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節
書迷正在閱讀:荼蘼、萬界監獄長、病弱大佬靠我走上人生巔峰、在下神羅公司保潔阿姨(ff7同人)、[美娛]女神萌約、無限分身的撈錢狂人,能不能修仙、非自然進化[無限]、我的紈绔同窗、重生七十年代繡娘、穿越之蘇家有女初長成
因此在收到了周少桓提出發動豫北戰役,攻取大名府的報告之后,商毅就立刻想到了趙岳,因為他這時正在大名府駐守,如果在中華軍向大名府發動進攻的時候,趙岳在大名府發動火線起義,幫助中華軍迅速攻克大名府,將對這次中原大戰的戰局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中華軍將穩cao勝卷,后面剩下的,僅僅只是戰果的大小問題,就是將清軍全殲在中原戰場的機率,也超過了七成。而這也是趙岳能夠在這一次的戰斗中,發揮的最大作用。 當然也不能把攻取大名府的希望都寄托在趙岳的身上,萬一他反復,或者臨陣退縮,又或者發生其他事情,都可能導致火線起義的失敗,因此商毅一面回復周少桓,批準了他的作戰計劃,發動豫北戰役,一面又派出人員,和趙岳進行聯絡,要求他準備在大名府發動火線起義,配合山東軍區的部隊,快速攻占大名府。并且向趙岳保證,在起義成功,中華軍攻占了大名府之后,立刻恢復趙岳的軍職。 這時趙岳一直都盼著南京方面給自己派發重要任務的消息,現在得知要他在大名府發動火線起義,并且在攻占了大名府之后,可以恢復自己在中華軍的軍職,也不禁十分激動,這可是他盼望己久的事情了,因此也立刻回復商毅,表示自己聽從命令,將按照命令,配合山東軍區,在大名府發動火線起義。 再得到了趙岳的明確答復之后,商毅這才將這個消息通吿給周少桓,并且將與趙岳聯絡的人員交由周少桓指揮,與趙岳去商定火線起義的細節和俱體計劃,畢竟這是前線的事情,應該交給前線的指揮員去處理。同時也批準了山東軍區新編的這幾支部隊,并且在豫北戰役結速之后,將他們合并成一個新軍,番號定為二十二軍。 而收到了商毅的消息之后,周少桓也不禁又驚又喜,想不到商毅居然還埋伏著這樣一顆暗棋,同時也不得不佩服,商毅確實是深謀遠慮。而有了趙岳這樣一個潛伏的同伴之后,那么奪取大名府,豫北戰役的進程就要比自已想象得簡單多了。因此周少桓也立刻招見和趙岳聯絡的人員,商議俱體的計劃。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九十六章 豫北戰場(二) 主要付責和趙岳聯絡的人有兩個,一個叫楊士徳,另一個叫孫并超,在情報處里干了五年多的工作,并且曾在北京潛伏過兩年,持行過多次任務。他來見周少桓的時候,也帶來了趙岳的一份計劃。 雖然說周少桓等人在商議進取大名府的計劃,但實際這個計劃主要還是該應由趙岳來制定,畢竟他才是這次偷襲大名府的重點人物,而且又熟悉大名府內外的情況,而周少桓等人只是根據他的計劃做一些調整,當然也包括一些發生變故的應手。因此眾人也立刻開始討論趙岳的這個計劃來。 現在大名府城里有五萬清軍駐守,趙岳帶領的這支神工營的士兵并不駐守在大名府城里,而是駐守在大名府北部的一個叫做萬堤鎮的地方。離大名府城只有十多里的路程,而且在駐軍附近三十里的范圍,都是他的管轄地區。不過同時還有二千其他的清軍,當然都是關內的漢軍,并且全都受趙岳的指揮。 因此趙岳的計劃是中華軍派出一支精銳部隊為前部,人數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個團最合適。并且在后面跟上至少是一個軍的主力部隊。 而前部部友全軍都換上清軍的服裝,偽裝成清軍,再由趙岳派一部份人指引,如果在路上遇到其他的清軍,可以冒充是趙岳的部隊,從趙岳的駐守地區進入大名府,首先占領萬堤鎮,然后由趙岳帶領,直撲大名府城,城里的守軍一定不會懷疑,一定會大開城門,放中華軍進城。而中華軍就可以借機一舉攻占大名府的一個城門,只要能夠堅守到后面的大隊人馬趕到,就可以攻克大名府。 同時楊士德和孫并超還帶來了趙岳繪制的進軍路線圖,對沿路的各個重要地點,以及雙方的聯絡接應地點都作詳細的標注和。而另一份則是大名府城里的布局圖,對于主要的街道,還有清軍在大名府城中的重要衙門,以及城外的駐兵地區也做了仔細的標明。使人一目了然。 眾人對趙岳的這個計劃并沒有什么大的異議,這也確實是目前最好的計劃,只要趙岳方面不出意外,絕對可以一舉攻占大名府。當然從計劃上來看,趙岳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對,假如說趙岳是玩雙面無間道,其實是幫清軍,想把中華軍騙入清軍的埋伏圈里進行圍殲,那么就不會提議將中華軍分為前后兩部行動,因此眾人只是討論了一些行動的細節。 最后周少桓做出決定,被第九軍特種兵旅中的一個團擔任先頭突擊部隊,配合趙岳,率先攻占大名府的城門,第九軍和第四軍擔任后援部隊,并由副司令員童大勇隨軍出行,親自指揮這一次襲擊作戰。 會議結束之后,周少桓也立刻下令,開始行動,楊士徳立刻再趕到趙岳的軍中,向趙岳報告周少桓的進軍計劃,而孫并超且跟隨突擊部隊一起出發,因為他也數次出入趙岳的駐地,道路熟悉。另外他和趙岳手下的幾名其他潛伏人員也都認識了,因此也便于聯絡。 付責擔任突擊部隊的特種兵團團長叫邵剛,接到命令之后,也立刻開始準備起來,清軍的衣甲服裝中華軍當然是有,僅山東軍區就繳獲了不下十萬,雖然大多數都改成其他用處,但也留下了一部份,就是準備偷襲之類的戰斗使用,裝配一個團絕對組夠。但辮子卻是一個麻煩,好在是先前抓住的清兵俘虜不少,正好就地取材,每人戴一條假辮子,而且清兵的帽子都是大蓋沿,正好可以都遮住,而且趙岳的部隊都是新軍,因此中華軍的士兵們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帶上火槍出發。 ———————————— 趙岳見到了楊士徳,得知了中華軍的進軍時間之后,首先安排下在沿途的接應人員,然后立刻招集主要的軍官,向他們宣布,自巳將要發動火線起義,向中華軍投誠。 雖然在這支清軍中的南京潛伏人員并不多,但有許多的軍官位置都被占據,因此對全軍的統制力還很強。而且趙岳在軍中也還保持著在中華軍里的做法,盡量表現得和士兵們們同甘共苦,并沒有擺軍官的派頭,也很得人心。不過這一點不屬于技戰術的范圍,在清軍的其他新軍部隊中,都沒有推廣。 另外神工營雖然也屬新軍,但卻是唯一一支從綠營漢軍中挑選出來的士兵組成的,清廷的本意是希望拉隴關內的漢軍軍心,但卻被趙岳等人抓住這個條件,在平時的生活、閑談中都有意識對士兵加強清廷推行欺壓漢人的政策,不重用關內漢軍等觀念,當然這并不用趙岳他們編造謊話,事實就是如此,例子實在太多了,于是在淺移默化中,絕大部份的士兵心里,都對清廷產生了不滿的情緒。同時在進入大名府駐守之后,趙岳也不斷將清軍在前線的戰敗消息告訴士兵,加強士兵對清廷前途的悲觀情緒,在為發動火線起義做著鋪墊準備。 而且在趙岳提出發動火線起義,向中華軍投誠之后,其他的潛伏人員立刻紛紛站出來,表示支持,并且極力煽動其他的士兵。由于以前做出的種種鋪墊,在這時都發揮了作用,不少軍官想起平常所說、所見的滿人如何欺壓漢人,而在軍隊中漢軍又是如何的受氣等等,因此這么一煽動,絕大部份的軍官都來了情緒,都贊同趙岳的決定,就算是還有幾個猶豫不決的,還想穩一穩的,這時也被氣氛所帶動,不由自主都跟著贊同了起來。結果在短暫的勸說、動員之后,所有的軍官也都贊同了火線起義。 趙岳也立刻下令,各軍官都返回自己的營地,通告各自手下的士兵,同時又派遣了潛伏的人員,守住營門,不放其他人出入。 過了一會兒之后,有人來向趙岳報告,前部的中華軍已經到了。趙岳也立刻下令,大開營門,放中華軍進來,同時又下令集合所有的士兵,將正式宣告發動火線起義。 營門打開之后,邵剛帶領著中華軍走進了趙岳的大營。趙岳的心里也是一陣激動,自己自被俘己來,差不多三年的時間沒有見到自己人了,盡管在此之前,趙岳是李定國的部下,和山東軍區并無來向,而且邵剛帶領的士兵也全都穿著清軍服裝,但還足倍感親切,立刻迎了上來,道:“邵團長,你們終于來了,一路上還好吧?!?/br> 卲剛點了點頭,向趙岳敬了一個軍禮,道:“趙團長,這次真的多虧了你呀,一路上都十分順利?!?/br> 趙岳怔了一怔,這三年以來,還是第一次有人向他敬中華軍的軍禮,并稱呼他以前的職位,禁不住熱淚盈眶,也向邵剛還了一禮,道:“邵團長,順利就好,你們來了就好?!?/br> 兩個人穿著都是清軍的衣甲,卻敬著中華軍的軍禮,確實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因此互相看了看,都禁不住大笑了起來。 這時清兵已經全都列好了隊伍,而且他們也都聽各自的軍官說過了向中華軍投誠,發動火線起義的事情,有不少人心里早都愿意這樣做,也有一些人是剛剛被說服的,還有一部份仍然猶豫不決,畏畏縮縮,當然也有極少一部份不愿投降,并且想看找機會跑回大名府去送信,但這一部份的人數確實極少,因此也不敢把自已的意見表達出來,而且現在軍營的各門也都被趙岳派人把守住,就是想逃也逃不掉了。另外這時中華軍的人馬也趕到了軍營里,當怨更加不敢亂動了。 趙岳站在高臺上,道:“弟兄們,我們大家都是漢人,這幾年來,滿清韃子侵占了我們的家園,搶走了我們的土地,殺死我們親友族人,強迫讓我們剃頭留辮,把我們漢人給他們當牛當馬使,你們每一個人都會有一些親身體驗吧。而在還逼得我們漢人自相殘殺?,F在的局勢很清楚,清廷已經連續輸掉了山東戰役、南陽戰役、徐州戰役,已經快要輸得一敗涂地了,而清廷沒有別的辦法堍救敗局,我們不能陪著清廷一起送命,因此我才決定向中華軍投誠,不能再紿清廷賣命了?!?/br> 他說完之后,臺下的喊聲已經響成了一片,都是對趙岳的主張表示堅決支持,有人是發自內心,有人卻是有意的煽動眾人。 趙岳也點了點頭,立刻下令,從清軍當中選出五百名比較可靠的人出來,由一名叫劉成新的統領帶領,當然他也是一名潛伏者。跟隨邵鋼的部隊去進攻大名府,其余的士兵都留在軍營里,準備迎接中華軍的大隊人馬。而和其他清軍區別的標志就是剪斷辮了,等開戰以后,把帽子一扔,就是最眀顯的區分了。 等準備好了一切事情之后,邵鋼立刻帶領著隊伍出發,直奔大名府而去,而孫并超又趕忙返回去,催促后面的大隊人馬盡快趕來増援。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九十七章 豫北戰場(三) 中華軍到達趙岳駐地的萬堤鎮,其他清軍一點察覺都沒有,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換上了清軍的衣甲,另一方面,也是主要原因,是他們從趙岳管轄的地方通過。 而在離開了萬堤鎮趙岳的營地,雖然在沿路上遇到了兩支清軍的巡邏隊伍,但由劉成新出面和清軍打招呼,因此也沒有引起清軍的任何懷疑,輕輕松松的通過去了。 萬堤鎮離大名府城只有十多里的距離,因此中華軍一路行進,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到達了大名府的北城前。不過這時卻是城門緊閉,吊橋高懸。 軍隊來到防城河邊,由劉成新上前,向城頭上的清軍喊話,要求他們開門放行。城上的清軍問了幾句,劉成新也都一一對答,城上的清兵也沒有任何懷疑,當然主要還是因為現在清軍沒有收到任何的警報,因此清兵也沒有任何的警惕之心,于是馬上放下吊橋,打開了城門。 邵鋼一見,立刻帶領著中華軍踏上吊橋,幾乎是一路小跑沖進了大名府的城門。同時有不少士兵還拔出了刺刀,上在槍口上。 開門的清兵還沒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心里還在奇怪,神工營的士兵真是急性子,就這么一點距離,怎么還跑著進來,而且這好端端的,為什么又要上刺刀呢?就在他們想著的時候,幾名中華軍的士兵也都已經沖到了近前,揮槍猛刺,幾個清兵還沒反應過來,頓時都一命嗚呼了。中華軍也趁控制了兩扇城門。而有不少士兵也把大沿帽給摘了下來扔掉,露出了挽著發髻或是干脆剪成板寸平頭的發形來。 這時在城里的清兵也發現事情不對,但現在已經晚了,中華軍已經殺進大名府城。而等清兵揮動刀槍,沖上來想和中華軍交戰的時候,前排的中華年士兵立刻舉槍射擊,一下子又將清兵打死了七八人。射擊完的士兵立刻向城門的兩側分散,把位置讓給后排的同伴開槍射擊。結果在連續三四輪射擊之后,守衛城門的清兵也被中華軍連續不斷的火力打散,向城中退去。 同時在城門口的街道上,也是一片慌亂,百姓們都慌不懌路的四散奔逃。 而中華軍并不急于向城內的縱深擴展,而且馬上又分別從城門兩側,向城樓上發動了進攻。因為只有攻占了城樓,才能算是徹底控制了城門。 雖然這時城樓上的清兵已經醒悟了過來,也開始抵抗中華軍的進攻,但清軍畢竟是毫無準備的倉促應戰,而且守衛城樓的兵力也不多,被中華軍一面奮力向城墻上發動進攻,一面也連續用手榴彈轟炸清軍,在十幾分鐘之后,兩路進攻的中華軍先后都登上了城墻,隨后又進攻城樓。 攻上了城墻之后,城樓也就無險了守了,而剩下的清兵抵抗不住,只能舉手投降。中華軍一共抓住了六十余名俘房。暫時將他們全部都捆綁起來,關進城樓的房間里。而清軍在城樓上還有四門中型火炮和一些火藥炮彈,當然也都被中華軍充份利用起來。 見中華軍已經徹底控制住了城門,邵鋼立刻分派城門的防守,由一個營守住城門口的城內方向,一個營守住城門口的城外方向,一個營和剛起義的五百清兵守住城樓和附近的城墻,剩余的一個營作為預備接應兵力。 任務分派之后,仔責防守各地區的士兵也紛紛開始了布置,在城門內外的士兵馬上尋找可以利用的物品和地形,構筑單簡的陣地,而付責守衛城樓、城墻的士兵也在城墻的兩段設置陣地,并且在城墻、城樓的城垛口,靠城內的矮墻等地方都布置下了士兵守衛。 僅僅只過了十幾分鐘的時間,清軍的人馬就已經殺到了。 守衛大名府的主將是清廷的正藍旗固山額真穆臣,有五萬守軍,在東南西北的城外各設了五千人馬守衛,留在城里的,還有三萬人馬。 聽說中華軍冒充清軍,詐開了北城的城門,已經攻入了大名府城中,穆臣也嚇了一大跳,大名府的重要性他當然是清楚的,一但大名府失守,自己的腦袋也就保不住了。因此穆臣也立刻下令,調集人馬,向北城發動進攻,一定要復奪回城門。 清軍沿著幾條主要的街道,還有城墻上,都陸續趕到了北城附近,當然各路人馬在接近北城的地方,也都遭到了中華軍的猛烈打擊。 只聽“砰砰砰砰”在北城的四周,槍聲也如爆豆一般的響了起來,子彈從屋檐上,房間里,柱子背后,石獅雕像的背后,從城墻城樓上,等等一切可能隱藏的地方,密系如同雨點一樣,向清軍射擊去。同時還有不少的手榴彈,冒著絲絲的白煙,扔到了清軍的陣中。 一來是清軍來得實在太匆欄,面對中華軍的打擊,確實有些猝不及防,二來也是因為城中的街道過于狹窄,因此清軍的隊型不僅十分密集,而且毫無庶掩的地方,結果清軍頓時被打得死傷一片,由其是手榴彈,幾乎一炸就是一大片,炸死炸傷清兵十幾二十人,殺傷力差不多達到了最高的效果。 而在城市的街道中行軍,隊伍都是拉成長長的一條,前排的士兵遭到中華軍的打擊之后,清軍也都下意識的向后退,但后排的士兵還不知道前面是怎么會事,只聽到槍聲大作,還以為自己的前面士兵與中華軍展開了激戰,于是也盡力向前趕,希望能夠助同伴一臂之力。結果前后的士兵互相擁擠,反到亂了自己的陣角。 這種情況差不多在每一條街道中都會出現。而中華軍也趁勢對清軍展開了追擊打擊,在清兵的后面用火槍輪流射擊,從屋頂上向清軍的陣中仍手榴彈,使清軍更是亂上添亂。 街道上是如此,在城上更是如些,這個時候的大名府并非是什么重要的軍事重鎮,因此城墻并不高厚,城墻上的寬度不過一丈三四尺,有的地方連一丈都沒有,在這樣狹窄的地方,并排最多只能走六七名士兵,中華軍只用在城樓的兩端布下四五排射擊陣形,然后迅速的連續開火射擊,就可以牢牢的擋住清軍的進攻。而其他的士兵,則可以充份的支持在城下的中華軍作戰。 因此在城墻上的中華軍,還有起義的清兵也都借用居高臨下的優勢,在城墻內側的矮墻上架好了火槍,向城下的清軍展開射擊,配合城下的中華軍作戰。其實這批參加了起義的清兵也都是受過嚴格的訓練,他們本身的素質并不差,雖然還有一部份人用的是火繩槍,但在這種場合,卻正是有利于他們的充份發揮,致少在守衛城門的戰斗中,并沒有拖中華軍的后腿。 雖然穆臣在陣后急待直跺腳,指手劃腳的指揮清軍進攻,但這時混亂的局面已經形成了,穆臣再急也沒有用,只能盡力的來重新調整。 花了差不多大半個時辰的時間,清軍才算是免強調整好了自己的陣型,才又重新向中華軍的防線發動進攻。向狹窄的街道極大的限制了清軍人數人的優勢,兵力無法充份的展開,只能一小批一小批的向上沖。而這種添油式的戰術在中華軍的火力防線面前幾乎毫無用處。在中華軍立體似的火力打擊下,清軍的進攻一次又一次的無攻而返,在毎一條街道,城頭都留下了大量的清兵的尸體,有二條街道,幾乎都看不到街面的道路。 而中華軍的損失,僅僅才只有二十余人。剛剛投誠過來的起義部隊也都十分興奮,這樣的仗才得才叫痛快,以前在清軍的時候,那打過這樣一邊倒的戰斗,而且想想過去在清軍里受過的憋氣,現在卻打清軍打得落花流水,每一個人也都頗有揚眉吐氣的感覺,看來決定跟著趙岳發動火線起義,確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雖然在大名府中駐守著一萬神工營的新軍,但神工營主要是駐守著城外的陣地,在北東西三個方向,各有三千神工營的士兵駐守,留在大名府城里的,只有一千人。不僅人數少,而且清軍的火器水平也決定了,在巷戰中,跟本就無法與中華軍相比。因此僅管穆臣也將這一千神工營的士兵派上陣去,但對戰局依然沒有一點的作用。 穆臣雖然急得快要吐血了,但現實就是這樣的情況,急也沒有用,想要擊敗中華軍,估計只有等到中華軍把子彈都打光了才行。但誰知道中乒軍還有多少子彈,而等子彈都打光了,又能剩下多少清兵呢? 這個時候才有人提醒穆臣,還是趕緊去調東面和南面駐守的神工營部隊回來,畢竟要對付中華軍的火槍,也只能用神工營才行。穆臣聽了之后,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人立刻去調在城外駐守的神工營部隊回來,但城外的部隊至少都有十里遠,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夠趕到大名府來的。而穆臣也只好向蒼天禱告,希望自己的人馬趕緊來,而在這其間,可一定不要再發生任何意外了。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九十八章 豫北戰場(四) 穆臣盼望的的援軍沒有來,但中華軍的大隊人馬卻已經趕到來。童大勇親自帶領著第五軍和第九軍,還有趙岳的起義部隊,趕到了大名府城,立刻分兵三路,一路從前部已經占領的北門殺入,另二路分別繞道東西兩門,攻門而入,從三個方向對大名府城展開了全面的進攻。 等中華軍殺入城中之后,戰局也發生了急距的變化,同樣是巷戰,同樣是進攻作戰,中華軍就顯得要比清軍有條理得多,一方面充份利用各個街道,充份的展開兵力,一方面也充份利用自己在武器上的優勢,將清軍殺得連連后退,根本就無法阻擋中華軍的進攻。 隨著北門中華軍的深入,東門和西門也都相續被中華軍攻開,穆臣也杯具的發現,大名府巳經守不住了。雖然說丟了大名府,自巳是死路一條,但那畢竟還要等到多爾袞下令,也就是說能多拖上幾天,而如果留在大名府里,就會馬上喪命。因此在經過了短暫的衡量之后,穆臣很快就決定,不陪著大名府共存亡,能多活幾天是幾天,說不定還有什么轉機的。于是穆臣也立刻帶領著剩余的人馬,從沒有受到攻擊的南門逃走。 同時穆臣又耍了一個心眼,并沒有到開封去見多爾袞,而是在出了南門之后,繞過了大名府,逃到了河間府去投奔駐守在那里的博洛,按穆臣的想法,如果自己到開封去見多爾袞,恐怕當時就會被多尓袞斬首,因此先別出現在多爾袞的眼前,到博洛那里去躲一陣,這樣又能多拖幾天的時間,也許還跑一跑其他的門路,想想辦法。而以后的局勢發展,也證明穆臣的選擇是絕對正確,因為多爾袞已經沒有機會處置穆臣了。 就在穆臣逃離了大名府之后不久,中華軍就基本控制了大名府城的局面,留在城里的清兵也都紛紛放下武器,舉手投降。 而這時清軍在城外的駐守軍隊才趕回來救援,但為時己晚,童大勇立刻下令,命第五軍的第八師,第十師分別出擊,迎戰清軍的援軍,其余的部隊留在城里,清理戰場,收押俘虜。 城外的駐守軍隊萬萬也沒有想到,大名府會這么快就失守了,而且在兵力上也不占任何的優勢,因此遭到中華軍的兩個師迎頭痛擊,很快就被殺得大敗。而這時大名府城也徹底被中華軍占領。清軍駐守大名府的五萬人馬,陣亡了一萬二千畬人,駐守萬堤鎮的五千清軍發動火線起義,全部都投降了中華軍,另外中華軍在城中抓獲的俘虜多達一萬七千余人。剩余的人馬一部份被穆臣帶著投奔河間府的博洛,其余都陸續逃回開封,向多爾袞報信。 就在第二天,周少桓也帶領著第四軍,趕到了大名府,見到了眾將之后,將眾人都夸贊了一番,由其是對趙岳,也著重進行了表璋,當然還有跟隨趙岳一起進行火線起義的清兵。 同時周少桓也宣布,將趙岳所帶領的火線起義的清兵都正式收編成中華軍,隨趙岳一起火線起義的清兵一共有五千余人,包括有三千原神工營的清兵和兩千其余的軍隊,其中大約有七百多人不愿再當兵,而選擇棄軍務農,周少桓也表示尊重他們的選擇,而將其余的士兵暫時編組成一個團,由趙岳任團長,劉成清任副團長,其他各營連排級軍官,都由趙岳提名任命。 而這個團暫時劃歸到第五軍指揮。當然這只是一個暫時的編制,等豫北戰役結束之后,還會進行重新編制,因此也沒有番號,而且是由第五軍的軍部直接指揮。 隨后周少桓又馬上下令,讓童大勇帶領第四軍出發,去攻占彰徳府。第五軍,第九軍都留在大名府里,抓緊時間,搶修陣地工事,準備迎戰清軍。因為周少桓十分清楚,清軍一定會全力出戰,重新奪回大名府的。 彰徳府位于大名府西邊大約一百二十余里的地方,是河南省最北端的一個府,治所是安陽。是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的交界地帶。南宋名將岳飛的老家湯陰縣就在這里。 在大名府被中華軍攻占之后,退回北京的大門也被關閉上,但還存在著一個側門,就是彰德府。因此只有趁著現在清軍還沒有收刳大名府失守的消息,立刻去搶占彰德府,才算是徹底將清軍關在中原地區。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大名府、彰徳府失守之后,清軍還是可以繞道山西,返回北京,但這樣一來,路程將増加近一倍,而且中華軍占領了大名、彰徳一線之后,也可以十分輕易的出動人馬,襲擊清軍的撤軍路線。另外奪取了彰德府之后,也可以和大名府形城犄角之勢,互相呼應支持,比孤守一城要好得多。 不過在中原大戰開始的時候,彰德府還是屬于內地城市,并不在邊界上,因此清軍在彰徳府并沒有派駐兵力守衛,也沒有加強彰徳府的城防工事,當然這也和目前清軍的兵力不足,不可能對每一個城市都設下重兵防守有關。 結果童大勇率軍到達彰徳府之后,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攻占了彰德府。隨后童大勇也在彰徳府布置陣地,準備防守。 ———————————— 穆臣為了能讓自己多活幾天,從大名府敗出之后,直接逃到了河間府,也沒有派人到開封去向多爾袞報告,而這一做法雖然使他逃過了一死,但卻讓多爾袞沒有在第一時間內收到大名府失守的消息,等其他的敗軍陸續退回到開封之后,多爾袞才得知了這一消息,而這時離大名府失守,已經過去了四天時間,而且連彰徳府都已經失守了。 雖然多爾袞已經決定,放棄援救阿濟格部,調尼堪、韓岱部的人馬回到開封來,然后集中兵力全力收重大名府,重新打通清軍北返的道路,但他也知道,這個消息絕不能向全軍公示,否則士兵們得知自己的退路被中華軍切料之后,軍心必亂,跟本就無心再打仗了。因此在開封城里,也只有少數人才知道這一消息,而且多爾袞下令調尼堪、韓岱部的人馬回開封,也沒有說明是為什么,只是令他們盡快回兵。 但現在清軍在開封,歸徳一線的人馬只有不足十二萬的兵力,而且在開封府一帶至少也要留下七到八萬左右的兵力駐守,因此想要出兵去復奪回大名府,必須要等到尼堪、韓岱的人馬回到開封之后,才能發兵,而這一段時間,只能耐心的等待著。 而在等待的時間里,多爾袞也連續招集清軍的主要將領商議,下一步的對策,尼堪、韓岱部的人馬回來之后,清軍應該怎樣進兵,才能復奪回大名府,雖然直到現在為此,多爾袞也沒有弄明白,大名府是怎么失守的,因為敗兵對許多細節也不是很清楚,但有一點可以確信,中華軍這次突襲大名府的兵力絕對不少,致少也有兩個軍的兵力,就算是分兵據守彰徳府,起碼也有一個軍駐守在大名府。 中華軍的防守能力,多爾袞現在也十分清楚,而且現在開封、歸徳一線的新軍己不足兩萬,火炮只有二百余門,因為大多數都在阿濟格部那里,以這樣的實力,能不能奪回大名府,別說是多爾袞,其他人心里也都沒有底。 承澤親王碩塞建議,讓駐守河間府的博洛部和駐守山西大同的瓦克達部一起出兵,這兩部人馬合兵,有八九萬的兵力,新軍也有一萬余人,還是有相當的戰斗力,這樣從南北兩路夾擊大名府,那么奪回大名府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但鄭親王濟爾哈朗則提出異議,因為博洛部駐守河間府,是通向京師的咽喉要道,一但從河間府出兵,來進攻大名府,就意味著從山東到京師一路門戶大開,暢通無阻,如果這時中華軍只用派遣一個軍的兵力,就可以從山東直接打到北京去了。如果博洛部按兵不動,只出動瓦克達部的人馬,但瓦克達部的兵力不足三萬,就算從北面進攻,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 退一步說,就算這時中華軍也沒有多余的兵力進攻北京,但南北夾擊,又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奪回大名府呢?要知道現在開封地區能夠暫時無憂,是因為有阿濟格部在豫南戰場拖著中華軍的八個軍的兵力,而阿濟格在中華軍的包圍之中,又能夠堅持多久呢?一但阿濟格部在豫南戰場被中華軍殲滅,而在豫北戰場又無法奪回大名府,那么開封將會面對中華軍的大兵壓境。到了那時,可就是死路一條了。 他這一席話,說得在場眾人全都啞口無言,而且心里也都十分緊張,畢竟濟爾哈朗的話,也不無道理。多爾袞皺了皺眉頭,道:“這么說,我們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呢?” 濟爾哈朗搖了搖頭,道:“有的?!?/br>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九十九章 清軍的援軍(一) 眾人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濟尓哈朗的身上。 自從代善死了以后,濟爾哈朗就是清廷資格最老的宗室親王,盡管多爾袞、阿濟格、碩塞和他都是一輩的人,但無論是年齡還是資歷,比起濟爾哈朗來,都要相差甚遠。 不過雖然這一次濟爾哈朗也隨軍出戰,但他心里十分清楚,這并不是因為多爾袞需要自己的軍事才能,而是多爾袞對自己不放心,才要把自已帶在身邊。因此濟爾哈朗也十分知趣,出京以來,就一直沉默寡言,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免遭到多爾袞的猜忌。但戰事進行到現在這一步,濟爾哈朗也不能不說話了,畢竟他可并不想陪著多爾袞死在開封。 見眾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濟尓哈朗咳了一聲,道:“現在大名、彰徳府失守,我們的退走己被中華軍切斷,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繞道山西,經太原、大同返回北京?!?/br> 多爾袞聽了,也不禁苦笑了一聲,道:“繞道山西,返回北京,這十幾萬大軍,諸多的輜重,又談何容易呢?” 濟爾哈朗搖了搖頭,道:“我們繞道山西,并不是要帶著大軍前往,等尼堪和韓岱回來之后,我們可以讓他們率領大軍,去進攻大名府,牽制中華軍的兵力,然后輕裝簡行,只帶數千騎兵,離開開封,立刻從山西繞道,最多十天,就可以到達北京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br> 他的意思己經十分眀確了,說白了就是放棄大軍,利用尼堪、韓岱部的人馬牽制住中華軍的兵力,而多爾袞等人則偷偷的從開封逃走。但在目前的情況下,這也確實是唯一的辦法。否則的話十幾萬人馬,大量的輜重,從山西繞道走,聲勢浩大不說,而且耗費時間,還將面對著中華軍在沿路上的襲擊,被逼得疲于奔命。說不定還真有全軍覆沒之險。當然這樣一來,被丟在這里的近二十萬人馬就全都完了。因為多爾袞等人這么一逃,誰都不會在有戰意,同樣也是全軍覆沒。 想到這里,多爾袞也不禁看了看洪承疇,顯然是想聽一聽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