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579節
他們從來沒有奢望過有人愿意來投資。 現在! 來了! 紫金考察團要數據給數據,要人手給人手,這里的物產并不豐富,就連牛羊rou都得從別處運過來,他們給考察團天天吃好喝好,給錢都不收。 當安夏宣布先不建光伏發電,而是擴建風電場的那一天,考察團的小伙子接到了滿懷期待的當地領導電話:“你們公司領導,考慮得怎么樣啦?” 小伙子這才發現壞了,他的一句話,讓他們產生了太多的想法,現在這事不好辦了。 他只得硬著頭皮說:“啊,我們領導說,你們那邊條件不行?!?/br> 安夏的原話是現在太陽能電池的轉化率不行,想靠光伏發電。除非建幾萬平方公里的發電場,那里也沒地方找這么大的平地。 結果被傳話的小伙子這么一簡化,就變成了「你們那邊條件不行」。 這還了得,領導不服氣:“我們這邊條件挺好的啊?!?/br> 小伙子沒辦法,只得胡亂敷衍:“我們領導這不是沒有親自來,也不知道嘛?!?/br> 對面一想,對哦!有道理! 于是,他們以縣政府的名義,給安夏發了正式邀請函,希望她能親自去一趟,現場實地考察。 安夏收到這封意料之外的邀請函,把考察團的人都叫來問是怎么回事,她擔心的是他們有沒有跟當地人瞎許諾,保證了他們職權之外的事情。 最擔心的是他們有沒有背著公司騙吃騙喝,甚至騙財騙色。 考察團的每個人都接受了內部調查組的問訊,最后的判斷是這個小伙子給了當地領導一些不切實際的希望,回答沒有選擇光伏業務的時候,給出的答案也很不合適。 這件事交給薛露處理,不僅要對外給個交待,還要在內部進行培訓,讓所有員工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職責范圍和權力界限。 在一個人身上有公司代表的屬性時,他的一言一行就代表著公司,不能亂說話。 薛露和行政部、人事部抓緊擬定關于員工對外進行公務活動時的權責范圍,還有語言表達要求,以及各種職務相關活動的行為準則。 后來,很多新員工入職培訓的時候看到厚厚的公司規章制度都嚇了一跳,不明白哪來這么大的規矩。 老員工則會告訴他們:“每一個規章背后,都有一個不幸的故事?!?/br> 紫金在烏蘭察布的數據中心擴建,引起各方的猜測,普遍認為是紫金又準備搞什么大動作了。 安夏確實要搞一個大動作,不過那不是她想的。 紫金自從跟氣象部門合作,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預測天氣預報之后,真的準了很多,其中一戰成名的是在西南某省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的測試。 該州的名聲就是——“一年只有兩季,旱季和雨季。其中雨季也不會像江南地區一樣,沒日沒夜的下個不停,一天下幾小時,晴幾小時,陽光非常充足。因此,該地區居然沒有管道煤氣,全部使用太陽能。 在今年雨季的開頭,紫金的天氣預測系統就準確預測到,即將落下的這場雨,會下很久,與過去許多年的不一樣。 當天氣預報發出的時候,氣象臺里的人都覺得要完,從來就沒有過連續不斷的下過雨。 他們自我安慰:“算啦,反正不準都成習慣了,多挨一次罵也無所謂?!?/br> 萬萬沒想到,那場雨一下就是整整一個星期,不下雨也是陰天,難得云薄了一點,已經是深夜。 那段時間,不相信天氣預報的本地人洗澡做飯都成問題。 太陽能燒出來的洗澡水還沒有26度,太陽能灶也半死不活。 最后全靠有煤氣罐的鄰居互幫互助,才把那段時間熬了過來。 然后,有人將此前的天氣預報翻了出來,當初嘲笑的人紛紛表示要給氣象局道歉。 氣象部門難得的高光時刻,自然要向認識的人努力炫耀。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此前被美軍飛機扔下的雷達誘餌耍得團團轉的某部大為震驚:“民用數據預測已經這么準了嗎?” 氣象部門的同志懷抱著一種「與有榮焉」的驕傲:“紫金可是人工智能的專家,美國人都不如他們!你不知道吧,他們自己建發電廠,只供他們一家的數據中心。 知道什么叫數據中心嗎?就是唰唰唰算你想要的結果,天上飄過一團云,他們能通過數據分析這團云會去哪里,會不會下雨,準確度比以前我們用的系統強多了。 我聽說,他們的數據中心經常會算到冒煙。所以,建在烏蘭察布那個冷得要命的地方,不然還要多花錢給系統降溫……” 氣象臺的同志如同買到好東西之后,瘋狂給朋友推薦的好伙伴,把紫金的數據統計和預測能力吹得天上有,地下無,屬于安夏聽到都感到「是不是有點過」的程度。 紫金此前已經與多個保密部門合作過。 無論是專業性,還是對保密條款的執行,都令各個部門十分滿意。 最近第一島鏈的局勢很緊張,說難聽點,各個單位都在被動挨打,美國人仗著科技實力,在天上飛來飛去。 一會兒扔假誘餌,一會兒貼著國境線飛,飛著飛著,就突然闖入領空,飛一會兒,等中國的飛機升空后,他們又飛出去了,主打一個惡心人。 這種在國境線上「我跳進來啦,我又跳出去啦」的行為,與今年三月上映的《九品芝麻官》里的方唐鏡一模一樣。 可惜國與國之間,尤其是在1991之后的國際局勢里,無法做到把已經飛出國境線的飛機給揪回來暴打一頓,再告訴國際社會:“是他自己要求的啊,你們都聽到啦?!?/br> 不能打下來,至少也不要再受到美軍假雷達誘餌的愚弄了。 紫金科技的新數據中心還沒建好,就接到了這么一個合作意向。 如果是按以前的老規矩,紫金這批參與合作開發的人都得全部封閉在一個地方,不能隨便與外界聯絡,打的電話、寫的信,都要經過專人審核,以防消息外泄。 不過這次應用的技術不算新,不需要像印高考試卷那樣把技術人員都關起來,只需要測試現有技術是否能夠達標。 具體的真實目的只有安夏、劉杰知道。 其它工作人員接到的測試要求是:喜迎國慶,紫金準備出無人機編隊,搞點花活。 第一是要能夠同時控制更多的無人機。 第二是無人機能自己識別障礙物,并判斷是否要避開。 工程師有些不解:“能有什么障礙物是不用避開的?” 無論是汽球、「竄天猴」,還是鳥,或是另一架無人機。對于一臺無人機來說,都會造成非常大的損傷,都避開就是了。 “如果是小飛蟲的話,就沒必要避了嘛?!卑蚕恼f,“比如螢火蟲,它會亮燈,現在我們的無人機可能會把它識別為需要避讓的東西,沒必要為這點小東西打亂陣型,影響表演?!?/br> 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是……螢火蟲能飛這么高嗎? 無人機項目組的人們對安總的要求感到有點……事兒逼? 但是,老板要求多跟隨便一個路人甲要求多的差距就是,路人甲的話可以當它是耳邊風,吹吹就過去了。 老板的話必須執行,還得執行到位。 跟誰過不去,也別跟錢過不去啊。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其他要求,公司的男程序員們權且可以當做是女人天生的感性,讓安夏有一些莫名的受害幻想,所以要加很多奇怪的確認流程。 反正都是上班,加! 在技術上又不難。 軟件和系統是紫金的強項,由紫金全權負責,接下來還有飛行高度。 紫金做過的最大無人機的翼展,也就是三米多,號稱是澆水施肥的農用機,其中也賣了不少給阿拉伯世界的王子們,讓他們對著他們的死對頭物理灌輸全新的思想。 可是,三米多翼展的飛機,也就飛高到六百多米。 再高啊……它升不上去……主要是一個原因是風大,三米多的翼展都飛得搖搖晃晃。 還有就是電源問題和雷達問題。 飛著飛著沒電了,飛著飛著飛機找不到了…… 這些事情都發生過……不止一次。 想讓無人機飛得再高一點,牽涉到很多方面的問題,紫金不是主做飛機的,對于無人機性能的提升研究有限。 甲方被美國人惡心壞了,安夏是想看看無人機到底能飛多高。 于是,雙方不約而同的提出同一個夢想:找沈飛或是成飛。 先找的沈飛,結果沈飛正忙著對著剛買到的蘇-27飛機進行逆向研究。 這架飛機來之不易,除了要給錢,還找了各種重量級的人員從中斡旋,以及中蘇友誼靠美國等各種因素的疊加,更有民間傳說是林虎將軍專門找來一個天賦異稟的酒神,把賣家喝趴了,才成功讓這飛機幾乎打了個對折,三千萬美元拿到手。 為了買一架飛機,又搭人情又氪又肝,不做出點成績來,如何向各級領導交待。 于是沈飛的人民群眾幾乎把時間和人力都堆在蘇-27上面了,實在沒精力再去琢磨無人機。 那么,就再去找成飛好了。 與沈飛相比,安夏對成飛更有印象,國產大飛機c919就是由成飛供應的機頭。 那會兒新聞上天天看見「成飛」。 找到成飛后,他們的領導很熱情,招待得妥妥貼貼。 提到無人機,領導的熱情就沒那么高了。 “啊……這個嘛,嗯,不著急……”成飛的領導打著哈哈。 安夏不理解,怎么就不著急了呢? 從1993年的「銀河號」事件開始,連續發生了多少件氣人的邊境事件啊。 前陣子的華東空中特勤事件,幾大防御區就像完全死了一樣,面對電子誘餌毫無還手之力。 更奇怪的是,似乎甲方爸爸也不是很著急,甚至雙方相處的時候,還有些奇妙的尷尬,似乎他們之間曾發生過什么。 安夏的八卦之魂啟動,難道甲方爸爸派來的男代表,跟成飛這邊負責接待的女同志之間,曾經……嗯???? 當好奇的種子在安夏心中扎下的時候,她一定要得到答案。 如果她得不到答案,她就會拼命去打聽答案。 安夏挑了個周六快下班的時候,虛心向楊風請教市區里有什么好吃的東西。 楊風看著打扮精致的安夏,笑道:“好吃的東西不少,不過你這身真絲連衣裙,要是沾上油,就不好洗咯?!?/br> 安夏:“不要緊,沾上油,就當是新的花紋嘛。有好吃的最重要?!?/br> 下班后,楊風帶著她跑到成都一個七拐八繞的居民區,兩人坐在蒼蠅館子的長條板凳上,對浸在紅油湯里的缽缽雞下手。 幾把缽缽雞下肚,再來一杯啤酒,人與人的關系,一下子就親近了起來。 身旁每一桌的人都在高談闊論,聲音很響。除非有人用酒瓶敲別人的頭,否則,不會有人在意其他桌的人在胡扯什么東西。 安夏先從自己公司的無人機說起,再把話題引到無人機很重要,應該抓緊開發上。 楊風用牙尖擼下一根筍尖:“我知道啊,誰不知道呢?可是,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