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節
少女站在檐下,一手提著油燈,一手摟著一個小枕頭。她小鹿眼怯然也清澈,卻穿著一身薄紗花羅裙,青絲如墨,香肩微露,嘟起的紅唇嫵媚。 “哥哥,我怕黑,我要同你睡?!?/br> 衛封喉結滾動,勾起唇:“男女授受不親?!?/br> 莊妍音一時微愣,沒想到他還演這一出。 她歪著腦袋:“可咱又不是沒一起睡過,你英俊帥氣,我一開始就惦記上你啦?!?/br> 寧靜的夜里忽然響起她一聲嬌呼,油燈與枕頭掉落在地,她已被衛封攔腰抱回了房。 她喊著夫君,被他用力懲罰。 “叫哥哥?!?/br> 庭中月色浪漫,桃花與梨花溫柔飄落,秋千在晚風里載著花瓣隨風搖動。 這是最好的時節,也是最好的歲月。 她與所愛之人五指相扣,愿用一生柔情為他守住這份愛情,而他也在漫長甜蜜的這一生里給了她一個盛世江山。 …… 延景九年,大齊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 延景十四年,齊帝統一南越與草原多部落,草原最強盛的達烏納也俯首甘為藩國。而延景十六年,更是一個經濟與文化空前繁榮的年代,各國朝貢,天下歸一,文人輩出。 后世人總向往這個時代,這是一個武力統一、文治燦然的年代。有千古一帝,有清正儒雅的相輔,有楚子大家,有著作等身的蘇氏文圣…… 后世人總評價齊帝衛封統一六國,統一文字、錢幣、建筑工事,開創延景盛世,讓后世八代無虞,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千古一帝。但對于其寵妻的行跡卻是評判參半。 史書上的皇后受齊帝鐘愛與敬重,在史記里皆是母儀天下的好名,但在野史中卻有諸多受批判家詬病之名。 野史記載,皇后受草原汗王國鐸暗戀,國鐸歸順大齊是因為皇后。 明音燈是齊帝為皇后所點,勞民傷財,只因為皇后怕黑。 又記載齊帝大肆動用人力財力,為皇后出海尋夜明珠,皇后宮中有數千夜明珠,奢華到極致。 又有一說,皇后想吃柑橘了,齊帝就派人快馬加鞭運送最甜的柑橘,跑死無數馬?;屎笙氤院ur,齊帝就建立了專門運送活鮮的官隊?;屎笙牖刂車∮H,齊帝拋下朝政與民生陪同皇后回娘家。 而這些都被齊帝下令撤出史書,只給皇后留好名。甚至是皇后唯一的兒子獻明帝也異常寵愛其母,在位期間也將野史掃得干凈,連民間敢對皇后不敬之人都得抓去吃勞飯。父子倆寵愛皇后到令人發指。 隨著時光流逝,時代變遷,兩千年后科技文明的時代,仍有不少學者研究齊帝。 他謚號昭武皇帝,年十九登基,七十九歲駕崩,一生只有一妻,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罷黜后宮的皇帝。昭武皇帝畫像俊碩,相傳皇后美貌昳麗,但其畫像并未有傳說中那般驚艷。齊朝在位三十六名皇帝都葬在齊陵,唯有昭武皇帝沒有葬身在陵園中,有野史記載他的陵寢精工瑰麗,建在周國一帶,且是與皇后同葬。但齊史上只有皇后的出生年月,而并沒有記載皇后薨在哪一年。 直至不久前,蕪市地鐵十三號線施工隊挖掘出了昭武皇帝的陵寢。 墓口被無數塞石堵得密不透風,而這些塞石每塊重約八.九噸,上刻有達烏納的文字??脊艑W家趕來,剛開始以為會是汗王國鐸的陵墓,但施工車輛移開塞石才望見陵墓入口處雕刻的都是齊朝的文字。 這座陵墓里雕刻的壁畫人物與殉葬宮人都是齊朝服飾,而陪葬品車馬、宮殿、寶石、金玉器物,全是那個時代的珍寶。更有萬馬千軍列陣守護在墓主寢宮門外,玉門上為防止后世人盜墓,更是刻有“擅闖者死”的警示。 考古者也很畏懼,但看這陵寢規模已經可以推斷這是昭武皇帝衛封的帝王陵寢,而他的皇后也應該與他同葬在這里。為了學術研究,墓門還是被大家報以虔誠和致歉的心態打開。 入眼華光萬丈,無數夜明珠垂掛在陵寢上空,還有琳瑯滿目的各種珠寶。而昭武皇帝的棺槨寬大瑰麗,考古學家小心開棺,果真望見棺內是帝后合葬。 只是大家來不及細看,棺槨之下竟然還有機關,棺槨瞬間下沉消失,地面封閉。而大家也找不出開啟的機關來,也為了對死者表示尊敬而放棄了尋找地下機關。 在眾人準備研究陵寢時,整個陵寢地震山搖,應該是觸發了最嚴密的保護機關。眾人為了安全只能撤離,而整座瑰麗的陵墓也消失在了轟塌與機關中,華麗的宮殿下沉消失,變作一片廢墟。 好在學者們逃生的時候帶出了拍攝器材與不少有研究價值的文物,通過開棺時攝像機記錄的唯一一幀畫面辨別研究。 身穿龍袍的昭武皇帝身高約有一米八幾,皇后及肩,枕在昭武皇帝臂膀上,而棺內也有無數夜明珠陪葬。 從陵寢中帶出昭武皇帝的畫像與皇后的畫像,皇后比史書上的畫像美,畫中少女栩栩如生,哪怕沒有通過技術復原也是美貌驚艷的。 殿中除了夜明珠外還有一種奇怪的寶石,色澤黯然,質地堅硬,經過技術鑒別后大家才確定這不是寶石。它應該是一種食物,沒有微生物細菌。有學者冒險嘗試,味甜而澀,像一種青梅糖,也許正是糖丸經過千年的氧化質變。 皇后得寵,這應該是她生前喜愛的糖果。 還從殿中帶出一對金絲楠木雕刻的人像擺件,手掌大小,女童嬌憨可愛,少年英氣含笑。上刻有二名“衛封,衛鈴鐺”。 有學者猜測這也許是皇后的小名,但部分學者保持反對,皇后并不姓衛。他們依據史書推測,衛鈴鐺應該是昭武皇帝的女兒,皇后這么得寵,不可能只有一子,也許曾小產過一女,昭武皇帝命宮匠雕刻當做紀念。 陵墓里也有許多昭武皇帝的詩賦,但只來得及帶出其中一本《小童集》,許多詩中皆有小童二字,也注解:小童即吾妻衛莊氏妍音。 其中一首應該是昭武皇帝或者皇后最喜愛的,因為那頁有許多磨損。 《春日遇》 小童春走媚光渡,桃花嫣然滿上頭。 與卿秋冬又春夏,榮華生老/共白首。 也許野史為真,這個歷史上沒有污點的帝王愛極了他的皇后,也許野史中皇后怕黑也是真的,哪怕是棺槨瞬間下沉的剎那,攝像頭中的地下宮殿里也有無數長明燈與夜明珠的影子。 但是學者唯一有一點不解,《帝王起居注》上,昭武皇帝因為習武而擁有強健的體魄,御醫常以望居仙人的標準來為昭武皇帝調養龍體,他是極有可能高壽百歲的,但卻只活到七十九歲,這其中會不會也有一段被皇權抹掉的故事? 這一考古發掘引起不小的轟動,網上民眾都羨慕帝后在皇權之下這份難能可貴的愛情。 這滿紙鐘情與疼愛,就算是野史為真,荒唐些又有什么關系呢。 愿世間有情人不被錯付,都有一人相伴生老/共白首。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就到這里了,覺得結局難過的小天使不要急,會有番外哈。 番外會交代清配角的故事,還有結尾這里沒寫到的都會通過配角的故事交代完。 也有哥哥和小衛在現代的故事,現代就只有甜甜啦。最好不要錯過番外,不然會看不清整個故事。 我真舍不得這本,結局兩天前就寫完了,我以為我可以再把番外寫完一起更新了,但實在沒法走出這種狀態,從他們十一二歲與十七八歲到相守白頭,我真的好舍不得他們這一生啊(t_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