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395節
“你們是對話溝通,又不限定字數,你打比方,把它能實現的功能描述一遍,不也可以嗎?” 王小山又愁苦萬分地修改,在人工智能組內部用幾個字母就能說明白的事情,換個說法要一百多個字。 他現在就是后悔,為什么要讓同事知道他為了吃面條方便,在家里種了蔥蒜。 結果就因為「你比我們有農業常識」被推出來。 不過他與郭教授相似,很有那么一點人文主義關懷和理想主義在身上。 聽到農大生說到農藥藥不死棉鈴蟲。反而藥死了一萬多人,有的家里就剩下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兩口,王小山紅了眼眶。 再加上聽說農大生和郭教授他們的工資,再對比自己的高收入,王小山的心里生出了一定要把這個項目做好的想法。 一件事情被強迫干,跟主動想干,達成的效率是完全不一樣的。 王小山不僅僅滿足于從農科院得到的數據,他還會建構數字模型,判斷哪些數據會影響作物。 技術這邊推進順利,安夏感到好奇的是為什么孟山都公司在1990年就已經開發出了這種種子,而且在中國也有公司,卻不銷售? 如果說是想挾蟲自重,那1992年棉鈴蟲大爆發之后,他們應該活動起來了,怎么一直到今年年底都沒有動靜? 打聽了一下,安夏才知道,原來到現在為止,中國的種業全部控制在國有企業手里,別說外資,私營都沒戲。 國家對種子的重要性是有認知的。 不過安夏知道,這種靠行政力量控制的事情是不會長久的。 特別是棉紡織品占了中國出口的很大一部分。 國家不可能坐視農民棄種,到時候著急上火,早就準備好的孟山都就可以一下子占領市場了。 安夏又看了一遍郭教授的上中下游三個分工,發現最重要的部分全都在科研部門。 銷售部門……沒有?! 下游只有推廣這么一個項目,但是沒有說是哪個單位負責。 習慣于東西還沒做出來,先在市場上開吹的安夏驚呆了。 這是想干什么?在電視上打廣告,讓農民自己到農科院來領種子嗎? 不是,實驗株已經出來了,大規模的模擬種植工作也已經跟紫金簽了,居然完全都不想著銷售? 安夏為了確認自己是不是弄錯了,打電話向郭教授求證。 結果,就是沒有銷售。 所謂推廣,就是在各個鄉鎮的農業合作點做宣傳。 安夏:“……” 想!啥!呢! 你們不想賣,我還想賣呢。 棉花是四月種,現在都十一月了,不宣傳還等什么? 等著1994年的棉花種植也開天窗嗎? 安夏向郭教授確定他們現在的技術已經算穩定,而且也有了一定規模的種子。如果現在開始做推廣是沒有問題的。 還沒有進行推廣是因為郭教授他們覺得要再等等,拿出實物出來,農民才會愿意種植。 “不試試怎么知道?”安夏實在看不下去了。 孟山都公司在中國沒有銷售,中國也沒有獲得種子的使用權,但是,他們在國外有種植啊。 紫金科技的噴灑農藥化肥的無人機以其便宜的優勢,已經賣到了美國好幾個農場。 安夏與客戶聯系,本來是想問明年能不能去他們的農場拍一些關于棉鈴蟲的片子,沒想到客戶中已經有人用家庭攝像機拍了不少這種鏡頭。 棉鈴蟲啃棉花苞,棉鈴蟲暴斃于地,還有農場主一家和和美美賺錢,享受生活的場景。 安夏買下了這卷膠片,告訴他們會在中國播放,農場主一家還挺得意:“酷耶!我們會在中國出名嗎!” “一定會的!” 剛開始安夏的推廣團隊還沒搞到便宜的電視,全靠嘴說。 棉農一聽說抗蟲棉能把棉鈴蟲給吃死,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驚恐。 棉鈴蟲!農藥都弄不死的東西。 它都能吃死,這抗蟲棉得是什么可怕的劇毒???! 種下去,只怕是人畜全滅。 他們紛紛搖頭,理由是:“我們不能害人??!這么毒的棉花,鬧出人命算誰的?” 初戰受挫,安夏把結果告訴郭教授,他認為這是因為紫金的推廣團隊不理解抗蟲棉的原理和特性,沒有把抗蟲棉的優點說清楚造成的。 “等計算機的模擬實驗成功以后,我去跟他們說,肯定沒有問題,不行的話,還可以種給他們看嘛?!惫淌趯Υ耸謽酚^。 “那不就要多耽誤一季?” “新品推廣,急不得,要讓棉農信服,他們才會同意種嘛?!?/br> 農學的科研工作者跟安夏這種搞it的人對時間的流速感知不一樣。 農學搞基因搞育種,動不動就是十幾二十年起步。 安夏這邊的摩爾定律,十八個月就要更新。 開發時間就這么短,從創意,到硬件材料,到軟件開發,全部,十八個月都要搞定。 “要不這樣吧?我們合作開一個國營公司,打農科院的招牌,我們負責推廣,農科院只要負責提供種子就行了?!?/br> 這已經是安夏給的最大讓步,如果不是因為種子只能由國企銷售,她才不會只管推廣。 郭教授用一種很奇怪的眼神看著她:“不是我們賣,是讓種子公司賣?!?/br> 安夏越聽越糊涂,仔細問清楚了,才知道。 郭教授的農科院,壓根就沒想過要賣種子。 他們想賣的是專利權。 把專利權賣給種子公司,由種子公司自行育種,生產。 所以,他的想法是說服種子公司就行了,最多是幫著種子公司在地頭做一些實驗,說服棉農購買國產的抗蟲棉。 按郭教授的想法:1994年先說服棉農,種子公司慢慢育種,1995年種子公司開始銷售,1995年的秋天收獲。 “早點有真正的數據不好嗎?說不定還能發現在實驗田里無法發現的問題?!?/br> 安夏說得沒錯,郭教授還是覺得應該再等等。 兩人僵持不下,安夏只得先把這事擱下。 回到家,安夏非常不開心地把包扔到沙發上:“跟死理科生真沒話說!” 「死理科生」陸雪從房間里探出頭:“我做錯了什么?” “不是你……哎,真煩人?!毕胍锌赡鼙幻仙蕉紦屜?,安夏就各種不開心。 國內的品種審定制度已經很煩人了,片面強調某一個指標,相當的死板不知變通。 再加一個醉心科研,對商業化完全沒有概念的團隊。 安夏雖不知道棉種的故事,但是知道大豆的故事。 好好的大豆被熟諳商業手段的國外資本玩得團團轉,從出口國變成進口國。 陸雪也不知道她在煩什么,問了半天,安夏就捏著他的臉:“商務部商務部,為什么不能教人做生意?!?/br> 這要求也太高了,商務部真不是干這個的。 陸雪:“要不,我開個老板培訓班,從擺早餐攤開始教?” “算了,你連餛飩里的水撲蛋都煮不圓?!?/br> 陸雪:“……” 什么時候水撲蛋還要煮圓??! 看得出來,安夏確實很煩,都開始故意找碴了。 “光一個人煩多沒意思,說來聽聽,誰讓你煩,我幫你罵他?”陸雪握住安夏的手,將她軟軟的手合在自己的兩手之間,像是有力的支持。 安夏靠在他身上,把農科所的人心中只有研發,完全沒有銷售的概念大大吐槽一番。 “要是沒有競爭對手,我還能理解。不僅有,對手還是孟山都!孟山都??!發明了ddt和橙劑的公司,他們的種子橫掃阿根廷和印度。面對這么強大的對手,居然說慢……慢……來……??!我真是要氣死了?!?/br> 安夏重重吐出一口氣,她的「中國貨」上有不少賣棉制品的公司。 要是中國的棉花種子從此受制于孟山都,要交各種專利費,產品價格就會上去,從此全無競爭力。 賣紡織品的公司們每年能為「中國貨」帶來幾百萬,包括但不僅限于交易傭金、翻譯費用、快遞費用的提成。 要是他們紛紛倒閉,對「中國貨」來說,將會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聽完安夏的抱怨,陸雪忍不住好笑:“你已經提前焦慮到國內的紡織品公司都倒閉了?想得也太遠了吧?” “未雨綢繆聽說過沒有!”安夏嘆了口氣,“這樣下去的話,我的擔心遲早變成現實?!?/br> “要是農科院沒有找好代理的種子公司,你可以先把這事跟他們敲定,這樣不就能提前做準備了?” “種子公司……有推薦的嗎?” “中國種子集團,原來是農業部種子局,是國企,有種子銷售的資質?!?/br> 安夏眨了眨眼睛,忽然覺得此事可行。 一個電話打完,此事又不可行了。 中種集團的經營范圍是水稻、玉米、小麥、向日葵和蔬菜,不帶棉花玩。 他們賣的每一個品種種子的產業鏈都是完整的,橫空冒出來一個棉花,涉及一個整體的配套,成本過高,沒有必要。 安夏忽然想到一個問題,種子現在到底是不是只能國企買賣。 郭教授回答:“不是,外商獨資不能買賣,中國的民營企業可以。但是民營企業缺乏銷售渠道,所以都是通過國營種子公司?!?/br> “那就簡單多了?!卑蚕膶淌谡f,“走其他種子公司的渠道,中間涉及到合作問題。反正你們都打算親自上陣做推廣了,推廣的時候銷售率是最好的。 要是你們這個月推廣完,銷售公司下個月才接上,中間說不定就被別的公司搶先了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