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書迷正在閱讀:山青花欲燃、你看起來很下飯/Q版甜蜜、替身相許、報告師尊:甜心圣后要上天、她的心愿(西幻 觸手人外)、[綜漫]抽到中也SSR以后、這個種田系統有點色情?。∟P)、18禁妖怪診所( NPH)、未婚夫總把我當琉璃、向生/痛仰
mama覺得爸爸的木訥和嚴禁是因為他學理科的錯,每次兩人發生爭執的時候,mama都會說:“你這個不解風情的理科生!” 爸爸則不慌不忙地回答:“你這是刻板印象,是偏見?!?/br> 在教育理念上,爸爸mama也有不同想法。 mama覺得女孩子應該優雅大方,學點藝術音樂挺好;爸爸覺得男女無所謂,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更重要。 無法統一和協調,這時候雙胞胎的優越性體現無疑。爸爸mama采取的辦法就是一人教育一個。mama主要對我負責,爸爸側重管教meimei。這并不是說mama不管meimei,爸爸不教育我,他們的教育策略是發掘孩子的才能和興趣。我性格外向,喜歡穿得漂漂亮亮去跳舞,mama就努力發覺我的藝術細胞;meimei因為在娘胎里被我擠兌,小時候體質不太好,性格偏內向,不太喜歡出門玩,五六歲時她還生了一場大病,爸爸就陪著她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我想,這就是造成我們姐妹愛好不同的原因。 有親身經歷為證,我一直認為后天的環境的教育比先天的基因重要得多。 …… 半小時后,路之航合上了書,以他平時極為高效的閱讀速度,半小時看完這本書已經是悉心閱讀了。肖萌雖然今天說“這本書沒什么好看的”,但他卻覺得,書里有些內容寫得挺有趣,完全沒讓他失望。 他真的對雙胞胎的成長過程有興趣。他不是沒見過雙胞胎,他上小學時,班上曾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兄弟兩人很頑皮,常常在眾人面前表演心靈感應,兩人之間的默契讓幼小的路之航深覺震撼。 他當時已經體會到了“我說什么別人為什么不懂”“別人說的什么我完全沒興趣”這種奇特的情緒,在他看來,人的所有想法都鎖在大腦里,懂得另外一個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世界上為什么會出現雙胞胎,為什么世界上會有一個人完全理解另外一個人呢? 此時,那臺大型機電腦已經分析完成數百首《卡農》的小提琴演奏數據,制成了可視化的圖標——卡農的演奏版本極多,是很好的數據模版。 路之航研究著這些圖表,又拿出一本剛買的小提琴相關圖書,對照里面的“D大調卡農演奏技巧分析”一節閱讀起來。 路之航對音樂并非一竅不通,實際上他現在都可以準確寫出《卡農》的樂譜。他小時候學過一段時間的鋼琴,他記憶力極強,數字和圖形記憶能力簡直是開掛水平,讀五線譜不敢說過目不忘,但也真差不了多少——不論是記譜還是讀譜的速度讓每一位鋼琴老師感動得淚流滿面。但是,上帝給你開了一扇門就會關上一扇門,和他的記憶能力相反,他的肢體協調能力不高,笨拙的手指的速度不論如何都跟不上大腦的速度,他知道自己手指應該做的每個動作,當大腦已經模擬跑完了一首曲子,實際上手指卻連三分之一的譜子沒跑完。 路之航的鋼琴學習生涯雖然短暫,但總算積累了一些基本的音樂素養,看懂這些小提琴技巧叢書難度不是很大。 在Violinβ項目團隊的所有人中,只有沈泓教授會拉小提琴,他和福爾摩斯、愛因斯坦等人一樣,放松大腦的時候就會拉上兩支曲子。其余六名學生,不論是博士后、博士生還是倆本科生在進入項目組前對小提琴一竅不通。 路之航不確定自己看這些演奏技巧的書是否有幫助,看看總比不看強——他起初認為程序員只需要研究代碼和數據,沒必要深入了解演奏小提琴的原理,隨著對項目研究的深入,路之航覺得曾經的想法還是稍顯天真了。 兵法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如果不了解小提琴演奏時的一些細節,不可能讓小提琴發出美妙的聲音。 第19章 和以往的每天一樣,路之航在實驗室呆到晚上十點時離開,下樓取了自行車騎車回家。 進入大二后,他不需要再為ACM競賽奮斗,不需要和隊友們一起不眠不休的刷題,因此可以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他每天固定時間抵達校園、固定時間回家——如果還有什么問題沒想透,回家繼續琢磨。正如一位科學家所說,真正的思考隨時都會發生。 從華大東門往南,沿著學府大道走上二點六公里,或騎車十分鐘,就可以到達一處名叫明華院的小區——路之航家在這個小區有一套房子。這個小區毗鄰公園,建設年代較早,早年間種下的樹木已長成參天大樹,小區綠樹成蔭。 當年路之航的母親路一純女士帶著兒子回國后,考慮到兒子的讀書問題,買下了這套毗鄰師大附中的二手學區房,重新裝修后就和兒子搬了進去。中學階段,路之航是走讀生,又因為和同學們交流較少,并不知道住校生的生活狀態;上大學后,他在學生公寓里也擁有了一張屬于他自己的床位,但他晚上都會選擇選擇回家睡覺。 即便在中國當了這么多年學生,路之航還是不喜歡噪雜擁擠的宿舍,四個人擠在一間擁擠的宿舍,毫無隱私。室內空間少到可憐,小小一張書桌連他的電腦設備都放不下;床鋪窄小,他一米八七的身高睡在總長僅兩米的床上真是各種不適,稍不注意就磕到頭;更要命的是,宿舍竟然沒單獨的浴室和衛生間! 他的阿斯伯格綜合征在這么多年后的糾正后有改善的跡象,但僅僅是有所改善而已。他通過模仿和學習習得了一些和人打交道的技巧,比如對話時盡量看著對方的臉和眼睛,比如在對方提出他不感興趣的問題時能夠有效地回答而不是擺出一副“我才懶得聽”的樣子。既便如此,他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正常人相比還是不足——在這么多年之后,他已經放棄了成為一名普通人,“孤僻”“情商低”這些標簽對他來說無關痛癢,他也不打算用普通人的要求自己——因此,對條件這么差的宿舍,他覺得很不可思議,并拒絕在學生宿舍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