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節
書迷正在閱讀:荼蘼、萬界監獄長、病弱大佬靠我走上人生巔峰、在下神羅公司保潔阿姨(ff7同人)、[美娛]女神萌約、無限分身的撈錢狂人,能不能修仙、非自然進化[無限]、我的紈绔同窗、重生七十年代繡娘、穿越之蘇家有女初長成
但問題在于現清廷根本無力向商毅發反擊,而且就是有力量,多爾袞也不敢輕易向南方進攻了,如果多爾袞也能穿越一把,首先要做的,就是絕不再發動第二次南征了,只可惜沒有后悔藥吃,也只能這么忍著。而且也不禁老調重談,商毅到底是從那里冒出來的人呢?為什么會這么厲害。 但想想過去二三十年里,清軍一直都打得明軍滿地找牙,皇太極甚致口出狂言,清軍對明軍可以以一敵十,幾曾遇到過現在的局面,因此在清廷之中,也開始出現種種流言,認為清軍所以會慘敗,完全都是因為多爾袞太無能,如果先帝還活著,這時早就己經統一天下了。 聽到這些消言之后,多爾袞心里又氣又悔又恨,他當然知道,這是政敵對自己的攻擊,但碰上商毅這樣的怪物,皇太極活著又能有什么用,結果恐怕還不如自己,要怪只能怪自已命不好,怎么遇到商毅這樣一個對手,皇太極怎么就死得那么早,把個爛攤子甩給了自己。 結果生氣帶憋火,同時又傷痛多鐸慘死,多爾袞又一次病倒,在床上躺了十余天沒起來。幸好這次濟爾哈朗不在北京,要不然還真就危險了。 ————————————洪承疇回到北京的時候,己經是正月初二,他的新年是在回京的路上過渡的。 當然現在洪承疇也無心過年,說實話這一路上洪承疇心里也頗為不安,也不知道自己這次進京的命運如何。不管怎么說,自已也是這次南征的主將,現在遭到這樣的慘敗,自己肯定是脫離不了付責的。 當然在回北京之前,通過種種手段,洪承疇終于迫使趙岳倔服投降,也算是最后有一點收獲,在一路上洪承疇毎天都和李本深、趙岳討論商家軍的戰術以及訓練方法,一來是打發旅途時間,二來也是認真準備,進京之后應對多爾袞的種種對策。而每談論一次,洪承疇也都自覺受益非淺,但自己準備的這些東西,能否打動多爾袞,洪承疇心里也沒有底。 一行人走到阜城門外的時候,只見一隊清軍,押著數百名帶著手銬腳鐐的男女,從阜城門里出來,被押的人一路走一路哭,而士兵還在不斷的喝斥打罵。隱隱約約可以聽到: “官爺,我們真的是冤枉的呀” “少廢話,管你們冤不冤枉,快走快走?!?/br> “求求攝政王,饒了我們吧,我們真的沒有謀反??!” “攝政王那有空見你們,認命吧,要怪就怪你們都姓朱,下輩子托胎,千萬別投到姓朱的家里?!?/br> 沿路上也有不少看熱鬧的人,指指點點,議論紛紛。而洪承疇眼尖,到是看見當先一人竟里原明的潞王朱常淓,不過這時他一頭散發,身穿罪衣,還帶著手銬腳鐐,目光呆滯,一付聽天由命的樣子。心里也不覺有些奇怪,派一個家人去打聽是怎么回事。 不一會兒家人回來告訴他,這些被押的人都是原明的宗室藩親,據說是勾接南方的朱氏余孽,圖謀造反,都被處以極刑,今天是推出去處斬的。 原來商家軍在遼東大鬧了一場,把愛新覺羅氏的祖墳都給刨了,又在南京十分高調的把六千多名滿旗俘虜處決,在清廷上下確實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現在清廷沒有力量去打商毅,只能把氣撤在北京的漢族人身上,八旗貴族們自發組織起來,也把眀朝的皇陵也給破壞一空。 同時還有不少激進份子,要求將留在北京的原明降官統統殺了,為這次南征死難的清兵報仇;還有人覺得只殺降官還不解氣,要求也殺六千名漢人;更有極端的,更致建議把現在清軍占領地區的漢人全部都殺光,然后退回關外去。 多爾袞雖然也很想殺一些人來解氣,但也不敢接受這么極端的做法,雖然多爾袞并不害怕什么人民的力量之類,而且現在關外才多大一點人,漢人雖然懦弱,但論數量足是滿人的數百倍,如果要把漢人全都殺光,恐怕也會逼得所有的漢人都反對清廷,何況現在清軍中就有不少漢族人,漢族官員也有不少身居要職,萬一把他們都逼急了,和商家軍勾結起來,清廷絕不是對手。因此絕對不能這么做。 但如果不殺一點人,多爾袞心里這口氣也出不來,因此也只能對明朝的宗室藩親下手,借口他們勾結南方,意圖謀反,將留在北京,以及這兩次南征抓回來的明朝宗室藩親連同他們的家屬,一共有千余人,全部處斬,也算是可以出一口惡氣。 洪承疇雖然不知道這些內幕,但以他的老于世故,那會猜不出來其中的緣故,因此也只好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他當然知道,清廷的這些做法,對商毅沒有一點損失,相反還會激怒所有的漢族人,那么這是否也在商毅的計算之內呢? 而這時他們身后,趙岳的聲音道:“這些人都己經一無所有了,還能夠造什么反,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br> 洪承疇回頭看了他們兩人一眼,見李本深對此并無勵干衷,就當是沒看見一樣,但趙岳卻是一臉忿忿不平的表情,嘴里還嘟嘟囔囔,不知在說些什么。洪承疇也知道,趙岳雖然被迫投降,但心里多少還是有一些不甘心,不過這要等自己慢慢來收服他,道:“你們兩人記住,現在已經進京了,比不得在軍中可以隨意,千萬不可造次,否則就是我也保不了你代?!?/br> 李本深忙道:“大帥放心吧,小人絕不敢任意妄行?!?/br> 而趙岳只是點了點頭,道:“知道了?!?/br> 看到趙岳的表情,洪承疇也拿他沒有辦法,只好苦笑了一聲,道:“我們進城去吧?!?/br> 第四卷 縱橫篇 第一四六章 對策 “微臣御兵無能,不識軍機,才使朝廷天軍慘敗,有辱大清威嚴,有負攝政王之重托,實在無顏回京,面見攝政王,只是……” “好了,好了?!倍鄬枖[了擺手,道:“老洪,這一次你也盡了力,實在是商毅太狡猾了,換了誰去,恐怕也討不了好,你就不必再自責了,先起來說話吧?!?/br> 洪承疇又給多爾袞磕了一個頭,這才站起身來,多爾袞又道:“你在上疏所說,當效商家軍的練兵之法來訓練我大清之兵,以火器之利,而代弓馬之技,施彼之上長技以制彼,也深合我之意??磥砟阋彩且粋€有心之人?!?/br> 洪承疇聽了,也不禁大為感動,而且也放心了一大半。知道自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洪承疇是在征月初五受到多尓袞的招見,在此前洪承疇向清廷連上了兩道奏疏,一道是把這一次南征失利的責任全部都攬到自己身上,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處置;而另一道則是只有多爾袞能看到的密奏,寫的是自己招降了部份商家軍的將領,建議按商家軍的練兵方式來訓練清軍,以使用火器為主,以與商家軍相抗衡等等??磥硪彩堑玫搅硕酄栃柕恼J可了。 其實在剛剛收到清軍敗陣消息的時候,多爾袞對洪承疇也非常不滿,因為洪承疇是他親自指名點將,并且寄以厚望的,但卻還是一敗涂地,要說多尓袞不惱火,那是不可能。 但多爾袞畢竟還是明白人,頭腦清醒下來之后,也明白這一次戰敗,真的不是洪承疇的錯,而且在前期洪承疇做得相當好,不僅撫平了吳三桂等人,隨后還奪取了湖南、江西、福建、廣東等大片地區,就是在湖北也打得不錯,幾乎就把湖北的商家軍給全部剿平了,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商毅居然還有一手跨海突襲的奇招,結果一下子就把清廷給攪得陣腳大亂,把局勢給扭轉了過來。因此也可以說,換了誰在位置上,都是倒霉的結局。 而洪承疇的第一道上疏,把所有責任都攬到他自己身上,也讓多爾袞頗為感動,雖然說這樣做并不能完全把多爾袞從敗戰的陰影中解脫出來,但也確實是對多爾袞的極大幫助,再加上后一份密疏的建議,也讓多爾袞覺得洪承疇還是可堪大用的。 這時多爾袞道:“老洪,現在南方的形勢如何,我們如何才能守住江北地區?” 洪承疇搖了搖頭,道:“回稟攝政王,江北不可守,依臣之見,應放棄湖北、安慶、廬州、鳳陽等地,退守到河南、淮北之地為好?!?/br> 多爾袞有些不滿意,道:“江北重地,豈可輕易放棄,而且現在商家軍不是正在奪取湖南和江西嗎?還正和南明桂藩、唐藩惡交,一時也未必進攻江北來?!?/br> 洪承疇道:“攝政王眀鑒,我大清的人馬南撤之后,湖南、江西之地己是空虛,雖然桂藩、唐藩與商家軍爭奪,但以桂、唐二藩之力,又如何能與商家軍相抗,臣料他們絕不會是商毅的對手,現在商毅恐怕己取了湖南、江西之地。而湖北位于南京上游、廬州、鳳陽皆為南京屏障,自古守江必守淮,商毅是精通兵法之人,豈會不懂這個道理。因此湖北、淮南之地,商毅定是志在必得,而現在我大清新敗,在江北兵力不足,此刻絕不能與商毅相爭,最好是暫避一時。只需守住西邊的襄陽、東邊的徐州兩地即可,其余皆可放棄?!鳖D了一頓,又道:“若是襄陽不可守,當退進南陽,但徐州足絕不失的?!?/br> 多爾袞沉思了一會,道:“如果商毅占領了湖北、淮南之地,但仍不肯收手,定要繼續出兵北犯,進取河南,我們又該怎么辦呢?” 洪承疇道:“臣以為不會,商毅取湖北、淮南之地,乃是為保南京計,并非欲行北犯之舉,而且南京一戰,我大清固然傷亡極大,但商家軍也未必沒有損失,想要北犯,恐怕還力所不及,而現在商毅為爭湖南、江西,己與桂藩、唐藩惡交,雖然桂藩、唐藩不足慮,但畢竟也是腹背受敵,若是商毅大舉北犯,桂藩、唐藩在其背后,也不可不防。何況商毅在取得了湖北、淮南之后,地域已擴大數倍,而且多為新占之地,根基不穩,也必須先停下來穩定地方,設制官吏,安撫百姓,因此臣料他必會掩旗息鼓,暫時歇兵罷戰,轉而勤修內政,并與南方的桂藩、唐藩修好,等基礎穩固之后,才能再進北犯,而我大清也正好可以利用這一段時間,來重新訓練士兵,休養生息,等國力恢復之后,再圖南方?!?/br> 他停了一下,道:“臣最近研究商毅用兵,見其有‘一切著眼大局,不可計較一城一地之失’之說,深以為然,當初商毅為暫避我大清的鋒芒,連南京都能夠放棄,何況我們只是放棄湖北、淮南之地?!闭f著又把當初李本深說的那一段把南京比喻成一個大包袱的話又對多爾袞說了一遍。 多爾滾聽了之后,也大為震驚,又沉吟了好一會,才點了點頭,道:“老洪,你所說的放棄湖北、淮南,我會認真考慮,不過依你之見,如果按商家軍之法來訓練我大清士兵,需要多久才能練成?” 洪承疇道:“五年方可有小成,十年才能大成,若是攝政王欲再行南征之舉,至少要等到十年之后,觀南方動靜,方可行事。而在此之前,切不可與商家軍再發生大戰?!?/br> 多爾袞皺了皺眉,道:“需要那么久嗎?” 洪承疇苦笑了一聲,道:“練兵到還是好說,但全軍所需使用的火炮、火銃豈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何況一但開戰,耗費何此千萬,朝廷財力已竭,沒有十年積攢,休養生息,絕不足以支應戰事?!?/br> 提到了財政,多尓袞也有些無語了,現在清廷的財政確實己經到了油枯燈盡的地步,今年新年,清廷沒有舉行任何慶典活動,也沒有對官員進行封賞,其他各部官員都有些不滿,只有戶部的官員卻是暗自慶幸,因為府庫這時己是空空如也,根本就拿不出錢來了。 因此多尓袞沉默了半響,道:“我可以等十年二十年都沒有關系,但怕就怕商毅不會等,如你所說,一但商毅占領長江兩岸之地,穩定下來之后,恐怕就會立刻出兵北犯。他需要十年時間嗎?” 洪承疇道:“只要我大清能夠對內休養生息,減輕賦稅,安定人心,使百姓能安居樂業,滿漢齊心,團結一致,然后再守住襄陽、徐州兩地,南征雖然不足,但自保尚且有余,商毅就算能夠穩定所占之地,也未必敢輕易北犯,何況在他南方尚有前明余藩,我們還可以從中挑事,使其互相攻擊,使其無瑕北顧,甚致還可以和他們聯合一致,南北夾擊商毅?!?/br> 多爾袞當然聽出來,洪承疇是在隱晦的提醒自己,要對漢人多多進行安撫,使他們能夠全力支持清廷,只有這樣,清廷才能和商毅相抗衡。另外洪承疇提出的聯合南明勢力,共同對付商毅,到是十分贊同,只是清廷剛剛刨了朱家的祖墳,又殺了那姓朱的宗室,怎么還好意思去和南明談聯合呢?因此也有一點尷尬,道:“老洪,你認為我們和前明余藩能夠談得好嗎?” 洪承疇也知道多爾袞是有所指,因此也道:“凡事在于人為,何況前明余藩均是碌碌無能之輩,只要能夠誘之以利,曉之利害,依臣看來,并不難說動他們?!?/br> 頓了一頓,又道:“何況我大清也并非一定要與其正式聯合,只要能夠說動他們,與商毅為敵,互相征伐,而我大清在從中見機行事,也就行了。而且必要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和商毅講和。以為權宜之計?!?/br> “與商毅講和?”多爾袞聽了,又思索了好一會兒,才點了點頭,道:“老洪,你說得也有道理,讓我好好想一想吧?!?/br> 洪承疇也道:“這些是臣之蠢見,請攝政王明鑒?!?/br> 多爾袞又道:“老洪,聽說你招降了不少商家軍的人?!?/br> 洪承疇道:“是,要學商家軍的練兵之法,唯有找商家軍的人來教授,方可知己知彼?!?/br> 多爾袞又點了點頭,道:“這一點你做的很好,而且我也想見一見他們。過幾天我會安排一個時間,你帶他們進宮來吧?!?/br> 洪承疇也知道,多爾袞是想親自考查一下他們,同時也是向他們表示清廷的恩厚,只是別人都還好辦,只有趙岳令洪承疇大感頭痛,他發起脾氣來,可是不管不顧的,萬一他頂撞了多爾袞可就不好收場了。 這時多爾袞也看出洪承疇面有難色,道:“老洪,有什么為難的地方嗎?” 洪承疇聽了,也只好把自己收降趙岳的過程,和自已的擔憂說了一遍。 多爾袞聽了,也不禁大笑起來,指著洪承疇,道:“老洪啊老洪,你到是真有幾分鬼主意,好吧,你盡管放心好了,無論他怎樣出言不遜,我也不會怪他的?!?/br> 第四卷 縱橫篇 第一四七章 新政(一) 就在多爾袞招見洪承疇的當天,遠在數千里之外的杭州,商毅也招集自己集團各部門的主要付責人,招開會議,討論浙江集團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首先要確定的,是自己集團下一步的路線,是繼續以軍事擴張為主,還是以恢復發展為主。在這一點上,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暫時停止軍事進攻,先恢復一段時間再說。 這一點商毅從原則上來說,也是同意,商家軍的戰斗力雖然強,但畢竟自己現在只有浙江一個省、山東、江蘇的部份地區,基礎畢竟不厚,也難以再擴大戰爭。因為打仗不僅僅是動用軍隊,同時還需要征調大量的民役,這次收復南京的戰斗,投入的軍隊在十五萬左右,而前后征調的民役卻超過了四十萬,而這些民役都是主要的社會生產力,被征調參戰必然會影響到社會生產。雖然現在商毅還有大量的庫存白銀,但白銀畢竟只是一種貨幣媒介,不能當飯吃,如果社會生產跟不上去,一樣沒有用。 因此先停止戰爭,把新占領的地區穩固下去,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積累再豐富一些,然后再進一步擴張,也符合現在的情況。而商毅也把恢復發展的時間,定在三年左右,按照現在的自己積累的行政經驗、資源和經濟條件,三年左右的時間,完全能夠穩固住占領的地方,并且積攢下足夠的物資,然后再向清廷發動進攻。 從現在的外部情況來說,南方的三個南明朝廷基本都是不思進取的貨,而且只要是稍一穩定下來,首先開始的是內斗而不是對外,也不足以對自己構成什么危脅;而北方的清廷經過了這一次慘敗之后,至少在五年以內,難以再對南方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進攻,這也給自己提供了一段難得的停戰發展時間。 當然商毅也知道,對清廷來說,也同樣需要時間來恢復,雙方實際上就是在比誰恢復得便快一些,更早的作好發動下一次戰爭的準備。不過在這方面,商毅到是有充份的信心,雖然自己最終占領的地區,可能還不到清廷的一半左右,但都是經濟發達,物產豐富的地區,而且各方面的基礎也比清廷要好得多,因此發展速度絕對會比清廷快,完全可以比清廷搶先一步做好戰爭的準備。 但恢復發展并不等于完全停止戰爭,首先是江北的湖北、淮南還沒有取過來,無論是個戰略還是經濟發展的需求,這兩個地區都是商毅志在必得,因此要不惜一切代價將這兩個地區奪取過來。而且即使是把目前所有的自標都實現以后,在局部地區,如果出現了比較好的時機,仍然也不要放過機會,堅決出擊。一方面是可以逐步擴大自己的占領地區,另一方面也是給清廷制造一些麻煩,不讓他們這么輕輕松松的恢復發展。不過戰爭的規模盡可能的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以內,在這方面由統戰部來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 另外就是如果清廷或都是南明的勢力,主動向商毅發動進攻,這種情況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那么也就講說不起,當然是盡全力奮起迎戰了。 眾官們也都同時商毅的意見,畢竟現在還是亂世期,并不是從容恢復發展,休養生息的時候,應打的時候,還是要打。 這一點通過之后,接著就是確定占領地區的行政組織結構?,F在商毅的占領區大體是分兩塊,就是以浙江為核心,包括江蘇部份和臺灣、另一塊就山東地區。而在行政組織結構,除了山東地區以外,其余的地方都沒有省級行政,最高只到了府一級,然后由杭州行政部來統一管理。 但現在商毅實際己經占領了三個完整的省,如果實現了收復南京的后續目標,將基本占領六個省,加上山東和臺灣,實際有上八個省,因此府一級的行政單位顯然是不能適應現在的情況,必須建立省一級行政單位。 在中國古代,自宋代開始,由于吸取唐代藩鎮割據的教訓,害怕地方勢力擴大,因此不在設立正式的地方省級行政單位,但為了便于地方的管理,在必要的時候,由中央臨時派出官員,統管一省或數省之地,宋元時期的這種省級官員稱為安撫使或宣撫使,而在明清時,則是巡府或是總督,實際就是變相的省長。 但這種官職設立的隨意性仍然很大,雖然到了明中后期,各省巡府,己經成了常設職務。但從理論上說,仍然屬于臨時性的官職,而且官員的任職時間,地點也不固定,因此不利于地方行政的延續。同時就是巡府的設置,也不穩定,有的大省會分割出二到三名巡撫來。 因此商毅也決定,釆用后世行政區域的劃分方式,依次分為:省、直轄市——市(分省會市和地級市兩種)——縣——鄉、鎮四級。而在鄉、鎮以下,還設村一級單位。 現在自己占領的地區,分為山東、湖南、江西、浙江四個省,南京一個直轄市,臺灣暫時劃規浙江省管理,而各級行政長官、行政機構的名稱也沿用后世的習慣,省稱省長,行政機構稱為省政府,市稱市長,行政機構稱為市政府等。但村級單位叫村委會,建立了人民公社的村,則和為公社委員會。各級行政長官都由杭州行政部指派,不過村級由本村自行選舉村委會或公社委員會。 對于商毅制定的這些行政機構,眾人也沒有多大的異議,其實也就是名稱區別,所謂省長、市長,也無非就是巡撫、知府換個馬甲罷了。因為畢竟商毅現在還沒有正式扯旗自立,還不方便使用原來的官職名稱;而且如果以后商毅真的開國立朝,使用新的名稱,也表示新朝的新氣像,與舊朝的區別。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當然商毅制定的這些行政機構和明朝最大的不同在于,縣級以下還設立了鄉鎮一級,鄉鎮下面還設有村一級。而在此前歷代,最小的行政單位都是只到縣一級??h以下的鄉、村雖然沒有里正、鄉老、亭長一類的官職,但都只能算民間組織,不屬于國家干部。這也造成了中國古代國家對社會最基層,幾乎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管理。也使古代社會基層實際被胥吏、地方豪強勾結把持的局面,不僅使國家的法令難以得到很好的實施,而且還加重的基層人民的負擔。 不過商毅在浙江的時候,就己經建立了鄉鎮——村一級的行政機構,事實也證明,這樣的行政機構,對于控制地方基層,確實十分有效,不僅商毅的法令、行政都能夠得以比較順利的實施,征收稅賦,征調民役等方面,都比過去有效率得多,而且也有力打擊了地方豪強勢力,沒有了胥吏蒙上欺下之后,也減輕了許多百姓不必要的負擔。在這戰亂的時代,商毅占領地區的百姓們依然能夠保持生活充足,可以說鄉鎮——村一級的行政機構也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因此杭州的官員們對此也并不覺得意外,相反還都十分支持這一機構的設置。同時也證明商毅不僅僅是一位兵法大家,在行政治民方面,同樣也表現得非常出色。 是眾人都通過了自己提出的行政組織結構,商毅也十分高興,下面就是要確定目前四省的省長人選,然后再層層建立行政機構。而這次商毅打算采用一個新的辦法來確定人選,就是投票。 各省的省長人選中,只有山東省是最沒有懸念,由原山東布政使孟宏恭出任。說起來孟宏恭是商家軍第三軍軍長楊武丞的岳父,也是最早投向商毅的明朝官員,這幾年來一直都在山東地區付責民政工作,和山東地區的軍事官員周少桓等人也配合得也很好,因此山東正式建省,他當然是出任省長的不二人選。 而其他三個省的省長,眾人經過了一番篩選,確定了六各備選人,然后由行政部的官員進行無記名投票,最后正式確定下來,浙江省的省長由周少卿擔任,江西省的省長由原來杭州府的推官蘭秉浩出任,湖南省由原來山東沂水縣的縣丞孫成出任。 這三個人中,周少卿自然不必說,周氏一門已經成為商毅集團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深受商毅的信任和重用,而且周少卿一直擔任揚州知府,也干得有聲有色,政績斐然。而孫成和蘭秉浩原來都是小官,在商毅入主浙江之后,都出任一地的知府,也都是行政官員中的表現得十分出色的人。因為商毅建立了完善的人事制度,也都拿得出有說服力的證據,因此這三個人,基本也是眾望所歸,而且行政部的各官員投票選舉出來,任何人也都無話可話。 這也是商毅第一次在杭州的行政中釆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來進行決策。同時各省以下的官員,由省長提名,行政部官員投票確認。 第四卷 縱橫篇 第一四八章 新政(二) 地方的行政機構就這樣先決定下來,接下來是對杭州的行政機構進行一些調整,現在杭州行政部下面共有九個部門,分別教育司,財政司,仲栽司,農田司,工建司、商務司;另外還有直接對商毅付責的審計司、文書司和宣傳司。在劃分上,也屬于行政部管轄。 這九個部門,差不多也涵蓋了一個政府除了軍事以外的基本行政部門,但現在商毅的管轄區內,和明朝相比,也出現了一些明顯不同的地方。 首先是手工業方面,由于商毅制定的政策基本都含有扶持手工業發展的內容,因此在浙江地的手工業發展十分迅速,注冊的工廠己經超過了一百五十家,其中超也五百人規模的中大型工廠有二十八家,而超過千人規模的工廠,有十二家,另外注冊的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作坊,己經超過了二千家,這還不算那些半農半手工的家庭。而且產業包括紡織、絲綢、造船、木作、印刷、機械、治鹽等等。 現在浙江地區完全依靠做工維持生存的人口,己經有十萬以上。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工人階級這樣一個全新的階級,也正在逐漸形成中?,F在對工廠、手工作坊的管理,還屬于商務司。 還有就是對外貿易和交流,對外貿易自不必說,己經成為浙江地區的最重要財政收入來源,而且隨著對外貿易的擴大,對外的交流也隨之擴大,現在己經有荷蘭、英國、葡萄牙三個國家在浙江地區開設了半官方的商館,另外至少還有十個國家的商人經常來往杭州經商,因此商毅才打算在杭州專門建立一個外商的聚集區,對外商、包括外籍人員進行統一管理?,F在這些事情也全都甩給商務司在管理。 當然這些也還都是屬于商業范圍內,由商務司來管,也說得過去,但隨著商毅勢力的發展,不管是否宣布自立,早晚都會對外建立官方的來往,如果還是由商務司來付責這些事情,就形得有些不倫不類了。 另外由于商家軍是一支以使用火器為主的軍隊,加上商毅應用了一些新技術,使浙江地區的開礦、冶金水平和規模也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僅開設了一家大型的冶鋼廠,同時還需要大量進口各種金屬礦產,這也是浙江地區的主要進口物資,因此現在開礦、冶金也成為一個速度發展的產業。目前開礦和冶金事務還是歸屬于工建司管理。 和冶金、開礦道理相同的是紡織業,現在的浙江出口的商品中,紡織產品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包括絲綢、刺繡、綿布、生絲、紗等等商品,而浙江地區的工廠、手工作業也有一半以上都與紡織業有關,因此紡織業也成立浙江地區的第一大支柱產業。而所有紡織業都屬商業部管理,顯然有些不合適了。 在這種情況下,現有的這九個部門顯然是己經無法滿足于發展的需要,因此商毅也決定,增設工業司、對外貿易交流司、礦產冶金司、紡織司這四個部門。 工業司付責管理各工廠、手工作坊的生產事務;礦產冶金付責管理開礦、冶金等事務;紡織司付責與整個紡織行業有關的各種事務,而對外司則分為兩塊,一塊付責對務貿易,另一塊付責對外交流來往,因為現在對外主要還是貿易來往,商毅暫時還用不著一個外交部,等以后條件成熟之后,再進行分離。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部門分得細了,雖然可以使管理更方便,更專業,也更直接,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不少事情需要幾個部門同時管理,比如一個煉鋼廠,因為這既是工廠,又有商業行為,首先要在工業司和商業司注冊,同時煉鋼又屬于冶金行業,因此又要經過礦產冶金司批準,如果要進口礦石,側還要通過對外貿易交流司,再加上完稅需要的財政司,建廠房又需要通過工建司,因此前前后后一共要和六七個部門打交道。 一個絲綢廠也是一樣,雖然不用和礦產冶金司打交通,但又多了一個農業司,因為織造絲綢要種桑養蠶。雖然不像后世那樣,一件事情要跑十幾個部門蓋章,但也比過去要麻煩得多了。因此商毅的這個提議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和質疑,也有人認為可以只成立工業司、對外貿易交流司這兩個部門,而礦產冶金司、紡織司則可以先掛在商業或工業司下面,先觀望一段時間再說。 不過商毅也知道,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完美無缺的制度,隨著生產社會化,分工會越來越細,而管理也會越來越細,這也是大勢所趨,想拒絕這種發展趨勢是不可能的,只能從提高各部門的辦事效率上著手解決。因此也不厭其煩,向眾人反復說明增設這些部門的道理。 但盡管如此,在最后投票的時候,還是只通了成立工業司、對外貿易交流司這兩個部門,而礦產冶金司、紡織司則被否決掉。 當然如果商毅一定要硬行,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影響,強行通過成立這兩個部門,但從維護投票制度的角度出發,也就順應眾人的意見,收回了自己的方案,并且立刻拿出一個備選方案,即變冶金司、紡織司為冶金所、紡織所,冶金所將歸屬在工業部下,而紡織所則歸屬在商業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