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秦硯坦然地向謝北楊和奚芊芊說清楚自己的不足與困境—— 如果他們倆要是和自己合作的話,很有可能沒法像同齡的那些演員、明星一樣光鮮亮麗,反而可能會像陳老師等演員一樣,樸素而低調,除了拍電影幾乎不出現在公眾面前。 奚芊芊和謝北楊似乎根本就不在意,任你說再多的風險,他們都毫無顧慮。 “你們兩這是賴上我是吧?!鼻爻幍托αR了一句,但誰都看得出他臉上的高興。 “你愛怎么說就怎么說吧?!边@是奚芊芊。 “嗯,就賴上你了?!边@是謝北楊。 既然下定決心,秦硯這個行動派立刻開始和他們討論公司的事情。 秦硯并不準備自己成立經紀公司,然后簽下奚芊芊、謝北楊,這對于二人來說是不公平。 秦硯的方案是由謝北楊和奚芊芊以自己的合同為投資,然后他提供資金與資源,創辦的娛樂公由他們三個人各自持股。 由誰負責運營,股份比例,公司主營業務,是否簽約其他演員,公司法人……秦硯講得很詳細,因為公司運營中太多坑了。 多少人在成立公司的時候,在合同里留下一個股權或者股東大會的坑。幾年后等公司壯大,還可以輕松把當初志同道合的朋友坑得血本無歸。 秦硯心想絕對不能讓奚芊芊、謝北楊吃虧,每個問題都講得很詳細。 可問題這些商業領域的東西相當復雜,奚芊芊聽得大腦都快炸了:“我說秦師父,你能不能別念經了??!你說啥就是啥,行不行?!?/br> 秦硯可不管奚芊芊的反抗,就算奚芊芊以后要做甩手掌柜,但秦硯堅持說完。 他原本以為會是自己一個人唱獨角戲的局面,沒想到謝北楊對于資本、公司的運作相當熟悉,而且還不是那種紙上談兵,切切實實和秦硯交流著娛樂公司未來的走向。 比如現在的公司有經營范圍一說,剛才秦硯就在討論如何確定經營范圍。結果謝北楊立刻提出了母子公司的規避方法,還斷言公司經營范圍的規定未來肯定會修改。 謝北楊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相當自信與熟稔。秦硯這才想起來,謝北楊可是平大金融系的高材生。 而且謝北楊本來出生商人家庭,從小到大就看著自己父親、哥哥做生意,也算是耳濡目染。 秦硯和奚芊芊直接大手一揮,準備讓謝北楊成為大股東,再由他去物色公司的運營班底。 剛才還侃侃而談的謝北楊,撓了撓頭。他其實擔心自己業務不夠熟練,限制了公司發展,原本想要推辭。 可是一想到秦硯平時光是拍電影就已經忙得天昏地暗,如果經紀公司的事情再推給秦硯,秦硯恐怕真的會猝死,而且這也不是秦硯想要的生活。 謝北楊知道秦硯更想安靜、純粹地制作電影,所有的社會、經營活動都不是秦硯的目的,只是為了拍電影而必須的手段。 不知道為什么謝北楊,心中突然出現一種隱秘的心疼與責任感。他不能像個小孩子一樣,什么事情都等著秦硯給他安排,心安理得的享受與偷懶。 他也有自己的責任,也有自己的目標,也想讓秦硯輕松一點。 所以謝北楊果斷說道:“那這件事就交給我吧,我先回去問問我哥,看看他有什么想法?!?/br> 看著謝北楊眼中突然出現的各種復雜情緒,秦硯愣了愣,沒想到他“秦導”也有一天會被人心疼。 不過這種陌生的經歷,他好像一點都不討厭。 “好?!鼻爻幝曇糁杏幸豢|淺淺的驕傲。 奚芊芊原本也想說點什么,作為演員她敏銳的洞察力告訴她,這個時候她保持安靜就是對他們公司最大的貢獻。 于是奚芊芊默默夾起一塊三文魚,沾了沾醬油和芥末。 這家店的醬油怎么這么像醋??!該死的酸臭味! 秦硯第一時間沒有意識到讓謝北楊負責公司的運營會帶來多大的麻煩與機遇…… —— 《大笑江湖》的熱度,依舊一天比一天高,同樣各種煩心事也隨之而來。 《大笑江湖》第一天只拿到了300萬的票房,但是在第3天開始,票房就開始飆升! 第一個周,《大笑江湖》直接拿下了2,600萬的周票房。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票房冠軍,接下來兩個分別拿下2,800萬和2,700萬的周票房! 而且秦硯電影上映到第三周,另外一部賀歲電影也上臺了,正是被稱為華國商業片導演第一人馮導拍攝的電影《手機》。 因為《大笑江湖》熱度還沒有停歇,現在大家的觀影熱情比較高漲,有不少的觀眾選擇了走進電影院。 所以第一個周的時候《手機》的票房的確壓過了《大笑江湖》。 如果按照這個趨勢下去,《手機》的票房很有可能會反超《大笑江湖》。而且相《手機》的只投資了2000多萬,遠比《大笑江湖》的壓力要小。 就在華兄公司都準備開慶祝會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整個社會對于兩部電影的評價發生了顛倒。 一開始人們對于《手機》的期待明顯是高過《大笑江湖》的,但是當他們走進電影院后,看到兩部電影的宣傳片、宣傳海報,尤其是看完兩部電影后,他們才發現自己更喜歡《大笑江湖》。 并不是每一個觀眾都理解電影技術,但是他們明顯更加喜歡《大笑江湖》所構造的武俠世界,尤其是人物服裝、打斗場面、對話臺詞,都會讓他們感覺到電影的高級感。 在有了對比之后,《大笑江湖》的票房反而突然逆勢上揚,這的確跌破了不少專業人士的眼鏡。 而且根據目前的走勢,以及即將到來的春節長假,《大笑江湖》的票房破億肯定不是問題! 之前對今年華國電影市場不看好的預測家們紛紛被打臉,但是被打臉又有什么關系呢? 他們立刻寫了大量吹捧《大笑江湖》的文章,只要有人買他們雜志報刊,哪怕是為了看他們的笑話,他們也甘之若飴。 但在整個社會都吹捧《大笑江湖》的情況下,這些夸獎贊揚的文章越來越平淡。 于是媒體們開始以各種角度編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實來吸引讀者關注。 比如說《娛樂周刊》不知道從什么地方知道了,謝北楊在拍攝過程中受傷的事情,立刻刊登了名為“偏激導演追求電影質量不顧演員安?!钡膱蟮?。 甚至還找到了當時謝北楊去醫院的病例,惹得謝北楊最近激增的影迷們義憤填膺。 這個月月初才成立的千度貼吧立刻迎來了第一波粉絲流量,在“謝北楊”貼吧中秦硯已經被描述成為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了。 然而謝北楊本人當天看到這份報紙,正好在購買二人當天的午飯,他拿了一份報紙準備回去給秦硯看,一邊又告訴店家: “我還要一份羊rou湯,最近天氣冷了,喝湯才暖和?!?/br> 吃飯的時候,謝北楊拿著報紙給秦硯看:“需要我出個什么申明嗎?” 秦硯晃了一眼標題,只覺得無聊,這些造謠的手段多少年都不會變。 “不用,讓公司法務去處理就行了?!辈贿^秦硯想起另外一個事情:“我找了廚師,以后每天會上門做飯,你就別每天出去了?!?/br> 天寒地凍,實在讓人心疼。 “嗯?!敝x北楊點了點頭。 為了能夠維持目前這種微妙的同居狀態,兩個人其實一直在做傻事,一直在暗中讓步,一直在辛苦自己…… 謝北楊知道秦硯早就想請長期家政,但是現在的房間完全不夠,于是謝北楊便會讓承擔起很多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工作。 原本冷靜聰明的兩個人,偏偏看不透自己與對方的真實想法。 —— 秦硯和謝北楊關系不和的謠言很快得到了澄清,但是這并沒有打消媒體們的無風起浪。因為他們已經從之前的報道中嘗到了甜頭,越是詆毀公眾人物的報道,越是收歡迎。 于是便有人開始從專業角度批評《大笑江湖》與秦硯—— 秦硯的兩部電影能夠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并不是因為秦硯電影拍攝得好,完全是運氣因素。 最近國內沒有什么優秀作品上映,大半年的市場低迷讓觀眾們迫切想要看電影,這才造就了秦硯的成功。 不過秦硯也是有粉絲的,或者說影迷更合適。 他們立刻把前段時間上映的《黑客帝國》、《指環王》、《哈利波特》拿出來鞭尸。 “秦導拍攝出了咱們華國人喜歡的電影,大家才愿意去影院支持他?!?/br> 然而世界上如果什么事情都是靠實力說話,那這個世界就沒有那么復雜了。 作為賀歲檔,也是今年電影最集中的階段,《大笑江湖》口碑爆炸,則代表著其他電影的落魄,而這觸及到了不少人的利益。 晚于《大笑江湖》上映的電影還有《手機》、《無間道》等,畢竟唯一的新年檔,大家都愿意來爭一爭。 又到了娛樂媒體們最拿手的環節,把這些作品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然后各種明褒暗貶、相互拉踩的文章層出不窮。 有的報道吹捧《大笑江湖》是新生代的電影作品,會碾壓不懂市場的老年電影。 也有人吹捧知名導演與演員的本事,認為質量能夠輕松碾壓《大笑江湖》。 其實絕大部分的撰稿人電影都沒看過幾部,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搬弄是非,反正他們太懂觀眾喜歡看什么了,無非就是導演、演員之間的明爭暗斗。 而且這些媒體們似乎還嫌掀起的風浪不夠,為了打壓秦硯和吸引普通觀影者的注意力,直接去采訪其他導演。 在導演這個行業之中,排資論輩、相互攀比的情況也很明顯。無論誰拍了電影,總會被拿出來評頭論足,和同行進行一個對比。 他們找上的第一個對象自然是張國師。 國師背后的公司通過《英雄》名利雙收,再加上秦硯《大笑江湖》的成功,似乎篤定了武俠就是華國電影市場最熱門、最具有潛力的類型電影。 于是在背后公司,尤其是在其董事長的推動下,張國師不得不繼續拍攝武俠電影《十面埋伏》。 接連好幾部商業武俠片,也是國師走下神壇的開端。 但這些都是后話,起碼現在召開《十面埋伏》發布會的時候,每個人都相信著《十面埋伏》會再次刷新華國電影票房紀錄。 就是在這樣公開的場合,有記者主動挑起了事端: “請問張國師導演,最近幾年華語武俠電影不斷增加,這是否代表著武俠電影會成為我們在國際電影市場上的一個標簽呢?另外最近《大笑江湖》也在上映,大家似乎看到了武俠喜劇片的潛力?!?/br> “《大笑江湖》是否會給您帶來一定的壓力,您是否也會考慮拍一些稍微輕松、歡樂的武俠電影呢?” 第一個問題看上去還中規中矩,真正的殺招全部藏在第二、第三個問題。誰都聽得出來,這名記者是在說《大笑江湖》票房成績好、觀眾口碑好。 也不是所有人的電影作品都可以去找張國師碰瓷,但秦硯不一樣。 之前秦硯的《古宅》先于《英雄》在海外取得了驚人的票房,就已經有人把兩部作品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而如今時隔一年,秦硯的《大笑江湖》竟然在國內票房上有向《英雄》發起挑戰的跡象。 最近一段時間,各種媒體把《英雄》、拿出來和《大笑江湖》進行比較也不止一兩次,很多人都猜測張國師早就應該對秦硯心懷不滿。 哪個領域事業有成的人,愿意被拿出來和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比較。 只要張國師說一句狠話,明天他們的報紙就可以把《大笑江湖》說成不值一文的垃圾! 哪怕張國師拒絕回答,他們明天的標題也可以是“提及《大笑江湖》,張國師面若寒霜,不屑于商業電影進行比較”。 然后明天再去采訪秦硯,如果秦硯不接受回答,后天的標題就是“新人導演不滿國師對于自己作品評價”、“來自于新人導演的挑戰!”…… 這一系列的報道想想就讓人亢奮不已,個別記者都已經開始動筆了,管他張國師說什么,反正他們只寫觀眾愛看的報道! 然而誰知道張國師很淡定地說道: “我認為這兩部電影各有各的追求,我著重視覺藝術的表達,而秦硯的電影在追求著商業節奏,每一部電影都有各自的優點,大家就不要瞎做比較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