扎了不少的草人,又替草人穿上軍衣。為了防備被城下的八旗鐵騎瞧出端倪?便令手下人,去將那些草人都給放到了垛口后面遮擋了起來。使得城下的人,只可隱約可見在城頭上站立了不少的大明軍校。 而這也確實蒙騙過了那個八旗探馬的雙眼,多爾袞騎著馬,緩緩地行到了揚州城下,半里地左右的距離,這才將戰馬帶住。卻是抬起頭先打量打量,那座久負盛名的揚州城頭。不由在嘴中輕輕的嘀咕了一句道:“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果真是一個富庶之地,將來,我大清的子民,就要在此扎下根來?”多爾袞仔細的,去朝著城頭上的那面大旗上望了幾眼?可最終也無法猜測得出來,在大明朝那些有名的大將之內,這姓史的到底是其中的哪一個? 而在文官里面,多爾袞倒是知曉有一個姓史的。只是此人身為一介文官,卻又哪里有真本事?鎮守在這揚州城頭?不免又催馬往前行了幾步,仰起頭對著城頭上的大明軍校喝道:“城頭上的大明軍校聽著,本王乃是大清國的攝政王多爾袞,叫你家主將出來與我答話?”說完,就立馬等著城頭上的回言?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日暮歸來看劍血,五營飛將擁霜戈 _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日暮歸來看劍血,五營飛將擁霜戈來自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令多爾袞沒有預料到的?自己這面剛剛對著城頭上的大明軍校喊完了話不久?就有人從城頭的垛口處探出腦袋來,卻是先朝著城下掃了一眼,這才以一副沙啞的嗓音,高聲對著城下的多爾袞回敬道:“原來閣下就是那位鼎鼎大名的攝政王?倒是失敬的很了?只是不知王爺今日大駕至此城下,卻又有何見教?本官乃是大明朝的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如王爺沒有什么緊要的事情?就請王爺帶著兵馬自行回去好了?本官身負守城之重則,也就不出城恭送與攝政王爺了?待他日有了閑暇時?本官定也會帶著大明騎兵,前去拜望與王爺的?到了那時候,再來與攝政王爺好好的把酒言歡?”聽史可法的語氣和其言辭,就似乎他并沒有看出來,如今的揚州城到底是處于怎樣的一種形式之下似的?如不知道兩軍乃是敵對之師,只從史可法的這番言辭上來聽? 竟好象他和多爾袞之間,乃是一對多年不增相逢的至交好友一般?而現在,卻好不容易在揚州城再次重逢了?多爾袞并不為史可法的這番略帶調侃似的言辭,而顯得有所惱怒?卻僅僅是淡淡的一笑,慢條斯理的對著城頭上的史可法高聲回應了一句道:“史大人,想來你也是聰明之人,本王也就不與你在這里兜什么圈子了?大概,你還在期盼著泗州誠亦或是淮安城里的軍隊,能夠接到你的軍令,也好及時趕到揚州城下來,解救與你等呢吧?本王與你實誠說,如今的揚州城?僅僅就是一座孤城罷了。如史大人在想據守與此城?恐怕終歸不過是死路一條。請史大人仔細斟酌一番,如今的這明朝,你可還有必要為之犧牲自己么?如史大人肯打開城門來投誠與我大清國?本王保證,絕不會虧待于你的。我大清國就急需似史大人這等人才,還望史大人能夠好好地考慮一番?不過,本王就給史大人一刻時辰,過了這一刻?本王可就要命手下的八旗鐵騎開始攻打揚州城了?”多爾袞說完以后,卻再也不去理會與,立于城頭上的史可法,卻是帶轉戰馬,回歸自己的中軍之中。而史可法這面,卻一時顯得靜寂無聲?似乎,那位史可法史大人正在對多爾袞方才的這番話,再仔細的琢磨著,和手下的文武們正在商討著?而等多爾袞回到自己的軍中之后,卻立即傳下軍令,責令于李成棟催動紅衣大炮的炮手們,即刻都準備好了,對揚州城墻實施輪番的炮轟。 又令準塔去準備出來一支敢死隊來,并令其親自統率,只待李成棟的那面炮擊開始?就立即對楊州城頭發起攻勢。只是對于那位史大人,到底會不會主動打開城門出來投降與八旗鐵騎?多爾袞卻也對此無法叫準?若是依著自己以前的經驗上來判斷?昔日那些大明朝的股肱之臣,最終還不都一樣投順了大清國。他史可法比起那些人來?卻又算的了什么?昔日的洪承疇比他如何?可還不是主動降順于大清了么? 這些有名的,號稱錚錚鐵骨的大明朝的賢臣和老臣,都一股腦的爭著奔向大清國來。史可法不過是一介小小的文官出身,難道說,他的脊梁骨比起那些人來,倒還顯得要硬實得多?只是,在多爾袞的心中深處,卻是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了什么?故此,這才吩咐手下的這些員大將,做好攻城的準備? 一刻時辰,很快就過去了,多爾袞果然不曾等到,來自于揚州城頭上的任何的回應?不禁心中略帶有些失望,抬起頭又瞄了一眼揚州城上?這才對那早已等在其戰馬旁邊的傳令軍校吩咐一句道:“傳本王的軍令下去,立即炮轟揚州城。告訴李成棟一聲,將所有的火炮都對準一面城墻。莫要將火炮給分散開來,如要是那樣一來,就恐怕光依著我等所鑄造出來的這些門紅衣大炮,一時半刻是休想能把揚州城給打開了?若是能得到東北軍的火炮?哼哼,此城定是早已被拿下多時了?”隨著多爾袞的一聲令下,揚州城下是百炮齊鳴,俱都對準揚州城的一面城墻來進行轟擊。只是這火炮足足的轟鳴了有兩個時辰之久,并不曾見到城頭上的大明軍校對此有所反應? 而不得不說,這揚州城的城墻,倒也真是夠厚實的。打了這么半天,僅僅是將一面墻上的青磚,或是給從墻上擊落下去?或者是直接被擊成齏粉。而就在李成棟手下的火炮,逐漸停息下來的時候?卻就見在那面被城下火炮轟擊過的城墻上頭,竟然現出許多個人來?只見這些人,紛紛提拽著木桶,費盡氣力的將之放到垛口上面?隨后,只見無數條白色而晶亮的白練,自城頭上倒垂而下。 而此時,雖然正月初過,可天氣卻還是干巴巴的冷。這些水桶里的水一經被傾倒在城墻上面,立時就起了反應,立時在青磚砌成的城墻上面,就又多了一層厚厚的冰墻。而隨著城頭上的水被繼續的添加下來?那面冰墻如今卻也跟著漸漸地增厚起來,眼瞅著,就將方才被火炮給崩炸出來的那處凹坑,卻又給重新的填補上。致使與李成棟手下炮兵方才所做的這一切,卻都成為了無用之功? 而這僅僅才是一個開始罷了,城頭上的那些大明軍校,不僅僅是在一處城墻上這么去做?卻是將整個城墻都給變成了厚實的冰墻,連帶著主城門口,都變得晶瑩剔透起來。而多爾袞到了此時,這才知道,揚州城上的那位史大人,果真不是浪得虛名之輩?倒也真是有幾分的真本事。 可即便如此,就依憑著眼前的這么一座孤城,就以為能把八旗鐵騎的馬蹄給攔擋下來么?多爾袞看了片刻之后,卻是冷冷的笑了一下。轉頭朝著準塔吩咐下去道:“準塔,下面可就看你的了?先不要強攻,令八旗軍校們先試一下,城頭上的明軍的戰力究竟如何?”說完,卻并不見準塔領了軍令下去?不免有些驚異的朝著他投去一瞥?不等多爾袞對其開口詢問?就見準塔滿臉的猶疑神色,對其開口打探道:“奴才有一句話?想要回稟與攝政王一聲?就是如今的揚州城,幾乎都成為一座冰城,而那城墻也因此而增高了不少,這云梯卻又如何能靠的上去?”準塔話一說完,卻是滿面緊張神色的盯著眼前的這位攝政王爺,不知自己的這番膽大妄言,是否會惹得這位王爺不太痛快? 卻見多爾袞面上神情,并不見因此而顯得有些不悅?倒是微微得點了點頭,對其開口言道:“準塔將軍所言,到果真不差,是本王有些疏忽了?準塔將軍,傳令下去,如能把揚州城攻破?可準許軍校們在揚州城中隨心所欲的過上十日。就算是殺人搶奪物件?本王也絕不會對其致以重罪?另外,在吩咐下去,以待城破之后?傳本王的軍令下去,揚州城內無論是何人?也無論其是年長年幼?一律都得將頭發給剃了?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如敢違反此詔令者?一律殺之。另外,讓你手下的軍校們,去盡可能多的搜羅一批牛羊豬等牲口?將其腿都給砍下來,在趁著黑夜去將之與我凍在冰墻上面?以此為梯,便可輕易拿下揚州城?”多爾袞的這個主意,倒也并不是其首創出來的? 早在大元朝和大宋朝開戰時候?大元朝的托雷王子就實施過這個辦法,當時攻打的卻是襄陽城。而多爾袞對這等招法,都在書上看過,故此一待見到了,如今鎮守在揚州城的史可法竟然想出了這么一招?便也跟著想起了,當年蒙古人所用過的這個辦法?所以,才毫不猶豫的,對著準塔吩咐下去。 準塔聽了多爾袞的這個計策之后,倒是顯得有些半信半疑的?只是不敢違背與這位攝政王爺的軍令,只好依從其言,催馬下去準備去。而多爾袞眼見揚州城此時是萬萬難以被攻得下來?便索性就傳令下去,令八旗鐵騎扎起大營,只待明日準塔將一切都給預備齊全了之后?自己在去下令攻城。 一夜很快就過去了,天色方有些蒙蒙亮起,準塔就親自來中軍大帳來見這位攝政王爺?而多爾袞早就一直都在等著準塔的到來。聽手下人講準塔在大帳門外面求見?就急匆匆的走出中軍大帳,卻見準塔一臉憔悴的站在面前。一見多爾袞從里面走了出來?慌忙就地跪下對其施禮道:“王爺,奴才前來交令?如今梯子已經全部搭好,不知王爺何時令奴才帶著人馬前去攻打揚州城?”說罷就等著多爾袞的回答? “準塔,傳令全軍鳴起號角,以壯我八旗的軍威?來人呀,吩咐下去,讓李成棟手下的炮兵,將炮口設法抬高一些?最好就是對準城頭上的大明軍校?準塔,只待炮聲一響,你即刻揮兵強攻揚州城頭?你這邊下去準備吧?”隨著多爾袞的最后一句話說出口來之后,準塔急忙對其又施過一禮,隨后這才站起身轉身離開。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揚州城前雙血戰,戰火涂炭百姓苦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而在如今的揚州城頭上,那些大明軍校正對昨日史可法吩咐眾人,去澆水筑墻這條計策贊不絕口?卻見這位史可法史大人的臉色,卻顯得有些陰靄不定?并不曾因其昨日的那個急智而將八旗兵馬給退了去,而令其顯得高興萬分?反而是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這也讓其手下的那些軍校和一些低級武將們見了,卻不免也跟著有些猶疑起來?不知道這位大人,如何又是一副愁苦的模樣在臉上擺著? 卻并無人敢去對其打探一二,史可法趴在垛口處,探著頭朝著城下的冰墻上面,去凝視了足有小半天的功夫?這才縮回身來,頭也不回的對著身旁的一名軍校吩咐道:“傳我軍令,立即與整座揚州城內去搜羅火油來?這火油是越多越好,就說本大人有急用,讓他等無論去用何種法子?本官只要見到火油被擺在本官的面前即可。絕對不去過問與他等,這些物件卻又是被如何討回來的?”史可法這道軍令一經傳下,卻當即在揚州城內掀起一番混亂來?揚州城內立時開了鍋一般的熱鬧了起來。不僅僅是那些豪門大戶對登門索要火油的大明軍校表示出反感和拒絕?即便是小門小戶的百姓人家,對此事亦是顯得有些情不甘心不愿的。 可眼下揚州城卻是面臨強敵來襲,無論百姓們和這些豪門富紳們怎樣不愿意,最終卻還是將家中可以用來引火用的火油亦或是燈油等物,全都交與登上家門的那群大明軍校的手中。眼睜睜的看著對方將自己交出去的火油壇子,或者是燈油壇子,層層疊疊的碼放在馬車上,隨后馬車卻又緩緩地朝著下一戶人家的府門口行去。而這還不算完?史可法接著又傳下一條軍令下去,將那群住在揚州城內的所有富紳老爺們,都給一一的請到了自己的官宅之內。且對這群人當面直言,如今的揚州城早就已經是徹頭徹尾的孤城一座。 并且再不會有,也絕不可能再有援兵能夠趕到揚州城下,來解了揚州城的重圍?只因,揚州城前面的那幾座城池,都已然淪陷在韃靼之手。且城內的大明軍校和主將,以及城內的百姓們也都被韃靼們給處置掉了。并且,無論城內的百姓們,到底是否會主動起來反抗與其進入城內? 其最終的結局,都是會被那些八旗鐵騎給就地殺死。原因之一,就是那些八旗根本不相信這些人,會真正投降與他們?即便就算是一時相信了?可在其心中卻還始終都存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念頭。故此,想要憑借著一時的僥幸,小心逢迎與韃靼們進入揚州城內,等著其能夠對自己大發善心,從而能饒了自己不死?倒還莫不如,拿起刀槍登上揚州城頭,去和韃子們面對面的拼殺一場? 即便是最終戰死在沙場上?可也好過就那么稀里糊涂的,被這些韃子們把人頭給砍下來的好。史可法這番說辭,倒也深深觸動了在座這些富紳們的心。其中的一個富紳聽了這位史大人的一番話以后,不免站起身形,對其拱了拱手,這才笑著對其詢問道:“那不知史大人,卻又到底讓我等如何去做?請大人盡管明言就是。不論是要銀子或者是要人手?就算是讓在下登上城頭去和城下的那群畜類拼命?倒也并無不可?!贝@個富紳說完以后,就見在場的眾人,都已轉頭瞧向坐在主位上的這位史大人,看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打算? 就見史可法忽然站了起來,朝著這個富紳的跟前走上幾步,卻又停了下來?就見其正了正衣冠,規規矩矩的對著這個富紳便是一躬倒地。史可法的這個舉動,卻將在場眾人都給赫了一大跳?那名富紳慌忙也對其回拜不迭,嘴中驚慌的言道:“史大人這又是何意?小人萬萬不敢當此大禮?”說著就要就勢跪倒在地。 卻被史可法一把將之給攙扶起來,對其笑著言道:“足下可是姓李?我記得足下乃是開布莊的,方才,本官對你一躬倒地,不為別的,乃是替闔城的百姓們,感謝李掌柜肯做出如此大的犧牲來?而本官之所以將各位都給請到本官的府宅上?原因也就是因為這個,各位都是富甲一方的財主善人。如各位先積極參與到此事中來?那揚州城內的百姓們也定會隨從著同來。最終,就算是外無援兵?可有了你等得鼎力相助?本官料想,那些八旗鐵騎想要攻入揚州城內?卻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本官只是想要讓諸位將自家府宅里的家丁護院們,全部都給送到揚州城頭上?交與我手下的將軍去統領,另外?本官真是有些不太好張口?想來你等也都曉得了?就是我大明軍校已經有一年多都不增領上官餉?諸位如各自能捐出一萬兩白銀來?定會讓這些大明軍校安下心來,如此一來,這揚州城守住的希望,卻也就跟著越發的大了一些。不知道諸位可是肯出這筆銀子呢?還是不肯出呢?”史可法笑著朝著眾人說完這一席話以后,便朝著在場眾人的臉上掃視一眼。盡管史可法不曾明確說出,他就是打算,讓在場這些富紳必須拿出這筆銀兩出來?可在場眾人又都不是癡愚之人,對史可法的這最后兩句話,可謂聽得十分的透徹明白。 “史大人,在下乃是一個粗人,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卻見一個胖胖的富紳,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朝著史可法先是躬身一禮,這才開口對其探尋道?“哦,這位可是開米鋪的梁掌柜?有何話?你盡管當面直言即可?今日在坐的,可謂都是我史可法的故舊親朋,有何話不可以說出來呢?”史可法雖然話是這般說,可在其雙眼之中,卻是掠過一道寒光。只是一閃即逝,在場眾人一時也都不曾看到。 “呵呵,那梁某也就不知好歹了?方才聽大人口口聲聲說,我揚州城早已經是孤城一座?早就已然是外無援兵?并且,那些位于揚州城前的那些城池中的百姓們和大明軍校,早就隨著城池共存亡了?可史大人,在下如何竟然聽說了一些消息?說那泗州城和淮安城內的百姓們和大明軍校,都在八旗鐵騎到來之前就已棄城而逃了呢?另外,在下還聽說了一件十分詭異之事?大概諸位年兄年弟也都聽說了吧?就是長平公主的襄陽城,卻也被八旗鐵騎給攻陷了。只是,因其得逢一支驍勇善戰的,且其戰力并不輸與八旗鐵騎的軍隊的大力相助?這才從襄陽城內脫身出來,而其城內的百姓們,也跟著一同從城內安然無恙的撤離出來。而那支軍隊的頭領,早期還是大明軍隊中的一員參將?諸位想來都明白梁某口中所說的是誰了吧?不錯,就是冰雪城的唐大將軍。史大人,想那位唐將軍和其手下的東北軍,此時大概還在這附近不增離開?莫不如,史大人派出一個得力手下?在同時親筆修書一封?將那東北軍給請了來,也好幫著我等守住揚州城可好?小人猜測,那東北軍本身和八旗鐵騎就水火不同爐?且又對我大明朝頗有好感,如大人肯降階相迎?那位唐將軍定會率部趕來。而這東北軍就是我揚州城的援兵,大人以為在下所言可對?”這個梁財主的話說完,便緊盯著史可法臉上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