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節
沒辦法,15萬元的人民幣已經是全國人民人均年收入的好幾倍,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辦法理解一個學習班,為什么會這么貴? 向來不打廣告、沒有商業盈利收入的“怪味豆”,竟然把招生信息直接掛在了官方網站的最頭頂上,一掛就是半個月。 而且從始至終華硯公司并沒有進行過多的解釋,無條件為“學習班”站臺。 很多人都以為這就是“怪味豆”找到的盈利方式。 但也有一些真正的行業內部工作者,認真去了解“學習班”的具體情況。 展陽輝就是這樣一個從事特效制作的后期工作者,只不過他現在的工作大多是制作一些綠幕錄制的新聞節目,或者是制作3d的動畫圖標。 特效電影,那才是展陽輝的夢想與目標,只不過一直未曾得門而入,可以說隔著十萬八千里,讓人有些絕望。 在看到這個所謂學習班的信息之后,展陽輝第一時間就心動了,他立刻打通了報名電話。 經過詳細的了解,這才知道這個學習班有多么的正規。 華硯會組織所有學習班成員去燈塔國集中學習,參與整個《地球要塞》的拍攝制作過程。 而15萬華幣則包括了來回的機票和食宿費用,以及邀請專業人士講座與培訓的費用。 華硯電話客服說了好幾個外國人名,其他人打電話詢問的時候沒多大觸動,以為故弄玄虛而已。 但是展陽輝很清楚這幾個人的名字在業內意味著什么,光是聽到他們的名字,展陽輝就覺得學費值了。 國內現在就沒有電影特效專業,完全靠自己摸索或者計算機專業轉行。大家都很清楚想求學,就得去國外。 現在去燈塔國留學,各種費用加起來少說也是100萬。而且去留學能夠學到什么,還得打一個問號。 電影特效在整個華國的工作者數量也就幾百個人,內部也有聯系方式。 很多人對這個“學習班”相當感興趣,交流著彼此的看法。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從入行以來,一切都靠自己摸索,那種迷茫的感覺實在太痛苦了。 不僅僅體現在技術方面,也包括團隊建設、內部分工、未來發展,他們都不知道何去何從。 每個人都相信未來肯定是特效電音的天下,可問題是他們能撐到未來嗎? 他們也不是沒有想過去西方取經,然而效果并不怎么好。 比如展陽輝公司就曾經組織過去索尼影業的學習,可是最后只是去這些特效公司參觀一圈,索尼影業公司根本就不會讓他們這些外來者接觸真正的制作業務。 倒不是特效公司擔心華國人學走了他們的技術,而是電影制作這個行業,尤其是特效制作,注定了它的高度保密性。 每一家電影公司和特效公司合作的時候,提出的首要要求就是要保證一切信息的不外露。 有著保密協議,特效公司怎么可能會允許外來學習者進入他們的核心工作領域去參觀、學習呢? 所以他們只能燈塔國特效行業的表面而已,根本沒有任何實際的內容。 更何況,他們的參觀學習也就10多天的事情。 十多天?一個大型特效建模和渲染的時間都不一定夠,根本不可能窺其全貌。 但是這次的學習班不一樣。這是華硯的《地球要塞》,只要他們簽署保密協議,就能夠觀摩制作過程。 而且學習班全程5個月,整整意義上的“全程”觀摩。 聽起來15萬,5個月的燈塔國學習,實在太劃算了,可問題是這“5個月”同樣是問題。 拿得出15萬,事業起碼小有成就,那大多都是中年。 可是這些中年人,又要養家又要糊口,讓他們5個月停止工作,公司會繼續給他們發工資?他們5個月學習回來,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這些答案也不一定。 現在國內的特效業務就那么多,像展陽輝已經在目前國內最大的特效公司工作。 然而目前公司業務本來就比較少、價格低,不可能給他更高的工資。15萬的投入,很有可能一無所獲。 現實與理想,風險與收益, 剛才還心動的從業者,一瞬間又清醒了。 但最后展陽輝還是選擇了報名,因為他不想后悔。 還好他是單身貴族,家里的壓力不是特別大,家庭也還算不錯。15萬的費用對于別人來說或許高不可攀,但是他咬一咬牙還是能拿出來。 至于工作問題。他一開始是向公司申請,希望能夠獲得半年的學習假期,回來再繼續工作,只要繼續交納社保,停薪他也可以接受。 但公司可不同意,一番掙扎后,他辭職加入了這次的學習班。 他辭職的時候,手中項目組的下屬不知道多高興。走了上司,他們就有升遷的機會了。 在他們眼中,展陽輝可不就是傻子嗎? 像他這樣的傻子,全國華國上下也就十幾個人。 但無論外界怎么樣評判他們,他們隨著華硯公司的負責人,先行來到了燈塔國參加《地球要塞》的前期概念制作。 特效制作流程包括很多環節和具體模塊,比如場景設計、道具制作、動作捕捉,后期剪輯處理等等。 特效工作貫穿整個電影制作過程,有一些工作甚至比演員拍攝還靠前。 當展陽輝他們抵達燈塔國,連《地球要塞》的演員都還沒有出現,特效團隊便已經開始進行工作。 現在的工作就是把秦硯繪制的各種概念圖具體化,制作3d模型、拍攝道具等等。 展陽輝他們看到電腦屏幕上的“要塞”、戰斗服……逐漸從一張簡略的概念圖,擴展到精細的平面繪圖,再到立體的3d模型。 這種變化,就如同掌握了造物的權柄,讓人著迷。 最近,展陽輝就跟著道具項目組學習和觀察。 《地球要塞》同時開展的項目組有六七個,每個人只能選擇自己足以感興趣的項目組學習。 學習班成員能夠使用的就只有筆記本和筆,別說照相機、連手機都不允許帶入工作室,畢竟當初的學習班承諾書上就已經簽署保密協議。 但即便如此,每個人都已經心滿意足,瘋狂記錄自己認為有用的知識。 展陽輝正在和他旁邊劉自強交流著今天的學習經驗。 他們兩個認現在都是無業游民,賓館正好分到一個房間,自然走得很近。 “我真的沒有想到,每個人的分工會如此清楚?!?/br> 現在華國的特效公司有什么工作,大多是一群人共同負責。 有了項目、誰能力強,誰就上。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后,還得去幫助其他人,加班也得一起,還美曰其名:團隊精神。 每個人工作者都像是全能型選手一樣,哪里需要,去哪里。 看起來“全能選手”是一個褒義詞,但在特效制作領域,“全能”就意味著不專業。 在光魔公司的團隊中,每個團隊負責的工作很明確,上面有一個項目經理負責統籌,絕不會干涉其他小組的工作。 當展陽輝看見光魔工作室以及秦硯的電影團隊把那些概念草圖制作成為更加精細的設計圖。 有的小組則開始對概念圖中的場景進行的3d建模,有的則開始制作各種道具道具,方便秦硯之后拍攝使用。 哪怕是特效電影,也不可能所有的道具、場景全部電腦制作,技術太難、成本太高。 所以便有相應的道具組,比如說像槍械、衣物……都是由道具組制作。 秦硯在組建導演團隊的時候,除了自己慣用的幾個拍攝副導演之外,他還聘請了一個具有特效電影制作經驗的副導演。 這名副導演很清楚特效的工作流程,再加上他會和秦硯不斷的交流,拍攝中需要哪些真正的實際場景、道具、衣物…… 所以哪怕現在秦硯并沒有出現,前期工作的開展也相當順利。 另外一方面展陽輝他們還看到了安德森等服裝設計師的出現。 服裝設計同樣不是一項孤立的工作,雖然安德森已經從秦硯的概念稿上得到了不少的靈感,但他依然需要加入整個制作團隊。 展陽輝他們還看到了一個格格不入的團隊——《地球要塞》的科學顧問團。 如果只是普通的特效電影,只需要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帶來一場視覺盛宴即可,但《地球要塞》是一部科幻作品。 能夠在前面加上“科幻”二個字,那就證明說其內核是邏輯能基本自洽的科學理論。 基于真實而創造虛幻,這就是科幻的迷人之處。 《地球要塞》中所有的人類依然是碳基生命,他們沒有辦法適應外太空的無氧環境,再加上地球的自然已經被破壞到無法生存的程度,人類的衣服已經進行了特殊的改良。 并不是太空服,而是具有防護性的新型衣服。 這些服裝要怎么樣進行設計?要怎么樣才能夠兼具科學性與美觀,這可不容易。 哪怕安德森本身就是一位科技迷,但是很多物理領域的專業知識,他還是需要去找顧問團隊核實。 他們可不想讓《地球要塞》一上映,就被期待那么久的科幻迷們發現各種漏洞。 科幻迷有多期待《地球要塞》,他們對于最后的質量就有多嚴苛。 所以為了科學的自洽性,起碼不要出現特別明顯的紕漏,秦硯聘請了好幾位國外的物理學教授。 其實秦硯也有心聘請國內的物理學教授,只不過現在國內的物理研究還處于比較嚴肅階段,很多教授沒有辦法接受這種泛娛樂的傳播方式。 另外一方面就是國內的物理學教授也沒有辦法很好和特效團隊溝通,秦硯只能夠選擇聘請西方的特效團隊。 這一切都被學習班的成員們看在眼中,他們把整個工作流程進行抽象化、分析光魔內部的團隊結構、《地球要塞》項目組的分工情況…… 他們學習到的可不僅僅是特效前沿技術,這些管理技術同樣是千金不換的經驗。 展陽輝和劉自強一直在交流著態各自的學習心得。 每天的信息接收實在太多了,單個人沒有辦法吸納所有的知識,學習班每兩天都有內部經驗交流會。 這也是學習班的規矩,強制性的團隊交流與學習。 突然劉自強問到:“你說秦導,怎么就不多宣傳下這個學習班呢?我真沒想到我們的住宿、餐飲條件會這么好?!?/br> 所有學習班成員的住宿都是二星賓館標間,而且食物也還算過得去。算下來,他們所交的15萬學習費用,全部花在住宿和機票上都不一定夠。 更別說請專家給他們講課,以及組建學習班本身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看得出來,秦硯真的是沒有賺學習班的錢,估計還得倒貼不少。 “如果秦硯演當時出來解釋一下,或者是把整個項目情況發出,網上應該不會有那么多人對他聲討吧?” 展陽輝同樣困惑,說道:“希望盡快看到秦導,找個機會再問他吧?!?/br> 整個電影的制作既然是分兩條線路,所以參觀電影拍攝也相當重要。 在華硯給他們發的學習手冊計劃中,也有著相應的安排。展陽輝他們一直在期待著秦硯一行人的到來。 一個月后,秦硯帶著演員團隊來到拍攝基地,開始了《地球要塞》的拍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