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斬使
預料之中的攻擊遲遲沒有出現,事實證明,唐王這次是多余擔心了。 兩位使者是誠心來與明軍談判的,并沒有賺取城池這個后招。 唐王朱聿鍵當然不會知道,此時駐扎在他對面的順軍日子也不太好過。 在順軍逼近寧武關之前,李自成便期盼著明軍守將能夠“順應天命”,趁早向自己投降,為此他還特意命令順軍主力減慢行軍速度,三番五次責令劉宗敏不要冒進,好給寧武關守將留出充足時間向順軍投降。 然而出乎意料,一直到劉宗敏部被明軍夜不收襲擊,寧武關也沒有任何想要投降的意思,就在李自成心中詫異時,他得到了一個更令人震驚的消息: 崇禎皇帝朱由檢御駕親征,來到寧武關了。 李自成相信順軍能很快攻克眼前這座關隘,甚至不必付出太多代價,哪怕對面有大明天子親自鎮守。 只是,經過將近一個月時間的攻城略地,順軍開始失去西京誓師時的銳氣,李自成身背負的包袱也越來越重,簡直就要壓垮他的脊梁。 說到底,大順現在還沒有勇氣也沒有魄力接手大明的一切。 如果朱由檢真的在寧武關內,攻下之后,崇禎皇帝的大臣們該如何處置。這些權貴當然不能一殺了之。 如果這些大臣全部投降大順,又該如何處置。 要知道,順軍現在的補給線已經是岌岌可危,除了就地搶糧,宋獻策他們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畢竟“闖王來了不不納糧”只存在于幻想中,都不向闖王納糧,是想要順軍喝西北風嗎? 尤其是進入山西后,順軍戰事出奇順利,各路明軍望風歸降,新增的萬人馬每天都要吃喝拉撒,本來緊張的補給線越發難以為繼。 即便是傻子,坐在李自成這個位置,也知道知道自己支撐不了這場無休止的戰斗,除非他能變出銀子,糧食。 在這種情況下,談判無疑是最優解,只要寧武關立即投降,順軍便能搶掠更多的糧食,銀兩,繼續這場沒有盡頭的游戲。 李自成的如意算盤是,先將這些降軍帶回陜西,再慢慢分割消化,無論如何,絕對不能在山西鬧翻,因為如果那樣的話,已經投降順軍的降軍恐怕會反水。 兩位順軍使者在十幾名甲兵護衛下,帶著大順皇帝親筆寫給崇禎皇帝的書信,登了寧武關。 唐王朱聿鍵在總兵官署大廳接待了兩名使者。 至于那十幾名順軍,剛一入關被熊通下令解除武器,關押起來。 之所以沒有立即殺掉是為了留著祭旗戰事正式開始時照例要殺幾個人頭告慰在天之靈。 兩位文官模樣的使者站在唐王身前,他們身穿著大順王朝新發的官服,這些服飾因為制造倉促,看起來頗為滑稽,也不分什么左衽右衽,像是戲服。 使者見到唐王,只是微微拱手,大咧咧道: “在下奉大順皇帝之命,特來通知明國皇帝,” 兩人邊說邊向四周望去,看了一忽兒,只見到周圍一張張怒氣沖沖的臉,并沒有看到傳說中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其中一人抬頭望向朱聿鍵,不以為然道:“也好,明國皇帝不在,那就由你轉達給他,“ ”聽聞大明皇帝來到山西,吾皇特命吾二人來寧武關勸降,吾皇有言,請諸位轉告崇禎皇帝朱由檢。正所謂天道無常,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今吾皇親率大軍二十萬,兵鋒所指,所向披靡,代州,晉城,平遠,望風歸降,今陛下率大軍屯兵寧武關以北,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逆天行事,而有成者,未嘗聞也,愿將軍遵從天意,生擒朱由檢,獻于吾皇,必有封賞,否則大軍壓境,玉石俱焚,望諸位三思!” 兩位勸降皆是陜西人,李闖進入陜西之前,兩人皆是大明縣令。雖沒什么才學,不過每次說起話來卻是言必稱孔孟,充滿浩然之氣。 周圍眾將早已按捺不住,正欲發作,被朱聿鍵呵斥住。 朱聿鍵示意眾人稍安勿躁,招呼熊通來到近前,低聲問道。 “皇御駕親征,來了山西?孤怎么不知道?” 熊通也是一臉茫然,他早在寧武關在方圓五十里內放出夜不收,遇有消息,隨時稟告。崇禎皇帝御駕親征,不可能沒有任何風吹草動??? 熊通沉吟半響,猶豫不決,過了好一會兒,才恍然大悟道: “莫不是闖逆殿下帶來的黃龍旗,誤以為是皇旗幟,因此才” 朱聿鍵沉思片刻,覺得熊通說得有些道理,只有這么解釋才能說得通。 “皇正在京師忙著訓練中衛軍,如何脫得了身?再說,既然已經讓孤來到山西,皇又何必在親自來?“ 朱聿鍵回頭望向兩位使者,眼神中忽然閃過nongnong殺氣: “對付爾等鼠輩,哪用得著崇禎皇帝親自御駕親征?有孤就夠了!“ 兩位使者這才意識到形勢不對,他們從順軍大營過來時,被牛金星委派來寧武關招降時,兩人都相信此行必定加官進爵,榮華富貴不再話下。畢竟從晉城到平遠再到代州,無不如此。 沒想到站在他們面前這個人竟然不知好歹。 ”你是何人,竟敢對本使無禮!若激怒吾皇,破城之日,雞犬不留!“ 朱聿鍵冷冷笑道:“孤乃大明宗室,南陽唐王!崇禎九年,孤與李自成在裕州交手,殺的李自成片甲不留,抱頭鼠竄!八年不見他,孤甚是掛念,今天他既然來寧武關送死,孤就成全他!“ ”至于你們兩個,“ ”給你們一把刀,相互廝殺,記住,只能活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