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獵頭
大明崇禎十八年,大西天命四年,四月二十八。 安西將軍李定國攜大西皇帝降表,蜀地戶籍圖冊,與錦衣衛百戶燕嘯軍等人,越三峽,入江漢平原,由湖廣北上,前往崇禎皇帝所在的山東。 至于為何沒有選擇更為便捷的北方出川路線——出劍閣,越秦嶺,入關中平原——原因頗為簡單。 此時一只虎李過率領的順軍正在關中集結,準備入川,雖然崇禎皇帝在山東三令五申,不許李自成在巴蜀興起戰端,然為了向張獻忠施壓,朱由檢還是默許順軍在關中以南便宜行事。 對于李闖集團而言,過分依附崇禎皇帝顯然不是明智之舉,而且朱由檢賴以控制順軍的手段之一——糧食——在天府之國,是絕對充裕的。 所以無需北京方面動員,李自成對攻略四川一直是充滿熱情的。 除此之外,沒有選擇北部出川還有還有私人原因。 早在五年前,當李自成和張獻忠還沒分家時,在陜北,李定國與李過因為軍功,有過一次很嚴重的過節。 以李過呲呲必報的性格,李定國若是落在他手里,必要兇多吉少。 李定國麾下死士五人隨行,燕嘯軍率鎮撫司力士五人,一行十二人,皆武藝高強,百戰余生。 各人武器精良,李定國一行攜硬弩,順刀,短斧之類的利器,錦衣衛則佩戴繡春刀,三眼銃,短弩,飛魚服是不能再穿在外面。 長途跋涉,各人只穿棉甲,此行大概率上不會遭遇左良玉軍,不過川東至三峽一線,莽蒼林立,豺狼虎豹,遍布其中。 原始僧林中的猛獸倒不是最可怕的,自宋代開始,川東鄂西一帶就是土家族的地盤,棲息此地的土家族人頗為悍勇,洪武年間一度反叛,被朱元璋鎮壓,以太祖之威,竟不能將其徹底平定。 此后永樂年間,成化年間,萬歷年間,乃至天啟年間,鄂西土司多有反叛,因鞭長莫及,朝廷往往以撫代剿,到崇禎年間,此地土司勢力仍舊很大。 而且,最要命的是,川東鄂西一些偏遠土家村寨,到明末仍保留獵頭的優良傳統,而且往往只針對漢人。 哦,這里的獵頭當然不是給燕嘯軍他們找工作,而是斬獲首級,并以此為榮。 所以明清之際,若非大隊結伴,一般人是絕不會輕易涉足這條線路的。 八日后,李定國一行終于抵達四川盆地邊緣,沿途翻山越嶺,頗為艱險,不過對于獵戶出身的燕嘯軍來說,倒也習以為常。 五月初五,眾人翻越華鎣山,渡嘉陵江,進入茫茫三峽。 “若是遇見歹人,李將軍可不要亂走,這山高林密,將軍若是走丟了,下官回去交不了差的,” 進入巫峽,山嶺陡峭如削,路徑漫滅,絕險處,若非借助繩索,無法前行。 眾人輕裝簡行,一路之上,燕嘯軍不時調侃李定國,他心中不解,皇上耗費巨大,只為將這個流賊將軍逼到身邊,這個李定國到底有何德何能,能受到皇帝如此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