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450節
根據流程,楊記者要發的稿與陳教授有關,就必須要采訪到他,剛開始的時候,陳教授還說愿意接受采訪,忽然風向就變了,所有去拜訪陳教授,包括此前已經預約好時間的記者,都被陳教授的助理擋了回去,說網上的那些消息都是不實之詞,不日就會召開新聞發布會辟謠。 安夏問道:“那你還敢發嗎?” “敢!有什么不敢的,我們就如實寫,他還能告我誹謗?” 楊記者頓了頓,眼神又黯淡下來,對安夏說:“你應該知道……就算把這些都公布出去,也不會對他有什么太大的影響吧?” 安夏點點頭:“我明白,事情的發酵需要時間,等到報道造成足以轟動的影響,令全國「嘩然——」那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br> 楊記者:“不如,我們找到被竊的失主,看看他們是什么態度?!?/br> 意思就是要直接找摩托羅拉了。 安夏的眉頭皺起,自古以來,國人講究的都是「胳膊折在袖子里」,有丑事自己家里捂著,絕不讓外人知道,外國人更不行,傳出去讓別人笑話。 找摩托羅拉,告訴他們,你們內部有內鬼偷源代碼,讓他們挑頭來找陳教授的麻煩確實很方便。 但是這樣的話,誰把這個消息透出去,誰就會成為許多人眼里的「罪人」,把丟人現眼的事情告訴別人。 安夏搖頭:“真這么做的話,你反而會成為輿論攻擊的中心。到時候話題可能就會從他做假的事情上,轉移到你給外國人遞刀子,然后真正的壞人反而隱形?!?/br> 楊記者沉默了,她明白安夏說的沒錯。 安夏在陳教授獲得了近億元的科研經費那里畫了一個圈:“還是要想辦法從內部瓦解他們,獲得資料。這么多錢,他不可能帶所有人分?!?/br> 與安夏預估的一樣,陳教授最近風頭過盛,搶得不止是紫金的立項,還有其他人的研究項目因為經費不足的原因而暫時被擱置,心里有怨言的人不少。 同時,楊記者的第一篇報道也被發了出來,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 第二篇報道也緊跟著發了出來,這一篇報道在報紙上刊登的時候,依舊沒有引起重視。 但是,當它被傳到網上的時候,報道就變得怪里怪氣的: 《深夜,教授秘密把我叫到實驗室,說要給我一個機會……》 機會就是磨掉moto的標志。 《道貌岸然的教授用金錢讓我屈服》 屈服就是磨掉moto的標志。 《那一夜,我在金錢面前脫下了外衣》 外衣指代的是道德。 這種帶著強烈暗示的標題效果拔群,不管對芯片感興趣不感興趣,統統第一時間打開貼子,細細觀看,并當個樂子轉發給自己的朋友,看著他們面對標題和內容巨大的差異,發出的那一聲「臥槽」取樂。 讀者的群體大了,終于有人注意到文章的內容,這是明目張膽的學術造假啊。 此時要刪,已經來不及,該知道的人都已經知道了。 幾個部門組織了聯合調查組,要對中芯一號到底是不是騙局展開調查。 楊記者的第三篇報道,她計劃采訪審核組的專家。 因為實物與文件的大小都不一致這種明顯漏洞,實在是說不過去,也是讀者在第二篇報道發出后,最好奇的事情。 她列了采訪大綱,先找安夏商量,問有什么需要補充的。 安夏看了一眼,大綱內容過于實誠,幾乎可以算是咄咄逼人了,安夏告訴她: “你拿這個大綱,他們甚至都不會同意接受采訪。你得把他們從這事里摘出來……” “怎么摘?他們確實與這相關啊?!睏钣浾卟焕斫?。 “嗯,就是那種「皇上是被jian臣蒙蔽的,只要來個清官,把jian臣殺了就好」的思維,還是說你覺得就憑這些報道,能把皇上也推翻了?” 楊記者當然沒覺得自己有這么大的能量,能揭露造假,不要讓科研經費浪費,已經算大功一件。 她修改了采訪提綱,幾位級別最高的專家依舊沒有接受采訪,說有事。 其他幾位相關專家都痛快地同意采訪,他們急于把自己與這事甩脫干系。 在調查中,他們說中芯的文件有厚厚幾大本,加在一起有幾千頁,他們根本就沒有時間一頁一頁的翻看,主要看的是成品和最后展現的效果。 成品,打磨的很好,一點都不看出來moto的痕跡。 展現的效果,也很好,要是moto不行,也找不到幾家行的了。 總之,首先罵陳教授利用了他們的信任,其次罵審核制度過于繁瑣復雜,都是流程的錯,他們只是有那么一點點失察之罪。 墻倒眾人推,當有那么幾個專家說話之后,其他人也跟著一擁而上。 就連實驗室里的實習生都站出來說他們并不像新聞里展現的那樣,天天很忙,每個月只有在約定好的采訪日,他們才會出現,坐在桌前,表現出很忙的樣子。 「未知空間」里,也有人扒出了陳教授盜取摩托羅拉源代碼的全過程。 令人意外的是,陳教授并不是因為盜源代碼沒盜全而導致芯片造不出來,而是他盜的是需要授權的源代碼,沒有授權,程序就完全無法使用,他又不會解鎖,盜了也白盜。 所以,其實摩托羅拉早就聽說了這邊的事,卻只處理了那個幫陳教授偷偷下載源代碼的人,其他方面一直沒有什么動靜。 如果陳教授敢成批量的打磨芯片,換成自己的名字拿出去賣,摩托羅拉才會出手。 這也是為什么安夏要買芯片,陳教授推三阻四不愿意的原因。 此時,正值學校放寒假,但春節還沒有開始的階段,俗稱:都閑著蛋疼。 有閑著無聊的學生,把整件事情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賬目、合同、皮包公司的所有信息、摩托羅拉公司處理員工的通知……一系列的證據擺在眼前。 做成了易懂的簡化版供人圍觀。 大多數人不懂芯片技術,他們懂上億的科研經費被一個姓陳的人吞了。 還有人扒出媒體為什么集體噤聲,只有一家報紙敢登。 有人獨吞了錢,還手眼通天讓媒體閉嘴。 這可太刺激了,討論的內容也越來越邪門,大家的腦洞越開越大。 短短幾天,陳教授已經被傳成了蜥蜴人,并且是??的大長老,意圖統治世界。 安夏:“太能扯了……科幻世界沒你們不行?!?/br> 現在卷進去的人還不多,且此前的楊記者報道已經留了足夠的面子和解釋空間。 對陳教授欺騙項目經費,有關部門立案調查,比起只有學校輕描淡寫的開除公職,追回經費,至少應該會有一個更合適的結局。 陳教授這邊立的四十多個項,有的還在審批流程中,現在忽然之間,說沒就沒了,這事就很尷尬…… 本來都已經寫在工作計劃里了,雖然到年底完不成的工作計劃很多,但是這事在風口浪尖上,豈不是顯得即失察,又沒有備用方案。 于是,他們想起了紫金科技此前報上來的手機芯片項目。 都是芯片項目,而且就立項書來看,也挺高大上的。 目前,紫金是唯一一個有現成立項書,且擁有不錯資質的單位。 “???項目申報成功了?哦,好的?!鞍蚕慕拥酵ㄖ臅r候也有些驚訝,當時明明找了一堆理由,說手機芯片這個那個不切實際,不好,現在難為他們一腳油門拐了一個大彎。 行吧,反正拿到實惠了。 rou眼可見的實惠是拿到了扶持資金。 還有一層連安夏都看不見的實惠,是因為她觸發了時間線的變動。 原本南總工開發的方舟一號會誕生于中芯一號之前。 方舟一號,那是實實在在能用在電腦上的東西,引起了英特爾和微軟的「wintel」聯盟的注意,當他們發現方舟一號真的能跑起來的時候,幾乎沒有一秒的猶豫,便封殺了方舟一號使用windows系統的可能性,讓它無軟件和系統可用,變成一顆”空芯“。 現在,中芯的騙局先出,wintel聯盟也從摩托羅拉的內線那里打聽到了真相。 他們現在堅信中國人根本造不出芯片,有事沒事在公司內部還會拿民工磨芯片來當一個笑話說。 至于打壓? 既然根本造不出來,還打壓什么? 就連紫金科技的南總工帶團前往德州儀器總部參觀,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甚至還在笑,認為這個代表團肯定是去采購的,不知這次又要把什么東西磨掉,冒充自己生產的了。 就在這里,南總工遇到了在這里工作的張工,他本是南京人,心系家國。 他熱情的接待了南總工,南總工對技術一片赤誠,真誠地感慨國內與德州技術差距起碼有二十年。 張工深感痛心。 就這樣,德州儀器總部接待了一個考察團后,有一個研發工程師辭職了。 安夏親自在公司門口迎接:“張工,您好,歡迎回國?!?/br> 第206章 清君側,誅李俏! 張工愿意回國工作, 這是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他還沒想好要去哪里。 南總工不僅誠實,而且還謙虛,或者說有點謙虛過度。 讓張工的心里對國內光刻機的預期特別特別凄慘, 就比拿著放大鏡蹲在太陽底下燒硅片稍微好那么一點點。 張工習慣到了一個地方, 就要買一份當地的報紙看看, 了解一下當地的一些信息,這個習慣讓他成功避開了各種當地武裝份子叛亂、搶劫橫行地區……現在, 他看見了陳教授的故事。 由于陳教授已經進去了, 被捂嘴很久的媒體搶不著頭條, 至少可以搶深度和廣度, 其中有一篇報道,被張工看到了。 那篇報道夾帶了撰寫者本人的大量私貨,標題是《舉報中芯一號是禍還是福?》 前面引用了楊記者親自采訪、調查得來的信息, 后面對此事展開評論。 “這件事, 我對所謂的舉報人和某報的同行不敢苛同。你們太著急了! 就算代碼是偷來的又怎么樣? 斯里蘭卡偷紅茶、英國偷瓷器、羅馬偷蠶種, 偷先進技術怎么了? 就算陳教授失敗了, 他也能對國外公司起到震撼作用, 讓國外公司誤以為我國已經研發并有能力制造最先進的芯片,這樣我們就可以買到最先進的光刻機,根本就不用擔心別人不肯賣。 舉報者很明顯是紅眼病,我國自古以來就不缺眼紅別人賺錢的人, 他們笑人無, 恨人有, 有他們在,這個社會遲早要被搞亂……” 張工不知道這份報紙就是一份不疼不癢的小報,他只知道這是一份公開發售、在機場都能買到的報紙。 在美國期間,他沒少聽當局對于中國新聞管制的故事。 既然能通過審查, 就說明這個論點是受到大眾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