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節
書迷正在閱讀:荼蘼、萬界監獄長、病弱大佬靠我走上人生巔峰、在下神羅公司保潔阿姨(ff7同人)、[美娛]女神萌約、無限分身的撈錢狂人,能不能修仙、非自然進化[無限]、我的紈绔同窗、重生七十年代繡娘、穿越之蘇家有女初長成
不過見一時半會拿不出一個好的處理意見來,商毅也決定今天先散會,大家都回去思考一下,明天再討論。 商毅回到后宮,也就是李華梅進宮的時候,當天晚上,商毅也放下了這些煩心的事情,和李華梅渡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第二天一早,李華梅趕到統戰部去辦理辭職手續,而經過了一夜休息的商毅也神清氣爽的又來到內閣,重新開始內閣擴大會議,討論解決上京請愿的事梼。 這次內閣擴大會議,還邀請了來自國會的黃宗羲、顧炎武、方以智三人,因為這次上京請愿,雖然是一個政治事件,同時也是一個學術事件,而黃、顧、方三人既是國會議員,也是當代知名的學者,因此請他們參與討論,也是很有必要的。 而經過了一天的休息之后,眾內閣的官員也都從昨天的突然中回過神來,并且也都在家呈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思考,因此在今天一開始,就有了一個基本思路:請愿書提出的十二條要求,肯定是不能答應的,現在的問題是,對這三百多人怎么來處理,好順利的解決這一事件。 隨后有人就主張將,于脆將這些人全部都遣送回原藉去算了,因為他們留在南京,總是一個大麻煩,現在雖然安撫下來,但很難說以后不會鬧出什么事情來,如果有人不愿離去,則可以由皇帝或內閣下達行政命令,將他們強行遣返回地方去。 也有幾名官員對這批上京請愿者非常不滿,沒事好端端的,在家里待著不好嗎,跑到南京來鬧什么事情,因此認為一定要給他們一些懲處,可以取消他們以后參加科舉的資格,更有甚者,主張干脆把他們抓起來收監關押,判個幾年再說。 不過這個意見也遭到了不少官員的反對,因為民間人士進京請愿,在任何朝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體現地方民間情況的一種圖途,并不值得大動干戈,而且他們在京城里也沒有鬧事,根本就沒有抓他們的理由,而且商毅稱帝之后,一向主張堅持法制,杜絕人制由其不能以所謂大不敬、驚駕、違禁的莫名其妙的罪名,胡亂抓人關人。 另外這三百多人在地方上也都是比較有名望的人士,其中也不乏地方名士,有一些人和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還有認識,當然不愿意將他們釆用抓捕入獄,而且這樣做對朝廷的名望也是不利;而強行遣返,也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些人在地方上都是比較有名望的人,強行遣返,必然會對帝國產生不滿心理,難免會在地方上有所怨言,而地方又偏離京師,有可能會造成地方上出現動蕩。 因此王夫之就主張,還是應當以好言安撫,勸說,爭取能夠說服他們,自愿返回原籍,當然有必要的時候,朝廷也可以適當做出一點讓步,或者說是懷柔,比如在他們提出的十二項要求中,釆納一二條無關大局,或對國家政策響影不大的意見,并且還可以對他們進行一些嘉獎虛名稱號,這樣既可以平靜的解決請愿的事件,也可以顯示帝國的寬大和仁義。 大部官員都贊同王夫之的主張,由其是黃宗羲、顧炎武、方以智等人,甚致都自告奮勇,愿意出面去勸說這些請愿者,畢竟如得處理方式太過份了,對國家也并沒有好處。 但也有人對王夫之的建議提出了質疑,李巖就認為,王夫之的想法雖然不錯,但能不能說服得了這些人,還很難說,畢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只采納一二條不痛不癢的意見,或賜幾個無用的虛名,恐怕很難讓這些人心悅誠服的離開京城。 而李巖的意見,也代表了一些內閣官員的想法,因為一但勸說無效,那么對帝國、對內閣的權威也是一個不小的影響,說不定還會讓這批請愿者越弄越來勁,到了那時內閣反到騎虎難下了,因此怎么個勸法,首先要認真的研究一下,當然平和的解決這一事件的基調,還是定了下來。 而王夫之等人聽了以后,也覺得心理有些沒底,畢竟他們也知道,這批人都是非常頑固,不是那么容易被說服,因此全場一下子也都靜默了下來,眾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到商毅的身上,這個時候只能由商毅來拿主意。 剛才眾官員發言討論的時侯,商毅一直都沒有發言,只是聽著每一個人的講說,他當然也不同意釆取過激的做發,除了剛才眾官員發言的理由之外,商毅也不愿意開這個壞頭,一切都用權力來強行解決,治國畢竟不同于打仗,可以快刀斬亂麻,還是應該多勾通、協商來解決。 見眾人都看向自己,商毅笑了一笑,道:“諸位所說的都沒有錯,對這些學者上京,也是為朝廷進諫言,應當禮相待,曉之以理,使其心悅成服,自愿離京,但以這些人的態度,一味正面好言相勸,恐怕難有效果,因此朕有一個想法,不如就搞一個辯論會,對他們提出的這十二條意見,一條一條的進行辯論,真理都是越辨越明,讓他們辯輸之后,服服氣氣的離開南京!” 等商毅說完之后,在場的二十余位官員也都怔了一怔,被商毅這種奇思妙想的辦法給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了,而商毅接著又道:“而且這次辯論的內容,全部公開進行,可以任甴南京的學者、學生傍聽,并且將雙方的發言全部都記錄下來,在報紙上公布發行,并且結集出版,讓天下學者、學子都能夠看到,這樣就算是辯不出一個結果來,孰是孰非也可以由天下人去評說!” 王夫之這才明白了商毅的意思,說白了就是把一次政治事件轉化成學術爭論事件,這樣就好辦多了,而且辯論多久都沒有問題,這邊該辯還辯,而內閣還是該干嘛干嘛,不會影響到政府的行政,就當是把這三百多號人養在京城里吧,另外王夫之對辯論還是有充份的信心,一來他認為現在帝國實行的這些國策是決對正確的,當然不怕辯論,而且這近兩年以來國會一直都在各種辨論中渡過的,在這方面也有很豐富的經驗,這一點有辯論的時候還是非常重要的,光有理是不行的,還要能夠充份的表達出來。 而黃宗羲、顧炎武、方以智等人也認為啇毅的這個意見可以一試,致少比一味的勸說靠譜一點,其實在討論學術的時候,也經常會進行辨論,有時是面對面進行,有時是通過書信來往進行,在南宋期間,就發生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兩次很要的辯淪,一是朱熹和陸九齡、陸九淵兄弟之間的鵝湖之會,進行了“求知”和“求心”之辯,另一個是在稍后一點的時候,朱熹和陳亮之間的以書信來往的形式,發生了王霸利義之爭,這兩次辯論,對于各人對自己的學術完善,以及思想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進入明朝以來,雖然沒有再發生像這兩次辯論這樣有重要影響的辯論了,但明朝各學派學者在交流之中,互相辯論也是常事,甚致從另一面來說,舉行這一次辯論,對于學術交流來說,還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現在中國的新舊思想沖突,這些學者們都能夠感覺得出來,如果舉行一次辯論會,讓新舊思想來一次正面碰撞,對于新思想的宣傳和發展,加強新舊思想的交流,消除雙方的對立情緒,也是非常有用的。 絕大多數的官員都支持商毅的意見,而雖然有一些人對此還有保留,但因為是皇帝的意見,也不便反對,反正也可以試一試。 見眾官員基本都贊同自己的這個主意,商毅也立刻下令,讓內閣來安排,首先是要通告給這些請愿的人員,因為辯論是雙方的,對方要同意才能夠舉行。 在接到了內閣的通告之后,幾名組織者只是簡單的討論了一下,就答應了下來,因為進京請愿的人員也沒有拒絕的理由,如果他們認為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話,那么也就不該害怕辯論,另外在進京之前,領頭的幾個學者也都有一定的思想準備,現在大部人都知道國會的運作方式,因此也有人做好了準備,在國會中進行辯論,甚致還想過可以一舉成名,雖然說這次不是在國會中進行辯論,但卻是完全公開,見報,而且還可以結集出版,也算是另一種成名的方式。 雙方都同意了舉行辮論,那么接下來就是協商辯論的規則,每一場辯論的辯題、出場人數,發言時間,違規人員怎樣處瑵等等都做了相應的規定,畢竟辯論不是吵大街,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或是漫無邊際的跑題等等,在這方面國會經過了幾年的運作之后,有足夠的經驗,而且規則對雙方都是有效的,因此請愿人員也沒有異議,全部都答應了下來。 于是雙方都開始積極的準備,而這次進京請愿的行動,也在商毅巧妙的引導下,偏離了當初的目標。 第五卷 飛天篇 第四二一章 南京風云(五) 雖然商毅最初的想法,是弄成一場新舊思想正面碰撞、交流、溝通的辯論,但這一次辯論最終持續的時間之長、影響的范圍之深遠,參與的人員之多,在中國思想發展歷史上的地位,對中國傳統思想造成的決突之大,都遠遠超出了商毅的預期目標。 按照內閣的計劃,這一場辯論是在四月十日,定在南京師范大學進行,辯論的題目就是請愿的第一條:施行古制,以仁義禮信治國;雙方各出五名代表出場辯論,而傍聽的人員約有八百余人,除了請愿人員全部出席之外,其余的都是南京師范大學的學生,和南京學術屇的人員。 內閣方面對第一場辯論是做了充份的準備,在辯論的一開始,就緊緊抓住“施行古制”這一點中的“古制”兩個字,到是那一段時間才算“古代”,是不是只要以前的朝代都算古代,還是以傳說中的“上三代”才算古代。 而請愿代表只能回答是上三代的制度才算古制,但內閣一方馬上就抓住了這個口實,質問請愿代表,上三代到是推行的什么制度,中央機構是怎么設制,地方行政又是怎樣安排,權力怎樣分配,怎樣監督,怎樣制定的稅賦制度,結果問得請愿代表啞口無言,根本就答不上來。 言必稱上三代,是中國古代學術文章的一個特點,因為按中國傳統思想的觀念,上三代就是中國的黃金時代,大同社會,反正就是上三代什么都好。 但只要不是書呆子,其實誰都知道,所謂“上三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千個人有一千種說法,一是時代久遠,二是史料缺乏,但也正因為如此,在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因此就全部推到“上三代”上面去,“上三代”就是這樣做的,就連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里,也是假借托上三代,說白了就是把上三代當做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根據自己的需要,想怎么說都行。 而請愿者將“施行古制”列為第一條,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帝國是剛剛建立的新朝,百廢待新,沒法用祖制來壓服新朝的制度,只好推到古制上面,但卻又被內閣的代表緊緊抓住,結果弄得十分難甚,最后沒有辦法,只好避開了這個話題,把目標集中在后一句“以仁義禮信治國”上,說上三代的精神就是以仁義禮信治國。 但對這一點,內閣一方同樣也作好了準備,立刻列舉出種種例子,證明帝國確實是在推行仁義禮信,并沒有疲棄上三代的精神,而這時請愿者一方才算是緩過一口氣來,于是也引經居典,開始了辯論。 不過在辯論之前,內閣一方就做好了每一場辯論的基調,就是決不和請愿者提出的這十二條要求搞對立,而是盡量證明帝國的政策當中己經包括了這十二條,只不過除了這十二條之外,還有其他的政策,在這方面,內閣顯然就有很大的優勢,可以找出多的實例證據來,而請愿者一方則是絕對的對立,就是一付有你無我的架式,另外也只能照讀經典,舉不出多少實例來,面對面的辯論,也沒法使用大扣帽子,強詞奪理之類的手段,這樣一來內閣一方自然就在辯論中大占上風。 結果雙方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唇槍舌戰才結束,盡管最終并沒有宣布誰勝誰負,但在辯論時過程中,請愿的一方多次被內閣問得答不上來,而內閣一方一直都振振有辭,有理有論,因此結果也自然分曉,請愿方垂頭喪氣的離開了辯論會場,但關于這次辯論話題的議論,卻一直在隨后的幾天時間里,成為南京學術屆議論的焦點話題。 隨后在四月份里,南京師范大學又繼續舉行了兩場辯論,由于有第一場打底,而且各家報紙也都大加宣傳,因此傍聽的人員也大大增加,在第三場辯論的時候,傍聽的人數達到了二千三百余人,有一半都在會場以外傍聽,其他學校,包括在南京周邊地區的許多學者也都趕來傍聽,而且每一場辯論之后整理出來的文字稿,都會被搶購一空,一時也是萬人空巷,洛陽紙貴。 不過由于請愿一方在大道理上確實是占不住腳,而且辯論的經驗和技巧也都不如內閣一方,結果這三場辯論中,盡管請愿的一方每一次都更換了參與辯論的人員,但都明顯處于下風,因此請愿的一方也有些著急了,于是也向內閣提出要求,停一段時間,好讓自己一方有足夠的時間來準備,收集足夠的資料,而內閣一方也表示了理解,給了他們足夠的時間。 而這時有一些傾向于請愿一方的國會議員也來拜訪請愿者,教了他們一些辯論的技巧,并且制定了辯論的基調,首先就要盡量放棄那種絕對對立的態度,盡可能模糊自己的觀點,尋找對方的弱點,同時也有支持請愿方的學者也紛紛為他們出謀劃策。 第四場辯論在五月五日舉行,而應各方的要求,這一場辯論設在南京工程大學舉行,并且隨后的辯論,將輪流在南京、杭州的大學中循環舉行,而每一場辯論的謗聽人數不能超過八百人,而請愿一方只能出席二百人,但在每次辨論之后,將在第一時間將辯論內容張貼出來。 因為做足了充份的準備,因此請愿一方的表現就好多了,至少己經可以和內閣一方有來有往,爭上幾個回合,不致于全無還手之力,但在無形中,請愿一方的所持的觀點已經緩和了許多,至少不和朝廷針鋒相對,同時在辯論的話題上,也更多的偏向于學術思想方面,而減少了許多政治方面的味道。 而這次辯論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廣泛,由南京一直影響到周邊地區,由其是那些請愿者來自的地方,對這次辯論猶為關注,因為這關系到這一次請愿行動的成敗,另外不僅僅是在南京,在許多地方,也針對這一次辯論的內容,展開了討論,并也進行了不少的辯論,盡管在規模和影響力方面,不能與南京辮論相比,但對于擴大這次新舊思想的影響力,起到了不少的推動作用,而且還有眾多的學者也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著書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一場新舊思想的大爭論,也在中國展開。 在南京的辯論一直到十一月十日才結束,其中一共進行了二十三場辯論,有七場在杭州的大學里舉行,并且還有兩場應商毅的邀請,在皇宮里舉行。 但最終的結果還是以請愿者的全面失敗而告終,畢竟現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己經開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盡管還沒有達到質變的地步,但己對中國的傳統社會經濟造成了相當的沖擊,而經濟的發展,也就需要新的思想基礎,傳統思想的主導地位己經發生了動搖,因此新思想的發展也是不可阻擋,而且商毅需要沒有利用政治權力強行推進新思想,但卻進行了十分積極的引導,更為重要的是,新思想并不是要徹底放棄舊思想,只是拋棄舊思想中一些保守、落后、迂腐的東西,加入一些開放、積極、先進的觀念,因此這場辯論的成敗,其實是早就注定下來的。 而在辯論的同時,《中華時報》也不忘利用這次辯論,為商毅造勢,稱贊商毅的胸襟開闊,能廣開言路,察納善言,并不獨斷專行等等,因為有事實為證,因此對商毅的聲望,也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提高,對于安撫地方的反對情緒,也起了不少作用。 最終請愿者雖然還有所不甘心,但還是只能老老實實的各自返回地方,畢竟辯不過內閣,留在南京也沒多大的意思,而內閣也好說好散,還給每人返回的路費,一切也都做到仁至義盡,也讓這些請愿者沒話說。 但等請愿者各自回到地方之后,才發現今年的省試早己經結束了,但這一次,民間的情緒也明顯平穩了許多,畢竟誰都知道了這個大勢己經不可改變,因此也有不少學子終于開始認真的學習自然科學,以便在下一輪科舉中有所表現,畢竟十年寒窗苦溪,不就為了一朝蟒袍玉帶,出人頭地嗎,既然科舉要考自然科學,那么就好好的學習吧。 而請愿者雖然離開了南京,但這次新舊思想的辯論卻并沒有結來,而是從南京一直發展到了各地方,新舊思想的碰撞,也一直就沒有停止過,有時激化、有時緩和,其中也幾經起伏反復,前前后后一共進行了七十余年,一直到中華帝國的第四任皇帝繼位期間,新舊思想的爭論才基本結束,新的思想體系才基本形成,從而中國也正式進入到近代國家時期。 在后世研究中國歷史的專家們都一致認為,將這一段時期確定為中國的近代思想啟蒙運動,而這一次南京的辯論,也被認為是中國的近代思想啟蒙運動的開始。 第五卷 飛天篇 第四二二章 殖民法案 就在南京正式開始了中國的近代思想啟蒙運動的時候,同時也是將這次進京請原者的視線完全轉移開,而且就第一場辯論開始之后,南京內閣、國會也恢復了正常的行政事務。 就在四月十二日,內閣也審議通過了新任呂宋省長張庚秋提交的呂宋省行政管理人員的名單,并向張庚秋頒發了委任狀和省長大印,而對于張庚秋提交的呂宋官員的名單,內閣基本都沒有異議,完全按照張庚秋的意見,不過也從國內抽調了一部份中下級官員,到呂宋出任一些基層的行政管理官員,這樣一來呂宋省的行政纟統也初步建立了起來,當然各府州縣的基層官員,只能由各級官員上任以后,再逐步的完善。 另外現在南洋戰事己經結束,荷蘭勢力已經撤底退出了亞州,中國在南洋地區建立了絕對的權力,因此對南洋地區的管理和控制,也要拿出一個詳細的規則,內閣經過幾個月的討論之后,也終于拿出了一個俱體的方案。 首先是在南洋建立一個以中國為首主導的新秩序,將各國劃定強域,使各國都有自己明確的強土海域邊境線,從此以后,各國就將自守各自的土地,不得越界。 當然劃定疆域并不是南洋各地都均分給南洋各國,而是以各國目前的實際控制地區為準,并不是由各國自己說多少是多少,而其他不屬于南洋各國的疆土,則全算是中國的土地,比如巴達維亞雖然在名議上是馬打蘭蘇丹國的領地,但其實馬打蘭蘇丹國并沒有實際控制巴達維亞,因此巴達維亞從此以后就算是中國的地盤了。 雖然這時南洋有十余個土著國家,但實際統治的地區還不到南洋四大島嶼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其中在加里曼丹島幾乎有近九成以上的土地都是無主的,而蘇門達臘島和蘇納威西島也都有近七成土地無主,只有爪哇島上的無主土地較少,只有西北部的巴達維亞地區,和東南部爪哇群島地區,盡管這些地區現在都是無人區,但其實都蘊含著相當豐富的資源和戰略地位,而現在首先把這些地區先劃歸到中國的領土里面來,以后再慢慢的開發。 其實這一招商毅是像俄羅斯學的,在另一時空里三十年后發生的中俄之間的雅克薩之戰和簽定尼布楚條約事情,后世的學者在研究這一歷史事件時,往往只是著眼于中國雖然在軍事情從得了勝利,但和俄羅斯在簽約的時候,在領土上做出的許多讓步,將約一百四十萬的土地讓給了俄羅斯,但卻忽略了這一次談判其實從一開始的時候,就是北極熊給中國下了一個大套。 即在劃定了邊境之后,除了中國的土地之外,那么其他的就都是俄羅斯的土地,實際在當時,俄羅斯對亞州部份的控制力極為有限,由其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其實就是三不管的地方,而在尼布楚條約簽定之后,那么俄羅斯就在法理上獲有了這些地區,不管當時俄羅斯有沒有能力開發,但劃歸自己再說,就算中國在談判的時候,沒有在領土上作出讓步,其實俄羅斯都己經占了大便易,因此千萬不要被北極熊粗魯的外表所迷惑,其實這頭熊是相當狡猾的,當然現在商毅也將這一招用在了南洋。 南洋秩序就先這樣初步確定下來,而其他的事情,比如中國和南洋各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合作、發生爭端怎樣解決,經濟來往、關稅、貨幣兌換等等事務,則就要招集南洋各國一起協商確定,當然這個秩序是中國單方面確定下來,至于南洋各國的態度,是否贊同中國提出的這個主張,則被南京內閣直接無視掉,能夠承認他們現有的土地就不錯了,估計也不會有那個國家不知趣,敢拒絕中國的要求。 這些是針對南洋各國的規則,而針對中國在南洋的利益,將南洋地區劃分成三個總督區,每個區設立總督府進行管理,毎一個總督府的權力都和以前的呂宋總督相似,總督將由南京內閣指任,但擁有很大的行政自主權,可以自行組織行政機構、官員、軍隊、關稅制度,但所有費用都由總督府自行承擔,而且每年都需要向國內上交一筆稅收費用。 而三個總督區分別為:婆夷州區,包括加里曼丹島、蘇拉威西島、馬魯古群島,總督府設在蘇卡達納;爪哇區,包括爪哇島、爪哇群島、東帝汶群島,總督府設在巴達維亞;金州區,包括蘇門達臘島,馬來半島等地區,總督府設在馬六甲,這樣一來,也就確立了中國在南洋地區的實際控制權,同時商毅也下令,將南洋艦隊一分為二,分駐廣州和馬尼拉,以維持中國在南洋地區的軍事力量。 另外也規定,每一個總督區在年滿五年之后,可以向國內申請建省,正式并入國內。 隨后內閣又連續發布了三個法案:《南洋移民法案》、《南洋土地開發法案》、《海外島嶼認領法案》。 《南洋移民法案》規定:愿意移民呂宋以及南洋其他地區的百姓,以戶為單位,按每戶移民的人口數量,成人可以分配一百五十畝土地,并得到一百五十銀元的補足,而未成年人也可分到五十畝土地,五十銀元的補足,免費發給農耕用具和耕牛,并且免除三年的田稅,但移民之后,在國內的戶籍將取消,而且所分得的土地不許買賣,耕作三年之后,按國內的標準收取田稅,五年之后土地歸該戶所有,可以由各戶自行分配,買賣。 《南洋土地開發法案》規定:只要是中國的居民,就可以自行認領,所有中國所屬的南洋地區空置土地,進行開發耕種,認領數量不限,但在認領之后,就要按照土地的數量,向中國政府交納稅收,在領認之后,土地也不得轉讓、買賣,政府將對認領土地實行保護,并可以使用在南洋戰爭中抓獲的俘虜,做為開荒耕種的勞動力,在開發六年,并交納了六年的稅收之后,土地的所有權歸認領人所有,可以自行分配,買賣。 《海外島嶼認領法案》則規定:除了中國政府規定,在南洋地區己經建立了中國勢力的島嶼、地區之外,其他的無主空置島嶼,以及南洋以外的地區,都可以任由自行認領開發,并可在內閣的外交部申請注策,由中國政府承認為該土地的擁有權,并按注策土地面積向中國政府交稅,在交繳了三年稅賦之后,中國政府將給予提供保護。 這三個法案中的前二個法案,都是甴國家組織,加大對南洋地區的移民進程,第一個法案主要是針對一般的平民,盡管現在中國大陸正在進行土地清查和重新分配,但每一戶能夠分配到的土地并算不多,以一個夫妻兩人和兩個小孩的四口之家的家庭為例,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同,因此在一般的情況下,可以分配到的土地在一百畝到一百五十畝之間,最多也不可能超過二百畝,而一但移民南洋,就可以獲得四百畝的土地,這就差不多夠得上一個小地主的標準了,而且還能得到四百元銀元的補貼資金,因此移民南洋,對百姓來說還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 甴其是在東南沿海地區,因為經濟發達,受內戰的影響較小,可供分配的土地并不多,即使是土地重新分配,一般的百姓能夠分配到的土地數量有限,而這一地區的百姓對南洋地區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還是有相當一部份的百姓對移民到南洋還是有興趣的。 第二個法案則是針對那些有實力、有經濟,敢于投資的富人,以及在南洋進行海外貿易的商人,他們可以從國家免費獲得到南洋土地的使用權力,而國家則可以利用他們的資金和實力,以農莊、農場的形式,對南洋地區進行大規模的開發,以俘虜和當地土著為開發的勞動力,并收取稅收,増加國府收入,并且作為國家主導海外移民的補充,兩種形式雙管齊下,來鼓勵中國人對南洋地區的移民,加強南洋各國對中國的依附,以及中國對南洋地區的控制。 而第三個法案則是鼓勵民間對海外土地,海外殖民地的占領開放,也是鼓勵中國人的冒險開拓精神。 雖然這三個法案還是引起了一些爭議,畢竟這等于是在中國把占領海外領土,建立海外殖民地徹底合法化了,如果是在平時,肯定會引起不小的風波,但由于這時南京各屆的主要目光都集中到辯論上面,而且許多商人,百姓也對移民海外非常感興趣,畢競對于這個時代的中國人來說,土地還是俱有很的吸引力,由其是對那些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來說,在經商的同時,還可以在南洋地區認領一塊土地進行開發,并受國家保護,又何樂而不為呢,因此經過了國會一番討論之后,也在參眾兩院得到了通過。 后世將這三個法案合稱為【中國殖民法案】,而且歷學屆也一致認為,在【中國殖民法案】公布之后,也正式標志著中國開始與歐州爭奪海外殖民地了。 第五卷 飛天篇 第四二三章 重大事件 這段時間以來,南京城里熱熱鬧鬧,社會各屆的人士大多都被新舊思想的辯論所吸引,而剩下的一小部份則在關注是內閣剛剛正式發布的移民法案,南京地方百姓有移民想法的人不多,但商人的嗅覺都十分靈敏,在南京有不少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也都在考慮,自己是不是在南洋認領一塊土地,進行開發耕種,畢竟這個機會很難得,以后還可以傳給后世子孫。 因為他們對南洋一定的了解,而且隨著中華軍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也増加了這些商人的信心,也有一些人甚致開始計算,認領土地的多少,前期將投資多少,收益如何,多久可以收回投資,另外也有一些實力不足的商人,正在四處奔走,拉人結伙,好合伙認領土地,到南洋開發。 而在南京的紫禁城里,商毅的后妃們在每天除了處理慈善總會、照顧自己子女的事務之外,談論得最多的,也是這些事情。 現在慈善總會己經運行了兩年的時間,一共建立了一百三十二家孤兒院、孤老院和學校,救助了孤兒、孤老、貧窮學生一萬六千七百余人,另外還支助貧困人員十余萬,累計付出資金共計為一千五百五十七萬銀元,而且每一筆資金的收入和支出為有明文實帳,并堅持毎月對外公布財政狀況,也打消了許多人對成立慈善總會的質疑,同時為皇室贏得了非常好的社會聲望,許多得到救助的地區和家庭也都自發為皇室立牌供奉。 同時在慈善總會的示范帶頭作用下,在各地也有不少富人開始做起慈善事業,雖然規模和影響范圍都比慈善總會要小得多,但也在民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勢頭。 這一天眾人又聚集在坤寧宮里,聽林鳳舞報告了慈善總會四月份的財政情況,聽林鳳舞說完之后,葉瑤瑱也點了點頭,道:“我看可以,明天就公布出去吧!” 林鳳舞答應了一聲,又拿出了一個帳本,道:“娘娘,這是皇室在呂宋的投資計劃,大家都來看一看!” 葉瑤瑱接過了帳本,也笑了一笑,道:“這么快就出來了嗎?” 原來內閣正式公布了【殖民法案】之后,商毅也決定以皇室的名議,分別在呂宋、加里曼丹島、爪哇島投資開發土地,一來是給民眾起一個帶頭作用,另一來也是為皇室購置產業。 因為新帝國的內庫、外庫是絕對分開,皇室插手財政的權力己經降到了很低,同時也讓出了許多利益,如礦山、鹽酒等專買,因此也需要在其他領域進行一些投資,増加皇室的收入,光靠正常財政收入,顯然是不夠的,雖然現在皇室的人口并不多,但以后會發展到那一步,就很難預料了,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保證自己后世子孫的富足生活,將皇室子孫的奉祿都定得很高,結果到了明末時,宗室人口已經發展到了近百萬,成為一筆龐大的支出費用,朝廷的財政收入根本就負擔不起。 商毅雖然不會把子孫后代全都管起來,但在百年之后,皇室的成員肯定會大大增加,而支出也會隨之提高,因此現在也有必要多為皇室購置一些產業,投資海外土地,顯然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避免落下與民爭利的口實,而且開發南洋,做為長線投資,這絕對是有賺不賠的買賣,當然皇室是不可能親自出面,因此還是選擇了和林家合作,當然現在的皇室,還是能夠享受到一些特權。 就在這時,只聽殿外腳步聲響,李華梅也從外面進來,道:“各位娘娘,原來你們都在這里,那可太好了!” 葉瑤瑱看了她一眼,笑道:“手續辦好了嗎!” 李華梅一屁股坐在宮女給她搬來的椅子上,道:“總算是全都辦完了,從現在開始,我也算是正式退伍了,可累死我了!” 這段時間里,最忙的就是李華梅,毎天都是往統戰部跑,辦理退伍手續,其實以她的身份,辦這些手續根本不用親力親為,但要辦退伍的,并不是她一個人,還有一干手下,李華梅投降中華軍時,一共有兩百多手下,而且在把她們正式編入中華軍之前,也還干了一段時間御用海盜,手下的人員也擴展到了八百余人,在正式整編的時候,一共有五百五十三人加入中華軍。 而在歷年的戰斗中,陣亡了兩百余人,其余基本都成為了海軍的骨干力量,在李華梅決定退役,去干航海冒險之后,原部中有三十七人愿意辭去軍職,跟著李華梅一起航海,于是這一次是連他們的退伍手續一起辦了,但因為這三十七個人的職位、編制都不同,而且還要交接、奉祿要結算,有功過處罰的也要算清楚,因此辦理退伍手續十分麻煩,結果一直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辦完,這還是看在李華梅的面子,才特事特辦,如果按正常的程序走,至少也需要二三個月的時間。 等李華梅坐下之后,林鳳舞又遞過來一個帳本,笑道:“華梅,這個是你的帳目,除了你和皇室的投賃你先前要的東西都己經備齊了,看看還要什么!” 李華梅趕忙接了過來,打開來看,林鳳舞在一邊解釋道:“這次出航,計劃總費用是一百二十萬銀元,其中你個人出資三十萬,皇室出資九十萬,而股份的分配上,因為你是這次航海的領導者,因此算三成五的股份,皇室算五成,另外林氏航運公司投入三艘船,拆算一成五的股份,現在前期的費用己經花了五十七萬八千二百銀元,另有四十萬是預計支付雇員的費用,因此還有二十二萬左右的費用!” 李華梅吐了吐舌頭,道:“一下子就花了這么多錢,沒想到航海真是花錢,不過我出生入死,搏濤擊浪,到頭來只能落下三成五的股,你們到好,什么事都不做,就只是投錢,就能夠占到了五成股,還是有錢好啊,看來我的命可還真苦!” 亞莉桑德拉笑道:“航?;顒颖緛砭蜔X的活動,而且皇室的費用,人人都有份,等你進宮之后,這里面也有你的一份啊,現在你占的股份,只是自己的私房錢,再說你連整個人都賠進來了,還再乎這一點股份嗎!” 其他人聽了,也都忍不住笑了起來,李華梅雖然一向豪放,但也被笑有點臉色發紅,又把帳本簡單的看了看,道:“貴妃娘娘,股份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不過這本帙我現在可沒精神細看,等我晚上再仔細看吧,明天還給你行嗎!” 林鳳舞微微一笑,道:“當然可以,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盡管來問我!” 其實亞莉桑德拉說得一點也沒有錯,在任何時代,航?;顒佣际且患X的事情,在十五世紀的歐州幾次重大的航海經歷,如達加瑪開避新航線,哥倫布發現美州,麥哲倫環球航行等等,都是有歐州各國的王室投資,而且在在這些航行開始之前,達加瑪、哥倫布、麥哲倫為了獲得資助,都費盡了口舌,而中國的鄭和航海,更是完全是由朝廷出面組織,因此單靠個人的力量,是很難組織大規模的航?;顒?。 只不過不同的是,歐州各國的王室投資航海,是為了收益,而明朝組織鄭和航海,則是為了炫耀國威,因此歐州的航海冒險活動發展成為全球化的大航海資易,而中國在明朝的國力衰弱之后,最終停止了航?;顒?,退出了海洋的競爭。 眾人正說著,只見一個待從進來,道:“皇后娘娘,各位娘娘,皇上今天的公務繁忙,因此中午飯就在內閣和各位大人們一起用餐,各位娘娘不用等了!” 葉瑤瑱聽了,也點了點頭,道:“即然是這樣,那就吩咐御膳房里擺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