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書迷正在閱讀:潛能極限、虛擬游戲艙、你是不是喜歡我、霸武、被渣后我撿回強A的尊嚴、鎮天帝道、星際兔子不吃素、影帝、炮灰受準備離婚了、我給男配送糖吃(快穿)
“殿下,以我看,今日能把名字寫在我們所有人最前面的,非您莫屬了!” “是啊是啊,他們前面那些說得好的都是借先賢的,自己說的沒幾個想得好的……誰能比殿下這四句想得更妙,誰???沒有人,沒有吧!” “東方欲曉,東方欲曉,哈哈,諸君,我們現在做的,可不就是要‘東方欲曉’了么?” …… …… “不不,”看眾人討論的激烈,裴無洙趕忙匆忙補充解釋道,“這四句可也并不是本王自己作的,也是從書中看先人寫的借來的……” “就是借,借的也好,也足夠應景!”柳書俞大笑道,“殿下不必自謙,松鶴堂之舉,成千百年來古今第一大功業,我們現在作的,。足夠將來每一個人,都在史書上留下錚錚一筆!” 裴無洙再三推辭,最終也推辭不過,無奈應了,宮人趁機奉了漱口的熱水、凈手的巾帕來,眾人閑坐多時,也都一一收斂,起身準備繼續回去忙活了。 東宮太子隱于門口,靜靜觀望許久,最后還是默默地一個人先退了出去。 “殿下?”引著東宮太子過來的宮人非常驚詫。 ——先前已經驚疑不定地陪著這位殿下呆站了許多時辰,怎么最后竟卻還是一個人先出來了? 東宮太子作了個“噤聲”的手勢,神色漠然道:“低語……不必聲張,不要告訴任何人,孤曾經來過?!?/br> 東宮太子揮退宮人,一個人面無表情地出了行知堂,背著手站在廊檐下,神色怔忪地仰望著一片寂然的夜空。 心中一時非常茫然。 第102章 轉折 松鶴革新,出山堤,推化肥令?!?/br> 清明, 三月節,時有八風,歷獨指清明風為三月節, 此風屬巽故也。* 清明當日, 松鶴堂新規制正式頒行,第一批報錄、核準在冊的五十三名新“師”正式入學,裴無洙親往視之, 舉筆題下“弘教化而致之民”七個大字。 后也被匠人照之鐫刻成碑, 落于泰山石上, 永久地留在了松鶴堂一進去的正門口。 而后世史壇,但凡論起真宗朝間的舊史,便再繞不開真宗二十年三月十二這一天, 這個在歷史洪流中留下濃墨淡彩的一筆,被后世評為莊史十大轉折之一的“松鶴革新”。 三月十二的新“師”入學拉開了“松鶴革新”的帷幕, 七月中,第一批考核完畢、正式出師的新晉“范師”手捧被他們奉若教化至寶的《明心啟蒙經》, 分散奔赴于散落在洛陽四處的共計八所官學,一次性收納了七百三十八名年滿六周歲、沒有超過九周歲的洛陽幼童。 一時間,百姓奔走相告,傳今上之仁愛,揚教化之名,好學之氣,蔚然成風。 如果說“松鶴革新”還只是一次來自統治階級從上到下試探性的教育改革, 是有意識地在世族與寒門間隔閡日深的情況下, 嘗試打破上層階級對知識的壟斷;那么同年八月,一座對大莊幾乎所有人來說都全然陌生的“怪家伙”的轟然建起,則是幾乎從根本意義上開始沖擊起了以“小農經濟”為主的封建農耕社會體系。 當然, 這一切對彼時彼境的人來說,還都為時太早了。 于當時當地的百姓而言,他們只是既好奇又隱隱帶著恐懼,小心翼翼地呼朋引伴來,偷偷摸摸地感受了下這名曰“水泥”的物什。 或者說,不僅僅是屈于自身眼界所限的百姓,就是當時整個大莊四境之內的所有人,再深謀遠慮、高瞻遠矚者,都很難清楚地意識到:水泥這個東西的出現,對日后的影響究竟有多么的深遠廣大。 東宮太子那邊的速度比裴無洙想象中的還要快許多,就在淮河下游第一座完全由水泥筑成的“出山大壩”建成后不久,東宮太子已經將完全改造完畢的“化肥”配方奉于御前,由真宗皇帝審閱后親批,在當年九月播種冬小麥前,就開始在豫州、冀州、青州、雍州等四州府內強制推廣開來。 而后世史壇也將這一年中同時登上歷史舞臺的三件大事:松鶴革新、出山大壩的建成、推化肥令,并稱為真宗朝間的三大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曠世盛舉。 十月中,第二批松鶴堂“范師” 出師。 這一批次的范師,不同于上一批次中的以剛剛落第的新科舉子占了大半、幾乎全是青中年,而是以往屆舉子居多。 還讓裴無洙頗為驚異地瞧到了幾個白發蒼蒼、所謂“老死文場而無所恨”的古代文人真實寫照…… 一開始,裴無洙對這幾個老爺子是隱隱不大信任,一來是想著對方都四五十了還沒考上進士,說不得水平本就比那些年輕的要次一些;二來則是——后世的科學研究早便表明了:人年紀大了,學習新東西的速度,就是跟不上年輕人。 不過后來的考核結果卻向裴無洙實打實地證明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呸,不是,是考核成績如何,與其人的年紀關隘著實不大。 或許更可能與個人自身的努力程度的關系才緊密些。 那幾個白發蒼蒼的老爺子里,有卷子答得特別好、高分居于榜首傲視底下群雄的;也有在里面答出了自己那能使得行知堂、翰林院那幫編教材的都拍案叫絕、甚至打算把加到第二版里的獨道見解的;當然,也有差得讓裴無洙忍無可忍,直接婉言謝絕了老爺子繼續走向“范師”這一條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