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52節
一千多人,有去哭鬧的,有去告狀的,不知道有沒有提著起子上門的。 “這么多人,提著刀子上門都有可能。到時候一人捅一刀,都不知道致命一刀是誰捅的。到時候總不能把這一千多人都槍斃了?!?/br> 龔偉深諳羅馬元老院的cao作流程。 他在辦公室里看著別人的新聞,屬于看熱鬧不嫌事大,一點都不慌,牡丹廠的工人自從去別處學習一圈回來,工作積極性特別的高。 龔書記如今已經在部委里,就算九廠塌了,他家也不會有事。 龔書記高升了,現在的陳書記還沒有。 陳勇對自己父親的前途十分擔憂,因為九廠也壓錠了。 雖然還沒有壓到開除那么多人的地步,但是,第一片樹葉黃了,落地了,就代表著秋天已至。 緊接著發生的第一件事,讓陳勇更加緊張。 某市的毛巾廠一百多個職工,因為被開除,直接把單位門給堵了,把六十多歲的老廠長堵在辦公室里兩天,不讓吃,不讓喝,還不讓上廁所,最后老廠長是被擔架抬出門的,上了救護車。 陳勇憂心忡忡。 現在國家對棉紡廠的政策已經從「國家統購包銷」慢慢轉移到了市場經濟,這些布再賣不出去,大家都得喝西北風。 可是九廠里的那些職工還在麻木的日復一日的過著日子,上班時間溜出去逛街,在車間里也是嗑瓜子打牌聊天,生產出來的棉布上一堆跳針跳紗,根本就沒法做衣服,自然也沒有人愿意要。 現在每生產一匹布出來,就要虧幾塊錢。 “咱們有沒可能再多接一些訂單,轉給九廠做?”陳勇問道。 安夏看著他:“陳廠長,你這是身在牡丹心在九???” 陳勇嘆了口氣:“我是真不想九廠就這么倒了,我從小在廠區里上的子弟幼兒園、子弟小學、子弟中學?!?/br> 龔偉的人生路徑也差不多是這樣,他也確實舍不得。 兩人都在拼命的出主意想辦法,但是始終沒有跳出棉花這個領域,無非是如何提高質檢,如何提高工人的工作積極性。 安夏打斷他們:“在低端棉紡這個領域,市場已經飽和了,你們沒看銷售數據嗎?兩三個大廠就足夠撐起全國,還有那么多民營企業搶單。 九廠有什么,是有技術還是有效率?” 提到技術,陳勇忽然想到:“對了,陸雪現在調到省里來管設備進口審批。如果他能同意給九廠進口一批設備,九廠可能就能起死回生?!?/br> “最大的可能性是當場暴斃?!卑蚕臎]有給陳勇留面子。 “九廠根本就沒有一個整體的運營思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連工人都管不好,進口一批設備,最后還不是放在那里吃灰?!?/br> “不過呢,我有個想法?!?/br> 安夏去深市買房,看到了很多建筑工地。自從國有土地可以買賣之后,全國幾個大城市都掀起了蓋房的熱潮。 “咱們隔壁的滬市,現在搞浦東大開發,好多大廠子都把職工小區蓋到那里去了,九廠還不如生產土工布?!?/br> 龔偉知道這種布,笑道:“這跨度是不是太大了?” 土工布不是給人用的日常紡織品,而是用在建筑、橋梁和道路上的特種材料,品種非常多。在防洪抗洪的時候,裝泥沙和混凝土的,就是其中一種土工布。 “可是,這個他們也不會啊?!标愑逻€是發愁。 土工布跟給人穿的棉布完全是兩個概念,九廠從來就沒干過這業務。 安夏笑著說:“你小時候是什么都會的嗎?畢業之后進廠,也是直接什么都會的嗎?還不是得學?!?/br> “九廠職工的平均年紀放在那里,要學也難了吧?!标愑逻€是搖頭。 “那有啥,又不是什么高精尖的東西,技術員讓年輕人來做,年紀大的就單純的cao作唄,不就是先按這幾個鍵,再拉那幾個桿。 要是這都學不會,那應該已經是退休的年紀了吧?我媽都四十多了,去年新洗衣機一到家,我還沒弄明白雙缸洗衣機怎么用,她連說明書都沒看,就已經洗完一趟了?!?/br> 陳勇把他們討論的結果告訴父親,老陳覺得直接轉行風險實在太大。 但是其他那些曾經火熱的大廠中廠一個個的衰落,讓他心里很清楚,要是再不改變,就要徹底完蛋。 “你不知道,其實,你說的那些設備,我們廠都有。不用再買了?!崩详悘S長說。 陳勇驚訝地瞪大了眼睛:“九廠不是棉紡為主嗎?什么時候進的?” “嗐,你一個小孩子,我買設備跟你說干什么,你又不懂?!?/br> 老陳此時才說出實情,那會兒是龔書記已經決心要進部委。于是努力給九廠增光添彩,靠譜不靠譜的設備,只要聽起來很厲害,就買進來。 問,就是九廠的經營范圍廣泛,可以提供國家人民所需要的各種材料。 然后,不出意外的,土工布根本就跟九廠的主營業務沒有一丁點關系,幾千萬買回來的設備,就這么擱在倉庫里,連箱都沒拆。 也難怪陳勇和龔偉這兩個進廠長書記辦公室跟回家一樣的孩子都不知道。 “現在要再運行起來不難,難就難在開拓市場,我們都不是一個領域的。建筑歸建筑,我們是日用百貨?!?/br> 老陳嘆了一口氣:“而且……” 他猶豫片刻,還是吐出一句話:“我們已經打算把廠子賣掉了?!?/br> “????” “國家明年的購銷計劃里已經徹底沒有我們了,現在整個廠都不知道應該做些什么,索性趁著廠子還值錢,賣給私人,大家還能多拿點遣散費?!?/br> 安夏得知這個消息:“那不如賣給我們?!?/br> 龔偉不解:“我們要它干什么?” “生產土工布呀,還有很多特種材料可以做,未來防火防水防靜電的面料,都會有很大的市場,咱們趁別人還沒做,先下手為強?!?/br> 本來安夏就是隨便說說,她也沒想到九廠會賣得這么快。 有一家公司過來 問價,可是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房地產。據他們說,他們打算拓展經營范圍。 出得價也還可以,老陳廠長琢磨著,有些心動。 安夏對陳勇說:“這個公司根本就不是想拓展經營范圍,他是想把廠子直接弄倒閉,然后推平了廠房,蓋商品房?!?/br> “不會吧……”陳勇瞇起眼睛。 “有什么不會的,你知道現在房價多少錢一平米了嗎?何況九廠的廠區旁邊都有成熟的配套生活區域,新蓋個樓,要吃要喝,要上學,一站全解決,這房價還不得躥上天去?!?/br> 陳勇想跟父親說。 被安夏按住了。 “你去說,他多尷尬啊,老年人被騙上當還死活要維護騙子,就是不想讓小輩說他做錯了。你去不合適?!?/br> 安夏這句話,也僅僅是一個借口罷了。 九十年代初的許多國營大廠所謂的改制,其實就是侵吞國家財產。 或是廠高層跟私人之間眉來眼去,單獨給高層領導好處,私人低價拿下廠子,然后根本不好好經營,宣布破產倒閉之后,在廠區的地皮上蓋商品房。 或是高層領導自己把廠子的價值打壓到最低點。 然后自己出錢買下來,一轉身,就從國營廠長,變成了大富大貴的老板。 至于失業工人的死活,沒有人關心。 從九廠現在的cao作看,應該是第一種。 要說老陳廠長什么都不知道,安夏是不信的。 安夏眼饞九廠的地皮和設備,別的不說,離牡丹廠那么近,想要互通一下有無,借個技術員什么的,多方便啊。 要是變成了居民區,牡丹廠訂單溢出的時候,就得重新找新的廠子來解決了。 做生不如做熟,得把這事給他攪黃了。 陸雪派駐省里之后,安夏第一次主動找他,是聊國營廠改制中國有資產流失的監督控制問題。 雖然有點怪,但是,她主動找他說話了唉。 陸雪雖然只管審批進口設備,不過與國有資產管理局也是有業務往來的。 九廠的出售業務被叫停,要求重新審查購買方的資質。 安夏看到九廠給房地產公司報的價,相當便宜,很多設備和廠房的估值,被強行壓得非常低。 就像古代當鋪里,明明收進來的是一件非常好的狐裘大衣。 但是柜上的伙計就要說「蟲吃鼠咬,光板沒毛,破面爛襖一件」。 “有人替咱們把價格談好了,咱們就買下來吧,挺便宜的?!?/br> 便宜到令人發指。 牡丹廠本來就是九廠出去的,又一直做紡織。 不管是從情感上,還是從購買資質上,都經得起審查。 還是以前那樣的分工,陳勇管人事,龔偉管生產,安夏管銷售。 廠子現在的利潤都是她的,出差費用等于也是她自己的,自然要能一次解決多個問題。 安夏的第一站選在滬市,那可是個好地方。 浦東大開發,許多單位都在那里建員工福利房。 上交所快要成立了,他們需要大量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安夏要跟他們聊聊需求。 上交所的職員們,肯定還得有比較高檔的面料做制服吧,牡丹廠的面料都不錯。 一舉三得,有效節約經費。 清晨,安夏到達滬市,站在老城區里看周圍的環境,基本上與她認知里的滬市沒有太大的變化,跟深市不一樣。 當她看到金陵路上的那排老房子,不由想起一個同學,曾經興高采烈的說:“我家要拆遷啦!” 結果拆遷規劃停了,因為金陵路上的房子太貴,開發商拆不起,同學的暴富夢剛起了個頭,就沒了。 老城區里 不時躥出食物的香氣,生煎、蔥油餅,都是熟悉的味道。 此時的老弄堂里,還有人端著痰盂出來,往公共廁所走,每日必修「倒馬桶」。 滬市的老房子是一種神奇的存在,十平方居然能住得下六口人。 安夏第一次聽說的時候,大感震驚,然后聽滬市的同學比比劃劃,詳細講解怎么住,老房子的頂高還可以,一般會擱出一個小閣樓來,讓小孩子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