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磨難的企業更強大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之滄藍、勾到魔尊后、你是我溫暖的依靠、暴君的心肝rou(重生)、假千金快穿回來后C位出道了![穿書]、梔子花精嫁給了通天教主、替身不替心(1V1 H)、一炮成癮(高H)、深淵(1v1 H)、渡劫老祖星際升級日常
經歷過磨難的企業更強大 張維迎:第一個問題我來提,對話的時候下面有任何問題可以交流,我提的問題是剛才我所講的,楊致遠先生和馬云先生到底互相看重了什么? 楊致遠:我很高興來論劍,沒想到(會)有今天到這里來論劍。大家知道我跟馬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是第一次來中國,是1997年的時候。那次也算是(有)緣分,我跟我母親、弟弟來,那次馬云接待了我們。我那次沒有商議,完全是友情,第一次見面就覺得他很誠懇,很有雄心,對世界的看法是非常強烈的。那時我覺得他以后肯定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我沒想到這次很榮幸又在這里交流。 馬云:也許有人覺得10個億美金很大,我覺得這10個億并不算什么。有人認為我很狂妄,我不這么認為。我第一次上網在雅虎上搜索,我記得第一次碰電腦就碰到(的)是雅虎,在雅虎上搜索啤酒,我沒有找到中國啤酒,是其他國家的啤酒,在里面居然沒有中國字,到現在活下來的好像只有雅虎一家。 剛汪延說因為雅虎免費,我覺得雅虎這么多年來還堅強地活著,而且不斷發展,特別是在中國經歷了7年的磨難也好,發展也好,我喜歡跟經歷過磨難的公司合作。 楊致遠先生他比我小,所以我們第一次在長城上感覺就挺不錯,當然后來感覺就越來越好了,剛才你說朋友,我覺得不太像,像兄弟差不多。 ——摘自《馬云在第五屆西湖論劍互聯網高峰論壇上的講話》 2005年是中國商業互聯網誕生10周年,同時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為,2005年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在經歷了互聯網發軔時的狂熱,互聯網泡沫后的精彩,納斯達克上市的浪潮之后,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這一年,國內外巨頭同臺唱戲縱橫開闔更為微妙和精彩;資本角逐與戰略布局更為宏大和直接;搜索和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新領域跑馬圈地更為決絕和激烈。從這個層面上講,2005年更可以因其競爭的日益國際化、規?;?、白熱化及對未來戰略方向的重新把握和判斷層面,而成為中國互聯網的“元年”。 2005年9月10日互聯網業界盛會“西湖論劍”在杭州西子湖畔第五度召開。第五屆“西湖論劍”的主題為“天下”。美國前總統、極力推廣互聯網經濟的比爾·克林頓,以及包括世界頂級互聯網公司的ceo和中國本土互聯網公司的ceo出席了本次盛會。 在此次“論劍”中,馬云表示喜歡與經歷過磨難的公司合作。雅虎經歷過很多磨難而存活下來,并且不斷發展,正是在那一年的8月,雅虎以10億美元加上雅虎中國的全部資產兌換阿里巴巴集團39%普通股(完全攤?。?,并獲得35%投票權。雅虎中國的資產包括雅虎門戶、搜索、im產品、3721等。 通過此次交易,阿里巴巴業務涵蓋電子商務、搜索、門戶和即時通訊,成為當時互聯網公司中業務覆蓋范圍最廣的一家。馬云解釋雅巴戰略合作原因時稱“合作的主要是為了電子商務和搜索引擎。未來的電子商務離不開搜索引擎,今天獲得的整個權利使我們把雅虎作為一個強大的后方研發中心”。 阿里巴巴的主要業務是b2b和c2c的電子商務,而雅虎中國的主要業務是門戶和搜索,門戶和搜索能夠為阿里巴巴的主業電子商務提供流量,雙方存在協同效應,這就是阿里巴巴“并購”的初衷。 投資大師巴菲特曾經有這樣一句名言:只有大潮退去才能知道誰在裸泳。在經濟狀況好的時候,那些一夜成名的明星企業備受關注,但是一遇到市場危機,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會被打回原形。 能夠度過寒冬的企業必須擁有扎實的內功,不僅來自市場銷售數字,更要有主導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體系及相應的戰略組織框架。因此,企業要成就卓越,僅僅區別于供應商或競爭對手還不夠,還必須在市場上時刻保持領先的地位。即在市場上,無論是企業形象還是市場份額,都要確保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用戶的信任。 在磨難之中,你當然需要借鑒別人的最佳實踐,以減少過程中的痛苦,但是你千萬不能錯過每一個錘煉自己的機會。杰克·韋爾奇曾說,一個企業的戰略只需要5頁ppt就夠了;然而,如果沒有經過多年的磨難與思考,你如何確保如此短的篇幅能夠體現出你的企業智慧? 面對危機,每一家公司的收入都會銳減,但只要通過一些科學、先進的組合,依然可以獲得“贏”的結果。著名經濟與管理學家阿里·德赫斯曾在他的著作《長壽公司》中說:“度過了無數寒冬的長壽公司都歷經戰爭、經濟蕭條、技術和政治變革的洗禮,卻總能夠將自己的觸角伸展開,坦然地面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一切。一句話,它們擅長學習和適應環境。它們對環境非常敏感,能夠與時俱進,關注變化,適應市場,適應外界的需求?!?/br> 當然,除了企業外部環境的惡劣會影響企業生存外,企業自身在成長期也會遭遇種種的困難。首先,在初創期,企業信用不高,融資渠道匱乏,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失敗,而一旦失敗,沒有人會為你輸血。這一階段,企業必須為生存而維持收支,這樣才不至于夭折。而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必須知道有收入不等于有利潤,有利潤不等于有真金白銀。很可能你以為你在賺錢,實際上你卻在虧損。這是初創期的磨難。 其次,在成長期,很多企業渡過了生存危機,開始擴張,需要大量資金發展市場和擴大生產。企業收入在劇增,但應收賬款也在劇增。這時候最危險的,莫過于管理者被前期的勝利沖昏頭腦,再投入時沒有節制,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這種悲劇在國內一再上演,表現形式不一,但最終的結局一樣——企業破產倒閉。這是成長期的磨難。 最后,在企業的成熟期,企業的業務趨于穩定,現金流充裕,但利潤開始減少,成長乏力。這時候的當務之急主要有兩個:一是提高企業的效率,想辦法降低成本,保持產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二是探索新的業務,測算好新項目的投入產出。但我們也看到很多企業成本控制缺乏方法,或者投資盲目,導致很多項目迅速失敗。這是成熟期的磨難。 不管企業處于哪個階段,只要胸有計劃、勤于行動、注重控制、持續改善,就能化解種種磨難,在戰勝磨難的過程中企業會越來越強大??梢哉f,磨難是企業在行業中做穩做大的必經歷程。