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節
騰輝影業的實力并不是最強的,起碼院線數量就不夠多。但是騰輝卻給了秦硯最優惠的分成與排片率。 這讓其他的院線來找華硯公司談判的時候,氣勢上就弱了一頭。 絕大部分電影上映、拍片的時候,在院線面前都和孫子一樣,求爺爺告奶奶,然而在秦硯面前,這些院線公司卻無可奈何。 因為騰輝打定主意和秦硯站在同一戰線,雖然騰輝的院線占比并不高,但只要劃開這個口子,其他院線公司就沒有辦法壓迫秦硯了。 否則到時候只有騰輝影業上映秦硯的電影,其他院線恐怕會被憤怒的影迷們立刻攻占。 在這兩部電影在國際上的放映權就有一點微妙了,將由華納公司進行代理安排。 除了北美院線由華納公司直接負責外,包括歐洲、太陽國、棒子國、恒河國的院線也需要與華納公司交接。 華納影業,當之無愧最大的贏家。 很多人都很好奇秦硯為什么會給華硯這么好的條件。 他們不知道這些都是秦硯當初和華納公司反復爭取后,才簽下的合同。這也是秦硯為了讓華納配合他的計劃,不得已做出的讓步。 其實按照華納公司的想法,他們希望《生于淤泥》能夠早一點確定上映日期,以便于進行宣傳。 當時秦硯找上華納,提出了要一直隱瞞上映日期,然后和《生于淤泥》一同上映的時候,華納公司的反對態度相當明確。 誰都看得出來,秦硯就是想通過《地球要塞》給《生于淤泥》拉票房。 《生于淤泥》在華納眼中,一開始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價值。哪怕華納高層都看過《生于淤泥》,他們的評價也沒有多大的變化。 因為《生于淤泥》完全是一個華國本土的故事,又是原創劇本,沒有任何的特效要素,劇情也不是燈塔國所喜歡的刺激驚險,而是略帶深沉的文藝片。 總而言之,沒有任何的票房號召力。 雖然燈塔國好萊塢影業公司每一年都會拍攝文藝片,并且每年還有無數的電影要沖刺奧斯卡、三大電影節。 但是每個電影公司心中都很清楚,他們拍攝文藝片就是為了給自己攢名聲。沒有人會期待這些電影能夠帶來多大的票房利潤。 讓《生于淤泥》這樣一部在海外沒有任何市場基礎的電影同時上映,這明顯就是在瓜分《地球要塞3》票房和熱度。 萬一《生于淤泥》的質量不行、市場反應不佳,有很多人看了《生于淤泥》之后,甚至有可能會對《地球要塞3》產生懷疑,平白喪失大量的路人票房。 對于秦硯的提議,華納公司當然是堅決反對。 要知道《地球要塞》他們才是有投資方、有更高的利潤分成比。 而《生于淤泥》早就已經完成拍攝和制作,他們再怎么在票房分賬上抬高比例,也不絕對比不上《地球要塞3》。 當然秦硯也提出了,如果《生于淤泥》真的能夠獲獎,對于《地球要塞3》的票房也有加強作用。 但是華納公司作為一個商人,他怎么可能平白無故去賭博?,F在怎么看《地球要塞3》的票房都已經基本穩定。 除非秦硯直接分潤10%以上的票房份額給他們,他們才會考慮。 秦硯同樣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雙方就這樣僵持住。 反正華硯咬住秦硯必須要征得他們的同意,才能延緩《地球要塞3》的上映日期。 這就是為什么秦硯一向不喜歡讓其他公司參與電影投資的原因,不僅僅是利潤的分成,更多還是彼此之間的博弈。 每個人都在謀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反而會錯失良機。 最后華納答應秦硯的條件,并不是因為他們意識到這是一個可能雙贏的結果,而是秦硯提出了他們沒有辦法拒絕的對賭協議。 宣傳和上映都按照秦硯給出的方案實施,最后根據《地球要塞3》的全球票房來確定分賬比例。 如果要是《地球要塞3》拿不下10億美元以上的地球票房,秦硯讓出一定的額外票房比例給華納影業,最高的分賬比例高達40%! 這樣的條件讓華納影業也甘愿和秦硯坐在賭桌上,來一場豪賭。 每個人都知道《地球要塞3》備受矚目,但也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敢說自己能夠拿到10億以上的美元票房。 所以在反復商量后,華納影業接受了秦硯的條件。 當然華納也足夠精明,他們提出了額外的條件,那就是《生于淤泥》的海外放映權必須交由他們華納負責。 萬一《生于淤泥》真的市場反應特別理想,給《地球要塞3》帶來了正面效應,因為對賭協議,他們同樣也會降低自己的分賬比例。 不過這代表《生于淤泥》肯定會獲得票房和獎項上的雙重成功。 如果擁有《生于淤泥》放映權,華納可以降低自己因為對賭協議而受到的損失。 對于這些嚴苛條款,秦硯也沒有過多考慮,就直接答應了。 如果秦硯與華納之間的合同泄露出去,恐怕很多人會覺得秦硯大腦有問題。 風險太高、收益太低。 但秦硯敢做出這樣的選擇,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對于自己的兩部作品足夠自信。 的確秦硯自認《地球要塞3》和《生于淤泥》都不是絕對超越時代的作品,從質量上而言有還很多對手,但是秦硯卻能夠斷言他們能獲得市場的成功。 燈塔國剛剛經歷了金融危機,無論根據口紅經濟理論,還是對于歷史的認知,今年北美的票房都會逆勢上揚。 而華國的gdp持續增長,國內票房也將迎來新的峰值,民族意識正盛,《生于淤泥》大有可為。 他相信《生于淤泥》哪怕是文藝片,也能夠帶來足夠的關注度。他同樣也相信,無論如何《地球要塞3》最后的全球票房一定會超過10個億。 這是秦硯兩輩子經驗帶給他的財富,誰都無法比擬。 在得知了《地球要塞3》和《生于淤泥》即將要上映的消息之后,其他原計劃上映的電影立刻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絕大部分電影的負責人對著空氣一頓怒罵后,紛紛選擇了將電影撤檔或者調整檔期。 尤其是投資比較大的商業片,他們都選擇了避開7月15到8月這一段檔期。 按照慣例,電影上映的前兩個周票房最強勁。他們心想讓出兩個周的時間,總能夠避過風頭吧。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僅僅是秦硯給他的第1波“驚喜”。 在確定《地球要塞3》和《生于淤泥》的上映時間后沒多久去,華硯公司便宣布了《新新時代》電影,也就是由華硯公司投資、秦硯擔任制片人的第一部 電影,的上映時間。 在8月1日! 一般電影的上映時間都是一個月,正好占據了暑假檔的后半程。 這一部電影并沒有賣到國外,因為《新新時代》的演員在全球范圍內根本沒有任何的名氣,再加上內容也是華國人才能理解的笑點。 秦硯也不準備去國際票房市場自取其辱,把更多的宣傳放在了國內。鋪天蓋地的宣傳,宣傳投資比《地球要塞3》兩部電影猶有過之。 不得不說,“秦硯”這塊金字招牌真的有用,只要7月15日的兩部電影不崩盤,絕對會有大量的觀眾愿意去嘗試《新新時代》。 這下很多電影都在罵秦硯,實在欺人太甚。這不是要對他們趕盡殺絕嗎?不過罵歸罵,很多電影立刻調檔至九月,甚至是十月的國慶檔。 表明了不想和秦硯硬碰硬,這就是秦硯的恐怖,以絕對的電影質量與名望碾壓市場。 也有些電影不信邪,《地球要塞3》兩部電影自己撞不過,一個《新新時代》也要讓步? 那以后是不是和秦硯沾邊的東西,都得繞著走了? 很多媒體甚至直接評價道“七月院線上的電影更好看,而八月院線外的戰斗更好看?!?/br> 《新新時代》今年2月份殺青,4月份就已經完成制作了。而且內容相當輕松,審核方面沒有遭遇任何的困難。 《新新時代》本就計劃在今年的暑假檔上映,作為一部喜劇電影,肯定會有很多年輕人趁著暑假一起走入電影院。 秦硯也想過如何給《新新時代》增加更多的熱度和關注度,但并沒有讓《新新時代》同樣在7月15日上映。 畢竟和《地球要塞3》、《生于淤泥》比起來,《新新時代》的演員都名不見經傳,起碼在謝北楊、奚芊芊、陳令鋒面前沒多大的存在感。 另外一方面《新新時代》也沒有任何國際獎項的加持,如果強行去7月15日湊熱鬧,很有可能會被兩部電影碾壓,毫無存在感。 或許《地球要塞3》兩部電影能夠給《新新時代》帶來一定的票房收益,但無法讓《新新時代》得到一個客觀的評價。 這并不是秦硯的計劃,他想讓“秦硯出品”逐漸轉變為“華硯出品”,最后建立起質量的導向。 在考慮了很多問題之后,秦硯還是決定讓《新新時代》單獨上映。 本來就應該在假期上映的電影,秦硯也不可能為了避嫌,把它給放到春節檔去。 所以三部電影同時霸占暑假檔,真的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對于其他電影而言就是無妄之災了。 ———— 在地球的另一端,在萬眾期待之中,《地球要塞3》和《生于淤泥》開啟了預售。 孔修明和卡爾兩個人已經約好7月15日去看電影,兩個人現在又遇到了糾結的事情。 他們兩個人現在都算是秦硯的忠誠粉絲,相對而言卡爾更喜歡科幻片兒一點兒,而孔修明更想看看在康城電影節上大出風頭的華語電影《生于淤泥》。 當然兩個人都已經決定到時候要連續把兩場電影全部看完,否則今天也不會出來徹夜排隊買票。 只不過在到底先看那一部電影上,二人出現的一點小小的分歧。 這一次《地球要塞3》和《生于淤泥》的宣傳攻勢,可以說是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每一年三大國際電影節獲得能夠得獎受到關注的電影也不少,但實際上當真正進入宣傳期和排片期,絕大部分的電影都會被市場、被院線輕視。 畢竟它們都是文藝電影,畢竟它們都賺不了多少的錢。 但這一次《生于淤泥》的宣傳力度卻格外的夸張,基本上只要《地球要塞3》上映的電影院,《生于淤泥》都會有拍片。 其實這也是秦硯和華納影業不斷溝通的結果。 秦硯需要人為創造一個奇跡,讓《生于淤泥》作為一部純粹的華語電影,依然能夠走上國際的舞臺。 想要有這樣的結果,可不單單是電影拍得好、導演演員有號召力就能做到,必須要有院線的大力推廣。 秦硯當初在和華納談條件的時候就已經約定好,如果《生于淤泥》能夠在康城電影節上獲得目標中的獎項,那么華納公司就得在全球院線上大力的推廣《生于淤泥》,并且排片率有明確的最低標準。 當然華納電影公司也完全不虧。 首先現在《生于淤泥》、《地球要塞3》電影的基本票房已經能夠得到保證的情況之下,《生于淤泥》電影全球上海外發行都由華納公司自己所把控,《生于淤泥》的票房越高,華納的分成也越高。 只有利潤戰線統一,華納公司才愿意毫無保留地幫助秦硯。 當然這帶來的結果就是,絕大部分的影院都有兩部電影的零點首映場。 其實所有的電影院都希望盡可能排的《地球要塞3》,畢竟票價更高、市場更大。 畢竟任何電影院都不允許只排某一部電影,這違反了國際影視行業的反壟斷規定。 反正都要排其他電影,影院自然會選擇互相間能帶來觀眾的《生于淤泥》。 而現在,孔修明和卡爾就在糾結先看什么。 很明顯兩個人都知道彼此的想法,有些不直達該怎么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