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節
書迷正在閱讀:荼蘼、萬界監獄長、病弱大佬靠我走上人生巔峰、在下神羅公司保潔阿姨(ff7同人)、[美娛]女神萌約、無限分身的撈錢狂人,能不能修仙、非自然進化[無限]、我的紈绔同窗、重生七十年代繡娘、穿越之蘇家有女初長成
不過吳三桂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對南京政府的怨恨是沒有道理的,畢竟是自己拒絕在先,而南京政府這一次顯然是準備要拿自己開刀,警告現存的其他勢力,南京政府不會給任何人第二次機會,如果再拒絕南京政府開出的條件,先要想一想是否有能力承擔拒絕的后果。 但吳三桂也陷入了十分為難的境地中,打肯定是打不過中華軍的,但如果無條件投降,自己將全無反抗之力,幾個獄吏就可以要了自己的命,雖然說南京政府也保證吳三桂的生命安全,但吳三桂并不敢相信這種保證,而且就算保住了自己這一條命,在商毅建立的新朝中成為一介平民,兩手空空,就這么庸庸碌碌的渡過這一生,吳三桂也有些不甘心。 因此吳三桂足足想了一夜,最后連頭發都己經花白了,終于下定決心,如果要自己平平凡凡的過這一生,到不如轟轟烈烈的大戰一場,寧死不降。 于是吳三桂立刻招集夏國相、馬寶等一干自已的心腹大將,首先將南京政府的決議交給他們觀看,然后向他們表明,這樣投降了南京政府,自巳決不甘心,因此決定死守成都,和中華軍決一死戰,如果運氣好,中華軍對成都久攻難下,或許還能以一定的條件投降;不過這種結果的可能性不大,而更大的可能是,中華軍攻破成都,自己與城共存亡,不過吳三桂對眾將則表示去留尊便,并不強求。 這幾員將領都是在吳三桂駐守山海關的時候,就己經追隨吳三桂的關寧軍舊部,因為關寧軍本來就是一支依靠同鄉親屬關纟建立起來的軍隊,因此這些將領大多都可吳三桂有一點沾親帶故,現在見吳三桂一付窮途末路的樣子,心中多少也都有些不忍,另外也覺得南京政府的決議實在太過份了,另外對吳三桂是如此,那么對川軍的眾將當然也好不到那里去,于是又都生出了同仇敵愾之氣,既然中華軍仗著自己的兵勢強大壓人,那么自己也不甘這么束手就擒,就和中華軍拼一場,大不了就是一死唄。 因此眾將也都表示,愿意隨吳三桂一起,和中華軍決一死戰,就算不敵中華軍,也要轟轟烈烈的戰死,絕不窩窩囊囊的投降。 吳三桂聽了之后,心里也稍稍有了一些安慰,因此也不覺精神一振,馬上開始布置起來。 甴于前一階段川軍主動放棄了重慶府、夔州府周邊的地區,現在吳三桂還擁有以成都府為核心,周邊的潼川州、嘉定州、眉州、邛州、雅州、黎州安撫司等地,人馬約有近十萬,其中當初隨吳三桂一起降清的舊部關寧軍約還有六千余人。 吳三桂當然也知道,以川軍現在的兵力,根本無可以與中華軍相抗衡,如果是對上別的軍隊,獲許還可以采取據城而守,以險為障的方法,死守各地險要關口城隘,層層抵抗,但這一招對中華軍并不好使,因為中華軍的火器實在太過厲害,已經打破了這個時代的戰術規則,死守城池是死路一條。 因此吳三桂采用的戰術是,對其他關隘路口一率放棄,集中自己的大部份力量,守衛成都,而派出數十支小股部隊,三五百人為一組,分散到成都府周邊的地區,或分或合,襲擊中華軍的后勤、補給線,小股軍隊,以及在其他中華軍占領的地區內進行破壞活動,讓中華軍首尾難顧,顧此失彼,而各支派出的小股部隊,勻無補濟,一切都由自己自行解決,說白了就是去搶老百姓的。 由于前一階段中華軍在四川的軍事行動十分順利,因此中華軍這時多少也有些大意,在給吳三桂規定的答復限時過了之后,段鵬和李牟合兵,分南北兩路,向成都府發動了全面的進攻,而且兩路人馬都十分順利的進入了成都府地區,逼近成都。 而中華軍的上上下下都樂觀十足,包括段鵬和李牟都認為攻下成都,也就是幾天的時間,成都一破,四川也就大體安定,南方的戰爭也就基本結束了。 但就在這時,兩人連續收到消息,中華軍有多支運糧隊都遭到了川軍的襲擊,還有一個前線的臨時倉庫被川軍偷襲得手,倉庫里面的糧食物資全部被焚燒一空。 兩人收到消息之后,還沒有太重視,認為這只不過是川軍的正常反擊手段,襲擊補給線,是任合軍隊都會使用的辦法,因此也下令加強運糧隊和各補給點的保護兵力,這樣也就可以解決了。 那知在隨后的幾天時間里,川軍在中華軍的腹地里的襲擊活動也愈演愈烈,中華軍對運糧隊和補給點加強了防守,川軍的偷襲并沒有取得太大的戰果,但襲擊隊伍把目標放在了小縣城和中華軍的小股部隊上。 因此有兩座縣城被川軍偷襲攻破,中華軍臨時指定的知縣和行政人員都被川軍殺死,尸體被掛在城墻上示眾,另外超過二十個的村莊遭到了川軍的洗劫,人數傷亡達到三千余人,還有五六個中華軍的小隊遇到襲擊,軍隊的人員傷亡超過了五十。 而這個時候段鵬和李牟才意識到情況有些不對,因此也開始重視起來,派出部隊去圍剿這些川軍的襲擊隊伍,但一連十余天,取得的成果并不大,僅僅只殲滅了一支川軍的小隊,而中華軍自身的傷亡,也超過了一百人。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一九七章 南方的最后一戰(二) 因為這一次川軍戰術明顯不同,他們每次發動偷襲和進攻,是釆用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的策略,并不和中華軍作過多的糾纏,就算是攻下縣城或村莊,也是洗劫一番之后,立刻就分散撤退了,絕不在某一地久留,因此川軍的行動迅速極快,利用四川地區山多林密的地形特點,和中華軍進行周旋。 其實山地越野行軍作戰能力,一直都是中華軍的基本訓練項目,再加上中華軍的士兵沒有厚重的盔甲,因此中華軍在山地行軍的能力很強,但川軍就生長在這里,也習慣了走山路,翻山越嶺,在這一方面的能力,幾乎和中華軍不相上下,但對地理道路的熟悉,遠在中華軍之上,因此使中華軍很難跟得上川軍,有好幾次眼看著就快要追川軍了,但最后還是讓川軍給跑掉。 而且在突襲之前,川軍往往是由幾支小股人馬合成一支部隊,而在撤退的時候,側是分散撤退,這也給中華軍的追擊帶來了將當大的困難,同時在追逃的過程中,川軍還利用自己對地理、道路的熟悉,時不時的向追擊的中華軍發動反襲擊,川軍也不與中華軍近戰,使用的多是弓箭、梭鏢、標槍一類的投擲性武器,雖然射距一般只有二三十米的距離,但由于山路崎嶇,林多樹密,中華軍的火器在射程上的優勢不大,因此也十分被動,幾乎川軍的每次襲擊都會造成中華軍的幾名士兵傷亡。 一時間整個川西地區風聲鶴唳,好像到處都是川軍的襲擊隊伍,到處都遭到襲擊、洗劫一樣,而川中的居民也都人心惶惶,對中華軍也開始頗有怨言。 因為吳三桂在四川經營數年,總體來說業績還不錯,川中的百姓對吳三桂的統治雖然不算的擁待,但也并無反感,至少吳三桂在四川的統治,要比以前的張獻忠還是要強得多,他在四川的統治期內,川中基本能夠保證穩定的生活,社會秩序,而四川本來就富足之地,只要是局勢穩定下來,百姓的生活也就基本可以得到保障。 雖然說中華軍的軍紀嚴明,也一向很注意和百姓保持良好的關纟,在入川的早期,也初步取得了四川百姓的好感,但現在的情況卻是吳三桂的川軍開始濫殺無辜,百姓的生活也得不到保障,普通百姓不可能懂得什么大道理,只求自己生活安穩,社會太平就行了,因此自然也有人把這一切算到中華軍的頭上,如果不是中華軍入川,引發了四川的戰爭,現在百姓依然還可以過著平靜安逸的生活。 當然現在還沒有人敢明目張膽的反對中華軍,但許多地方,由其是遭受到襲擊地方的百姓,對中華軍的態度明顯冷淡了許多,生怕和中華軍扯上關系,引來川軍的襲擊,如果按這種趨勢發展,絕對是對中華軍不利。 而這時段鵬和李牟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想不到吳三桂的臨死掙扎還頗有作用,看來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小視了對手,而現在如果不盡快對川軍的襲擊隊伍進行有效的打擊,四川的局面就很有可能失控,因此段鵬和李牟也招集眾將,商議對策,并且制定出幾條應對措施。 首先針對川軍襲擊村鎮、濫殺無辜的行為,大力宣傳吳三桂和川軍的殘暴和兇狠形像,把百姓的怨氣和注意力都轉移到川軍身上,并盡力樹立中華軍是努力保護百姓的形像,畢竟殺人放火的是川軍而不是中華軍,因此中華軍必須在輿論和道義上先搶占住至高點,而這一點是致關重要的。 其次是下令全川地區進行嚴戒控制,所有州城府縣衛所堡,只要是有城墻的地區,都要關閉城門,限時出入,并且嚴加防守,由其是在夜間,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從這段時間掌握的情況來看,川軍的襲擊隊伍基本都是以輕武器為主,一但嚴守城墻,川軍就沒辦法攻入了,而重的地段,補給點、運糧隊都要加強保護的兵力,這樣就能限制川軍的突襲成功率,減少損失。 當然最關建的事情還是要對川軍的襲擊隊伍進行有效的打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段鵬和李牟決定暫時停止對成都的進攻,只是封鎖住成都的各條出路,首先把大部份精力都放在打擊川軍的襲擊隊伍上,而這個任務則主要是交給甴特種兵來完成,因為論在野外生存作戰的能力,特種兵要遠遠高于其他的部隊。 現在入川的中華軍部隊里只有一個特種兵師,是隸屬于南京軍區的特種兵師,在中華軍的五個軍區里面,南京軍區的實力僅強于江西軍區,但如果論特種兵師的實力,南京軍區的特種兵師絕對公認排名第一,因為南京軍區的司令部成員都是特種兵出身,在清軍第二次南征的時候,就在突襲仙霞關天險這樣的驕人戰績,而這一次入川作戰,也是南京軍區的特種兵師從黔江一帶地區突襲得手,打開了局面,因此由南京軍區特種兵師付責這項任務,是最合適的部隊,段鵬本來就是特種兵出身,這次川軍釆用的突襲戰術,其實就是一種類似于特種兵作戰的戰術,而中華軍側以正宗特種兵出戰,迎戰川軍的山寨特種兵。 于是段鵬也下令,將特種兵師也分散成以連為單位,潛入各深山老林里,圍剿川軍的突襲軍隊,同時下令其他各部隊,將后填彈式迅射槍都讓出來,交給特種兵師使用,因為在山林中作戰,距離非常重要因素,火槍射擊的速度才是首要的,因此迅射槍雖然射程短,但更適合于山林作戰,另外為了減輕士兵的負擔,提高部隊的速度,所有士兵都不穿鐵用背心,只帶一頂頭盔,除了必要的彈藥和干糧之外,每人只帶四顆手榴彈。 而特種兵的補給只能是就取得,同時段鵬和李牟又下令,特種兵所到之處,四川各地的川城府縣,對特種兵師都要盡力接待,滿足他們的補給要求。 當然在準備這些工作的時候,兩人也將現在四川的情況和應對的策略傳回到了南京,請求統戰部能夠批準這一作戰計劃。 報告傳回南京之后,又引起了一番爭議,有一部份官員又重新提出招降吳三桂,適當還是可以讓給他一些優惠的條件。 因為現在眼看著商毅的稱帝大典就要舉行了,南京上上下下都在積極的準備,大多數的官員都認為最好是能夠在大典舉行之前結束四川的戰斗,徹底平定南方,這樣也可以為商毅的稱帝典禮増添光彩,而四川現在的局勢十分混亂,在短時間內戰事是難以結束的,因此不如再改回到招降的路子,相信吳三桂也不會不識趣,搬來梯子硬不下墻,早一點結束了四川的戰事,也好安心的舉行商毅的稱帝典禮。 當然也有一部官員是從純利益角度出發,因為目前情況看,四川的戰事比以前預料的要困難得多,雖然說中華軍最后還是可以取勝,但付出的成本代價,人力物力遠比招降吳三桂要大得多,而且現在大西軍己經投降了,云南也收復了,因此不如適當讓出一些條件,招降吳三桂,收復四川,也可以省去許多不必要的消耗。 其實商毅對四川戰事的變化也有些意外,原來確實覺得平定四川也費不了多大氣力了,沒想到吳三桂在臨地前還要蹬蹬腿,采用這種后世的恐怖主義類似的戰術,來做垂死掙扎。 但在這個時候,商毅是堅決反對與吳三桂妥協的,商毅在后世是特種兵出身,基本都是參與和恐怖份子的戰斗,反恐戰斗,在后世是一個各國都面對的共同課題,各國都有自己的一套反恐戰術,但有一點基本是公認的,就是不是萬不得己的時候,絕不能與恐布份子妥協,答應恐怖份子的條件,因為這樣做只能助長恐怖份子的氣焰,下一次的恐怖行動會更加兇狠,而胃口也會更大。 因此在后世的反恐戰斗中,絕大部份國家都會冒著人質受傷害的危險,也會選擇戰斗,而不是妥協,當然答應恐怖份子要求的國家,也不是沒有,但并不多。 這一次商毅面臨的局面和反恐戰斗差不多,其實吳三桂就是采用類似恐怖襲擊的戰術,迫使南京政府讓步,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南京政府妥協,只會助長吳三桂的氣焰,就算最終招降了吳三桂,恐怕他也不會老實,同時也會讓其他的野心者看到希望和制約南京政府的辦法,因此這一次那怕是付出比較大的代價,也絕對不能讓步。 而對自己的稱帝大典會產生影響,商毅更是認為是無稽之談,在來到這個時代之前,商毅對一些什么獻禮工程、慶典工程,提前多少多少時間完成工程十分厭惡,任何事情都有自已的規律和周期,強行提前,帶來的就是質量問題,工程是如此,戰爭更是如此,有時越是想盡快結束戰斗,反而越是導致局面惡化。 因此在商毅的主導下,統戰部也下令,同意段鵬和李牟的計劃,并要求兩人不可急燥,不可有速勝心理,穩扎穩打,順利完成四川的戰斗,并且將這次戰斗定名為“反恐行動”。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一九八章 南方的最后一戰(三) 回頭看了看山下,而冒著滾滾濃煙的村莊,劉忠偉的嘴角也露出了一絲笑容,而在他的身邊,一個士兵舉了舉手里抓著的大公雞,笑道:“頭,這一次可是大有斬獲啊,足夠我們吃三四天了,咱們先在這里休息一吧,先把這只雞給烤著吃了,怎么樣!” 劉忠偉在他的頭上拍了一把,道:“沒出息的貨,這就等不及了嗎,等回到營地再吃也不遲啊,也就還差十幾里路就到了!” 那士兵趕忙諂笑了兩聲,立刻又老老實實跟在隊伍里面去了,而劉忠偉一邊走著,心里一邊盤算,這幾天的情況明顯比半個月以前要差得多,中華軍對各地方的防守力度都明顯加強,自己己經連繼進攻了一個中華軍的補給點,和兩個縣城,但都沒能取得成功,還損失了一百多名弟兄,從成都出來的時候,全隊是四百五十人,現在就只剩下三百多號了,而且昨天就己經斷糧了,絕大部份士兵都只吃了一頓飯,要不是今天搶了一個村子,搶到一些糧食,恐怕就要餓肚子了,看來中華軍對這一帶地區已經加強了守備,這一票己經干完了,自己應該換個地方了。 一邊想著,劉忠偉帶著隊伍己經到達了山林深處的臨時營地,而士兵們也不等劉忠偉吩咐,一回到營地里就立刻開始生火打水,把搶來的大米、家禽等物洗剝干凈,準備做飯,因為這支川軍到現在差不多己有一天沒過了東西,都有些餓的受不了了。 而劉忠偉是這一支小隊的主將,獲得的食物也要比別人多一些,昨天并沒有餓肚子,對吃飯也并不那么著急,因此回到自己的帳蓬里,躺在行軍床上,還在想著,等今天之后,自己帶著隊伍再到那里去,是返回成都還是向更遠的地方去發展。 但就在這時,只聽“砰砰砰砰”一陣槍響,打斷了劉忠偉的思考,他猛然一驚,趕忙從行軍床上站了起來,剛剛挑開了帳蓬,只聽“轟”的一聲巨響,煙霧彌漫,熱浪襲面,原來是一顆手榴彈,就在帳蓬的門口爆炸,激射的彈片在劉忠偉身上、臉上劃出了三四道傷口,疼得劉忠偉也大聲的慘叫了起來。 而在煙霧的彌漫中,依然可以聽到槍聲響個不停,而川軍中彈之后的慘叫聲也不絕于耳,不過煙霧很快就變得淡薄,而槍聲依然還是不停,在川軍的臨時營地,川軍的士兵們己亂成了一團,不斷有人中槍倒地,其他的人來回奔跑,尋找可以躲避的地方,而剛才燃燒好的火堆,架好的大鍋,支好的燒烤架,幾乎全都在來回的奔路中被撞翻,有不少士兵被燒得guntang的湯水淋到,或是被帶著火苗的木材打中,被燙得拼命的尖叫。 雖然亂了這么一通,其實整個時間并不長,槍聲雖然還在響起,但己從叢林里占出了無數道綠色的身影,端著刺刀沖向川軍的臨時營地。 原來在川軍襲擊村子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就有一支中華軍的特種兵連接到了消息,迅速的趕到了當場,盡管這時川軍己經離開了有一段時間,但川軍在一路上留下的各種痕跡、線索,都足以讓中華軍十分輕易的找到川軍的行蹤方向。 其實在路上中華軍就可以追上川軍,但中華軍并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始終和川軍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一直到尾隨著川軍到達山林里的臨時營地,川軍對此基本一點察覺都沒有。 而中華軍立刻展開了布置,由三個排分別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包圍上去,靠近川軍的營地,首先開川軍展開一輪猛烈的射擊,雖然這時中華軍只有三個排參戰,但使用的火槍中,迅射槍占了一半以上,因此這一輪射擊,火力又猛又快,再加上而扔出了幾十顆手榴彈,頓時將川軍打得昏頭轉向,手忙腳亂,死傷無數,隨后中華軍又立刻向川軍發動了沖鋒。 本來這時的川軍又累又餓,一心想著早一點做好飯,飽餐一頓,然后好休息一夜,誰也沒有任何的思想準備,而且在前一段時間,都是川軍突襲中華軍的地方,雖然最近中華軍加強了各地的防守,但川軍自認為自己地理熟悉,又是山高林密,中華軍那能那么輕易就找到自已,因此誰也沒有想到,中華軍會在這個時候發動突襲,因此川軍根本就一點防備都沒有,卻沒有想到,在中華軍的眼里,幾乎到處都是川軍留下的線索,想找到川軍的藏身之地,根本就不費事。 而且中華軍在一開始兇猛的火力,又給了川軍當頭一棒,把川軍的陣腳打亂,因此在發起沖鋒之后,川軍根本就不敵,幾乎毫無抵抗之力,紛紛倒在中華軍的刺刀之下,結果僅僅只交戰了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川軍就被打得全線潰敗,營地里留下了一大堆的尸體。 因為中華軍是從東南西三個方面發動的進攻,因此川軍當然都迭擇向北方逃跑,但還沒等川軍跑出二百步的距離,迎頭又是一陣槍聲,同時還有十幾顆手榴彈落到了川軍的人群中爆炸,跑得最快的十幾名川軍士兵立刻當即倒地身亡,其他的士兵一見這邊也有中華軍的埋伏,嚇得不敢再向前跑,紛紛后退,但這時在川軍的背后,中華軍也追擊上來,川軍腹背受敵,死傷大半,剩下的只能棄械投降。 整個戰斗一共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結束了,中華軍一共殲滅了川軍二百五十六人,俘虜了五十七人,逃走的川軍士兵只有十幾人,經過俘虜的辯認,在死亡的人中發現了這支川軍主將劉忠偉的尸體,而中華軍一方,僅僅只有兩名戰士陣亡,另外有十幾人受傷,因此這一戰也可以算是大獲全勝。 取勝之后,中華軍清理戰場,將川軍士兵的尸體就地掩埋,然后押著俘虜的川軍士兵,以及一部份被川軍搶走的糧食物資,又回到剛剛被川軍洗劫過的村子。 在村子里,中華軍招集剩余村民,將這五十七名俘虜推到了剩余的村民面前,聲稱是抓住了洗劫村子的兇手,交給村民們處置,因為川軍剛剛離開不久,有不少村民百姓還認識其中的一些人,絶大部份村民都有親人死在這支川軍的手里,仇人相見,自然是分外眼紅,而且現在川軍成了階下囚,還怕什么,因此村民們不管男女老幼,人人掄起木棍,石塊將俘虜進行一頓暴打,當場就打死了六七名俘虜,而隨后中華軍將剩余的俘虜全部都處死,并將奪回的糧食物資分散給村民。 中華軍的這一系列的舉動都讓村民們大為感動,因此在中華軍離開村子的時候,村民們都長跪在地上,含淚送別了中華軍。 這時中華軍展開反恐行動之后,與川軍的恐怖部隊進行的一次戰斗,不僅取得了全面的勝利,而且也極大的拉近了中華軍和百姓的關纟,可以說是取得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雙豐收。 而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川軍明顯發現,以前那種可以輕易偷襲得手做時候,己經一去不復反了,中華軍的補給點和運輸隊都加強了防守的兵力,川軍根本就打不過、而所有的州府縣城也城門緊閉、吊橋高扯,夜晚也加強了巡邏守衛,使川軍只能望城興嘆,甚致是一些鄉村鎮店,也都開始自發的筑墻守護,要想打進一個村子,已經很不容易了。 同時中華軍的反恐戰斗也全面展開,特種兵師分散在四川西部的廣大地區里,搜尋著川軍的行蹤,一但發現立刻或是強攻,或是智取,在四川西部的廣大山區中,和川軍展開了一纟列的各種激戰。 不過如果按商毅的眼光來看,雙方都是不合格的,既使是排除掉武器的差異,商毅也認為現在中華軍的特種兵,最多也只相當于自己穿越以前那個時代的六七成水平,當然主要的差距并不是個人的技術和武力能力,而是缺乏經驗和現代基本的常識觀念,但這些東西,不是短時間能夠改變的。 而和中華軍免強還能算是特種部隊相比,川軍扮演的恐怖份子,更是半路出家,山寨中的山寨,連那個時代恐怖份子的三成水平都達不到,根本就不合格,這一次川軍的恐怖行動,僅僅只有一個大致的目標,就是不停的破壞,四處殺人放火,不僅缺乏俱體的行動計劃和方案,目標,跟著感覺走,完全是打到那里算那里,而且在行動完成之后,也根本沒有隱藏自己行蹤的方法和觀念,以為就往山林里一鉆就沒事了,另外川軍低人員更是沒有經過任何的恐怖專業訓練。 除此之外,川軍無論是在個人能力還是使用的武器水平,都和中華軍都不是同一個水平,因此綜合比較起來,川軍和中華軍的差距可就不是一點半點了,因此中華軍的反恐行動全面展開之后,川軍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很快就遭受到沉重的打擊。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一九九章 南方的最后一戰(四) 在隨后的時間里,在四川的大小群山里、在茂密的叢林中,在各種山谷、凹地,丘陵等地帶,中華軍和川軍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類似的戰斗。 這些戰斗的共同點是:戰斗的規模很小,雙方參戰的人數加在一起,基本也就在五六百之間,幾乎沒有發生過超過千人以上的戰斗,而戰斗持續的時間也不長,一般都在一個小時左右,戰斗就會結束了,最多也不會超過兩個小時,還有一點就是,在絕大多數的戰斗中,川軍都是扮演看被動挨打的角色。 中華軍對川軍的進攻,絕大部份都是以偷襲為主,輔以少量的伏擊,很少發動正面強攻,因為中華軍是以連為單位,一個連的兵力只有二百多人,而一個川軍小隊的兵力在三百到五百之間,因此每一次戰斗,川軍的兵力都會比中華軍要多一些,在有的時候,還會多到一倍以上。 盡管說中華軍的戰斗力比川軍強,但面對居有優勢兵力的敵人,最好還是不要硬拼,能夠智取,就盡量智取,而且中華軍是經過專業的訓練,在大多數條件下,都能夠通過各種蛛絲馬跡,找到川軍的藏身之地,并且在川軍沒有發覺的時侯,接近川軍,然后發動突擊。 事實上連許多川軍自己都非常奇怪,為什么在茫茫的大山叢林之中,中華軍總是能夠十分碰巧的找到自已俯位置,還是無聲無息的靠近自己的營地,發動突然襲擊,而川軍往往都會因為措手不及,毫無準備,空有優勢的兵力,卻被中華軍殺得大敗。 而且至少有一半的戰斗,是在晚上或是弗曉時分發生的,有幾次中華軍趁著夜色,一直摸進川軍的臨時營地,川軍競然都一點查覺也沒有,全部都在呼呼大睡,結果全部被中華軍俘虜,就算有少數守夜的士兵留守,也并沒有發現任何中華軍火的把光芒。 出生在四川本地的川軍士兵都知道,在晚上走山路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就算是點著火把照亮,也很容易摔落下山坡去,而中華軍竟可以不用火把就偷偷的摸上山來,這實在是太可怕了。 就算是有一些川軍能夠預先發現了中華軍的行蹤,搶先一步開始逃路,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中華軍在山地里的行軍速度,竟比自己這些在山區里土生土長的四川人還要強一些,爬高下低、翻山越嶺、涉水穿澗幾乎都如履平一樣,可以一直死死的吊有自己的身后,怎么也甩不掉,等到川軍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中華軍還能夠從容不迫的追趕上來,甚致是反超到川軍的前面去攔截,而己經累得半死了的川軍,也只能舉手投降。 當然也不是所有時候都是中華軍占優,有幾次川軍也集中兩支軍隊,對中華軍占有絕對的人數優勢,但這時中華軍也不會硬拼,而是采取打不過跑的戰術,結果等到川軍追不上中華軍,停下來休息的時候,中華軍就會突然打出一個回馬槍,殺川軍一個措手不及,或者是等天黒下來之后,發動一次夜襲,往往都能夠敗中取勝。 而如果川軍停止追擊,回兵撤退的時候,中華軍又會反過來綴在川軍的身后左右,不斷襲擊,只攪得川軍防不勝防,憊于奔命,等到川軍被攪得疲憊不堪的時候,中華軍才會對川軍發動最后一擊。 還是第一支與川軍相遇,打響反恐戰役第一仗的連隊,在后來的一次戰役中,竟然遭遇到了三支川軍的部隊合兵,共計有一千二百多人的圍困,但中華軍絲毫也沒有驚慌,在戰斗一開始,趁著川軍的包圍還不穩固的時候,首先立刻依靠著強大的火力,殺出了重圍,川軍隨后追擊,而中華軍則釆用地獄火戰術撤退。 地獄火戰術,是后世美國特種部隊巡邏偵察小隊最常用的逃脫戰術,當偵察小隊遭遇敵軍的時候,首先發現敵人的那名士兵馬上向敵人方向進行全自由掃射,打光彈匣之后,馬上向反方向撤退;而最接近他的士兵在他開火時也指向射擊方向,打光彈匣之后又馬上脫離戰區,緊接著另一名離他最近的士兵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就這樣如此輪流開火和撤退,在敵人還沒有從猛烈的打擊中驚醒過來之前,就逃到敵人看不到的地方。 美國綠色貝雷帽的士兵對這種戰術的形容是:在前三十秒里,就像是上帝庇佑一樣,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支部隊能夠抵擋得住這種火力與震撼力,但在三十秒之后,上帝庇佑的是人多槍多的一方,不過對于戰場來說,三十秒的時間,就足以改變許多結果。 雖然中華軍的士兵不是使用的自動步槍,甚致連毛瑟式的拉栓步槍都不如,但畢競已經開始使用后填彈式火槍了,而且還有手榴彈了,而中華軍的對手更慘,連火器幾乎都沒有,因此只用將地獄火戰術略作修改,以一個班為單位,取代單個的士兵,進行輪流開火撤逃,這種戰術還是據有很大的實力價值。 結果在中華軍一連串猛烈的打擊面前,一下子就把川軍給打懵了,等川軍明白過來之后,中華軍早己逃得無影無蹤。 隨后川軍在山林里進行搜索和追擊,但這個時候中華軍的反擊也開始了,他們利用叢林的掩護,對搜索的川軍進行毫不留情的獵殺,甚致連火槍都不用,直接使用刺刀,將川軍的士兵一個一個捅死或割喉,在山林里只是斷續的聽到幾次槍聲,那還是中華軍使用線膛槍進行遠程打擊,再不就是偶爾士兵被殺之前的慘叫聲,因為中華軍用刺刀殺死川軍士兵的時侯,會盡量先捂住他的嘴,不讓他們發出叫聲。 在十幾分鐘的時間里,川軍就陣亡了近六十余士兵,絕大部份其實都是死得糊里糊涂,而其他的川軍也不敢再追趕下去,立刻撤退。 而這個時候雙方的身份也發生了逆轉,輪到中華軍來追擊川軍,盡管川軍的人數眾多,但在這個時候就像是一批被獅群盯上的牛羊一樣,眾獅在牛羊群的身邊忽右忽左的來回活動,看準時機就發動一次閃電般的突擊,一擊得手之后,又立刻消失,躲在叢林深處,尋找下一次發動突襲的時機,而牛羊這時只能任其宰割,毫無反抗的余力。 事實上中華軍的打擊方式比獅群更多,在遠距離上,可以使用線膛槍射擊,貼身近戰就直接用刺刀捅殺,在不遠不近的距離,還能用手榴彈炸,不知道從密林深處的那里會飛出一顆子彈,而川軍隊伍里頓時就會有一名士兵的頭一歪,栽倒在地上;或從頭頂掉下來一顆手榴彈,一炸一大片;從那棵大樹的背后會伸出一只大手,把川軍士兵連口帶鼻一捂,然后再脖子上飛快的一劃,而本來并排行走的兩個人,在一轉頭的功夫,就會發現身邊的同伴已經不見了…… 因此川軍也被弄得鶴唳風聲、草木皆兵,一只老鴰叫都能嚇趴下一大片人,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川軍又減少了一百余人。 后來川軍實在沒有辦法,只好釆用最后的一招,分兵,三隊川軍再度分開,各行其路,那一路被中華軍追上,就該那一路倒霉。 而就在當天晚上,中華軍襲擊了其中的一路川軍,將其全部殲滅,隨后又對另一路展開追擊,二天之后追上該部,再次發動突襲,又將這一路殲滅大半,這次持續了三天的戰斗才算是落下維幕,一個連的中華軍,面對三部一千一百余眾的川軍部隊,取得了總共殲滅了七百三十九人,俘虜四十七人,而自身僅陣亡十七人,傷五十五人的優秀成績。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中華軍的反恐行動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果,一共和川軍進行了四十三戰,九場全殲、二十七場大勝,十一場小勝,五場平局,競無一場敗陣,一共殲滅了川軍一萬一千七百五十七人,俘虜六百八十三人,中華軍自身陣亡了三百二十六人,另有六百一十七人受傷,而川軍的襲擊軍隊被殲滅了大半,而剩的部份也大多躲進了深山里,小部份逃回到了成都。 而躲進深山里的那一部份人大多后來當了真正的強盜,因此在中華軍完全收復了四川之后,又在四川展開了繳匪行動,前前后后又花了近一年的時間,不僅基本消滅了川軍的殘余勢力,同時還打掉了四川的好幾股真正的土匪強盜,其中不乏在從明朝的時候就開始嘯聚山林、落草為寇的悍匪,這才算是把整個四川地區徹底平定下來。 不過就在經過了一個月的反恐行動之后,四川的局面就明顯的好轉起來,這時川軍剩下的殘余力量也發揮不了多大的破壞作用,因此段鵬和李牟也決定,立刻向成都發動進攻,首先徹底打跨吳三桂的勢力。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二百章 登基建國(一) 收到了四川反恐戰斗取得的成果之后,商毅也十分欣慰,看來當初決定在每個軍區都建立這么一支特種部隊的做法對的,在歷次的戰斗中,特種部隊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而等以后統一了全國之后,更是要建立這樣一支精英部隊來。 現在商毅對四川的戰事也基本放心,因為成都城并不足為慮,中華軍有足夠的攻城經驗,攻克像成都這樣的城池,跟本就不在話下,而對中華軍危脅最大的,還是吳三桂放出的這批古代的恐怖份子,因此把恐怖份子給平定了之后,攻取成都,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而這時十月十八日也一天天的臨近,商毅終于要正式稱皇,登基建國了。 雖然說商毅要求內閣,稱皇典禮盡量從簡,但稱皇畢竟是重大事件,也不能弄得過于寒酸,同時也要顯示泱泆大國的實力和氣度,必要的豪華也有該應的,另外還有對大臣、軍隊、后宮嬪妃的封賞,以及對各國使臣的封賜,也不能太過寒酸了。 當然這也因為南京政府和明朝相比,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財政始終都處于一個比較寬松的狀態,去年雖然發生了中原大戰,但最終的國家財政還能夠保持收支平衡,而今年的戰爭規模較,加上又擴大的領土,因此有望實現一定的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