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46節
龔書記在部委里是個新人,迫不及待拿出成績,生怕別人小瞧了他。 第一次會議,他準備了很多材料,大談特談九廠是怎么在肖部長的支持下,開展信息化工作流程管理,以及他們拿到的成果。 在他的報告中,牡丹廠已經利用機械臂和全自動控制織布機統治全廠了。 還各種打臉外國人,在國際上揚名。 還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技術型人才,成為各大高校自動控制、機械,還有計算機高材生爭先恐后加入的高科技人才培育基地。 工人更是不僅全面實現溫飽,直接奔小康去了。 說他全是吹的,也不算。 就是吹得稍微大了一點,從他的報告里看,牡丹廠簡直就是夢中才會有的水平。 肖部長當初撥款給九廠買計算機的時候,心里也有些忐忑,不知道這次的改革會不會成功。 他去過幾次牡丹廠,發現確實超出他的預期。 后面他的工作忙,就沒有再去,龔書記報告里說的那個夢幻場景。 雖然聽起來很不真實,但是經過了前幾次的洗禮,他已經產生了這種印象:“雖然聽起來很離奇,但如果是牡丹廠的話,也很正常?!?/br> 而且,牡丹廠是由九廠全資投產,到全面脫鉤。 不僅沒有跌下去,反而產能飛起,質量也有目共睹。 這必須得立為成功的轉型榜樣啊。 肖部長讓龔書記整理一份牡丹廠生產經營的報告,讓所有下屬單位學習。 領導發話,還有什么不能的,龔書記在那份報告里,把牡丹廠的經營狀況吹上了天。 龔書記年紀雖然很大,但在部委里算小字輩。 各位常年看報告的領導們的眼睛很毒。 對于那些一看就是閉眼吹的文字修飾部分直接略過。 他們精確地聚焦于「全自動程序」上面,辦公室里就開起了小會:“誰還沒見過全自動設備似的,能吹成這樣?” “新來的人想吹牛,不是不能理解。就怕太得意,牛皮吹破了?!?/br> “雖然牡丹廠離咱們有段距離,但又不是夠不著的地方,去一趟不就知道了么?!?/br> 龔書記這次調進來,就有別人的親信跳龍門失敗,有心在背后捅他一刀的人不少。 最好的辦法,就是證明他立下的經驗典型是假的,是立不住的,是跟畝產萬斤一樣是放衛星用的大笑話。 于是,牡丹廠就這么莫名的迎來了部委里來的學習考察團。 考察團里除了有老領導,還有新調到部里的龔書記和陸雪。 陸雪年紀輕輕,沒有后臺,調進去坐的位置,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像他這樣的低職位年輕人有不少。 除了有未婚女兒、孫女的領導想給他介紹對象之外,其他人對他一點興趣都沒有,也不關心他到底做過些什么。 之所以他會出現在考察團里,是因為大家知道他被調上來的原因是技術過硬,而且他原來是燈泡廠的人,跟紡織行業一點關系都沒有,不需要給龔書記面子。 等到了牡丹廠,他可以提供技術支持,當眾告訴大家,那些全自動設備也沒什么了不起,根本不可能達到龔書記硬吹出來的那個水平。 安夏看見人群里有陸雪,眼睛彎彎,想跟他打招呼。但是一堆領導正在跟她說話,他們環顧四周,指指點點,安夏也沒有時間專門跟陸雪說話,便以尊敬和禮貌的態度,將各位領導領到會議室。 在這里,各位領導看了牡丹廠的一些書面資料,cao作手冊、培訓資料、日常行為規范和考核文檔。 又看了銷售報表。 他們發現龔書記雖然在一些地方吹牛,但是吹的都是意識形態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他說什么眾志成城,加班加點,確實沒錯。 產量、銷量,還有幾個國外客戶,居然跟牡丹廠自己登記的報表數據一模一樣。 考察團里有一位名叫呂方的領導,他正經的老一批大學生,留過學,工作態度非常嚴謹,最恨弄虛作假。 他在來之前,認真的研究過牡丹廠進口的全自動紡織機,那是有牌子有型號的設備,想要找到對應的說明書不是什么難事。 根據他的測算,用那套設備,牡丹廠根本不可能達成龔書記報告里寫的產量。 現在他看到牡丹廠里的生產報告和銷售報告,對上面的數字不屑一顧。 假的,肯定是假的。 誰不知道牡丹廠是九廠分出來的。 誰不知道牡丹廠的三個領導有兩個是九廠領導的兒子,另外一個剛畢業沒后臺的小姑娘就是用來點綴湊數的。 所以,應該是一開始就有預謀的做好了全套的準備,就等著有那種下來走走過場的考察團來。 呂方他把報表合上:“行了,這些數字,咱們在小龔那邊也看到不少了,去車間看看吧?!?/br> 一般領導去車間,就是這么「嘩……」像大海起浪一樣的,沖過去就沖過去了。 呂方在那臺全自動紡織機組前停下了。 他竟然摘下手表,開始計時。 其他人召呼他往前走,他告訴眾人,他要看看這臺設備的產量到底有多少。 報表上的數字可能是假的,就連rou眼可見的成品也可能是假的。 為了應付檢查,有些廠會把同一批成品悄悄搬動,看起來好像都是那一…… 臺設備里生產的。 或者是把其他地方生產出來的布料堆在一起,把三四臺機組生產出來的東西放在一起,說是一臺機子出的,這種事不是沒見過。 那些稻子上能滾雞蛋,能坐小孩的「畝產萬斤」的照片就是這么拍的。 這下本來已經走開的其他人也圍了過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五分鐘后,突然系統自動報警停機。然后又自動調整上層經線的拉力,巡線工人就看了一眼,檢查了一下,就按下開關,設備繼續生產。 十分鐘過去,呂方放下手表,他服了,這套設備的生產效率確實非常高,他專門繞到后面去看了一眼設備上的銘牌。 沒錯,品牌和型號一樣,但是生出效率跟他看到的設備說明書上的數據完全不一樣。 他問帶隊的安夏:“你們對這個設備做過什么調整嗎?” “有的,如果光有這套全自動紡織機的話,生產效率提升的有限,花了國家那么多外匯把它買進來,我們也希望能讓它發揮超出預期的效果?!?/br> 安夏介紹了車間里一系列的配套設備:自動配棉程序、自動精梳棉、機械臂對常規流程的縮短…… “還有這臺紡織機,其實我們已經拆開,然后對它的程序進行過優化了。能達到現在的生產效率,不只是這一臺設備的功勞,是從第一道生產工序開始的?!?/br> 安夏侃侃而談,對每一臺設備的數據都了如指掌。 呂方不時冷不丁拋出一個問題,問題千奇百怪,什么方向都有。 除了太細節的基礎cao作問題,安夏基本上能馬上回答,連一個嗑巴都不打。 這絕對不是臨時背題可以做到的。 一向不茍言笑的呂方也忍不住點點頭:“工作做得很扎實?!?/br> “其實我也不是很懂,就是一邊做一邊學。以前我剛到九廠的時候,龔書記說,在工廠工作,哪怕是做銷售,也得懂一點生產方面的東西。不然跟客戶胡亂承諾,回來生產部門做不到,就麻煩了?!?/br> 安夏看到人群里有龔書記,聯系到他剛剛被調過去沒多久,應該是需要有人給他掙面子的時候。 也猜到會有這么一個考察團,應該是龔書記在部委里又說了什么。 這些人不是來看笑話的,就是來取經的。 不管是哪一種,都不能折了他的面子。 至于跟龔書記不對付的人,也不會覺得她有多向著龔書記,只會覺得這個剛畢業的傻妞知恩圖報,知道幫著老領導說話。 自古以來,死不投降的人怎么都要比三姓家奴受人尊敬。 本來呂方往設備前面一站,龔書記還不算太緊張。因為他知道那些數據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當呂方開始提問的時候,他就緊張了。 他慶幸自己安排的是安夏,而沒有叫陳勇或者龔偉過來。 安夏畢竟剛工作沒多久,又沒在基層待過。 答不上來也沒有任何問題。 陳勇龔偉就不一樣了,這兩個人的履歷上都寫著五六年的車間工作經驗。 要是說錯了什么,那簡直就是丟人現眼。 就是沒想到安夏居然答得這么利落,而且還在領導面前說是他指導有方。 真是太懂事了。 考察團對機械臂看得尤其認真:“這個就是你們拿到好幾個國家專利權的吧?” “是的?!卑蚕目粗懷?,“這是余化龍博士團隊,在陸雪同志的協作下,共同研發制造?!?/br> 眾人的目光一起轉向陸雪:“啊,原來就是這個??!” “這就是肖部長非??粗械哪桥_設備啊?!?/br> “小陸,這是你研發的設備,怎么都不說話呢,來,跟我們說說……” 本來 領導們的問題是對著安夏的,現在全都沖著他去了。 他哀怨地看了安夏一眼,后者笑瞇瞇地看著他,還舉起兩只手,無聲地給他鼓掌。 安夏知道他不是真咸魚的性子,陸雪有自己的抱負。 但是光有抱負怎么行呢,需要獲得別人的認可和支持啊。 以前她在網上看到過說「性格內向的人,適合做什么工作」,有人說搞技術做科研。 科研經費哪里來? 不得跟人說你這項目特別牛逼特別棒,才能爭取到么。 安夏那幾個在大學工作,搞出好幾個科研成果的朋友,就沒有誰是悶頭干活,不需要上臺講的。 至于搞技術,就更是如此了,安夏看過太多內向、不善言辭的人在公司里吃虧了,事情是他們做,甚至ppt都是他們做,結果上臺講ppt的是別人。 這一來二去,領導能記住的是誰啊,當然是露臉的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