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節
書迷正在閱讀:荼蘼、萬界監獄長、病弱大佬靠我走上人生巔峰、在下神羅公司保潔阿姨(ff7同人)、[美娛]女神萌約、無限分身的撈錢狂人,能不能修仙、非自然進化[無限]、我的紈绔同窗、重生七十年代繡娘、穿越之蘇家有女初長成
其實甴于中國開始全面走向海洋,并加強了與歐州各國的交流,東西方的來往也逐漸頻繁,因此中外通婚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起來,同時天主教在中國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這樣一來,東西方的通婚,包括一些信仰了天主教的中國人通婚,都面臨著一個婚禮方式的問題。 而這一次安徳烈的婚禮,也起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為解決東西方通婚的婚禮形式,也開創了一個新的模式,雖然這種模式也遭到一些中國保守人士的反對,甚致是譏刺,但卻受到了民間的廣泛歡迎,由其是在東南沿海地區,這樣的婚禮形式,也開始在民間流傳起來。 當然雖然這樣,但安德烈的婚禮還是舉行的相當熱鬧,畢竟安徳烈的不僅是現役的高級軍官,同時也是當朝國舅,皇親國戚,而且這件婚事又是由皇帝真自指定下來的,雖然商毅和亞莉桑德拉因為身份,不能親自出場參加婚禮,但也送來了貴重的賀禮,并派來了皇宮里的重要待從人員代表,而女方也是東南地區商界重要的家族,在商業領域中,也有很廣泛的關系網絡,商人在新帝國的政治權力大大提高,再加上擁有強大的財力支持,因此地位也在急速的上升。 另外安德烈又是外國人的身份,因此這也是中西方之間,除了商毅和亞莉桑徳拉的婚姻之外,最重要的一次婚姻,因此這場婚禮幾乎包括了官方、商方、以及西方商人等三方面的所有重要人物,就算是想不高調都不行。 而在婚后的第二天,雖然慶賀還沒有結束,但岡薩雷斯候爵夫妻帶著新婚的安德烈夫妻,進宮參見商毅和亞莉桑德拉,表示對皇帝的感謝之情。 看到弟弟終于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亞莉桑德拉也十分感動,對新婚的弟媳也十分親切,當然又以jiejie的身份,要安德烈愛惜妻子,尊重岳父岳母;弟媳照顧好丈夫,打理好家庭,和和美美的過日子,同時又増送給他們許多禮物,隨后亞莉桑德拉又領著母親和弟媳到坤寧宮去參見皇后和其他后妃,其他人當然也不會吝嗇,都送了不少禮物和祝愿。 然后又返回到咸福宮,眾人一起吃過午飯,安徳烈一家人才告別回家,當然是滿載而歸,雖然皇宮里贈送給安徳烈夫妻的禮物在實際價值上未必是很高,還有很大一部份是日用物品,但意義重大,因為都是皇帝、皇后、各皇妃們贈賜的,而且都是宮廷御制,身價也自然不同,擺出來也很有面子。 安徳烈的婚禮舉行完之后,岡薩雷斯候爵夫妻也開始正式準備回程,其實在新年之前,得到了商毅的確定之后,候爵夫妻就已經著手準備回家的事情。 現在候爵夫妻在中國住了兩年的時間,由于有當朝國丈和西班牙使臣的雙重身份,因此朝野各方面的人士對他們都非??蜌?,候爵夫妻在中國的生活期間,也收到了大量的禮物,除了中國傳統的出口品瓷品、絲綢、茶葉,以及其他的貴重物品之外,也包括很大一部份書畫題字作品,其中不泛這個時代的書畫大家的作品,因為也有不少人心里還懷著一點小私心,就是讓自己的書畫題字作品流轉到國外去,也在國外顯露一下自己的名聲。 而歐州人也一向都有收藏畫作藝術品的習慣,岡薩雷斯候爵也對中國的書畫題字非常感興趣,由其是對中國的書法,雖然看不懂寫的是什么,但看起來龍飛鳳舞,瀟灑漂逸,充滿了輕盈靈動的藝術感,絕對都是難得的藝術作品,因此也是來者不拒絕,并且還專程購買了不少書畫品,另外候爵夫妻這段時間也在中國游覽了不少的地方,每到一處,也都購買了不少當地特色的工藝品留作記念,刺繡、泥塑、木雕、彩繪等等,應有盡有,琳瑯滿目,僅僅是這些記念品,就裝滿了十五個大箱子。 同時岡薩雷斯家族還在西班牙有相當的政治地位,因此這次回國,還需要準備大量的禮物,贈送給其他人,這樣的人情事故,在世界各國都是適用的,而且岡薩雷斯家族在西班牙也是一個大族,成員眾多,兩人的同胞兄弟姐妹還有三個,另外向什么二大爺,三舅子,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親戚,足有二三十號人,因此亞莉桑德拉和安徳烈雖然不回去,但也要為這些人準備了不少的禮物,結果僅僅是禮物,又裝了十二個大箱子。 另外來中國一趟也不容易,總要倒騰一些東西,賺一些過手錢,歐州人的經商頭腦都非常發達,而且不分階層,岡薩雷斯候爵當然也不例外,于是又釆購了十五箱商品,當然都是中高檔的商品,結果全部整理之后,一共裝了四十二個大箱子,就是在中國,算價值也超過了一百萬,如果直的運回到歐州,其價值將超過五十萬兩白銀,當然其中的大部份都是作為岡薩雷斯家族的收藏品,而永遠保留了下來。 而在另一邊,中國駐英國大使團也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工作,中國的第二次旅歐航行,也將要啟程了。 第五卷 飛天篇 第四零九章 國策(一) 中國的第二次旅歐航行,在規模上要比第一次航行大得多,這一次一共出動各種船只達到十五艘,其中包括三艘主力戰艦,五艘輔助戰艦,分別為一艘巡洋艦、兩艘驅逐艦,三艘兩千輔助戰艦,二艘一千料輔助戰艦,其余的七艘均為千噸級的商船,運載的都是中國的商品。 因為在這個時代,中國去一趟歐州可并不容易,時間長不說,而且充滿了危險,因此也不能放過每一次出航去歐州的機會,都要盡力開展對歐州的貿易活動,那么這次隨行,自然也要帶去大量的商品。 雖然說這一次船隊中有近一半的船只,基本不俱備在海上的遠程戰斗力,但在這個時代,航行去歐州最大的危險還是大自然,而不是海盜,因為從馬六甲海峽出口之后,從印度一直到非州的西北岸,都是社會發展極端落后的地區,這一帶的居民,海盜根本不可能夠對中國的船隊夠成什么危脅,而南海地區基本成為中國的地盤,而非州北部則是歐州的勢力范圍,因此也沒有必要帶過多的戰船,留出空間來好裝商品,就連戰艦和輔助戰艦也都多少裝載了一些商品。 商毅為中國制定的國策全面走向海洋,但并不是了什么炫耀國威,追求萬國來朝一類的面子工程,除了加強東西方的來往交流之外,就是實實在在的發展海外貿易,說穿了就是賺錢,因此每去一趟歐州,都是一次主動對歐州進行貿易的機會,當然要盡可能的多攜帶商品,而在沿途建立據點的目地,也是為了曾加補濟點,減少船只需要攜帶的食品和水。 另外隨同中國船隊出發的,還有八艘歐州船只,分別是英國三艘、西班牙二艘、葡萄牙二艘、法國一艘,其中只有一艘英國船是公務船,其余的也全部都是商船,同樣也帶了大量的中國商品。 原來各國來得知中國將派出船隊去歐洲之后,也都紛紛和外交部聯纟,希望能夠和中國的船只一起組成聯合船隊,一起啟航出發,這樣一來在航行途中互相之間也能有一個照應,無論是遇到海盜、還是遇到暴風海浪,也都可以多幾分保障,對于這樣的要求,中國方面當然也不會拒絕,因此最后組成了一支二十三艘船只,以中國船只為主的多國船隊。 這支船隊在中華帝國洪憲四年(1653年),征月二十二日,在南京金川門外碼頭出發,在出發的當天,也來了不少的送行人員,由其是中國駐英大使館人員的家屬,也基本都趕來送行,雖然這一次赴英國的成員中,也有一部份是家屬,但這只是一小部份,絕大部份的家屬都不可能隨行,而且這時中國駐英使館的任期是五年,再加上前去的時間,這一去一回差不多要七八年的時間,其間將遠隔重洋,就連書信也難以來通,說是天各一方也不為過,因此在出發的時候,家屬自然也都要趕來送行。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和中國駐英大使館人員一起乘座的是一艘輔助戰船,這也中國船只中唯一一艘沒有運載商品的戰船,因為所有人員的行李就把船艙都占滿了,這次去英國一去就是七八年,誰都會帶不少行李,僅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行李就是四十二個大箱子。 不過在出發之前,岡薩雷斯候爵夫妻和中國駐英大使館人員都己經進宮向商毅辭行,因此這次出航的時候,商毅和亞莉桑徳拉都沒有出面送行,只有外交部的部長李格非和安德烈兩人到碼頭相送。 眾人在碼頭上互道珍遺,灑淚告別,出發的人員紛紛登船,各艘船只都揚帆啟錨,順著長江順流而下,逐漸遠去了,船隊駛見了長江口之后,轉向南行,直奔歐州而去,在十個月之后,到達歐州,中英兩國也正式建成了互駐大使的處交關系。 而岡薩雷斯候爵回到歐州之后,也辭去了官職,從此淡出了西班牙政壇,而且把家族的全部力量都投入到經商貿易,以及收藏藝術品上,并且使用本族與中國的特殊關系,大力的發展東方的貿易來往,也使岡薩雷斯家族的財力急聚增加,后來成為西班牙,仍致整個歐州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并且躲過了好幾次歐州的危機,岡薩雷斯家族一直延續到現代社會。 同時雖然在以后,岡薩雷斯候爵再也沒有到過中國,但岡薩雷斯家族的子孫成員卻多次派人遠渡重洋,來到中國進行貿易來往,而且在子孫當中,也有好幾名在中國定居,因此岡薩雷斯家族也逐漸在中國開枝散葉,形成了一個東西交融的大家族,在三百多年之后,岡薩雷斯家族每年都會進行一次東西方聚會,記念家族的發展歷史,而且中國和西班牙兩國政府,后來也都綬于岡薩雷斯家族中西民間交流大使的稱號。 不過這此事情都是在多年以后發生的,商毅現在當然不會知道,自己和亞莉桑徳拉的跨國婚姻,竟會對后世造成了這個大的影響力,但新年也過完了,岡薩雷斯候爵夫妻也離開了中國,回到歐州,國內還有一大攤子事情,要逐個逐個處理。 就在第二天,內閣正式向國會發起了呂宋建省的提案。 收到了內閣的提案之后,國會當然也立刻開展了討論,在參眾兩院都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當然有一部份議員對在呂宋建省的提議嗤之以鼻,他們秉存著傳統的道德觀念,認為呂宋本來就不是中國的領土,現在中國強行移民,在呂宋設立總督府,將呂宋占領,己經很過份了,現在還要在呂宋建省,將呂宋完全納入到中國的領土,顯然是不符合中國傳統道德觀念的,因此反對在呂宋建省,并主張將呂宋還給當地土著,以顯中國寬容大度之風。 這些議員的建議,表面上是反對在呂宋建首,但在骨子里,其實是不贊同商毅建立的鼓勵發展工商業,全面走向海洋、加強海外貿易的國策,當然在這個時侯,任何一個議員都不敢對商毅建立的國策提出質疑,因為商人己經取得相當的政治地位,而工商業也成立中國的基礎產業。 但這種觀點立刻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因為就在新年以前,在商毅回國的時候,呂宋總督張庚秋也組織了一個游說團,跟隨商毅一起回到中國,進行公關,在議員當中宣傳呂宋建省的主張,因此在輿論上也都作好足夠的鋪墊。 在帝國的第一屆議會并不是全國各省都產生的議員,而是絕大部份都來自于東南沿海的省份,大多數議員的背后,都有工商階層的背景,有些本身就是商人,而東南沿海地區的商人,和海外貿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由于中國近幾年來,中國也提出保護海外商人利益、保護中國的海外貿易,也對中國商人打了一針強心劑,因此在對外的態度上,也比以前強硬得多。 而且商人都是重視利益,對于他們來說,中國在南洋的勢力越大越好,這樣商人在海外也就越安全,畢竟許老資歷商人對十幾年前自已在海外經商的種種艱苦、受氣、刁難的經歷都還記憶猶新,他們當然都知道,在呂宋建省,顯然對于中國的對外貿易,以及保障中國商人在海外的利益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也形成了一股贊同呂宋建省的輿論力量,而這股力量,要遠遠大于反對的聲音。 而這種輿論力量,自然也影響到了許多的議員的情緒,因此在眾議員的討論完畢之后,國會也立刻進行投票表決,最終在參眾兩院都是以多數贊同票數,通過了在呂宋建省的提案,而提案通過之后,南京的工商屆也是一片歡騰,慶賀呂宋建省成功。 當然國會的表決結果,也讓許多人大失所望,因此批評國會決議,甚致批評內閣提出這次提案的聲音也有不少,不過國會投票決定之后,也就成為政府的法令,這個時候再怎么反對也是沒有用的,而且反對的聲音也并非主流,因此內閣也根本沒有理睬這些聲音,而是立刻著手,在呂宋建立行政系統。 首先確定,呂宋省的地區包括呂宋島及附屬島嶼、棉蘭老島、蘇祿群島和巴拉望島等地,并將呂宋劃分成五個府,十三個縣,首府設在馬尼拉,省長仍然由張庚秋出任,而呂宋省的第一批地方官員都在呂宋島本地定居的華人中挑選,甴張庚秋向內閣提交名單,當然也要求張庚秋馬上趕到南京來,領取官印、并且向內閣說明在呂宋建立行政系統的計劃。 當然外事并不止只有呂宋建省,同時對還有外蒙額爾喀部的歸復安置問題,對于額爾喀部的處理問題,其實在新年以前,商毅就己經做出了決議,還是釆取清廷建立的盟旗制度。 因此內閣經過了討論之后,也作出了提案,將額爾喀部分為土謝圖汗部盟、車臣汗部盟、扎薩克圖汗盟、賽因諾顏部盟,各盟都奉中國為主,并劃定自己的放牧范圍,不得無故越界,在每盟之下,再設若干旗,當然在俱體的旗數設制,各旗人員、各旗頜地,還是要和各盟進行協商,不過每盟以內,至少要分出十個旗中,盟旗建之后,各盟旗都各居其地,不得爭端。 對于額爾喀部的歸復安置問題,國會的爭議并不大,因此很快就在參眾兩院都得到了通過,也沒有多少的反對的聲音,但無論怎樣,在國會通過之后,外蒙和呂宋也都正式并入到中國的領土中,這樣一來,中國在海上和陸上的領土,也都大大的擴張了一步。 第五卷 飛天篇 第四一零章 國策(下) 就在這兩條對外擴張的提案通過之后,內閣又向國會提出修明史的提案,也很快就得到了國會的通過。 中國是一個相當重視修史的國家,歷朝歷代都會有實錄一類的官方史記,再加上大量民間的資料,這也造就了中國古代史料的極大豐富,而在新朝建立之后,由政府組織為舊朝修史這是中國古代的慣例,一來是安撫舊朝人心,顯示新朝的寬容氣度,二來也是總結舊朝的得失,做為新朝的借鑒,因此修史的提案,能夠在國會順利通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盡管后世的許多歷史學家都認為,官方所修國史其真實性值得懷疑,但在修史記錄這一點上,中國遠遠超過了西方,因為歐州一直都陷入分裂和戰亂中,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文化都被教會所把持著,因此在近代以前,歐州一直都沒有系統的修史工作。 不過修史是一件龐大而纟統的工程,少說也要幾十年的時間,在另一時空里,清廷所篆修的《明史》就是從順治二年(1645年)就開始立項收集資料,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才正式開始進行篆修,到雍正元年(1723年)完成初稿為止,后來又經過了三次修改,一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才正式完稿,前后一共花費了九十四年的時間。 當然提出修《明史》提案的官員,也并非是完全出于新朝修舊朝史的慣例,而是因為修史不反花費的時間長,而往往都要匯集大批的知名學者參與,包括一些舊朝的遺老遺少,都會秉持著保存舊朝真實史跡的目的,參與其中來,在另一時空里,清廷修《明史》其間,雖然黃宗羲、顧炎武等知名學者仍然堅持不肯與清廷合作,但并沒有反對自己的弟子,晚輩參與明史的編纂,在修纂《明史》的前期最主要的編纂者萬斯用,就是黃宗羲的學生。 現在中國的政府中,也有一部份官員對商毅過于重視工商業,過于重視經世致用之學,奇yin技巧之術,而輕視傳統道徳,輕視圣賢大道頗有一些微辭,因此想借修綦《明史》,來委轉的提醒皇帝,把注意力轉移到傳統道德、圣賢大道上來,當然這并不是說這些官員對商毅的統治不滿,而是出于觀念和認識的不同,認為商毅治國政策只重視經世致用這些小道,而忽視了道德、義理這樣的大道,因此希望商毅能夠有所改正。 對于這些暗藏的意思,商毅多少也能查覺到一些,因為在自己的帝國進入到第四個年頭之后,行政機構也都日趨完善,帝國的統治也逐漸穩定了下來,而在這個時候,觀念的沖突,也開始尖銳了起來。 中國古代,己經形成了一個獨立完善而又具有頑強生命力,以儒家學說為主,綜合其他名學說的思想文化纟統,而中國的歷朝歷代,也都是以這個思想文化系統為統治基礎,因此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形成了一個堅固的壁壘,是一般來說,新的思想文化觀念,是很難突破成功,后世有歷史學家認為,中國從先秦到滿清的兩千余年里,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也不無道理。 但新帝國的建立,有許多條件,都是前朝所不具備的,也為新思想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從大的歷史環境來說,在此之前東西方己經有了一定的交流,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蔭牙也都有了相當的發展,對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而且這個時候中國的思想發展,也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及致,只差一層紙就可以捅破,產生質變,當然在另一時空里,甴于清廷入關偏離了歷史發展的正確軌道??!不僅沒有捅破這一層紙,相反還在外面又加上重重阻擋,以致于中國又在近代的大門外徘徊了三百余年,但商毅的到來,卻正式捅破了這一層紙,為中國的思想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而且中華帝國的建立,最主要是依靠先進的技術為支撐,中華軍能夠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就是依靠著超越這個時代的先進武器,再加上商毅又加以引導和宣傳,因此重視技術,重視自然科技,在新帝國里還是有很大的基礎;另外新舊帝國的交替階段,舊保守勢力受到相當的打擊,而新的保守勢力利益階層還沒有產生,也為新帝國的思想發展,社會變革減少了許多阻力,比如在過去,反對變革的保守勢力最大的理由就是:祖制為大,不可改變,而這個理甴在新帝國里,是站不住腳的。 但這并不表示,保守勢力就會心甘情愿的退出歷史的舞臺,因此新舊思想的碰撞,新舊觀念的沖突,在以后相當長的時間里,都會長期存在,也很有可能就是以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但思想和觀念的改變,不同于改朝換代,不是能夠在短期內完成,更不會某個人的意識為轉移,國家和個人只能起一個引導,促進作用,潛移默化,逐步改變,而不能依靠權力去強行推動改變,這一點在商毅所知的歷史中,有太多的深刻教訓了。 因此商毅對修《明史》的提案,并沒有異議,相反還十分贊同,立刻下令,成立明史館,并任命王夫之、李巖、黃宗羲、顧炎武四人為總裁,任命史可法、吳甡、方以智為副總裁,開始督辦修纂《明史》的事務。 當然成立明史館,也這是表示修纂《明史》開始立項,離真正的開始修史,還差得遠,像四位總裁都身居要職,根本就沒空參與修纂工作,僅僅只是掛個名而己,實際付責的,是三位副總裁,現在這三個人都參議院的議員,也只能起到一個領頭作用,畢竟這么大的事情,靠這三個人是做不了的,因此現在做的,都是一些準備性的工作,選定參與纂修《明史》的纂修、收掌、謄錄官等人員,并且開始收集明朝的各種實錄、邸抄和檔案,以及民間私人所著寫的史料書籍等等。 修纂《明史》的班子的搭起來了,事情當然是慢慢來做,商毅隨后又做出一個決定,下令成立國子監,做為帝國的最高學府。 國子監這個機構古來就有,在隋朝以后,成為中央設立的官學機構,到了宋、元、明三朝,也成為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官學的最高學府。 當然在新帝國里有教育部為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有大學做為培養高級人材的學院,因此國子監的功能,主要還是針對皇室、宗室以及高級官員子弟的教育機構,這一點和以前的國子監也沒有什么不同,但區別就在于,新帝國的國子監也收納幼年子弟,就是從小學開始培養,一直到中學、大學,也不限男女,當然在十歲以后,就要分班授課,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皇室的子女全部都在國子監就讀,不再單獨請師傅。 國子監開設的課程,除了中國傳統的文化之外,也包括在各公辦學校中開設的各種自然科學的課程,當然根據學生年齡段的不同,開設的課程也不同,另外男女分班之后,也各自開設一些課程,如男子會開設軍事、騎射之類,而女子會開設歌舞、刺繡等,教師除了聘請一些知名學者,朝中的官員也會去授一些課,另外就是從其他學校中聘請一些優秀的自然科學的教師,而女子的教師,則從一些著名的才女中挑選,當然在目前教師人數不夠的情況下,商毅的后嬪中,也會暫時出任教學。 因此新的國子監也引起了許多官員的興趣,這個時代的官員對子女的教育也都是非常重視,如果能夠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當然是都愿意把子女送去就讀,而且雖然中國古代講究女子無材便是德,但其實絕大多數的官員對女兒的教育也很重視,都是希望將女兒培養成品徳優良的閨繡,如果女兒也有一個受教育的地方,當然也不錯。 由其是商毅規定,皇室的子女以后全部都在國子監就讀,也讓不少官員動起了小心眼,讓自已的子女去和皇子皇女一起就讀,在受教育之余,說不定還另有意外的收獲,男孩和男孩就是總角之交,男孩和女孩就是青梅竹馬,如果兒子和未來的皇帝套上交情,或者是女兒被未來的皇帝看上,那可就不得了了。 而這些課程的設置,也再一次表明了,商毅對自然科學的重視,盡管也有一些反對意見,但大多數的官員都支持,不過國子監現在只是一個學校教育機構,而非管理機構,說白了就是一個貴族學校,因此不用國會批準。 隨后商毅又正式下詔,今年各地的科舉省試,以及經濟特科的考試,仍然照常進行,這一下也將反對在科舉中加入自然科學內容的聲音,全部都堵住了。 第五卷 飛天篇 第四一一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每天商毅都在處理國政,小心翼翼的推行著自己的變革政策,而就在這一段時間里,南方也有消息傳到了南京,中華軍攻陷巴達維亞,荷蘭東印度公司徹底滅亡,南洋諸國紛紛歸附中國,南洋戰事也全部結束。 在商毅離開文萊之后,中國和荷蘭東印度公司也進行了談判,中國方面堅持要求,荷蘭方面必須無條件投降,徹底讓出巴達維亞,而以荷蘭巴達維亞總督馬特索科爾為首的荷蘭談判代表團,盡管己經做好了巨大的讓步準備,但中國方面提出的條件,還是遠遠超出了荷蘭談判團的底線,因此荷蘭談判團只能返回巴達維亞,招開董事會開會討論決定。 但回到巴達維亞之后,馬特索科爾也立刻招集了現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所有的董事,開會討論中國方面提出的條件,但這一下董事們頓時炸了鍋,因為保留巴達維亞,是荷蘭方面談判的最后底線,而中國連這一點底線都不留給荷蘭東印度公司,確實讓各董事們無法接受。 其實各位董事并不是真的不能接受這個條件,因為如果不接受中國的條件,那么就只能再開戰,以武力來解決,但現在巴達維亞方面那有和中華軍開戰的本錢呢,開戰是必敗無疑的,而一但再戰敗,中華軍攻占巴達維亞,那么所有的董事當然也都逃不掉,而至少接受中國的條件,還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 但問題是將巴達維亞這樣拱手讓給中國,這個責任誰來付責,但因為這么大的事情,荷蘭議會是肯定不會罷休的,到時一定要有人出來承擔責任,雖然在談判之前,弄出一個董事會來集體付責的決議,但這只是秉著法不責眾的想法,其實也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辦法,而一但巴達維亞都沒了,弄不好議會真的會把董事會全體成員都拉去審判,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雖然每個人心里者想答應中國的條件,但誰都不敢表態答應。 既然不能答應,又不能開打,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條路了,就是撤離巴達維亞,但就在荷蘭談判代表團返回巴達維亞的時候,中華軍的李華梅艦隊也出動,在蘇門達臘島東南部的丹戎加蘭地區停泊,丹戎加蘭距離巴達維亞只有一道巽地海峽,截斷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從馬六甲海峽或者是從明打威海峽逃跑的路線。 這下連逃都逃不掉了,因此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菫事會再度招開會議的時候,各董事們都是大眼瞪小眼,誰都沒有話說了,結果一連開了幾天的會,也沒有商議出一個結果來。 但荷蘭東印度公司董事會這樣拖來拖去,拿不出一個解決的辦法來,但中華軍可不會等著他們這么慢慢的商量拖延,仍然如期向巴達維亞出兵。 成鋼率領著三支分艦隊,從文萊出發,在爪哇島的井里汶附近地區登陸,與李華梅艦隊一起,對巴達維亞形成了夾擊之勢。 這一下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菫事會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整頓軍隊,準備和中華軍交戰,畢竟巴達維亞方面不可能就這么束手就擒,同時也派人到馬打蘭蘇丹國去,請求馬打蘭出兵援助。 但成鋼當然是不會等著馬打蘭蘇丹國的援軍趕來,使自己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因此立刻下令中華軍,分海陸兩線,向巴達維亞發動進攻,而巴達維亞方面,也組織兵力,分海陸兩線迎戰。 這時在巴達維亞的荷蘭軍隊還有各種戰艦四十七艘、絕大部份的戰艦都參加過加里曼丹島之戰,戰艦所受的損傷到是都已經基本修復,但每艘戰艦的彈藥數量都不足,最好的也只有七成,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戰艦彈藥數量不足五成,而陸軍方面,有荷蘭軍四千余人,土著士兵三千余人,但土著士兵沒有裝配火槍,這也是遠征軍的最大瓶勁地方,就是補充難以維濟,雖然巴達維亞也有兵工廠,但規模有限,難以維持大軍的供應,而且制做的火藥也不可能全給海軍,陸軍也要留一部份。 荷蘭軍隊這樣的兵力,當然沒有和中華軍正面作戰能力,因此戰術也是以防守為主,在陸地據城而守,而在海面上,艦隊配合岸邊的炮臺,與中華軍相抗衡。 不過雖然說現在荷蘭軍的兵力不足,但畢竟在巴達維亞經營了多年,甴其是在巴達維亞修筑了一道堅固厚實的城墻,而且這道城墻并不是傳統冷兵器時代的城墻,而是釆用棱形結構,并帶有炮臺、射擊孔的近代防御工事,而且在城墻外還建有四個小型要塞,而且現在城里還保存著不少的武器彈藥,因此巴達維亞的防線還是十分堅固的,雖然中華軍在兵力上占優,但由于是跨洋遠征,全軍都缺少重型火炮,在正常情況下,中華軍想要攻克巴達維亞,還是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傷亡。 但現在并不是在正常情況下,因為經過了加里曼丹島之戰以后,荷蘭士兵都知道,現在戰場的大勢已去,自己根本無法戰勝中華軍,一場注定要失敗的戰斗,當然不會有人去打。 如果是在歐州,為荷蘭的自由獨立而戰斗,荷蘭士兵到也能夠并發出高昂的斗志,就算是明知不敵,也會抵抗到底,但現在是遠離荷蘭萬里之遙的巴達維亞,沒有一個士兵認為,保衛巴達維亞是在保衛自己的利益,相反每一個士兵心里都在想著的是,巴達維亞和我有什么關系,我為什么要為了保衛巴達維亞而拼命,因此全軍的士氣都非常低落。 這種情緒當然也影響到了荷蘭土兵的戰斗意志,在戰斗打響之后,面對著中華軍以猛烈的火槍射擊壓制時,雖然中華軍的火槍射程比荷蘭火槍要遠,但荷蘭城上的火炮卻是都可以打擊到中華軍的排槍射擊當中的,但荷蘭軍的抵抗卻十分乏力,結果在城頭上也完全被中華軍的火力給壓制住了,被中華軍打得不少荷蘭士兵連頭都不敢抬。 而在壓制住了荷蘭城墻的火力之后,中華軍也馬上派出爆破隊,對城墻展開了爆破,但不得不說,荷蘭將巴達維亞的城墻修筑得確實十分堅固,中華軍一共發動了三次爆破,雖然在城墻上炸出了兩個大坑,但竟都無法將城墻給炸開。 中華軍的陸軍指揮官,第七軍的軍長田楚也看得直嘆氣,這城墻也建得太牢了吧,怎么這樣炸都炸不開呢,不過雖然中華軍的爆破不成功,但一直牢牢的壓制住了墻頭的荷蘭軍火力,在一開始的時候,荷蘭軍也還會發動一些反擊,用火炮攻擊中華軍的陣列,并且用火槍打擊中華軍的爆破組,也對中華軍造成了一定的傷亡。 但中華軍進行的三次爆破,雖然沒有炸開巴達維亞的城墻,但也給荷蘭的守軍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畢竟每一次爆炸,在城墻上都會產生巨大的震動,而且三次爆破也不可能一點效果都沒有,在城墻上,在城墻內側的一面,都出現了不少的裂紋,顯然城墻的承受力也達到了極限,因此有不少荷蘭士兵都不敢在城墻上停留,紛紛逃離城墻,由其是在炸出大坑的城墻段,基本都沒有任何士兵留守了。 而就在這時,中華軍也對巴達維亞的城墻發動了第四次爆破,這一次爆破比前三次都要順利得多,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荷蘭守軍的任何阻擊,十分通暢的就到達了城墻邊,爆破手在爆破地點放置好了火藥,拉出了引線,在點燃之后,立刻撤離。 由于前三次其實己經對城墻造成了相當的損傷,因此隨著一聲爆炸的巨響,這一次爆破終于取得了成功,巴達維亞的城墻被炸開了一個十余米寬的大缺口,碎石土塊只堆起了一丈多高,而且還有一個很大的緩坡,隨后中華軍的突擊隊也立刻向缺口發動了沖鋒,一舉突破了缺口,殺入巴達維亞的城中。 在有城墻可守的時候,荷蘭守軍還能夠堅持得住,但在城墻被炸開之后,荷蘭守軍也頓時徹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對中華軍的突進,荷蘭守軍根本沒有做任何阻擋,任由中華軍突破了城墻缺口,向巴達維亞城里擴展,而且在這個時候,荷蘭士兵自由、散漫的性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負面作用,有些士兵向巴達維亞城中心地區逃走,也有一些士兵干脆向中華軍投降。 當然也有少數荷蘭士兵還是在堅持抵抗,同時也驅使著一些土著士兵與中華軍作戰,但在這個時候,中華軍的氣勢如虹,人人勇猛,而且無論在兵力、還是武器,以及打巷戰的經驗上,都要遠遠超過守軍,荷蘭士兵到是能夠和中華軍打幾個回合,但無奈人數太少,改變不了大局,而土著士兵更是只能打醬油,起不到任何作用。 中華軍首先用手榴彈向守軍猛炸了一陣,然后又舉槍射擊,打得守軍傷亡無數,隨后沖上去使用刺刀,與守軍展開白刃戰,只殺得守軍紛紛倒地身亡,結果只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就將守軍最后抵抗給擊潰了,隨后中華軍也兵分數路,向巴達維亞城的中心擴展。 而就在中華軍的陸軍炸開巴達維亞的城墻,攻入城中之后,雙方的海軍也在巴達維亞的海面上,展開了激戰。 第五卷 飛天篇 第四一二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 就在陸軍向巴達維亞城發動進攻的時候,成鋼也指揮著海軍三支分艦隊,共計七十三艘各種戰艦,從海面上向巴達維亞發動進攻,而荷蘭方面也動了全部戰艦迎戰。 相對于陸軍來說,荷蘭的海軍還是有著相當的戰斗力,因為荷蘭是以海軍素稱的國家,而且現在也還擁有四十七艘戰艦,其中包括有兩艘千噸以上的戰艦,盡管在數量上比中華軍的艦隊有一定的距離,但荷蘭艦隊有岸炮的支持,因此也能抵消一部份中華軍的數量優勢。 另外雖然遠征艦隊的司令官特朗普將軍己經成為中華軍的俘虜,但荷蘭海軍的戰術一向都是以自甴作戰為主,司令官只是起一個精神支柱的作用,對戰斗的指揮控制力量其實有限,因此荷蘭海軍也并非是不能與中華軍一戰,當然中華軍艦隊中并沒有包括李華梅艦隊。 但戰斗開始之后,中華軍立刻就立刻占據了戰斗的上風,雖然因為顧忌荷蘭軍的岸基炮火,中華軍的艦隊無法全面展開,因此艦隊數量多的優勢也不能全部發揮出來,因倫成鋼也下令,讓南洋艦隊第二、三分艦隊組成二支縱隊,迎戰荷蘭艦隊,而南洋艦隊中實力最強的第一分艦隊暫時按兵不動,做為預備隊。 這樣一來,雖然雙方參戰的戰艦數量基本相差無幾了,但中華軍的戰艦在火炮、噸位上還是占有相當的優勢,而且經過了加里曼丹島海戰之后,中華軍海軍的官兵們不僅積累了大規模海戰的經驗,同時對縱隊戰術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也都大大提高了一層,因此在戰斗中執行戰術時也更為堅決果然,始終堅持保持著縱隊隊形,以整體力量對抗荷蘭戰艦的自由作戰。 盡管荷蘭戰艦在靈活、機動方面要勝過中華軍的戰艦,但縱隊戰術不僅能充份發揮戰艦左右兩舷火炮的威力,同時也可以讓中華軍的戰艦在火炮、噸位上的優勢得到完全的體現,因此無論荷蘭戰艦如何在自已的前后左右來回拆沖,中華軍的戰艦都不為所動,保持著縱隊的隊形,以左右兩舷的火炮向荷蘭戰艦發動轟擊,這一樣也令荷蘭戰艦的優勢盡喪,畢竟拼起火力來,荷蘭戰艦遠不是中華軍戰艦的對手。 就這樣在這一戰中,中華軍的整體戰術也充份壓倒了荷蘭的自由戰術,中華軍的兩支縱隊就像兩條巨龍一樣,在荷蘭戰艦的圍追堵截之中,來往縱橫,如入無船之境一樣,打得荷蘭戰艦非傷即沉,在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激戰之后,荷蘭艦隊已經被中華軍擊沉了九艘,另有十余艘戰艦都有一定程度的損傷,而中華軍方面,僅僅只被擊沉了兩艘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